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各路的起义队伍都齐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发。刘邦的队伍一路绕开了秦朝的军事重镇,直奔咸阳。刚刚即位的秦王子婴看到大势已去,就乘坐一辆白马拉的白车,手捧皇帝玉玺,在路旁恭候刘邦。这时,刘邦手下的大将建议把子婴杀掉。刘邦说:“是我的宽宏大量帮我一路进军成阳。现在子婴已经表示归降,再杀他的话,那就太不仁义了吧!”于是他把子婴交给一个手下看管。来到灞上以后,刘邦召集周围各地人士前来开会,他说:“我们各路人马已经约定好了,谁先入关,谁就做关中王。现在看来这个关中王是非我莫属了。过去,你们受到秦朝的严苛刑法的迫害已经太久了,现在我宣布全部废除。我在这里与你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过去的地方官吏一律保留。”大家听了刘邦的话,立刻欢呼雀跃起来。
人们奔走相告,好比是久旱喜逢甘霖。老百姓纷纷拿出自己的牛羊、酒食来犒劳起义军。但刘邦坚决不接受。他说:“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军粮,再说我们的宗旨是要为你们铲除暴政的,怎么能让百姓破费呢?”这下,老百姓更加信服刘邦了,知道自己这次真的是盼来了救星,惟恐刘邦不做关中王。尽管后来刘邦没做成关中王,只做了汉中王,但他的仁义之举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关中百姓的心里。这也是他后来成功的关键。
智慧金言
古代做君主的人,用仁义来治理百姓,用爱利来使百姓安定下来,用忠信来引导百姓,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人民造福。……而混乱的国家役使他们的百姓,不了解人的本性,不理解人之常情,频繁地制订法令,而对人们不能掌握却加以责备,屡次下达命令却对人们不能听从加以非难,制造巨大的困难,却对人们不能迎着困难而上加以治罪,把任务弄得十分烦琐,却对人们不能胜任记忆惩罚。……礼节烦琐就显得不庄重,事情烦琐就不能成功,命令严苛了就不被听从,禁令多了就行不通。
离俗览·贵信①
题解
所谓“贵信”是指重视诚信。文章阐述了诚信对于国君的重要性,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国君要做到以信为本才能够得到天下;放弃诚信的话,则意味着失去天下。最后还举出管仲劝齐桓公对自己的仇敌要信守誓约,建立功业的典型例子,使得本篇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原文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故《周书》曰:“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③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④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⑤为用矣。人主有见此论者,其壬不久矣;人臣有知此论者,可以为王者佐矣。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⑥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
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
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刿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屈子远游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刿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问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庄公,仇也;曹刿,贼也。信于仇贼,又况于非仇贼者_乎?夫九合之而合,一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以辱为荣,以穷为通,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物固不可全也。
注释
①贵信:重视诚信。
②满:成。
③赏:鉴别。
④制:控制。
⑤毕:尽,都。
⑥华:通“花”。
译文
作为国君一定要讲诚信,而且诚信了还要更诚信,这样百姓怎能不归顺。因此《周书》上道:“诚信啊!诚信!”如果不讲诚信的话任何事情都不能够获得成功。以此来看诚信实在是太重要了。假如以诚信为本,那么真伪的话就可以鉴别了。如果假话都可以辨别,就可以拥有整个天下了。在诚信的道德范围内,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得到控制。不但要控制而且还有利用,不用的话就会被他人所用;可以控制并且可以加以利用,那么就可以得到自己的所有。为自己所有,天下的万事万物都会为自己所用了。国君假如知道这个道理,那么他就比较容易称霸天下了;臣子假如领会这个道理,那么他就可以辅佐国君了。
西瓜
正是天体有规律的运转,才形成了岁时;正是地球有规律的运转,才使得万事万物生长。风的来临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风不按时刮得话,花也就会开得不茂盛,花开得不多,果实就生长不好。夏天的特征是热,热不按时到来,土地就不肥沃,土地不肥沃,植物就不会顺利地生长。秋天的特征是雨,雨不能按时到来的话,谷粒就不饱满,不饱满的谷粒,意味着五谷的不成熟。寒冷是冬天的征兆,寒冷不能够按时到的话,土地就冻得不够坚实,冻得不够坚实,地面就会不能被冻裂。天与地如此大,一年四季如此变化,也有不能够按规律生成万事万物,何况人呢?
