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吕氏春秋》学生活
21742300000013

第13章

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日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恶②其三人而杀之矣,国人不说,大非上。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越王未之听。其子恐必死,因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太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罹③此难也。”亦不知所以亡也。

注释

①岑鼎:鲁国的宝鼎。小而高的山曰岑。岑鼎是取宝鼎之形像岑而名。

②恶:诬蔑,毁谤。

③罹:遭受。

译文

事物之所以这样,一定有它的原因。如果不知道它形成的原因,即使碰巧做好了,也和不知道原因的盲目行动一样,最终必陷入困境。先代君王、知名之士、造诣通达之师之所以能有出众的地方,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事物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水源于山中而流出奔向大海,并不是水讨厌高山而向往流人大海,而是地势结构的高低使它这样的。庄稼生长在田野而贮藏在粮仓中,并不是庄稼想要这个样子,而是人们的需要。所以子路捕捉到野鸡却又放了它,那是他不知道为何要抓野鸡的缘故。

列子有一次射中了箭靶,就去向关尹子报告。关尹子问:“你知道你是怎么射中的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那不行。”列子就告辞出来了,回去又练习了三年,又去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是怎么射中的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这就可以了,你要牢记你所知道的原因而不要忘掉了。”不仅射箭如此,国家的生死存亡,人的贤与不肖,也都有其原因。圣人不考察存亡、贤与不肖的现象,而是考察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

齐国进攻鲁国,想要索取岑鼎。鲁君把其他的鼎装在车上派人送到齐国。齐君不相信鼎是真的,就把它送回了鲁国,并派人告诉鲁君说:“如果柳下季认为这是真的岑鼎,我就接受它。”鲁君向柳下季求助来证明这是真的。柳下季回答说:“您向齐君贿赂,是想得到真的岑鼎还是想借此使国家免于灾难呢?我在此也有信誉,也就是自己的‘国’,毁坏我的信誉来使鲁国免干灾难,这是我难以做到的。”于是鲁君就把真的岑鼎送给齐国。像柳下季这样可称得上善于言辞了,不仅保全了自己的信誉,还挽救了鲁国。

齐湣王逃亡到卫国居住。有一天白天去散步时,对公玉丹说:“我已经流亡国外了,却不知道流亡的原国。我之所以流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如果你能告诉我,我一定纠正自己的过失。”公玉丹回答说:“我以为您已经知道流亡的原因了,您真的还不知道吗?您之所以流亡,是因为您太贤明了。天下的君主都不肖,因而憎恶您的贤明,因此他们合兵进攻您。这就是您之所以流亡的原因啊!”缗王感慨地叹息说:“君主贤明就要遭受这样的苦难吗?”这也是不知道自己之所以流亡原因的君主啊!这也是公玉丹之所以犯下罪过的原因。

越王授有四个儿子。越王的弟弟名叫豫,想把越王的四个儿子全都杀掉,以便使自己成为越王的继承者。豫毁谤其中的三个儿子,唆使越王把他们杀掉了。越国的人民很不满,严厉指责越王。豫又毁谤剩下的一个儿子,想让越王杀掉他,越王没有同意。越王的儿子害怕自己会被杀掉,于是利用国人的不满把豫驱逐出国,并包围了王宫。越王叹息说:“我没有听从豫的活,所以才遭受这样的灾难。”这也是不知道为何败亡的君主啊。

活学活用

王充(27~97年),字仲任,是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著有《论衡》。王充家境贫寒,从小就没有父亲,和母亲二人相依为命。

他治学极其刻苦,善于抓住本质问题,不信迷信是他最大的特点。有一次下雨,他的一位邻居被雷电击死,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人做过坏事,才受到老天的处罚的。”还有的说:“老天是有眼的,谁好谁坏看得清清楚楚。”王充不服,他想:这个邻居平常是个规规矩矩的好人,如果老天真的有眼,那为什么不去惩罚那些真正的坏人呢?看来雷电击人与人的好坏没有内在的联系。又有一次,王充在大街上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他凑近一看,原来是一个道士在“预卜人间祸福”。王充根本不信这一套,但他想揭穿其迷信的把戏。于是王充拿出几个铜板放在地上,问道人:“我想升入太学读书,您看行不行?”道士拿起铜铃摇了一阵,拜过天师之后,煞有介事地对王充说:“我已经和天师通过话了,看来你读太学有困难呀!”其实,王充看得非常明白,只是笑了笑。这时围观的人说:“是不是你交的钱少了,再给他点钱试试。”王允一声不吭,拿起道士手中的戒尺,见戒尺的一头是铁,另一头是磁铁。王充说:“道士,你恐怕弄错了吧?我来问问看,我想我一定能上太学的。”说完,他拿起戒尺对着天师的头像晃了晃,天师的头像就一直不停地点。原来都是磁铁在作怪。后来王充靠自己的勤奋,终于被推荐上了东京洛阳的太学。

