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为官修养——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22028700000010

第10章 官德修养:领导干部的“立官”之本(3)

其实,林肯的胜利根基乃在于他的坦率和真诚。他不摆架子,不讲排场,处处都显得就是民众的代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就是老百姓”。也正是有了竞选时的诚信垫底,才会有施政过程中的民众信任,帮助他渡过了惊涛骇浪,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进而获得二次连任。尽管不久被南方奴隶主暗杀,却成为美国人心中最值得景仰的总统之一。这一切无不源于他的对人民诚信。

从政修养

为政之道,在于审时度势,依势用势;但为政之本,却在取信、立诚。赢得信任,取得支持,便可乘风破浪;相反,众叛亲离,威风扫地,则有翻船溺水之险。到那时,尽管你用尽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伎俩也是无力回天。

正官品先正人品

人品即是官德。人品决定官德,官德更提升人品。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众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自己也是最幸福的人。"我们都应该用这样的幸福观来打造自己的人品,塑造自己的人生,最终成为品行高尚、道德至极的领导干部。

人皆有品。不同的人性格有别,才能各异,人品也不同。下至普通百姓、三教九流,上至商贾大亨、高官要员,性情各异、品类繁多,如此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人品的定义,主要是对人的道德判断,也包括人的全部素质,即人的品格质量。

作家萧军说过:“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主张先做人、后做官,以德为本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做人是基础,是前提,只有做好了起码意义上的“人”,才有资格为官。因为当官是一时的,而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只有做个好人,才会做个好官。一个人品低劣、人格低下的人,即使当了官,官风、官品也不会正。

古代宋朝有忠臣岳飞精忠报国,不畏金兵的强悍与奸臣的谗言,在生命危险前不计个人的危难,一心要收复故国河山;关羽兵败城破,面对曹操的各种金钱美女的利诱,依然不肯背盟负主;文天祥数次兵败后被俘,面对生死要挟与高官厚禄的引诱,也仍然不肯背叛旧朝。真正的忠臣义士都不会因为逆境或生命处于危险就放弃自己的节操,因为他们都有非常坚定的信念。唐朝《明皇杂录》中也有一个普通乐工雷海青舍身尽忠的故事。说的是当年叛将安禄山打下了长安,多少文臣武将都屈节投降,唯有乐工雷海青宁死不肯为叛贼演奏,他怒摔琵琶,慷慨而死。本来只是一个一无官职、二无钱财的梨园乐工,面对叛贼的强暴与威胁,他选择了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成全气节与道义。当满朝的文臣武将被授以冠带之时,雷海青的行为,足以羞煞那些“识时务”的官冕之徒。当时,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令“闻之者莫不伤痛”。诗人王维听说此事之后,写下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夜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以上这些都是人中豪杰,官中楷模。高尚正直的人品,锻造了他们至高无上的官品,达到了人品与官品的完美统一。有人给为官者作这样分类:清官无私,庸官无才,昏官无德,贪官无耻。这话说得很是精辟。清官不是做了官后才清廉,而是首先具有无私的品格,然后为官才清正廉洁。同样,贪官也是抛弃了做人的廉耻之心,才在官位上贪得无厌,以权谋私。不同的官品,是由不同的人品决定的。石家庄建委干部郭光允向中央纪委举报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市建委主任李山林破坏建筑工程市场的违纪行为,这意味着他要冒着假如举报无果,必将遭到报复的风险。这种浩然正气,有私心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同样是做官,同在一处做官,一个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一个清正廉明无私无畏,两种不同的官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不也是两种人品格的对照吗?

