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吕氏春秋》学生活
21742300000035

第35章

在禹治理国家的时候,有上万个诸侯,到了汤治理天下的时候有三千个诸侯,如今这些诸侯国都已经不存在了,都是因为不能役使人民。原因是没有实施赏罚制度。汤、武利用夏、商的人民,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怎样役使人民的方法。管仲、商鞅凭借着齐、秦两国的人民,也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怎样役使人民的方法。役使人民是有缘由的,掌握了其中的道义人民就可以自由地役使。使用人民需要一定的法律纪律,就像渔网一样一旦举起,目就会被提起,纲一旦被举起,随之目也就会张开的。这么说来役使人民的纪、纲是什么呢?应该是他们想要的和讨厌的。人民究竟想要什么,到底又讨厌什么?他们想要的是荣誉和利益,讨厌的是耻辱和灾难。耻辱和灾难是用来实施惩罚的,荣誉和利益是用来实现奖赏的。赏罚假如实现了,这样人民就可以任凭役使了。

阖庐在五湖地区试探人民,剑刺到肩膀上,流血不止。越王勾践着火时试探人民,人民争先恐后地出入水火之中,死伤千余人,就赶快鸣钟控制住了人民的继续前进。这主要是赏罚实现了的缘故啊!莫邪这样的好剑也不是因使用它的人勇猛还是胆小而变化它的锋锐程度,勇猛的人得到它会变得更加灵巧,胆小的人有了它会变得更加愚笨,也就是他们是否善于使用它的缘由了。

夙沙国的人杀死他们的君主归顺了神农氏。密须国的人捆绑住他们的君主奉送给了周文王。汤、武不仅仅役使本国的人民,而且还役使他国的人民。能够役使他国的人民,虽然国家小,军队少,还是可以建功立业的。历史上有很多从普通人而一举成名夺得天下的,主要是他们能够役使他国的人民归顺自己。有能力役使他国人民,一定要考察他们的根本。夏、商、周在用人方面没有什么规律,就是诚信作为关键。

宋国有个人即将远行,但是他的马不前行,他就把马杀死扔到了鸂水中。他又继续赶路,但是他的马仍然不肯前进,他又把马杀死扔到了鸂水中。就这样反复了几次,即使有造父驯马的威严做法,也就这样了。这个宋国人没有造父驯马的技术,只有驯马的威严,这些对于驾马没有什么益处。不贤能的君主,就和这个宋国人相似。这些君主们没有掌握怎样役使人民的方法,只有严厉的刑罚,惩罚越多人民越不容易役使。没有国家的君主,主要是依靠惩罚来使用人民。惩罚不可以没有的,但是不能只用这一种方法。就好比盐和口味的关系,一般来说使用盐一定要有个度,假如用量不合适,味道不好吃。惩罚也是一样的,一定要有个度,才可以行。究竟依据什么呢?是爱和利。用爱和利的心告知,惩罚才可以用。惩罚过于严重就会导致爱和利的心消失;没有了这两样东西,那么使用惩罚也是徒劳的,而且还会招来灾祸。殷夏就是因为这些而灭亡的。君主处在有利的高贵地位,在这个位置上有利有势,就一定要小心谨慎、明察秋毫。即便不用刑罚禁止自然就禁止了,也许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道理才能实现吧。

活学活用

刘秀在利用“民心思汉”的特点取得了民众的支持建立了东汉政权后,很重视政权的巩固的问题。他认识到,要想使东汉长久地维持下去,必须有一大批贤德之才的辅佐才能实现。于是他就命令大司空宋弘举荐人才。为了促使光武帝实行德治仁政,宋弘就开始努力寻求优秀的治国人才。最后,他向光武帝推荐了德才兼备的桓谭。

过了一段时间,宋弘发现桓谭并没有受到重视,他的任务只是每天在宴会上为光武帝弹琴助兴而已。宋弘心里很生气,他立即派人把桓谭招来,质问他说:“难道你不知道我向朝廷推荐你是干什么的吗?”桓谭还没来得及回答,宋弘接着继续说:“我推荐你,是为了让你辅佐皇上实行德治,而你却只知道以琴声来取悦皇上,你真太让我失望了!”宋弘似乎越说越激动,竟跳起来,指着桓谭的鼻子说:“如果你再仁政不举,德治不施,我就把你绳之以法!”桓谭跪在地上连连叩头。

过了几天,光武帝大摆宴席,中间又要桓谭弹琴助兴。这次桓谭弹琴心里有巨大的压力,所以弹琴老是走调。光武帝觉得反常,就问桓谭原因,桓谭吞吞吐吐不敢回答。就在这时,宋弘趋步上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说:“皇上,我荐举桓谭,原本是想让他佐您推行德政。他辜负了我的希望,每天只知道以琴声取悦于您。我举人不当,请处罚我吧!”光武帝也明白了宋弘的良苦用心,开始对桓谭加以重用,对自己贪图享乐的作风加以收敛,再也没让桓谭为自己弹琴。