东汉时期迷信泛滥,人们几乎在任何事情上都想在迷信那里找到根源。王充不仅自己不信这一套,还勇敢地站在了反迷信的前沿,以最简单的道理告诉人们最真切的事实。如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鬼神的存在并且决定人问的一切吉凶祸福。有的人还绘声绘色地说自己见过鬼,说鬼穿戴的样子和活着的人一样。王充反驳说:“就算你说得对,人死了变成了鬼,难道他的衣服也有灵魂、也会变成鬼衣吗?照说,衣服是没有灵魂的,不会变成鬼衣的。那么,你们看到的鬼应该是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的呀!怎么还会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呢?”有的人强词夺理,说:“不是所有的人死了都会变成鬼,只是有怨气的人死了才会变成鬼。就像夫差把伍子胥放在锅里煮了,又扔到江里。所以伍子胥在江里年年秋天要掀起潮水。”王充说:“伍子胥与夫差有仇,但夫差不是早死了吗?伍子胥还生谁的气、与谁做冤家呢?伍子胥真能变成鬼的话,他在大锅里被煮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大锅掀翻,把大锅里的沸水全都泼到夫差的身上呢?”弄得传播鬼神思想的人,全都哑口无言。王充反对迷信,说明外界可能有些偶然的、不可一下子解释清楚的事情,但其根本原因终究是会被搞明白的,但迷信代替不了这一切。

智慧金言

任何事物之所以如此,都必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不知道它的原因,即使行为符合外物的变化,也和不知是一样的,最终必为外物所困。现代的君王、知名人士、通达之师,之所以能超过平庸之辈,正是因为他们知道了事物之所以会如此的原因。

季秋纪·精通

题解

“精通”在本文中是指人的精气相通。文章认为,君主应该和民众精气相通,以爱民利民为宗旨,做到了这一点,号令还没有发出,天下人就会殷切地期盼了。作者意在指出君主仁爱诚信对于天下平治的重要性。

原文

人或谓兔丝无根。兔丝非无根也,其根不属也,茯苓是。慈石①召铁,或引之也。树相近而靡,或聋付②之也。圣人南面而立,以爱利民为心,号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颈举踵矣,则精通乎民也。夫贼害于人,人亦然。政信仁智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非或闻之也,神者先告也。身在乎秦,所亲爱在于齐,死而志气不安,精或往来也。

德也者,万民之宰也。月也者,群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夫月形乎天,而群阴化乎渊;圣人形德乎己,而四方成饬乎仁。

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宋之庖丁好解牛,所见无非死牛者,三年而不见生牛;用刀十九年,刃若新磨研,顺其理,诚乎牛也。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为公家为酒;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为舍氏睹臣之母,量所以赎之则无有,而身固公家之财也。是故悲也。”钟子期叹嗟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应之,故君子诚乎此而谕乎彼,感_乎己而发乎人,岂必强说乎哉?”周有申喜者,亡其母,闻乞人歌于门下而悲之,动于颜色,谓门者内乞人之歌者,自觉而问焉,曰:“何故而乞?”与之语,盖其母也。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若草莽之有华实也,若树木之有根心也,虽异处而相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神出于忠,而应乎心,两精相得,岂待言哉?

注释

①慈石:即磁石。

②軵:推。

译文

有人说菟丝草没有根。菟丝草不是没有根,只是它的根与茎没有相连,茯苓就是它的根。磁石能吸引铁,是因为有某种吸引力的存在。树木问如果距离太紧密就会彼此枯萎而不能茁壮成长,这是因为相互影响挟制的原因。圣人面朝南方端坐朝堂,以爱民利民为宗旨,号令还没有发出,天下人就都伸长脖子踮起脚跟殷切地盼望了,这是因为圣人与人民精气是相通的。如果君主残杀百姓,百姓同样会报复他们。

当今的战争,磨利了兵器,身着华丽服装,吃着甜美的食物,很快就要出兵了。即将遭受进攻的国家的民众就会感到不快乐,并不是有人报告给他们消息,而是精气提前就提醒他们了。在秦国居住的人,他的亲人故友居住在齐国,这个人死后一定会魂魄不得安宁,精气会在两国之间往返,这是精气相通的缘故啊!

德行是百姓的主宰。月亮是所有阴类事物的根本。月圆的时候,蚌蛤的肉长得丰满充实了,各种阴类事物也都充盈饱满。月亮有缺口的时候,蚌蛤的肉收缩而使甲壳空虚了,各种阴类事物也都欠丰亏损了。月亮在天空中变化,各种阴类事物都随着在深水中变化。圣人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四方之地的人们就会跟随他,归向仁义。

