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吕氏春秋》学生活
21742300000014

第14章

本文主要论述了人们对物的使用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同时认为这也是关系人事治乱、存亡、生死的根本。作者主要通过商汤、周文王、孔子三位古代圣贤的事例说明以上观点。

万物同,而用之于人异也,此治乱、存亡、死生之原。故国广巨,兵强富,未必安也;尊贵高大,未必显也;在于用之。桀、纣用其材而成其亡,汤、武用其材而成其王。

汤见祝网①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②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③,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_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周文王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闻于文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今我非其主解网施仁也?”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天下闻之曰:“文王贤矣!泽及髓骨,又况于人乎?”或得宝以危其国,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圣人于物也无不材。

孔了之弟子从远方来者,孔子荷杖而问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问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杖而问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曳步而倍之④,问曰:“子之妻了不有恙乎?”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谕贵贱之等,辨疏亲之义,又况于以尊位厚禄乎?

古之人贵能射也,以长幼养老也。今之人贵能射也,以攻战侵夺也。其细者以劫弱暴寡也,以遏夺为务也。仁人之得饴,以养疾侍老也。跖与企足得饴,以开闭取楗也。

注释

①祝网:对网祷告。

②离:通“罹”,遭。

⑤蛛蝥:蜘蛛。罟:网。

④曳步:拖着脚步,脚不离地缓步移动。倍:同“背”,背向。

译文

世间万物对每个人都是同样的,但是人们却有不同的用途,这正是天下治乱、国家存亡、个人生死的根本所在。所以,国土宽广无边,士兵强壮勇猛,但是不一定是安全的;身居高官,地位尊隆,但是不一定会声名显赫。关键在于怎么样利用这些条件。桀、纣利用他们的才能,却促成了他们的灭亡。商汤、周武王运用他们的才能,却成就了丰功伟业。

商汤见到在四面设网捕获禽兽的人祝祷,祷词说:“从天上掉下来的,从地里钻出来的,从四面八方来的,都要进我的网里来。”商汤说:“唉,够了啊,不是夏桀哪会这么干?”汤于是解开网的三面,只留一面,重新教他祝祷说:“以前蜘蛛蝥虫结网捕食,现在人们也学会了,所有的生灵想向左的就向左,想向右的就向右,想往高处飞的就往高处飞,想要往下钻的就往下钻,我只捕取那些自取死亡的。”汉水南岸国家的人听说了说道:“商汤的仁德遍及禽兽了啊。”于是四十个诸侯国来归顺商汤。有的人放置四面堵牢的网未必能捕到鸟;商汤去掉了三面网,只放置一面,却网罗到了四十个国家的人心,不单单是网鸟这么简单的。

周文王命令人挖掘池塘,挖出一具人的尸体,主管的官吏把这件事禀告周文王。文王说:“把它重新安葬吧。”官吏说:“这只是个无主的尸体。”文王说:“拥有天下者,就是天下的主人;拥有一国者,就是国人的主人。现在我不就是这个死者的主人吗?”于是就命令官吏将死者入殓后重新安葬。天下的人知道这件事后都说:“周文王真是一位贤君啊!他的恩德都惠及死者了,更何况是活着的人呢?”有的君主想法收敛财物,却使国家遭受灾难,周文王遇到尸骨但是将它重新埋葬,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仁爱之心。所以万物对于圣人来说,没有什么不是可以利用的。

孔子有个门徒从远方而来,孔子肩扛着手杖,问候他说:“你祖父的身体还好吧?”然后,孔子便持杖拱手行礼,问:“你的父母都平安吧?”接着便扶杖于地上,问:“你的哥哥弟弟都平安吧?”然后背过身去拖着手杖,问候说:“你的妻子、孩泽及枯骨子都还好吧?”所以,孔子用六尺手杖,就能显示出贵贱的等级,能区分亲疏的关系,更何况用尊贵的地位、丰厚的俸禄呢?