智慧金言

大凡使用人民,最上等的策略是使用义,其次才是用赏罚。利如果不足以让人民效死,赏罚如果不足以使人民去恶向善,这样却能很好地使用人民的,从古到今都是没有过的。人民并不永远被使用,也不是永远不被使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人民才可以被使用。……没有掌握使用人民的方法,国家即使很大,形势即使很有利,士兵即使有很多,有什么益处呢?古代很多拥有天下最终却遭到灭亡的,就是因为人民不被他们使用啊!使用人民的道理,不可不详尽了解。

离俗览·适威

题解

文章告诫君主只有善待百姓。才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戴。

原文

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马,轻任①新节,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民日夜祈用而不可得,苟得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决积水于千仞②之谿,其谁能当之?《尉书》曰:“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有雠而众,不若无有。厉王,天子也,有雠而众,故流于彘,祸及子孙,瀑布微召公虎而绝无后嗣。今世之人主,多欲众③之,而不知善,此多其雠也。不善则不有。有必缘其心爱之谓也,有其形不可谓有之。舜布衣而有天下。桀,天子也,而不得息④,由此生矣。有无之论,不可不熟。汤、武通于此论,故功名立。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故民之于上也,若玺之于涂也,抑之以方则方,抑之以圜则圜;若五种之于地也,必应其类,而蕃息于百倍;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⑤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日:“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曰:“善。”以为造父不过也,使之钩百而少及焉。颜闽入见。庄公曰:“子遇东野稷乎?”对曰:“然。臣遇之。其马必败。”庄公曰:“将何败?”少顷,东野之马败而至。庄公召颜阖而问之曰:“子何以知其败也?”颜阖对曰:“夫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造父之御,无以过焉。乡臣遇之,犹求其马,臣是以知其败也。”

故乱国之使其民,不论人之性,不反人之情,烦为教而过不识,数为令而非不从,巨为危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民进则欲其赏,退则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则以为继矣。以为继知,则上又从而罪之,是以罪召罪,上下之相雠也,由是起矣。

故礼烦则不庄,业烦则无功,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桀、纣之禁,不可胜数,故民因而身为戮,极也,不能用威适。了阳极也好严,有过而折弓者,恐必死,遂应狮狗而弑子阳,极也。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

注释

①任:负担。

②仞:周代以八尺为一仞。

③众:使众多之义。

④息:安定。

⑤审:详尽细密之义。

译文

先君役使本国的百姓,就像驾驭骏马一样,轻快上路,手中执鞭,马即使想乱跑也是不可能,所以才能到达千里的地方。善于役使百姓的人也是这样的。百姓常常祈求役使却不能做到,假如百姓被君主役使,百姓就会为国家效命,就好比积水从万丈高的流溪中冲出来,没有人能够阻挡住的。《周书》上道:“百姓,如果善待他们就可以达到治理他们轸念流民的效果;否则,就会变为君主的仇人。”仇人很多,就好像没有的。周厉王有很多的仇人,因此被流放到了彘地,还祸及到后代,假如没有的召公虎就会断了后代。现在的君主都希望自己的领土百姓众多,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善待他们,这就是增加仇人的做法啊!不对百姓好,就得不到百姓的爱戴。得到百姓爱戴的原因在于内心的仁爱,光在形式上表现仁爱并不能真正拥有民心。舜就是因为善于役使百姓所以才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君主,夏、桀虽然是君主却得不到安宁,道理就此生产出来的。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汤、武掌握的这个道理的精髓,才建功立业了。

历史上统治百姓的君主,采纳仁义来治理人民,用爱和利安定人民,用忠和信教化人民,竭尽全力地为人民消灾灭害,谋求幸福。所以说,人民和君主的关系,就好比把玺印踏在泥上一样,印是什么形状的踏上去就是什么形状的;就好比把谷子种到地里,收获的是相同的东西,并且数量是原来的百倍之多。这样是三黄五帝之所以称霸天子的缘由啊!这些人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后人把他们当神来供奉着,主要是他们洞悉人心体贴民意,会役使百姓的缘故啊!

魏武侯在中山向李克道:“导致吴国消灭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道:“是速战速决。”魏武侯道:“能够速战速决是一个国家所梦想的,但是为什么吴国因为这个而被灭亡了呢?”李克道:“速战使得国内的人民筋疲力竭,速决导致了君主的骄横。用骄傲的君主役使筋疲力竭的人民,不被消灭是很少见的。骄横就会导致君主放纵了自己,放纵以后君主就会享受自己所欲之物;筋疲力竭的人民就会怨声载道,怨恨就会因此而生并且使用心机,这样君主和人民相互用尽心思,吴国的被消灭还是比较晚的!这也是夫差为此而在干隧自杀的缘由了。

