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吕氏春秋》学生活
21742300000025

第25章

张毅喜欢恭敬待人,凡是经过门口巷道、帷幕垂帘和人们聚集的地方,都会快步地走过,对待奴隶、姻亲和童仆也是很尊敬,以此来使自己平安。但最后他还是患内热而死,没有长寿。单豹喜欢道术,超脱世俗,不食五谷,不着丝絮,居住在山林岩洞之中,以便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最后被老虎吃掉了,没有能够终其天年。孔子赶路,休息时,马跑了,吃了人家的庄稼。农夫扣留了他的马。子贡自愿请求去劝说那农夫归还马。结果子贡把好话都说尽了,可是农人还是不答应还马。有个刚入孔子门下的乡下学生说:“让我去劝说他。”他对农夫说:“您耕种的土地从东海一直到西海,我们的马怎么能不吃您的庄稼呢?”农夫听了非常高兴,对他说:“你说的话竟这样的善辩,哪像刚才那个人那样呢?”于是解下马交给了他。劝说农夫的话如此没有道理但是却能行得通,外物怎么可以依靠呢?

君子的作法是:尊敬别人而不一定被别人尊敬,爱戴别人并不一定被别人爱戴。尊敬爱戴别人,在于自己;被别人尊敬爱戴,在于别人。君子凭借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依靠属于别人的东西。依靠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无所不通。

活学活用

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作为一国之君,他的开明之处主要表现在他凡事要从自身来找原因,而不是依赖于外界的客观条件。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对于一些自然现象,人们往往解释和认识不了,就认为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支配和决定着人间的所有一切。所以人们往往来祭祀天地、鬼神、祖庙,以此来求平安、求幸福、求丰收、求子女等等。

在周敬王三十一年(前489年),楚国发生了一件事情,在楚国的国都一带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些美丽的彩色云块。云块围绕着太阳飘摇,即使刮大风,也没有吹散。一连持续了三天。老百姓都为这件事情感到震惊。这些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楚昭王派人去把管理图书的周太史令找来,让他查一下以往记载中有没有相关记载。周太史令查了一番后,也到民间进行了调查,都没有找到答案。周太史令对楚昭王说:“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吉祥的征兆啊!这些云彩一直在国都的上空久久不散,恐怕有灾难要降临到大王您的头上了。您现在应该马上举行仪式,进行祈祷,对天神表示您的诚意,也许会免灾的。说不定,上天会把灾难从您的身上移到别的官员身上,让别人来替代您受难。”楚昭王一听,坚决不同意,他说:“我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把灾难转嫁给别人呢?这是损人利己的行为。即使是臣下百官愿意替我去承受灾难,我也是于心不忍的。那样的话,就好比割了胸膛上的肉去补大腿是一样的,又有什么好呢?”看着周太史令不解的神情,楚昭王接着说:“如果我没干什么坏事的话,上天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降灾于我,或者是我的臣下呢?如果我做了坏事,上天降灾祸于我,也是罪有应得,我怎么可以转嫁给别人呢?”就这样,楚昭王决不去求神乞福,一心治理国事,后来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降临。

又有一次,楚昭王得了重病,吓坏了宫中上下,有的主张赶紧请医生来给大王治病,有的就又想到了神怪之类。最后决定要请个大仙来给国王算一卦。一个被人称为“刘半仙”的占卜算卦师被请进了宫。巫师装腔作势舞弄了一番,告诉大家:你们应马上准备三牲祭品,到黄河边上去祭黄河神,求黄河神保佑大王早日康复。其实,这时的楚昭王在吃了医生开的药以后,病情大为好转。他听到臣下信了巫师的话,要去黄河边祭祀的时候,说:“不要大惊小怪的。谁还不会生病呢?生病与黄河会有什么关系呢?哪里来的什么河神呢?谁见了河神是什么样的呢?你们不要去干那些无聊的事,有什么意思呢?”为了大王的身体健康,大臣们再三请求,楚昭王就是不允许。他说:“我们的先代祖先,他们年年岁岁都要祭祀天地日月、名山大川,但是,各种灾害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他们也并没有得到年年风调雨顺的好结果呀!长江、汉水都从我们的国家流过,它们既给楚国带来各种益处,也给我们带来不少的灾害。我虽然不算是最英明的国君,但也不至于让它们降灾于楚国呀!”结果,臣下再也没有人敢提祭祀之事了。楚昭王的病也很快就好了。

