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导致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当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导致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或“阴虚及阳”最终都可以导致“阴阳两虚”。
当然,阴虚或阳虚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于女性,我们同样强调阴阳平衡,但由于女性独特的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往往更容易造成阴虚的情况。所以,女人在生活中尽量减少伤阴,本身就是养阴的最好方法。
许多女孩子都喜欢追求自然美,而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然美?“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虢国夫人是杨贵妃三姐的封号。本诗的大致意思是:虢国夫人受到皇上的宠恩,大清早就骑马进入了宫门。只嫌脂粉会玷污她的美艳,淡描蛾眉就进去朝见至尊。这首诗一出来,估计这虢国夫人就成了无数女人的“公敌”,多少女人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美丽,可她倒好,嫌弃脂粉浓重,不施粉黛了。其实,化妆能够掩盖岁月的沧桑,却改变不了自然的容光;染发能够掩盖自身的衰老,却抵挡不住机体的凋亡。“出水芙蓉,清新自然”永远是对女人美丽的最高评价。
拥有自然美的人,懂得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会徒劳地与自然相抵抗,而是会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平时不做熬夜鸟,饮食不做麻辣女,冬天不做冷美人,否则你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去违背自然规律,等你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的时候,就要用疾病的痛苦去为青春买单。若要想拥有美貌的容颜、傲人的身材、健康的身体、由内而外的饱满精神与气质,就请记住血的“实力”和津液的“魅力”。
女人养颜先养阴
“血”是我们体内流动着的充满养分的红色液体。它可以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氧和各种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元素。血对于女性意味非凡,女人的一生,从月经初潮到孕育胎产乳,无时无刻不与血打着交道。女人与血,血与女人,就好像鱼和水一样,互不可缺。中医自古就有“精血同源”、“血乳同源”的说法,女性孕育生命的卵子、哺育婴儿的乳汁都来源于血,可见血的重要性。女人身体的血是否充足,直接影响着经带胎产的正常与否,一旦血虚,疾病就会侵袭我们的身体,让我们防不胜防。
可遗憾的是,生活中伤血、耗血的行为举不胜举。比如很多女孩子平时为了减肥而过度节食。我们的血和津液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吃进去的东西,中医称为水谷精微,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变成身体需要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补养身体。节食的时候,身体没有补养,就会导致血虚。所以,节食的姑娘往往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甚至闭经。因此,如何养血是女人呵护自己的首要任务,更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有人在形容女人对美的追求时,甚至说“美是女人的生命,你可以要了她的生命,但不能剥夺她爱美的权利”。确实,每个女人都想成为清新脱俗、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女人在爱美的路上下足了工夫,掏尽了金钱,从化妆品到整形手术,真枪实刀,不惜忍受巨大的痛苦也要让自己漂亮、美丽。
但是,这样真的实现了美丽的梦想吗?谁都知道,这只是如昙花一现,获取短暂的美丽而已,真正的美是由内而外。好像一盆鲜艳的花朵和一盆塑料花一样,前者由内而外透露出来光泽和生机,后者永远都望尘莫及。
养颜也是这样,要由内养起。要想自己变得漂亮,首先要学会保护和补养自己的津液。津液是流动的,可以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与脉管中的血液一起发挥滋养濡润的作用。
水属于津液的一部分,那么水的作用究竟有多大,看看“活”字就知道了:
“活”字是“水”字旁加上一个“舌”字。在口腔的舌下有一对重要的穴位“金津”、“玉液”,用“金玉”来形容水,足见津液对于人体的珍贵。简单地理解,人若想健康地活着,就离不开水。每一个女人都想要自己的脸蛋粉扑扑、肌肤滑嫩嫩、嘴唇水润润,这些都离不开津液的濡润。
由此可见,要想做一个漂亮的女人,延缓衰老,永葆青春,那么养护津液、补充水分就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血和津液不仅是女性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女性朋友维持生理特性与健康美丽的前提。
养阴总原则:通补兼施,补中兼泻
人体好比一块稻田,阴虚就是缺水了。在稻田的旁边有一条河,河里有水,但若没有通向稻田的沟渠,禾苗还是得不到灌溉。平时有些朋友吃些百合、银耳、燕窝等养阴的中药,可由于身体经络不通,不能通达各个脏腑,补品就淤滞在那里,非但起不到养阴的作用,反而造成“流通障碍”,加重身体的病变。就好像洗澡时热水器装满了水,但是喷头孔堵塞了,要先想办法把这些堵塞的出水孔给打通了,水才能出来一样,“开路先锋”很重要。
养阴就是人体的“低碳生活”
“低碳”是现在妇孺皆知的时髦词,人类无止尽地消耗地球资源,导致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人们便倡议以节约资源的低消耗方式生活,并称之为“低碳生活”。其实,这种生活方式也符合我们身体的养生原则,其本质就是要减少物质的消耗。
在人体当中,物质是属阴的,最宝贵的物质即是人体之精。精是财富,是物质,我们出生时所带的精被称为“先天之精”,它相当于西医学概念中父母的遗传基因,我们的先天之精在母亲在怀胎时就已经注定。生命好比一根蜡烛,蜡烛有大有小,好比每个人寿命有长有短。人一出生,就相当于开始点燃生命蜡烛,以后的每一天都是逐渐消耗的过程,所以阴的减少是必然且不可逆转的。