国君和臣子不讲诚信,百姓就会不满而指责批评,导致国家也会不太平。居官不守信誉,导致年轻的不尊重年老的,地位高贵的和地位低贱的就会相互瞧不起。赏赐和惩罚不诚信的话,就会导致百姓容易触犯法律,而且不能被役使。朋友之间不诚信的话,就会导致他们怨恨分开,不彼此亲近。各种工匠不讲诚信的话,制造出来的东西就会质量粗劣不一,丹和漆的颜色不纯正。这么说来,一切由它而开始,由它而结束,与它一起高贵,与它一起卑微,这就是诚信啊!诚信了还要诚信,层层相加,才能够明白天理。用它来治理百姓,就像雨水滋润土地,甜美的露水普降大地,寒暑四季就会按时到来。
齐桓公袭击鲁国,鲁国任不敢迎战。在鲁国的边界五十里的地方用土修筑了防护墙。鲁国愿意像齐国的臣子一样顺服齐桓公,齐桓公就答应了。曹刿向鲁庄公道:“陛下情愿死而又死,还是情愿生而又生呢?”鲁庄公道:“你这什么意思呢?”曹刿道:“陛下假若听臣的劝谏,不仅使得国土可以扩大,而且可以使您安乐。这就是生而又生。假若不听臣的劝谏,就会导致国家被吞并,自己委曲求全受尽屈辱,这就是死而又死。”然后到了第二天会盟的时候,鲁庄公和曹刿怀揣着一把剑到了会盟的土台上。鲁庄公左手抓住了齐桓公,右手握着剑指着他道:“鲁国的国都离边界本来就几百里,而今却只有五十里。再怎么着也是活不下去了。不如同归于尽,死在你的面前。”管仲、鲍叔立刻上了土台,曹刿手握剑站在两阶之间道:“两位先生另做打算,不必上盟台了!”鲁庄公道:“在汶水定边界是可以的,不然就一起死。”管仲对齐桓公道:“领土是用来保护君主的,不是用君主来保护领土的。陛下就答应他们吧。”然后就以汶水为边界,齐国和鲁国一起定下了盟约。齐桓公安全到达齐国后不想把领土还给鲁国,管仲道:“不行。鲁庄公只是想劫持陛下,没有和您定盟约的意思,陛下竟然没有看出来,这不能说是聪明的举动;面临危难的时候就听命于人,这不能说是勇敢的举动;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这不能说是诚信的举动;没有聪明、勇敢、诚信就不能够成就霸业。还是给人家土地,虽然说齐国失去了土地,但是赢得了诚信的美名。用四百里的土地换回天下人对陛下的信任,还是很划算的。”鲁庄公是仇人,曹刿是敌人,对自己的仇敌都可以做到诚信,那么其他的人就更不用说了!齐桓公多次会各路诸侯都取得了成功,达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都是诚信产生的结果啊!管仲可以说能够称得上因物用物。耻辱被变成了光荣,困惑被变成了通情达理,虽然前面有失,但是后面又得到了很多。世界上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啊。
活学活用
信作为一种美好的道德,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一直为人民所崇尚。上至天子,下到平民百姓,都奉它为一种人生准则,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这里仅举几例:
燕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国王,他即位以后,就立志要振兴燕国。他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广泛搜罗人才。听说有一个叫郭隗的人是有名的贤士,他就亲自前往求教。他问郭隗怎样才能请到有用的人才。郭隗对燕昭王说:“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来给你讲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位国王,他极想得到一匹千里马,就在全国范围内贴出一张告示:愿意以一千两黄金购买一匹千里马。他等啊等,一直等了三年,也没有买到。国王心里焦急呀!这时有一个官员主动要求去为大王买千里马,国王就同意了。这个官员到处寻访了三个月,马倒是找到了,可惜是一匹死马。他花了五百两黄金把那匹死马买了回来,去献给国王。国王一看很生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千里马,没有要死马!还要花五百两黄金!’官员却不急不躁地对国王说:‘大王请息怒,我的意图很快就会实现的。连死马都肯花费五百两黄金,更何况活马呢?你等着吧,很快就会有人把千里马送上门来。’果然,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三匹千里马送到了国王的手里。”说到这里,郭隗看了看燕昭王的表情,继续说到:“您如果真心想求贤,就从我开始吧。像我这样没有才能的人都能得到您的重用,还愁比我有才的人来归附您吗?”燕昭王重用郭隗的消息很快就在各诸侯国之间传开了。许多有抱负的士人都投奔到燕国来。为了迎接这些精英们的到来,燕昭王特地在易山上修筑了一座黄金台作为聘金。这样,赵国的剧辛、齐国的邹衍、魏国的乐毅、洛阳的苏秦等,都纷纷来到了燕国。
智慧金言
凡人主一定要讲诚信,诚信了再诚信,谁人能不亲附呢?……所以诚信所产生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诚信树立了,虚假的话就可以鉴别了。虚假的话可以鉴别了,那么整个天下就可以变成自己的了。诚信所达到的地方就都能够控制。……连天地如此之大,四时如此变化,尚且不能以不遵循规律生成万物,更何况人事呢?
