书城成功励志读《止学》学生活
21445800000018

第18章 誉卷五(3)

严光仍然装睡不回答。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睁开眼睛对刘秀说:“以前,帝尧要把自己的皇位让给许由,许由不做;帝尧和巢父说到禅让,巢父赶快到河边洗耳朵。人各有志,你为什么总要让我为难呢?”光武帝连连叹气道:“子陵啊,子陵!以咱俩之间的交情,我竟然还不能让你放下你的臭架子吗?”严光此时竟又翻身睡去了。刘秀无奈,摇摇头转身返回宫廷去了。

几天后,光武帝派人把严光请进宫里,两人推杯换盏,把酒话旧,说了好几天的知心话。

刘秀问严光:“我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严光说:“好像比以前胖了些。”

这天晚上,二人抵足而卧,睡在一个被窝里。严光熟睡以后,把脚放在了刘秀的肚子上。第二天,主管天文的太史启奏道:“昨夜有客星冲撞帝星,圣上好像特别危险。”刘秀听了大笑道:“没事,没事,那是我的朋友严子陵和我共卧而已。”

刘秀封严光为谏议大夫,想把严光留在朝中。但严光坚决不从,他离开了身为皇帝的故友,躲到杭州郊外的富春江隐居去了。后来汉光武帝刘秀又曾多次下诏征严光入宫为官,但都被严光拒绝了。严光一直隐居在富春江的家中,直到80岁时终老于此。

韩世忠

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人们将严光隐居钓鱼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将严光钓鱼时蹲坐的那块石头称为“严陵钓坛”

南宋抗金将领韩世忠也是一个能全身远害、淡泊守身的智者。当时将帅的权力特别大,宋高宗赵构担心他们有野心,深存疑惧。韩世忠特意在新淦买了大片田地,表示告老后准备在此养老。赵构见他求田问。舍,心无大志,便高兴地把这片田地无偿赐给他。

韩世忠解除兵权后,闭口不谈其战功,也不和以前的部下来往。甚至就连春节时,也谢绝老部下看望他。他非常憎恶秦桧,每次见面,拱手问候而已,从不与之亲近,更绝口不谈论国事。为了表示自己对故乡清凉山的怀念,他自号清凉居士。他经常骑头骡子在西湖一带游赏流连,读读书,写写诗词。

就这样,韩世忠在消权后,平安地度过了晚年。

人生最难放下的欲望,是权力与金钱。人生苦短,这是自然规律,想要青春永驻般的长生不老,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在有限的人生里过得充实快乐、有意义。可是人生真正的成功还在于快乐呀!然而,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非常重视金钱与权力。其实,真正能给人带来长期快乐的却不是金钱,而是对生活的享受。历史上,在拥有了金钱和权力之后,就都选择了隐退,这样的情况说明他们才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他们是最快乐的人,也是最成功的人。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是她创作的素材,又使她从中受到激励,成为她勇敢抗击癌症恶魔的最大力量。后来,她的《动物真情录》成功出版,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而她自己在被诊断出癌症十年后,却依然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甚至比开始治疗前更好。她感动于动物的真情而著书,著书的过程又使她凭着动物的真情成功地与癌症顽强抗争,战胜了癌症带来的死亡威胁以及由此而来的消沉。

多少悲观主义者因害怕他们一直害怕的事情而丧生,可结果却只是证明自己的害怕是正确的。

智慧金言

我们可以用快乐的事物代替不快乐的事物,就好像是打扫出一间空的房子,为了不让恶人占据,最好的办法是让好人住进去。这就是替换律。驱除肮脏的念头,不只是决不去想它,而是让新东西替代它,培养新兴趣、新思想;排除失望,仅仅接受失望是不够的,一个希望失去了,应该去找另一个希望来代替;忘记自己忧伤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是用他人的忧伤来代替,分担别人的痛苦时便可以忘记自己的痛苦了。因此,当我们心情不愉快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敞开自己的心扉,打破沉默,去做任何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情,在做其他事情的过程中使我们从受挫折的事情中解放出来。

上下无争,誉之不废焉

译文

上司和下属没有争斗,他们的名誉就不会被废弃了。

解读

上下不和,争权夺利,不仅是官场上许多人致祸的原因,也是社会其他领域共存的一个毒瘤,在名誉面前的互不相让,直接导致了种种丑恶事件发生,直至同遭废弃,身败名裂。名誉的取得和巩固,凭一人之力难以完成,不懂得谦让和放弃只能让私欲膨胀,各自为战,最终使人心涣散,互挖墙脚。在这种情况下,大的利益不保,个人的名誉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势将无存了。

活学活用

一团和气才能与人为友

与人交往不能不心平气和。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的规律即如此,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万物都在大道之中。万物都在“道”中,因此万物自然背负地阴而怀抱天阳,将阴阳二气糅合在一起而成为和气,即说万物的生成,正是因为阴阳相合所生成的和气所致。

但是人也在万物之中,因此说人气便是和气,和气取得的是阴阳二气的中和。因此只有和气为人,才是人真正的德性,才是合乎大道规律的。

俗话说:“和气致祥。”也就是说和气相处可以带来吉祥。一个家,一个单位,一个社会都应该这样。怎样保持和气呢?古人指出“长傲”、“多言”是破坏和气的两个大因素,也是历代战争以及残杀的原因,而要做成熟的人就应该谦虚而少语。