东野稷为庄公表演驾驭马的技巧,他的马前后进退、左右旋转都符合规则。庄公道:“不错。”因为这个就像造父驾车的技巧还不如他。然后又使自己的马绕了一百个圈子回来了。后来颜阖来拜访他,他道:“你碰见东野稷了吗?”颜阖道:“见到了,他的马一定很累了。”过了一段时间,东野稷的马果然回来很累。庄公召回颜阖问道:“你是如何知道他的马很累呢?”颜阖道:“他的马前后进退、左右旋转都符合规则,造父驾车的技巧还不如他。刚才我遇见他,他还在继续驯马呢,所以猜想他的马一定很累的。”

国内混乱的君主役使百姓,不了解百姓的本来性情,不反求是人之常情的,制定的法令太多,百姓不能够好好地掌握还要责备他们;快速地下达命令对百姓无所适从还要加以非难;导致百姓面临巨大的危险还要对百姓不敢赴难加以惩罚;导致百姓负担繁重的任务还要对他们不能胜任而加以惩罚。百姓往前走是为了得到赏赐,害怕退缩了就会受到惩罚。百姓明白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就会弄虚作假,一旦做出虚假的事情,君主觉察到了就会加以处罚,.这也是因为害怕犯罪而犯罪啊。百姓和国君为仇敌也是因为这些而起的。

礼节过于多就会显得不隆重,事业繁多就会显得没有功效,法令苛刻,百姓就会反抗,禁令太多就会行不通。桀、纣的禁令多不胜数,为此百姓推翻了他们,导致了他们的自杀,主要是他们过分到了极点。郑子阳喜好严酷,有个人犯了过错把弓折断了,害怕被杀死,于是趁追赶疯狗的机会把子阳杀了,这都是子阳太过严酷的缘故。周代鼎匕有很多崎曲的花纹,上下很长而且还弯曲,就是用来表明过犹不及的害处。

活学活用

东野毕是春秋时期号称最善于驾车的人。有一天,他在鲁定公面前表演自己的驾车技术。前进后退都符合规矩,左转右转也都符合规矩。鲁定公连声称好,认为即使造父在世,也难以达到这个水平。于是鲁定公当场决定让他快马到鲁国的边境去送一封信,对他说:“这是一封很重要的信,事关重大,你必须在最快的时间里送达。”

接受了命令以后,东野毕立即下去做准备,他带足了足够的粮食和饲料,套好了四匹骏马,出发了。只见他马鞭子使劲一甩,那四匹马像离弦的箭,飞一般地冲了出去。看到这种情况,鲁定公与诸大臣更认为东野毕是举世无双的驾手了。这时,鲁定公发现站在一旁的颜回,不仅一言不发,而且还面露担忧之色。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以德行好而著称于世。所以在鲁国也深得鲁定公的尊重。鲁定公对颜回说:“你怎么不说话?难道你不以为东野的驾车技术是一流的吗?”颜回说:“是的,他的驾车技术的确是一流的,但我认为不用过多久,他的马不是累坏就是要走失。”听了颜回的话,大家都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讥笑颜回的不懂。鲁定公更是生气,背过脸去,对其他的臣子说:“人的本性真是难改啊!像颜回这样有崇高德行的人,原来也是会嫉妒别人的呀!”鲁定公的话,颜回实际上已经听得清清楚楚,但他没有争辩,默默地离开了那里。

几天过去了,一次正当鲁定公与臣下讨论事情的时候,负责管理马牛的官员来向鲁定公报告,说:“东野毕的马跑丢了。”鲁定公一听,大惊失色,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手下立即把颜回召来。颜回来了,鲁定公问他说:“你怎么知道东野毕的马会丢失的呢?”颜回说:“其实非常简单。我也看到了东野毕驾车的技术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无不符合规矩。但是我也发现他是那样地无止境地要求自己的马,因此我断定,他的马不是累坏就是逃跑。”鲁定公觉得颜回说得很有道理,就说:“你真是料事如神啊,能不能继续再说下去呢?”颜回说:“道理其实太简单了,我们都知道,鸟儿饿极了就会啄,野兽饿极了就会互相争夺,人穷极了就会欺骗。马儿累极了就会逃跑的。这是一般常识。治理国家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在位者应该实行宽松的仁政德治,如果严苛到老百姓不能忍受的程度,他们就会起而反抗,那么统治就很难稳固了。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周厉王不听召公的劝告,暴虐于民,结果终于被流放。一个让百姓困窘的统治者是不会长久的。”鲁定公昕了颜回的话,开始采取措施减轻人民的负担。

汉高祖刘邦入关“约法三章”的历史故事也是大家所熟知的。

秦朝末年,政治的暴虐几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严刑、酷法、族诛、连坐等等,弄得老百姓天天是人人自危,说不定什么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要被砍头,被砍掉手脚,大量的征发民力徭役,使老百姓民不聊生,终于爆发了风起云涌的秦末农民起义,刘邦的起义队伍是其中的一支。由于刘邦对人宽大为怀,所以深得人们的敬重,他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