智慧金言

君子自己的作为是,尊敬别人而不一定被别人尊敬,热爱别人不一定被别人热爱。尊敬热爱别人,在于自己;被别人尊敬热爱,取决于别人。君子只依仗在于自己的东西,不依仗在于别人的东西。依仗在于自己的东西,就能无所不通了。

慎大览·慎大

题解

“慎大”就是在强大时要谨慎的意思。文章认为,只有“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旨在告诫国君在强大时处理国家政事一定要保持慎重,在胜利面前更应该谨慎行亨。

原文

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①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以言慎事也。

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之,言者不同,纷纷分分,其情难得。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贤良郁怨。杀彼龙逢,以服群凶。众庶泯泯,皆有远志,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大臣同患,弗周而畔。桀愈自贤,矜过善非,主道重塞,国人大崩。汤乃惕惧,忧天下之不宁,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射伊尹。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亳,曰:“桀迷惑于末嬉,好彼琬、琰,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皆曰‘上天弗恤,夏命其卒’。”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夏尽如诗。”汤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伊尹又复往视旷夏,听于末嬉。末嬉言曰:“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伊尹以告汤。商涸旱,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末接刃而桀走,逐之至大沙,身体离散,为天下戮,不可正谏,虽后悔之,将可余何?汤立为天子,夏民大说,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如夏②。此之谓至公,此之谓至安,此之谓至信。尽行伊尹之盟,不避旱殃,祖伊尹世世享商③。

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舆,命封夏后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众之所说、民之所欲。殷之遗老对曰:“欲复盘庚之政。”武王于是复李油画画迹盘庚之政;发巨桥之粟,赋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封比干之墓,靖箕了之宫,表商容之间,士过者趋,车过者下;三日之内,与谋之上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于济河,西归报于庙;乃税马于华山,税牛于桃林,马弗复乘,牛弗复服;衅鼓旗甲兵,藏之府库,终身不复用。此武王之德也。故周明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唯不藏也可以守至藏。武壬胜殷,得二虏而问焉,曰:“若国有妖乎?”一虏对曰:“吾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国之妖也。”一虏对曰:“此则妖也。虽然,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甚大者,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故《易》曰:“诉诉履虎尾,终吉。”

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④,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荆、吴、越皆尝胜矣,而卒取亡,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盘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

注释

①小:轻视。

②:汤为天子之前的封国。亲如夏:指人民亲近商和亲近夏是一样的。

③祖伊尹:在太庙里祭祀伊尹。世世享商:世世代代在商享受祭祀。

④老人、中人:域邑名。

译文

作为圣明的君主,国土越广大就会越害怕,国力越强盛就会越恐惧。国家大的,就轻视邻国。力量的强盛是战胜敌人的结果。战胜了敌国就会引起他们的仇恨,掠夺了邻国就会引起祸患。祸害增加,仇恨增强,虽然国家强大,又怎么能不害怕不恐惧呢?所以,贤君都会在安全时想着危险,在通达时想着困穷,得到时想到失去。《周书》说:“就像站在深渊边上,就像踩在薄冰上。”说的就是小心行事的道理。

夏桀不实施德政,昏庸残暴,引起天下人的恐惧和忧患。民众纷纷议论,毫无秩序,就算天子也难以明辨是非真假。干辛逞强作成,欺凌诸侯,祸及民众,贤能之士都忧郁怨恨。桀杀害了龙逢来压服跟自己意见不和的人。天下人心散乱,民众都有逃难的念头,没有人敢发表直言,人人自危。臣下都有随时被杀害的可能,与桀不相合的人都想背叛他。桀更加自以为是,到处炫耀自己的才能,掩盖自己的过失。为君之道被严重阻塞,全国上下四处逃散。商汤很恐惧,忧虑天下会不得安宁。他想派伊尹去夏国探听情况,又担心夏国不相信伊尹,就发话出来要亲自射死伊尹。伊尹逃难到夏国,三年之后,回到了亳,对汤禀告说:“妹喜迷住了桀,桀又宠爱着琬、琰两个妾,一点也不体恤民众,民众都不能忍受了,上下之间都彼此仇恨,民众心中的怨恨积蓄已久,都说上天不再保佑夏桀,夏国就要灭亡了。”汤说:“你跟我说的夏国的情形就像诗上说的一样。”汤于是就和伊尹结盟宣誓要消灭夏。伊尹再次前往夏去探明情况,受到妹喜的信任。妹喜对他说:“昨天晚上天子梦见西方有个太阳,东方也有个太阳,两个太阳相互争斗,最后西方的太阳胜了,东方的太阳败了。”伊尹又把这些话告诉了汤。那时,商天下大旱,汤很相信自己跟伊尹立下的盟誓,就发动军队攻打夏。军队从国都的东边出发,班师时从国都的西边进入。两军还没有交战,桀就已经逃走了。后来桀被放逐大沙,身首异处,被天下人所耻笑。当初时不听直言,就算最后醒悟过来,又能怎么样呢?汤成为天子,民众都很高兴,就像得到了慈父一样。商朝的官吏都各守其职,没有更换,农民没有离开农田,商人没有更换市场,人民亲近商就像亲近夏脯林酒池一样。这就叫做公正、安定、恪守信用。完全地履行了同伊尹立下的盟誓,没有回避大旱情形,最终大功告成,伊尹因为自己的功劳而被祭祀在商的太庙中,世代不绝。

