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中的马齿苋也有祛湿的作用。马齿苋叶子是青色的,梗是赤色的,花则是黄色,而根是白色,籽是黑色,故又称五行草。马齿苋在饥饿年代是很多人赖以活命的食物,救过不少人命。因为它生命力超强,天大旱,即使整株植物被拔出来晒干了,只要再接触到泥土,它又能顽强地活过来。
关于马齿苋还有一个民间传说:上古之时,十日并出,田禾皆枯。二郎神肩挑两山追赶太阳,太阳无处躲藏,情急之中见马齿苋长得油绿滴翠,郁郁葱葱,便藏在它的叶下,躲过了二郎神的追击。后来,太阳为了报答马齿苋的救命之恩,便始终不晒马齿苋,每逢天旱无雨,其他植物都蔫乎乎的,唯独马齿苋绿油如初。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道美味菜肴--凉拌马齿苋。这道菜不仅口味清爽,还能清热祛湿止痢。
具体制作如下:
鲜马齿苋500克,蒜瓣适量。将马齿苋去根、老茎,洗净后下沸水煮至体透捞出。用清水洗净黏液,这是祛除马齿苋酸滑异味的关键。然后切段放入盘中,将蒜瓣捣成蒜泥,浇在马齿苋上,倒入酱油,淋上麻油,食时拌匀即成。提醒一点,因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而泄泻者及孕妇忌食。
五色养五脏,黄色食物最养脾
乾隆皇帝活到89岁,在我国历代皇帝中是最长寿的。据传,他在晚年由于年老体衰曾患上了老年性便秘,开始时太医们束手无策,最后谁也没想到的是,治好乾隆便秘的竟是烤红薯!一天,他散步路过御膳房,一股甜香扑鼻扑来,十分诱人。乾隆走进去问:“是何种佳肴如此之香?”正在烤红薯的一个太监见是皇上,慌忙叩头说:“启禀万岁,这是烤红薯的气味。”并顺手呈上烤好的红薯。乾隆从太监手里接过烤红薯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后连声道:“好吃!好吃!”此后,乾隆皇帝天天都要吃烤红薯。因为红薯中含有粗纤维,能润肠通便。不久,他久治不愈的便秘不药而愈,精神也好多了。乾隆皇帝高兴地夸赞说:“好个红薯!功胜人参!”从此,红薯又得了个“土人参”的美称。
一日三思是适度,过度思考是错误
“思”属于七情中的一种,表示思考、思虑。“思”字在古代的写法是“恖”,上半部分是“囟”,代表脑子,下半部分是心,古人认为心脑合作才能产生思想。若平时适当思考,是勤于动脑、心灵手巧的表现,但若思考过度,则会气结,也就是气不能顺畅运行,会造成伤脾。所以,“一日而三思”则矣。
山药: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明代著名中医李时珍称: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本草正》亦载:“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本草经读》还说:“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所以,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粟米:又名小米。李时珍称:“粟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粟米味甘、咸,性凉。能益脾胃,养肾气,除烦热,利小便。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玉米:又名苞谷,味甘性平,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对人体的健康颇为有利。玉米中的维生素B6、烟酸等成分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大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肠炎、肠癌等。
南瓜:清代名医陈修园曾称赞“南瓜为补血之妙品”。南瓜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钙、铁、磷等人体必需营养成分。而且,南瓜中还有钴和锌,钴是构成血液中红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锌则直接影响成熟红细胞的功能;铁则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这些都是补血的好原料。
甘薯:又名红薯。红薯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糖、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如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和铁、钙等矿物质的含量都高于大米和小麦粉,是世界卫生组织评选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之首。且这些成分能有效地为人体所吸收,可防治营养不良症,且能补中益气,对中焦脾胃亏损的病症有益。
