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业常青—企业长寿秘诀
21979000000039

第39章 接班人掌好舵(1)

富贵难以长久,这是很多人认可的事实,但也不免让人产生“创业艰难,败家易”的感叹。鲁冠球前半生历经艰难,苦心经营,创造出一份万贯家产。他将这份家业交给了自己的儿子鲁伟鼎。而鲁伟鼎也不负众望,驾驭万向这艘巨轮平稳地乘风破浪,在资本市场运筹帷幄,并以凌厉手腕构建金融版图。万向于是有了“资本市场第一家族”的说法。

挑战“富不过三代”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长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接班人。对不少富有家族及企业来说,面对的不是富过三代的问题,而是能否富过两代的问题。对于接班人的选择,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家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作为万向的创始人,已经年过花甲的鲁冠球同样关注着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富不过三代”的理论,鲁冠球曾经忿忿不平地表示:“人家说我们富不过三代,我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要挑战三代,而且不止是三代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个说法,鲁冠球认为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仅是在中国,即便是在世界上这个说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

鲁冠球认为,“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这个问题。在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就只剩3%了。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德国则用“创造,继承,毁灭”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

要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鲁冠球觉得首先应该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个教育并不是单纯地指对各种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做人的方法和勤俭持家的良好作风。

做人是一门大学问,但最根本的是做人要有志气。志气、志向是人生进步和成功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做人要重视道德品质教育。道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肯定和支持。良好的道德品质最重要的是对他人、对社会有仁爱之心。

鲁冠球常常把“勤俭”二字挂在嘴边,他甚至把这两个字塑造成万向独特的企业文化。勤俭是鲁冠球几十年来对自己的要求,也同样是他对子女家人的要求。鲁冠球常读《曾氏家训》,对于曾国藩教导后人勤俭持家的词句感同身受。“有福不可享尽,有势未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等语段都是他甚为喜欢的。

其次要培养子女艰苦奋斗的精神。苦难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所有成功者必备的优良品质。没有体味过艰难困苦的人,就像是温室里的柔弱花朵,一旦面临外界的疾风骤雨,就会一蹶不起、萎靡不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鲁冠球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唯一的儿子鲁伟鼎带进万向的时候,并没有让他坐在环境舒适的办公室,而是把他下放到环境艰苦的车间,让他先从机修工做起。鲁冠球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体会到一线工人的辛苦,了解基层员工的工作生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三是要注重子女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对于能力的培养,鲁冠球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鲁伟鼎还没高中毕业,鲁冠球就把他送到了新加坡读企业管理学,半年之后又把他带进万向,让他从机修工、车队队长等各个岗位轮转,直到最后提升他为集团的总裁,在这个过程中全面地培养了儿子各方面的能力。

鲁冠球常对子女说,做人要有良心,要懂得回报,尽量多做善事;万向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地步,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如今万向有能力了,就要多多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另外还要多多参与社会慈善和公益活动。

如今,已经38岁的鲁伟鼎依然和父亲住在一起。不过,经常出差的他,一周也难得见上父亲几面。而且,他也沉稳了很多。

“儿子没有问题了。”鲁冠球不无欣喜地表示。如今,为了打破“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他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7岁的孙子身上。

继承财富,继承责任

鲁伟鼎这三个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非常陌生的名字,而提起他的父亲鲁冠球,可能并没有多少人不知道,显然,鲁伟鼎现在的知名度远远落后于他的父亲。

当鲁冠球被认定为“万向神话”的演绎者的时候,作为万向企业创始人,控制权与剩余权不对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根据经济学家周其仁的观点,创始人在完全获得了控制权后,把自己的儿子“选”为企业接班人的方式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当有人问到鲁冠球为什么在一个公司接班人里边,要用自己的儿子?鲁冠球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我现在选好我儿子,如果将来有能力超过我儿子的优秀人员出来,只要能够把企业搞得更好,能够为农民多增加收入,为农村富裕作出贡献的,我可能会要调一个,这个是可以改变的。”

1971年出生的鲁伟鼎是鲁冠球的独子,鲁伟鼎早早就进入了万向集团,在集团的各种岗位轮转,1992年底开始任集团副总裁,1994年出任集团总裁,5年后又到美国读书,现任集团CEO。有了这样的经历,鲁伟鼎说出了这样一番话:“父辈们创造了过去,经历着现在,还将继续走下去;而我们这一代是踩着他们打下的基础沿着他们开辟的大道前进,理应走得更好、更远。”