但是,同样一根蜡烛,燃烧一个月还是一星期,则决定于燃烧的速度。养阴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减慢伤阴的速度,就可以让青春留驻的时间更长些,衰老来得更晚些。那么,想要减慢伤阴的速度,就要依靠我们养阴的过程。养阴并不能使阴增多,而是减少阴的消耗,好比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既然不可再生,那就通过宣扬环保,提倡低碳等行为,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细心的女性可能会觉得奇怪,大家为什么都在强调女人养阴,而没听说男人养阴呢?这是因为,中医认为男人属阳,女人属阴。相对而言,女人对阴的需要量比男人更大一些,女人一生中的经、带、胎、产、乳都与阴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血属于阴,女性每月的月经会流失一定量的血,这样每个月都会有“阴”的损失。当女性怀孕后,很多时候没胃口,导致营养摄取不足,而肚子里的婴儿却不停地在吸收着母亲的营养,这样也容易导致女性“虚”损。生孩子后,女性还要用乳汁哺育孩子,中医认为乳汁是由血液所化生,也属于“阴”的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女性生完孩子后需要“坐月子”来补虚。
虽然不一定所有女性都会出现阴虚的情况,但是每个女性都会有这个倾向,只是因为体质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程度不一样。但总体来说,女性应该树立一种养阴的观念,特别是当一个女性决定要做母亲,创造下一代的时候,她还得动用“阴精”这笔财富去赐予宝贝属于他(她)的“精”。
学会“滋阴”,更要“潜阳”
补阴就是滋阴,因为阴和水一样,要缓缓地、柔柔地,一点点地渗入身体,所以叫“滋”。“潜”就是不知不觉、悄悄地往下降。正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绝美诗句来描写春雨的珍贵,也表达出了“潜”的特点。
我们前面讲过,阴阳正常时是平衡的,若阴少了,阳相对就变多了,阳是向上、向外的,阳多了就喜欢往外跑,所以要通过滋阴的方式把它降下来。就好像我们烧水,加热到一定时候,壶里的水就开始变成水蒸气跑掉,水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是烧干了锅。
同样,现在很多人认为身体燥热该降火,结果不分是实火还是虚火引起的燥热,就把降火的黄连、牛黄等一口气吃下去,这样对于阳亢的人会有一定效果,但对阴虚之人则不仅阴没补上来,反而把阳也灭了,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身体的不适更严重。
甚至还有人在阴虚时完全不分阴阳,看别人进补,自己也补,结果用人参、鹿茸这些补阳的药物,南辕北辙,火上浇油,使得本身就津液不足(阴虚)的身体变得更加燥热难受。
补中带通以防滞,逍遥四物是模范
我们人体好比一块稻田,阴虚就是缺水了。在稻田的旁边有一条河,河里有水,但若没有通向稻田的沟渠,禾苗还是得不到灌溉。平时有些朋友喜欢吃些百合、银耳、燕窝等养阴的中药,可由于身体经络不通,不能通达各个脏腑,补品就淤滞在那里,非但起不到养阴的作用,反而造成“流通障碍”,加重身体的病变。就好像洗澡时热水器装满了水,但是喷头孔堵塞了,要先想办法把这些堵塞的出水孔给打通了,水才能出来一样,“开路先锋”很重要。
行军打仗当中有一个很绝的招数,就是半路截人粮草,把军队运送兵粮的道路给阻断,让前方的战士没有东西吃,这样很容易就能让对方不战自败,此处的粮草就是人体的阴。人体除了阴本身的量不足会导致虚之外,阴不能到达脏腑也会导致虚。所以,补的同时还要兼顾通的问题。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母,血足则气足”。
我们常看到很多补血的中成药里都会配有疏畅气机的佛手、陈皮、柴胡、川芎等,比如天下补血第一方--四物汤,它已有千年历史,被称为“妇科圣方”。四物汤配方非常合理,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之血药)与辛香的当归、川芎(血中之气药)相配,这样就是动静结合,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四物汤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非常适合长期服用调养,是临床常用的补血活血调经的良方,所以被称为“妇科圣方”。
再比如中医妇科名方“逍遥散”。顾名思义,逍遥是指平日郁闷的女性若吃了此药后,由于肝气顺达畅通,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烦恼抛至脑后,好似神仙一般逍遥快活。方中柴胡疏肝,芍药、当归养血滋阴,既能补肝又能帮助恢复肝的顺达之性。好比城市交通,原本大家买车是为了出行方便,但是当汽车数量突增,却又发现城市水泄不通而成了“堵城”时,就只能首先尽快发展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才能真正疏畅交通。
补中带泻以防过,六味地黄是典范
众所周知,六味地黄丸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肾为先天之本,一身之本,是一身阴的总源。六味地黄丸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补养肝肾,山药补益脾阴,三药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和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而泽泻利湿,可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丹皮清泄虚热,制约山茱萸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六味药合用,形成了“三补三泻”、相反相成之势,使得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极为有效,并且补而不腻,很少出现一般滋补药品产生的“上火”现象。平时若出现耳鸣、耳聋、听力下降、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心悸、手脚心发热、心情烦躁等肾阴虚症状,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
阴是人体的“粮食”,养阴以温通为本
谈到阴,很多人就会觉得“阴嘛,就是凉,就是寒”。虽然凉和寒是属于阴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养阴就要吃冰冷的东西,我们说的养阴是指补充人体缺少的物质。比如大热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凉饮料一饮而尽,这种行为不仅不是补阴,反而会阴阳两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