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希特勒向来刚愎自用,谁都不能说服他改变反攻计划。莫德尔和曼陀菲尔等人经过11月4日的会议后制定了“修改方案”。整个11月,他们都在想办法说服希特勒接受他们的“修改方案”。但希特勒对改变他的计划的任何建议都拒绝接受,但不再坚持最初确定的进攻日期。
希特勒和军事顾问们没有认识到西线德军的崩溃将产生什么后果。他们甚至都不了解前线部队的情况,只会在地图上插旗子,他们能够记住一个个师的番号,却不知道许多师已经名不符实了。
让30个缺乏装备、兵力不足、机动性差和补给困难的师去完成如此大的深远目标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几个星期内,各部队就进攻计划的各个部分(比如按时进入出发阵地、炮火准备等)做好准备也是不可能的。
希特勒拒绝讨论“修改方案”,说它是“胆小鬼的方案”。关于由第15集团军北翼发动辅攻的建议,希特勒也拒绝了。他还拒绝向第7集团军派出增援部队,因为几年来所有的前线指挥官都在要求这种增援。
美军在11月上半月就把大量兵力调到亚琛一带,并在11月中旬发动了鲁尔河战役。因此,希特勒认为在进攻第二天傍晚就能强渡马斯河,马斯河沿岸的美军兵力十分空虚。莫德尔认为至少需要4天才能推进到马斯河,到时候美军有足够的时间把兵力调回马斯河防守。约德尔劝希特勒放弃没有前途的反攻战役,但希特勒太固执了。接着,约德尔建议希特勒发动有限的反攻战役,就是德军只推进到马斯河,再北上突击与从北面锡塔特地域发动的突击相结合,钳制马斯河以东的美军;如果德军的进攻比较顺利,再按照希特勒的原计划去执行。
约德尔认为自己的计划有可能使美军总数的1/3以上被歼灭。但龙德施泰特和莫德尔认为,即使是这种有限的反攻战役,也只能在以下情况下才有希望:德国空军在恶劣天气结束后,能够在决定性时刻和预定作战地区取得对盟军空军的必要优势(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各友邻集团军能有力地牵制当面的盟军兵力,否则一旦盟军能够随意从前线撤回重兵,并进攻德军反攻部队的两翼,那么,德军反攻部队有可能被全歼。
在整个11月和12月上半月,德军统帅部人员和将领们作了各种尝试,想劝希特勒同意龙德施泰特、莫德尔和坦克第5集团军司令曼陀菲尔对反攻计划进行修正,但希特勒坚决反对。
虽然参谋们对希特勒的反攻计划意见很多,但各集团军仍然开始了大规模的进攻准备。经过计算证明,战役不可在11月25日开始,因此12月10日被定为最早的反攻日期。为了集结30个师的兵力组成预备队,德军必须从本来就难以守住的正面防线撤下部队去组建强大的反攻部队。组建突击集团和补充从防线撤下的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还不算最难的问题。补给工作是最难的,德军需要建立强大的后勤网,保障炮兵部队和突击集团辎重队的机动性,还要凑齐反攻部队渡河所需要的大量器材。为了保密,在最后时机才能集结各师和调集炮兵部队。这种时机既要保证反攻部队的突破,又不能因炮火准备过早使盟军发觉。经过连续几个星期的争论,德军这才确定下来调兵的时机。
反攻战役准备得非常周密,用于反攻的部队已经不再执行真正的防御任务。为了使反攻部队在进攻时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必须对它们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只能在防御战中发动反突击时进行。
一切组织上和战术上的反攻准备,都必须在保密情况下进行,只有确实使盟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反攻部队才能快速突破。知情者的范围非常有限,甚至在准备过程时连后勤指挥官们都不了解反攻计划。最重要的补给品——弹药和燃油,仍按照防御战的原则集中在后方。
德军参谋部希望反攻开始后能够及时调集足够的卡车保障运输。可以预见的是,反攻部队将很快陷入困境,因为没有足够的卡车。因此,有经验的参谋向希特勒提出警告:关于燃油的计划,只够初期使用,未留任何余地。但希特勒不予理睬,因为他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从11月中旬起,由于盟军加强了攻势,德军的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很多部队本来参加反攻,但却陷在防御战中。
11月27日,希特勒拒绝了参谋部关于缩小反攻战役任务的任何建议,下令于12月7日发动反攻。随后由于准备上的严重不足,战役开始日期推迟了3次,直到12月12日才确定,12月16日为开始日期。
★希特勒的乐观和将领们的抱怨
12月11至12日,希特勒召集大批高级将领在黑森州的齐根贝格大本营开会。希特勒讲了两个小时,向他们保证,统帅部已为反攻的胜利做了一切努力。他希望通过这次反攻使西线发生根本性转折。