古时候的人看重射箭的技艺,用射箭的礼仪来培养人们礼让和睦的风气、爱护小孩的成长和尊敬赡养老人。现在的人看重射箭的技艺,却用来攻战侵夺。卑鄙的小人凭借射箭的技艺掠夺弱小的人,欺侮势薄力单的人,从事拦路抢劫的勾当。仁德的人得到饴糖后,用来调养病人、赡养老人。盗跖和企足得到饴糖后,却用来粘开门闩以便进行盗窃。

活学活用

商汤最早是商部落的一位首领,他仁慈善良,爱惜百姓。他也深知,要想推翻夏桀的统治,首先要争取民心,使天下百姓都乐意归附,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辅佐自己,不能单靠武力。一天,商汤到郊外出游,看见一个猎人从四面架起网,准备捕鸟。然后又向天祷告说:“愿来自天下四方的鸟,都落入我的网中!”这时,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们,在不觉中就落入了猎人的圈套。任凭它们怎么挣扎,却也无法逃生了。汤看到小鸟的婉转哀啼,心里一阵阵的揪痛。他说:“这样的话,禽兽不是很快就被杀光了吗?除了像桀那样的暴君,谁会这样做呢?”于是,汤收起猎人的三面网,只在一面设网。并教给那个猎人重新祷告,说:“想从左面飞出去的鸟,就从左边飞出去吧;想从右边飞出去的鸟,就从右边飞出去吧!那些乱飞的鸟,只好飞入我的网中了。”商汤网开三面的事传开后,夏桀统治下的各方国都在议论:商汤的仁德连禽兽都顾及到了,更何况对于人呢!于是有四十三个国家归附了汤。

王孙圉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一次,他奉命出使晋国。晋国大夫赵简子在欢迎王孙圉的宴会上,故意把身上的佩玉弄得很响,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富有。他问王孙圉说:“楚国的美玉白珩还在吗?”王孙圉说:“在。”赵简子又接着问:“它作为国宝已经传了多少代了?”王孙圉说:“我们楚国从来也没有把这块美玉当成什么宝物。楚国的第一宝物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一个叫观射父的大夫。他善于外交辞令,能够出使于各诸侯国,使诸侯国无法把我们的国君当做话柄;第二宝物是一个叫倚相的左史,能历数先王的遗训典籍,时时向国君提供前人兴衰存亡的事例。使国君能牢牢记住先王的事业,又能懂得必须取悦于上下神灵,顺从天地诸神的意志,使它们对楚国没有什么怨恨;还有一个可称其为宝物的,是我们楚国的云梦泽,那里盛产金、木、竹、箭,又盛产龟、珠、角、皮、茅、羽、毛、齿等物品。……这些才是我们楚国的宝贝呢!至于白珩,那只不过是我们先王手中的一个玩物而已,有什么值得宝贝的呢?贤明的君主以及有才智的人,只把利国利民的东西当宝贝。祭祀用的玉器,因能够庇护嘉禾的生长,故可当宝;占卜用的龟甲,因能表明吉凶,故可当宝;珠能够防御水灾,故可当宝;铜能制造兵器,用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故可当宝;山川林泽可以盛产物品,解决人民的生活所需,才把它当宝。我们楚国虽说是蛮荒之地,但我们也不把那些毫无使用价值的美玉当成宝贝。”王孙的这段话,既是对赵简子的婉转批评,也阐明了楚国是如何对待外物的。总而言之一句话,楚国是把能否利于治国利民作为衡量外物是否珍贵的惟一尺度了。

智慧金言

万物之与入是相同的,但用之不同,是治乱、存亡、生死的根本原因所在。万物对于任何人都是同样的,但人们使用它们却各有不同,这是治乱存亡与生死的关键所在。所以,国土广大、兵力强盛,国家未必会安定;尊贵富有,也未必会显赫;关键看如何使用它们。桀、纣运用不当而造成了他们的灭亡;汤、武运用得当而成就了他们的王业。

促冬纪·至忠

题解

“至忠”就是无比忠诚于君主的意思。文章列举了古代两个至忠的典型,一方面论证了世道清明,尽忠容易,世道浑浊,尽忠难,另一方面借此向人主提出要听取忠言的道理。

原文

至忠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

荆庄哀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王日:“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必死。’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树死。”王令人发平府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①行矣。穆行之意,人知之不为劝②,人不知不为沮③,行无高乎此矣。

齐王疾④,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爨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

注释

①穆:美。

②劝:进。

③沮:止。

④瘤:痈疽之类,今之恶疮。

译文

非常忠心的话让人听起来不顺耳、不称心,如果不是贤明的君主,谁能听取它?因此,贤明的君主所喜悦听的忠言,正是不肖的君主要责罚的。没有君主不憎恶侵暴劫夺的行径,然而自己却在天天招致它,这样的话,憎恶它又有什么用呢?假如这里有棵树,希望它枝叶茂盛,有人按时浇灌它,自己却憎恶别人的浇灌,并且每天砍伐树根,这样的话树肯定是不会存活的了。厌恶听取忠言,这是自我毁灭的最严重的行为。