武王打败商,进驻殷都,还没有下车,就命令把黄帝的后代分封到铸,把尧的后代分封到黎,把舜的后代分封到陈。下了车之后,命令把禹的后代分封到杞,立汤的后代为宋国的国君,让他继承桑林的祭祀。当时,武王很害怕,又叹息又落泪,就下令周公旦推荐商朝的遗老,向他们请教商灭亡的原因,同时向民众询问喜欢什么,有什么希望。遗老们说:“请恢复盘庚时候的政令。”于是,武王就下令恢复了盘庚时候的德政:发放仓库的粟米,分发官府的钱财,这样向民众表明自己的公正无私;释放、赦免罪犯,分发财物,免除债务,来救济穷困之人;整修加固比干的陵墓,装修箕子的宫殿,在商容的闾里树立标记,士人经过的时候,必须快步穿过,乘车经过的人,必须下车;在三天中,那些参与策划讨伐商的贤能之士都被封为诸侯,赏给大夫土地,减免庶民的赋税。之后武王才渡过孟津河,向西经过丰镐对文王庙报功。于是,把马匹放于华山,把牛放于桃林,不再让它们参与战争;把牺牲的血涂抹在鼓、旗、铠甲和兵器上,装入仓库,不再使用。这就是武王的德政。所以,周天子明堂的门户没有关闭,以此向人们表明没有私藏之物。只有没有私自收藏物品,才可以持守仁爱。武王打败了殷,捉来了两个俘虏,问他们:“你们国家有什么怪异的事情吗?”一个说:“有,在我国白天能看见星星,下过血雨,这些都是在我国发生的怪事。”另一个说:“这些确实是怪事,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国家还有更严重的,例如,儿子不听从父亲的话,弟弟不听从哥哥,国君的政令得不到实施,这些才是最严重的怪事。”武王急忙离开坐席拜了两拜,不是拜两个俘虏,而是敬重他们所说的话。所以,《周易》说:“像踩着老虎的尾巴一样警惕不安,做事始终都是会吉利的。”

赵襄子命令新稚穆子去讨伐翟人,占领了老人、中人两座城。新稚穆子就让使者向赵襄子禀告此事。赵襄子正在吃饭团,听后面露忧色。侍臣说:“瞬间就占领了两座城,这是件高兴的事,您怎么还面带忧愁啊?”赵襄子说:“长江黄河涨水,三天也会退去;疾风骤雨,很快也会停息。现在赵氏没有丰厚的德行,一下子就占领两座城,灭亡的命运恐怕要降临到我头上了吧?”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赵国可能要兴盛了吧!”

忧患是兴盛的基础,欢喜是灭亡的开始;胜利不是件难事,难的是保持胜利。贤君在忧虑中保持胜利,因此他们的福祉延续到后代,齐、楚、吴、越国都曾经胜利过,但是最后都灭亡了,这就是因为他们并不懂得保持胜利的道理。只有得道的君主才能够保持胜利。孔子强劲有力,能够举得起国都城门的门闩,但是不愿意凭借力气大而闻名天下;墨子擅长干摧城拔寨,公输般都很佩服他,但是他却不支持战争。只有善于保持胜利的人,充分运用谋略才能够由弱变强。

活学活用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原是韩国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做过韩国的相国。良好的家庭条件使他从小就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张良有着远大的志向,在韩国被秦国灭掉之后,他曾立志复国,也派人刺杀过赢政,结果失败了。从此他浪迹天涯,逃到了江苏省的邳县隐居起来。由此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单纯的行刺是报不了国恨家仇的,而是要积蓄更大的力量,自己也必须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干一番大事业。他决定拜师学习,等待机会。于是就有了“张良拾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