将领们抱怨给他们训练部队的时间太仓促,抱怨希特勒关于提高部队机动性的承诺并未兑现,坚持要希特勒满足他们的要求。希特勒这次没有训斥他们,但不再允许他们争论。希特勒以乐观的语气介绍了盟军阵营的情况,又介绍了西线德军的情况。事实上,将领们比希特勒还要清楚。
将领们将不祥的预感深深埋在心底,准备反攻,以使所属部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他们希望,哪怕无法完成希特勒所下达的那种大规模歼灭任务,大概也能与美军较量一番。
希特勒仍梦寐以求希望西线反攻能够获得大的胜利。他估计对了,盟军的确有70个师,无法在长达500英里的战线上处处坚守。希特勒希望恶劣天气能结束盟军享有的压倒性空中优势,或者恶劣天气至少在德军发动反攻时大大削弱盟军的空中优势。
希特勒希望赶在冬季开始天气转晴以前发动反攻。
在进攻地区是否使用伞兵和执行“狮鹫”计划的斯科尔兹内特种部队,希特勒没有透露。只是在12月15日,曼陀菲尔等高级将领才得到一个关于使用这些特种部队的笼统说明。直到进攻开始后,曼陀菲尔等人才知道这些伞兵的人数和使用的时间、地点等。
3.盟军的估计不足
1944年12月15日,蒙哥马利给艾森豪威尔寄去一封信,说他想在下次对莱茵河大攻势发动以前在英国过圣诞节。他在信中附上一张5镑的账单向艾森豪威尔索取赌债,早在一年前,艾森豪威尔曾说过二战将在1944年圣诞节前结束。这个预测并不准确,艾森豪威尔对德军的实力估计不足。
战争进入到1944年底,坦克这种陆战武器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而美军的主战坦克仍然是谢尔曼坦克。早在1943年盟军登陆西西里岛时,就陆续有部队报告说德军新式坦克很先进,但美军高层却不予理睬。到19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时,德军为数不多的装甲部队已全面换装4G型和豹式坦克了,还有十几个虎式坦克营。
美军坦克兵被迫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M4谢尔曼坦克不具有与德军重型坦克对抗的能力,结果造成了可怕的装备损失和伤亡。与德军坦克相比,美军装甲部队的优势只是庞大的规模。
1.火力对比:
谢尔曼坦克装备一门M3型75毫米L/40加农炮,所使用的高爆弹杀伤能力强,但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弱。谢尔曼可在1000米远击穿62毫米钢板,穿甲能力不如苏军T—34早期型,与德军现役的坦克相比差距很大。德军反坦克部队普遍装备88毫米高射炮,平射使用。德军88毫米高射炮的射程达几千米,谢尔曼坦克的千米射程显然太差了。
M4、A3改进型换装75毫米53倍身管火炮,千米距离可击穿89毫米钢板,仍然比德军坦克差一个档次。大量的事实证明,美军坦克在几百米或几十米远向德军坦克开炮,炮弹在德军坦克装甲上反弹到几百米高空。
2.防护力:
谢尔曼坦克的正面和侧面装甲厚50毫米,正面为47度斜角,防护力相当于70毫米,侧面无斜角。炮塔装甲厚88毫米。德军4G型坦克在千米以内,虎式或豹式坦克在2000米以内,可以击穿谢尔曼的正面装甲。谢尔曼坦克高3.4米,便于德军坦克瞄准。
谢尔曼坦克采取汽油发动机,由于防护力不足,有“朗森打火机”的绰号。该打火机的广告词是“一打就着,每打必着”。一位德军坦克兵回忆说:“美军的薄皮坦克又高又大,全部挺着一门短筒小炮,在德军坦克的瞄准镜里3千米以外就能发现。一炮射过去,美军坦克就燃起大火,里边的人被活活烧死。”一次,德军坦克一发炮弹竟击毁了两辆谢尔曼坦克。还有一次,德军坦克距离美军坦克2000米远,射出的一发炮弹穿透半米厚的水泥砖墙仍摧毁了谢尔曼坦克。
美军第3装甲师到二战结束时,先后有648辆坦克被击毁报废,另有700辆被击伤,战损率极高。阿登战役前夕,美军各装甲师伤亡惨重,坦克兵严重不足,大量新坦克只能配有3个坦克兵。
3.机动性:
关于谢尔曼坦克的机动性,从大量笨拙的德军虎式、豹式坦克被从侧翼摧毁能够看出。美军装甲部队的优势是数量大,机动性很强。
美军前线的高级将领们为了保住脸面,故意淡化谢尔曼坦克的各种缺陷,军械委员会还夸大坦克的穿甲能力,连艾森豪威尔都被蒙在鼓里。
当时,美国的90毫米L/50加农炮和英国的17磅火炮,都能够击穿德军坦克。早就有人建议给谢尔曼坦克换装英式17磅火炮,但被美军军械委员会拒绝了,理由是17磅火炮太大。
英国人不相信这个理由,他们17磅火炮装在谢尔曼坦克的炮塔上,成为盟军唯一能与德军坦克火力对抗的“萤火虫”坦克。英国兵工产量不足,只有600辆“萤火虫”装备英军。“萤火虫”坦克对德军坦克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固执的麦克奈尔将军
美军麦克奈尔将军的战术思想是谢尔曼坦克的主要任务是杀伤敌军的步兵,而并非攻击坦克。一旦谢尔曼坦克遇到德军坦克,立即召唤歼击坦克(自行反坦克炮)。自行反坦克炮的装甲薄、速度快、火力猛。