离俗览·举难
题解
所谓“举难”是指以十全十美的标准来选用人是很难的。文章通过大量的例子说明现实生活中就很难找到十全十美的人,在用人方面可以从是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等方面考虑;应该善于利用其长处,切忌以“小恶”掩饰“大美”。
原文
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父之号,禹以贪位之意,汤、武以放弑之谋,孝感动天五伯①以侵夺之事。由此观之,物岂可全哉?故君子责人则以人②,自责则以义。贡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准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故任⑦天地而有余。不肖者则不然,责人则以义,自责则以人。责人以义则难瞻,难瞻则失亲;自责以人则易为,易为则行苟;故天下之大而不容也,身取危、国取亡焉,此桀、纣、幽、厉之行也。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逋。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
季孙氏劫公家。孔子欲谕术则见外,于是受养而便说,鲁国以訾。孔子曰:“龙食乎清而游乎清,螭食乎清而游乎浊,鱼食乎浊而游乎浊。今丘上不及龙,下不若鱼,丘其螭邪。”夫欲立功者,岂得中绳哉?救溺者濡,追逃者趋。
魏文侯弟日季成,友日翟璜。文侯欲相之而未能决,以问李克。李克对曰:“君欲置相,则问乐腾与王孙苟端熟贤?”文侯曰:“善。”以王孙苟端为不肖,翟璜进之;以乐腾为贤,季成进之;故相季成。凡听于主,言人不可不慎。季成,弟也,翟璜,友也,而犹不能知,何由知乐腾与王孙苟端哉?疏贱者知,亲习者不知,理无自然。自然而断相过,李克之对文侯也亦过。虽皆过,譬之若金之与木,金虽柔犹坚于木。
孟尝君问于白圭曰:“魏文侯名过桓公,而功不及五伯,何也?”白圭对曰:“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此名之所以过桓公也。卜相曰‘成与璜孰可’?此功之所以不及五伯也。相也者,百官之长也。择者欲其博也。今择而不去二人,与用其雠亦远矣。且师友也者,公可也;戚爱也者,私安也。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上羽之也。”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日:“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日:“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日:“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上也已。”凡听必有以矣。今听而不复问,合其所以也。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桓公得之矣。
注释
①五伯:五霸。
②以人:依据普通人的标准。
③任:担当重任。
译文
用十全十美的标准衡量人本来就难,这是事物的实情。有人用不疼爱自己儿子的名声来诋毁尧;用不孝顺自己的父母来诋毁舜;有人用故意贪欲帝位来诋毁禹,用筹划放逐杀死君主来诋毁汤和武,用侵吞争夺他国来诋毁五霸。由以上看来,事情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因此,君子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就容易满足,知足就可以得民心;用义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就不会做错事,不做错事那么行为就会端正。因此,可以担任天地间的重大任务了。不贤能的人就不能够做到这些。他们要求别人用义的标准来衡量,对于自己就用一般人的标准来衡量。用义的标准衡量别人就很难得到满足,得不到满足就会失去亲近的人;用一般的标准要求自己就很容易做到,然而容易做到的则行为就会不够严肃。因此,天下虽然大,但是却不能容他们的身,最后导致自己颠沛流离,国家被消灭。这也是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的结局。一尺长的木头必须有错结,一寸大的雨必须有瑕疵。先王明白世界的万事万物不是十全十美的,因此,在选择事物的时候往往先看它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