楚庄哀王在云梦泽打猎,射中了一只随兕,申公子培抢先把随兕抢走占为己有。楚王说:“你怎么会如此无礼啊!”命令官吏杀掉子培。左右大夫都上前劝谏说:“子培是个贤人,又是您忠心耿耿的大臣,他这样做肯定有他的原因,请您能察明这件事之后再作决断。”不到三个月,子培生病死了。后来楚国出动军队,与晋国在两棠交战,楚军大胜晋军,班师回国之后奖赏有功将士。申公子培的兄弟上前向楚王请赏说:“别人在与晋国的战争中有功,我的哥哥也曾经在大王的车下立下大功。”庄王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子培的弟弟回答说:“我的哥哥做了不敬无礼的蠢事,在大王您的身旁触犯死罪,但他的本意是要效忠君王,所以才代您遭受天殃,使您享有千岁之寿啊!我的哥哥曾读到这样的古书,古书上说:‘杀死随兕的人,活不过三个月。’因此我哥哥见您射中随兕,大为惊恐,所以抢在您之前归为己有,所以后来才遭受天殃而死。”庄王让人打开平府查阅古籍,发现古书上果然有这样的记载,于是重赏了子培的兄弟。申公子培的忠心可称得上是“穆行”了。“穆行”的含义是:不因为别人了解自己而努力,也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沮丧,没有比它更高尚的思想境界了。

齐王患了恶疮病,派人到宋国去请文挚。文挚到了,诊察了齐王的病情后,对太子说:“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愈,但是,病愈后,大王一定会杀死我。”太子问:“这是为什么呢?”文挚回答说:“除非激怒大王,否则大王的病就治不了,但激怒了大王,那我就会被处死。”太子叩头下拜再三请求说:“如果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以死向父王为您争辩,父王一定怜惜我和我的母亲而不会伤害您,请先生不要担忧。”文挚说:“好吧,我愿以死治好大王的病。”文挚跟太子约定了看病的日期,结果接连三次都没按期前往。齐王就非常愤怒。文挚来了之后,不脱鞋就把脚放在了齐王的床上,踩着齐王的衣服,询问齐王的病情,齐王十分恼怒,不跟他说话。文挚又说出倨傲不逊的话激怒了齐王。齐王大声呵斥着站了起来,病一下子就好了。齐王大怒不消,下令要把文挚活活煮死。太子和王后急忙上前为文挚争辩,但却没能改变齐王的主意,最后果真用鼎把文挚活活地煮了。文挚被煮了三天三夜,颜色依然没有改变。文挚说:“真的要杀我,为什么不盖上盖,以隔断阴阳之气?”齐王让人把盖盖上,文挚这才死去。世道清明,尽忠容易;世道浑浊,尽忠难。文挚并不是不知道冶好了齐王的病自己就会招致杀身之祸,而只是为了成全太子的孝敬之心才去甘愿献身的啊。

活学活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当时在吴国有一个著名的谋臣,他的名字叫张昭。张昭原来是徐州人。在东汉末年,因中原战乱,举家逃到了南方。当时孙策正在创建东吴大业,由于别人的引见,他见到了张昭。孙策见张昭忠厚老实,就决定重用他。任命张昭为长史,兼任中郎将,将文武大事一律交给张昭来处理。张昭为报孙策的知遇之恩,也全力辅佐孙策,使东吴的发展蒸蒸日上。可惜,孙策早逝,张昭又鼎力协助孙权登上了君主的宝座。

有一次,辽东太守公孙渊派使者到东吴,表示愿意对东吴称臣。孙权一听很高兴,当即就答应下来。张昭知道这件事情以后,立即面奏孙权,说:“您万万不可答应公孙渊呀!他这个人反复无常,他现在之所以要臣服东吴,是因为他刚刚和魏国闹翻了。因为惧怕魏国,才想起要结交东吴,臣服于吴并不是他的本意。一旦公孙渊翻脸不认人,再去投靠魏国,我们派去的使臣不就成了他送给魏国的见面礼了?而且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的笑柄呀!”孙权一味坚持己见,张昭也坚决不改变自己的看法,两人争论得面红耳赤。孙权已经到了忍无可忍了。他手里的刀,攥得紧紧的,说:“你不要再说了!我不允许任何人来冒犯我,如果你再固执下去的话,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张昭气急而泣:“我一片愚忠都是为了您呀,我是由于接受您的兄长的临终遗嘱才这样做的呀!”说完,张昭大哭起来。孙权也不知如何是好了,呆呆地站在那儿不做声了。最终孙权还是向辽东派出了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