确实,和气是团结的基础,是生财的基础。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家保险公司一名有经验的推销员去一家公司拉团体保险。但是这家公司所有的上司都非常忙,没有更多的时间交谈。愚笨的推销员可能一看见主管人员就缠着不走,侃侃而谈,无论别人忙不忙。殊不知对方看在介绍人的面子上才同意见面的,这时已经大生反感。这位老于世故的出色推销员不像其他人,他很懂得把握时间,时间一到,立即离开,决不逗留。去了几次之后,彼此都很熟了,对方一见面就笑着说:“你真热心,又来了!”和气一到,财气果然也到,然后就签约了。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面对棘手的家庭问题,无论是自家的还是别人的,都应该本着“和为贵”的原则,照顾到方方面面,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

宋英宗即位初,一天,慈寿太后差人送给韩琦一封密札。密札中说皇上以及高皇后不侍奉她,要韩琦“为孀妇做主”。韩琦只说:“领旨。”将太后派来的太监打发走了。

一天,韩琦要求单独面见皇帝。英宗便召见了他。见面后,韩琦对英宗说:“您不要吃惊,有一封信您一定要看,把事情说明白,但是不能泄露……皇上能有今天,全靠慈寿太后的力量,要记往此恩。虽然不是亲生母子,但是只要多加奉承,也可以相安无事了。”英宗说:“一定接受先生的教益。”韩琦又说:“太后的这封信,臣不敢留下。希望能秘密烧掉,假如泄露出去,谗言将会趁机兴起。”英宗马上同意了。这以后,太后与皇帝、皇后的关系非常融洽,人们根本看不出曾发生过矛盾。

韩琦把皇帝家的家务纠纷解决得如此漂亮,不愧为一代名臣。他的计谋是从矛盾出发,不激化矛盾,采取了暗中调停的办法,从中可以看出和气的妙用。

但是那些不知和气的人,违背了“道”的规律,违背了真正的德性,就叫做“强梁”。老子说,强梁者是得不到好死的。同和气相反,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反面教材,是千万不可取的。

智慧金言

作为一个人,不可能不与他人交往。处世,指的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态度以及方法。一团和气才能与人为友。如果与人相处像是一杯水的话,和气就是给这杯水加的糖。以和为贵是一种较高的处世境界,更是一种聪明的交友态度。

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

译文

人没有名誉可以存活,不是正道得来的名誉却能让人毁灭。

解读

从生存的角度看,名誉终究是身外之物,本是不该过分强求的。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说的就是不要计较名誉、功利的得失。一个人没有名誉,只要他不走歪门邪道,生活照样可以平安无事。否则,在名誉上多行不法之事,到头来就难保自身安全了。于此胆大妄为者,大多是功利心、虚荣心极强之人,他们往往抱有侥幸心理,又不肯扎扎实实地工作。可以说,不务实的人生态度是人生失败的祸首,更是人们走向歧途的肇因。

活学活用

追逐名利适可而止

张横渠说:痛苦和羞辱不值得忧虑,始终记得痛苦和耻辱却是可悲的事,名誉和利益不值得快乐,忘却名誉和利益才是真正的快乐。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让我们容身的尘世之间,人人都在争,处处都在夺。有名的人,事事通达;无名之人,处处受阻;有财之人,有钱能使鬼推磨;无财之人,哭天不应叫地不语,又怎能不让人对名对利心生向往呢?然而就是在这种追求中,很多的人得而不知足,为名利所扰,虽声名显赫,虽富可敌国,却时时难得快乐,这种不快乐的原因在于对名利的追求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准则,成为了名利的奴隶,而奴隶是难得快乐的。

名利不可强求,但绝对不求名不求利的人世间是不存在的。为了每日三餐的保障,就得去求一份收入;为了不至于病死家中,不至于子女受不到教育,就得想方设法多赚些钱;堂堂正正一辈子,谁也不想被人说一句不是,落一个不好的名声,这些所求虽然小,但也是求。陶渊明所谓的乐得逍遥只适应桃花源,那里没有争斗,却也没有人气。这样的桃花源人世间即便真能够找得到,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生存得了。因此说也只能做为一个梦想,在诗词之中被屡屡提到罢了。名利面前,重要的不是是否要求,而是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让自己的思想去控制追求,还是让追求去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前后的关系是必须把持准确的。

苏东坡说,我之所以能每时每刻都很快乐,关键在于不受物欲的主宰,而能游于物外。

人,一旦像东坡先生说的“游于物外”,而不“游于物内”,梦寐以求地沉浸在没有穷尽的“物”的占有欲,及其永无止境的膨胀的状态中,人都成了“物”的奴隶,那还有什么真正的人生乐趣呢?钱,可以使人不择手段;名,可以使人变得虚伪;欲,可以使人失去理智;权,可以使人胆大妄为……君不见,在种种物欲的引诱下,善男信女蜕变为不法之徒。这“游于物内”,人为物所役,不仅最后会失去人生的乐趣,还会失去人的最起码的良心和道德。

因而我们所主张的是,让名利为我主宰,不让我为名利主宰。能主宰名利欲望的人,懂得适可而止,知道什么时候该求,什么时候该舍;而被名利所主宰的人,却容易因之而失去理智,趋之若鹜,最终导致忧愁甚至祸患,便不是偶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