这种战术思想是典型的纸上谈兵,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歼击坦克隶属炮兵,组织、训练和指挥体系与装甲部队完全不同。实战证明,谢尔曼坦克经常与德军坦克对抗,而歼击坦克装甲太薄派不上用场,只能当野战火炮使用。结果,谢尔曼坦克和歼击坦克都是舍长取短。
由于前线部队写信反映谢尔曼坦克的不足,麦克奈尔非常生气,他在回信中写道:“我们将依靠谢尔曼赢得战争的胜利。任何提升谢尔曼的装甲和火力都会改变我们的先进战术。我们的战术思想是歼击坦克对抗德军坦克,而谢尔曼应该打击德军步兵。”由于他的固执,美军新式坦克的研制一再被推迟。
1944年7月,麦克奈尔赴前线视察,被美军飞机误炸身亡。他是二战盟军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从此,美军重型坦克的研制步伐加快,装备部队时已到了1945年初,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美军坦克兵们认为,如果美军有重型坦克,他们早就已经在家里喝咖啡了。
阿登战役开始时,布莱德雷向艾森豪威尔报告说:德军的进攻只是一种“扰乱性的攻击”,目的就是在阻挡盟军的进攻。艾森豪威尔对这一意见并不赞同,这并不是局部性的反攻。因此,他仍留下两个师作为总预备队,认为它们应该到12月17日黄昏再奉命开往前线。
单薄的阿登防线由美军第8军的4个师坚守长80英里的地段,被德军冲开一个大缺口。德军的先头部队为20个师,其中7个是装甲师,拥有1000辆坦克和装甲突击炮。
8月1日,美国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组成美国第12集团军群,兵力约40万,布莱德雷出任司令。布莱德雷派第8军进攻布列塔尼半岛,其他各军进攻卡昂-勒芒一带,向巴黎推进。此时,德军向莫尔坦发动反攻,想夺回阿弗朗什,却为盟军围歼诺曼底的德军提供了机会。
布莱德雷马上改变原计划,发动了法莱斯歼灭战,消灭德军1万,俘虏5万,另有4万德军突围。8月25日,布莱德雷指挥美军和法军解放了巴黎。
1945年4月4日,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所属集团军全部归建,下辖第1、3、5、9、15集团军,兵力约130万。
4月6日,布莱德雷下令全线东进,从卡塞尔至易北河,长途奔袭120英里,美军的进攻目标是莱比锡、易北河对岸桥头堡和穆尔德河一带。4月13日,易北河德军防线崩溃。4月18日,约32万德军投降。西线德军总司令莫德尔自杀。4月26日,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流域的托尔高胜利会师。5月7日,德国被迫无条件投降。
1947年11月,布莱德雷出任陆军参谋长。1949年8月,布莱德雷出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50年9月,布莱德雷晋升五星上将。布莱德雷曾参与策划并组织朝鲜战争。1981年4月8日,布莱德雷逝世于华盛顿。
布莱德雷善于指挥部队和与人相处,与同时代的那些美军将领们相比,他为人随和,人称“士兵将军”,得到官兵们的普遍爱戴。
阿登战役中,布莱德雷回到卢森堡的前线指挥部时,发现参谋长正困惑地看着作战室的大地图,大声地叫着:“德国鬼子是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部队?”
当时,真实情况比指挥部中所了解的还要严重。德军的装甲部队已经突破了20英里,其先头部队推进到斯塔佛洛。这时,美军第1集团军司令霍奇斯仍不重视德军的进攻,还要坚持让自己的部队继续向北进攻鲁尔大水坝。
12月18日上午,霍奇斯才发现事态恶化,因为德军已经越过斯塔佛洛,向他设在斯帕的指挥部逼近。他和参谋们连忙撤到较安全的地方。
霍奇斯为什么对情况的了解为何如此迟缓呢?因为消息传递太迟了,再加上德军的突击队化装成美军混入后方,切断了很多电话线,并到处袭击美军。
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明为什么美军第1集团军指挥部对德军发动反攻的可能性会如此不加考虑。美军第1集团军的情报处从10月底就知道德军装甲部队已经从前线调走,这些师组成了新的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直到12月初,美军又得知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从科隆以西的鲁尔河调到科布伦次以南。美军还得知德军正在向阿登地区转移,在战线上也有新组建的德军步兵师。
12月12日和13日,美军就发现德军正在战争的间隙储备炮弹,战争已经搞得德军官兵们厌恶战争,但战争狂人希特勒却非要打下去,可能战争是他的唯一嗜好。
12月13日那天,美军第1集团军指挥部曾得到报告,说德军的两个王牌师——大德意志师和第116装甲师,都已转移到阿登地区。12月14日,美军还发现德军将架桥装备拖到奥尔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