芋头:芋头味辛,性平,有小毒,含有丰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可帮助机体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生理异常,同时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故中医认为芋头可补中益气。芋头既可作主食,又可作蔬菜,蒸食、炖肉、做汤等各种方式烹饪都很美味。
黄豆:黄豆味甘性平,营养价值很高,素有“豆中之王”之称,被人们叫作“植物肉”、“绿色乳牛”。干黄豆中高品质的蛋白质约占40%,为各种粮食之冠。中医认为服食黄豆可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精髓、增力气、补虚开胃,是适宜虚弱者食用的补益食品。
养脾穴:血海、三阴交、阴陵泉
脾统血,是后天之本,管消化吸收。脾经的畅通与否和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关系密切。对于女性来说,要想减肥、调经,都需要在脾经上下工夫。在脾经上有三大常用穴,那就是血海、三阴交和阴陵泉。
我们循着脾经的走向从下往上说,先说三阴交穴。三阴交在脚踝内侧的部位,沿着内踝尖向上量3寸就是。“三阴”指的是足部三条阴经,也就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在这里交叉,所以称为三阴交。“交”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在古人看来,凡事相交则成,不交则亡。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的交汇点,有健脾、补肾、疏肝的功效,可以缓解痛经、活血化瘀等。
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的位置。我们在膝盖下缘内下方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穴。阴陵泉和阳陵泉是成双成对的,一个在小腿内侧,一个在小腿外侧,都是合穴。“合”表示汇合,气血从脚上走到这里开始汇合,形成比较大的流量,像一眼泉水一样,所以叫“合穴”。泉水的旁边往往有山陵掩映,“陵泉”便由此而来;“阴”指的就是小腿内侧。阴陵泉气血深藏,按揉它可以健脾利湿。
然后再往上,在大腿的内侧,膝盖的上面,就能找到血海。血海,顾名思义,就是气血汇聚的海洋。我们知道,脾胃是后天之本,人离开母体之后,就靠脾胃吸收的后天水谷精华来维持生命。脾胃将我们吃进去的水谷消化吸收成人体的精微物质--气血,来供养生命,而脾则是气血生成的源头。脾经从足到头,到血海穴的时候气血汇聚,就好像海纳百川一样,所以叫血海。
女性易贫血,而脾是统血的,平时可以通过刺激血海来调经统血,让气血的循行保持在正常的轨道。女人如花,血如养分,而血海是血液的海洋,想想二者之间的关系,就知道血海这个穴位有多重要了。
坐在椅子上,屈膝,将腿用力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或屈膝,以对侧手掌按其膝盖,二至五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即是。或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处便是血海穴。
建议每天坚持用大拇指内侧点揉两侧血海穴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每天上午9~11点刺激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段是脾经经气的旺时,人体阳气呈上升趋势,所以直接按揉即可。若过敏、皮肤瘙痒,也可以按摩血海穴,它的止痒效果也很好。
在五脏当中,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是最容易受伤的。因为肺在心的上面,辅助君主俯瞰全局,因此被称为“宰相”,是君主的左膀右臂。当母亲的都知道,孩子在小时候最容易感冒咳嗽和发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呼吸道感染,严重时还会引起肺炎,三天两头要去医院看病,这都是因为肺脏娇嫩易受损伤引起的。在功能上,心和肺也是相得益彰的。肺主气,心主血,气与血相伴运行于人体经脉之中。气为血帅,推动血的运行,血为气母,载气而行。
肺位居这么重要的职位,可是它却极其柔弱,“肺为娇脏,不耐寒暑”,热了、凉了、湿了,都会伤害到它,就像娇贵的大小姐一样,重话听不得,热食吃不得,总之,需要千方百计地宠着它。偏偏它的职务又极重要,“肺司呼吸,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我们身体最外面的保护层就是皮肤,均由肺来管辖。鼻子是肺在体表的探测器,肺好不好,听听鼻音就知道了。
肺是通过鼻孔直接和外界大气相通的,接触得最密切,所以遭到外邪袭击的机会肯定多于其他脏腑,表现症状也会更明显。比如一起风,皮肤就会收缩毛孔起鸡皮疙瘩来示威;天气干燥,皮肤就会干燥裂口,表示不满。肺就好像是守卫边疆的战士,总是冲在最前面,又怎能不容易受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