对领导干部来说,人品和官品的集中表现,在于为谁用权和如何用权。为人正直、热心向善与为官清廉、造福于民,是绝大多数人衡量一个好官的基本标准。做官不是为了自己。欲求私利、贪图享乐、追求金钱者,莫做官,做官也不会是个好官。所以说,做官莫贪钱,赚钱莫从政;有职不懈怠,无职不消极。做官就要以民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无私、清廉,勤政、务实、创新。为人民干事创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无怨无悔。所做之事,要经得起历史考验,经得起法律检验,经得起公众评判。做官就要淡化做官心理,强化奉献意识,把官位看成是尽责任、作奉献,必要时牺牲个人一切的岗位。把做官看成做事,为了做事才做官,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图个人得名利,只求百姓得实惠,勤勤恳恳为群众办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

从政修养

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是人品正直,作风正派,业绩良好,能力卓越。 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做官一时,为人一世。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人品和优良的“官品”,才能牢记使命,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对得起良心,才能上不负天,下不负地,俯仰无愧,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重、敬佩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以德服人,尽显领导之风范

“德”是获取人心的最佳利器,同时也为自己增添了强大的德商感召力。因而,惟有“以德服人”的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领导威信是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使被领导者信任和服从领导者的一种精神感召力。作为一个领导者,他的威信如何,对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高尚的品格是领导威信的灵魂。具有优秀品格的领导者常常有巨大的号召力、说服力。好的品格会使人产生敬爱感,并引导人们加以模仿和自觉认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理就在于此。

一个现代领导者仅仅依靠权力因素来实施领导活动是一种片面和无能的表现,关键在于通过自身的高尚品行形成一种人格力量和模范表率的先导作用,以此来引导和影响组织氛围,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发展的权威效应。

孔子很早就看到了“德”的重要作用,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就是讲,管理者要用道德来治理政事,这样,一个领导者将像北极星一样,在自己的位置上受到众星的拱卫和拥护。山东青岛双星集团的老总汪海和江苏泰州春兰集团的老总陶建幸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晚上深夜才离开,正是他们这种旺盛的激情和身先士卒的表率,感染了整个团队,从而使这两个区域小厂成为全国知名大企业。洪应明在《菜根谭》里指出,“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矣”。可见,品德是衡量评价领导魅力的前提。因此,不断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应作为领导者的一项根本性要求和任务。毛泽东同志在学生时代曾与同学约法“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事,不谈女人。董必武同志曾与家属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一不许向地方要东西;二不许以他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三不许接受礼物。这些都体现着高风亮节的修养规则,应为我们称道和学习。实践证明,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修身,靠良好的品德修养取信于民,以德服人,就能获得群众的真正信赖,就能真正成为有魅力的领导者。

德高望重乃是“大能”,真正的赢家,在这种能力上的修炼都是相当之高的。比如刘备,正因其“以德服人”,才能以弱势卓立于乱世之中。临终前,他还不忘叮嘱刘禅要“惟贤与德”,因为这正是刘备一生的成功心得。刘备的治国之能,远不及魏武帝曹操,却能收揽关羽、张飞、赵云及诸葛亮等一群文武奇才,皆其以德服人使然。也是通过在下属和百姓中广播仁义,刘备才能由一个卖鞋小贩奋斗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皇帝。自走上政治舞台后,刘备宽厚待人、仁义取信的处世理念就颇为人称道。作为政治家、领袖人物,宽厚、仁义、忠诚都是指向成功的最高法宝。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刘备的宽厚仁德,为他带来无尽的好处。

隆中对后,刘备相约孔明出山相佐,孔明不从,刘备大哭,“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大为感动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如果刘备听从张飞之言“他如不来,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结果只能得诸葛亮之身,而难得其心,正如曹操之得徐庶。

当刘备发兵四川,刘璋亲临涪城来迎。内应张松、军师庞统多次建议在涪城行事,刘备执意不从,他说得义薄云天:“季玉(刘璋)是吾同宗,诚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公此谋,虽霸者也不为也。”刘备说得很有道理:如果真在涪城设下“鸿门宴”,定要失信于川地之民,如此一来,后面的麻烦就大了。正所谓好事多磨,事缓则圆,万事不可急就。

德商是一种软实力。不论在古代的政治环境里,还是在今天的经济社会里,仁德待人都是成功者很高妙的做人技巧。因此,要以高尚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得到人生的乐趣、生命的精彩。

从政修养

以德服人才是大能、大智慧。如果每天趾高气扬,对别人颐指气使,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一个失道寡助、不受人欢迎的异类。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心里面不去善待他人的人能够真正地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