养由基射犀牛,却射中石头,箭杆深深地射入石中,只露出箭梢上的羽毛,这是因为他射杀犀牛时精神专注的缘故。伯乐学相马,看到的只有马,这是因为他精神专注于马的缘故。宋国的庖丁刚开始杀牛时,看到的除了牛以外没有别的东西,三年后,他的眼里看见的都是死牛。他的德行忠信杀牛的刀用了十九年,刀刃仍然像刚刚磨过那样锋利,这是因为他肢解牛是顺着牛的肌理,精神专注于牛的缘故。钟子期在夜间听到有人击磬的曲调悲凉,就派人把他叫来,问他:“你击磬的曲调为什么这么悲凉呢?”那人回答说:“我的父亲不幸杀了人,不得不偿命;我的母亲虽然保全了性命,却被迫在官府中为奴给他们造酒。我虽得以活命,却也只是在官府中为人击磬。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我的母亲了。昨天晚上在舍氏中看见了我的母亲,想要赎她可是没有钱,况且连我自己也是官府的财产呢,因此心中悲哀。”钟子期叹息说:“可悲呀,可悲!心并不是手臂,手臂也不是椎不是磬,但心中的悲哀却能够在椎和磬上表现出来,所以君子专注于这儿,就会在那儿表现出来,自己心中的感情就会触动别人的情感,就会在别人那里产生共鸣,哪里用得着语言去说动呢?”周国有个叫申喜的人,他的母亲走失了。有一天,他听到有个乞丐在门前唱歌,自己感到悲哀,睑色都变了。于是他吩咐守门的人让唱歌的乞丐进来,问道:“你为什么要讨饭呢?”乞丐和他说了原由,原来这个乞丐正是他的母亲。所以父母和子女、子女和父母,是一个身体而分为二部分,是精气相同而呼吸各异,就像草有花有果,树木有根心一样。虽然身在异处却可彼此相通,深藏在心中的意念可以互相交接,苦痛生病时可以互相救援,忧愁思念时可以互相感动,对方活着时心里就高兴,对方死了心里就悲哀,这就是所说骨肉情深。精神出自人的衷心,而在另一颗心中彼此互相感应,两方精气相感应,哪里还需要语言去沟通呢?

活学活用

西汉汉文帝(前202~前157年)统治的时代,是一个政治开明、人民富足的时代,汉文帝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开明皇帝。

有一天,汉文帝临朝听政,他问满朝的文武大臣们说:“诸位爱卿,今天有什么事情要向我禀报啊?”这时,有一个掌管土木建筑的文官走上前来,对汉文帝说:“我想请皇上批准建造一座露台。”“建露台是干什么用的呢?”“建一个露台,在上面盖上凉亭,再种上花草,您夏天可以在上面乘凉避暑。”汉文帝问众大臣说:“你们觉得怎么样呢?”这时,有一个大臣提出反对意见:“皇上,您经常告诫我们要节俭,而建造一座露台,恐怕要花费大约二千四百两黄金,我认为还是不建的好。”有的说:“这对皇上来说是区区小事,皇上应该好好享受的嘛。”“不能追求享受就随便花钱,建造一座露台,要花费相当于一百户中等以上百姓人家的财产,这可以救助多少贫苦百姓啊!”这样,大臣们分为赞成和反对的两派。汉文帝说:“我认为还是不建的好,随便花这么多的钱,不如拿来救助百姓,我们一定要以节俭为本。”管土木的大臣又说:“皇宫里有好多地方都坏了,也需要修缮一下了。”汉文帝说:“修缮皇宫也是要花很多钱的,我看就不要修了。我住在先帝的宫殿里,常常觉得自己不配,怎么还敢铺张浪费呢?”在这一年里,汉文帝没有兴建任何土木工程。

汉文帝非常关心黎民百姓的生活疾苦。有一年,全国发生了大旱,接着,蝗虫成灾。农民的庄稼先是旱死了不少,又被蝗虫吃了一多半。这一年,庄稼几乎是绝收。汉文帝召集群臣来商量对策。文帝问:“现在蝗虫灾害怎么样了?”“灾情十分严重,庄稼几乎被吃光了。”“农民手里还能收一点粮食吗?”“几乎无收。即使收了一点,还不够交租的呢。”汉文帝很伤心地说:“农民真苦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大臣们说:“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眼看到了收租的时候了,农民怎么办呢?”汉文帝想:农民这么苦,还得交租,可是如果不收租的话,皇宫的储备也已经不多了。最后,汉文帝对大臣们说:“我已经考虑过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要让农民活下来,一定要让他们有饭吃。今年的灾情如此严重,我看今年的租税统统免了吧。”不收租税?大臣们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今年皇宫怎么办?大臣官员们吃什么?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说什么好了。汉文帝看出了大臣们的心思,就说:“今年不收租。开放山林川泽,百姓可以自由采野果、打渔、打猎,同时皇宫的费用也要缩减下来,把多余的人都撤了吧。”大臣们都明白了汉文帝的意思:要关心人民,以人民的疾苦为首务。大臣们齐声盛赞汉文帝是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后来,汉文帝的措施被推行,老百姓顺利度过了大灾之年。

汉文帝统治的时代与后来的汉景帝统治的时代被称为“文景之治”。

智慧金言

有人说菟丝这种植物没有根。其实菟丝并不是没有根,只是它的根与菟丝不相连,茯苓就是它的根。磁石吸引铁,是有一种力在吸引它。树木彼此生得近了,就会互相摩擦,也是有一种力在推它。圣人南面为君,胸怀爱民利民之心,号令还没有发出,天下的入就伸长脖子、踮起脚跟,殷切盼望了。这是圣人与人民精气相通的缘故。贼寇伤害他人.他人也会作出类似的反应。

孟冬纪·异用

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