高中没有读完,鲁伟鼎就结束了在国内的求学经历。老鲁把小鲁送上了飞往新加坡的飞机。临走时,他只对鲁伟鼎说了一句话:“别给我丢脸。”在那里,鲁伟鼎学习了半年企业管理后回国。之后,老鲁每天带着他一起上下班,教他如何处理企业的各种事务。通过长时间的言传身教,鲁伟鼎已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接班人。

鲁冠球可以让创业七“元老”之一的妻子一直在生产一线做钻工直到退休,也可以让独子20出头就出任集团副总裁。即使在正式场合露面,鲁伟鼎也只“有名”,没有姓。2001年6月14日,鲁冠球向全公司下发了一道关于接班人标准,大致内容是“有德有才,大胆启用,大胆聘用,可以三顾茅庐,高薪礼聘;有德无才,可以小用,通过教育培训,视其发展而定;无德有才,绝对不可用,让其伪装混入,后患无穷;无德无才,可以不用,因为一看就知道,不易混入,但可让其自食其力”。从鲁伟鼎的经历,看得出来鲁冠球的苦心栽培,而鲁伟鼎自己也争气。尽管鲁冠球要求严苛,但他对鲁伟鼎的表现还是感到满意。鲁冠球认为,从这么多年的业绩看,鲁伟鼎能胜任这个职务,他有这个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营企业交接班的浪潮正悄悄袭来。中国上一代创业者大多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他们40岁上下的时候起步,现在,他们的年龄为60岁上下,开始规划交接班。在这股浪潮中他们大多选择了自己的子女,鲁伟鼎同样在这股浪潮中被推向了万向集团总裁的位置。

1994年,以鲁伟鼎为代表的万向美国公司成立,这是鲁冠球为整合海外资源而投下的一枚重要的棋子。万向美国公司最初主要负责将中国生产的产品销售到美国。鲁伟鼎通过“股权换市场”“设备换市场”和“让利换市场”等方式,整合海内外两套资源,将市场信息与国内产品对接,并以较低价格收购舍勒和UAI这两家美国公司。万向在国际市场中初显魄力。

2003年,美国《时代》杂志和美国世界新闻网联合评出了“200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企业家”,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作为唯一的中国大陆企业家名列其间。这位获得美国媒体承认的企业家的另一个身份,可以说是国内汽车界“二代”中目前成绩最大的一位。

曾经有人问鲁伟鼎:“你父亲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你又是如何评价你的父亲的?”

鲁伟鼎沉吟了很久,说:“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他那种忍辱负重、对认准的目标百折不挠的精神。万向至今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他的酸甜苦辣,证明了付出必有回报,也让我相信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我把这看作是父亲送我的最大财富。我父亲被社会称之为‘企业界的常青树’。我想之所以‘常青’,是因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勤于学习而且善于学习。对于事业的永不满足,促使他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不断地反省、取舍、鉴别与扬弃,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友,创万年业’是他对我们的要求,而‘多看则清、多听则明、多思则准、多干则成’,是他对自己的定位。父亲非常善于总结这样一些看起来直白朴素、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富有教育意义的话语,所以别人还送了他一个称号,叫‘农民思想家’。人的身世是无法选择的。父亲生在解放前,特殊的年代、贫穷的现实和非正规的教育使他常常感到知识的贫乏。他那一口难改的乡音常使一些外地人如听天书,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他的特色,而我却不这么想。如果父亲在一些场合能用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来表达他的思想,我想会有更多的人理解万向、理解乡镇企业,我们今天的状况会更好。”

鲁伟鼎还对农业有投资兴趣,在江西、黑龙江、河北、浙江都有助力农业产业化的举措。此外,他还长期资助扶贫助教事业。这位“二代”掌门人,让人看到了中国新一代成熟企业家的希望。

“我的前辈告诉我,我自己也这样觉得,要量力而行,同时要有平衡的心态,但千万不要跟自己说不可能。”鲁伟鼎真正像他所说的一样,不仅继承了财富,更加继承了责任。

天生就有经营才能

在担任集团总裁的时候,鲁伟鼎对万向发展战略的谋划、修订直至推行,事无巨细,身体力行,常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工作。从“按现代企业标准进行集团组织结构的整合”,到“克服企业的科技缺陷”,到“国际市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再到股份制试点改革和化解1997年金融危机中的市场矛盾等种种此类的大手笔,无不出自鲁伟鼎之手。尤其让鲁冠球感到欣慰的是鲁伟鼎能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思想和观点。他曾为其管理的万向控股有限公司设计了一种“HM型战略控制管理模式”,完美地凸显了鲁伟鼎不逊于其父的高明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