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22097700000015

第15章 论命运对人类情感的影响(3)

我敢保证,这项责任绝对不会是强加于他的,即使是公正的旁观者,也不会宽恕所谓的他人不公正的憎恨。

道德点评

命运的这种影响的效果,第一,是减弱我们对某些行为的功过感,这些行为虽然根源于最值得赞扬或最值得责难的意图,不过,却未能产生它们所意图的效果;第二,是只因为它们产生意外的快乐或痛苦。

论情感变化无常的终极原因

行为各种好与坏的结果,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或是在人们极不情愿时影响行为人和他人的感觉;那些主宰世界的运气,也总是这样对人类进行影响,并在某一程度内,对人类怎样判断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品行进行指导。

生活中,品评每个人的根据通常不是意图,而是结果。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为此鸣不平。并且,还把它视为培养美德的一大障碍。因此,大多数人都同意把“结果既然不取决于行为人,那么,它就不应该影响我们对行为的功与过或合宜与否的感觉”作为一条一般性的处世格言。

当然,这一格言并不适合所有的事例,因为,当遇上个别具体的事例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感觉很少完全服从这一公正的处世格言。相反地,那些决定我们对行为审慎与否会有怎样的感觉,且也几乎总是会激起我们的感激或怨恨、左右我们对其意图的功过判断的,往往是行为所引起的后果的幸运与否。

上帝的意愿总是很美好,它所做的一切也正是基于这些美好的愿望——意在为人类谋求幸福与完美。当上帝将情感变化无常的种子植入人类的心灵时,也是如此。

但是,那些带有伤害的意图或恶毒的情感,常常能够引起我们的怨恨。假如某些人的行为不足以赢得我们的信任,或是因为我们自己多疑,而怀疑他人有这样的意图或情感,我们的内心则必定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怒火,即便是那些意图与情感从未化为任何实际行动。

如果人们对感觉、思想与意图所感到的义愤,和对实际行为所感到的义愤一样强烈的话,它们就会成为被惩罚的对象。这样的事情,只要想一想都会觉得可怕,若真的把那些尚未付诸行动的恶劣思想放在与恶劣的行为相同的位置上,并一起高声要求报复,则每一个司法审判庭都将变成宗教审判庭。每个人都将生活在恐慌之中,处处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唯恐自己有一天会莫名其妙地受到庭审。因为,周围的人极有可能怀疑他怀有邪恶的愿望、邪恶的期待以及邪恶的意图。

对于这一点,上帝在造物之时就已考虑到,并早有旨意,而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旨意行事的。即唯有产生实际的邪恶,或企图产生实际的邪恶以及使我们直接感到害怕的行为,才是众所公认,并适合接受人类惩罚与怨恨的对象。

人的行为是思想产生的结果,思想又是一切行动的指挥。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人类行为的全部功过皆源自人类心理的感觉、意图与情感。但是,我必须强调一点,这些东西,已全部被上帝置于人类的每一种审判权限之外,只属于他自己永远不会出错的法庭审理。

因此,人们的生活便出现了“人类在今生只应当为他们的行为而受罚,绝不应当为他们的意图而受罚”这样一个必要的正义原则,且这个原则是建立在人类的功过感中的一种有益且有用的感觉基础上。但是,自然界的每一部分,只要通过仔细观察,就能同样展现造物主的庇佑与眷顾,甚至在人类的软弱与愚蠢中,也同样包含着值得我们钦佩的神的智慧与仁慈。

可能有人会对这种情感的不规则性表示怀疑,其实,它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无用。甚至正是由于它使不成功的尝试中的优点(只是良好的倾向和愿望中的优点)显得不完美,而促使人们急于行动,并努力促进自己和他人外部环境的变化——它似乎最有利于一切幸福。

在我看来,每个人作为人类中的一员,内心必定怀有帮助世界繁荣的愿望。因此,他不会仅仅满足于空洞的仁慈,或把自己想成人类的朋友。自然也常常这样教导他:为达到要促成的目的,必须竭尽所能。除非他实际做到了这些,否则,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都不会完全满意他的行为,更不会给予高度的赞扬。

造物主意在使他明白,对良好意图的赞扬,若是没有善行的优点,哪怕是激起了世人最高的赞扬或是最高的自我赞扬,都是毫无用处的。

一个人只有在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后,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最公正、高尚、慷慨的情感,才能有资格要求很高的报答。否则,即使他的无用仅仅是因为缺乏助人的机会,我们仍然可以拒绝他而不受责备。甚至,我们还可以询问他:你对我们做过些什么实际有用的帮助?你有什么权利得到如此大的报答?我们尊敬你、爱戴你,但绝对不欠你什么……

因为荣耀和提拔是极大仁慈的结果,对那些由于缺少机会帮助而显得无用的潜在美德予以报答,并赋予它荣耀和提拔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值得的,但却不能说一定是适宜的。相反,如果在没有犯罪的情况下,仅仅因内心的情感就给予惩罚,可以算作是最傲慢和野蛮的暴政。

当仁慈的情感没有等到成为犯罪就行动,似乎值得最高的赞扬,相反,凶恶的情感化为行动,几乎不会太迟缓或不需要深思熟虑。

我们常常把那些由于疏忽或无意间造成的伤害,视为同属行为人和受害人的不幸,其目的是要告诫人们,同胞们的幸福与自己的幸福不但同等重要,而且是值得尊重的。我们要时时小心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什么伤害到自己的事情来。同时,我们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让它成为伤害他人或引发他人怨恨的工具。否则,就要承受那种随时准备要向他发泄的不合理的怨恨,或是对其进行赔偿。

在古代的异教传说中,一块已经奉献给某位神明的圣地,如果未得到神明的允许、并非在神圣或必要的时候入侵圣地,尽管侵入的人对此事一无所知,从那一刻起,他也会因此变成一个罪孽深重而必须赎罪的人。除非他提供适当的牺牲来作为赎罪,否则,他必将遭到那位神明的报复。

同样道理,上帝也会用他的智慧,把每个无辜者的幸福指定为他个人的神圣禁地,不管别人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只要对它产生了侵犯和践踏的行为,都要为其付出代价,如果造成了损害,他就必须对他进行赔偿或者补偿。

假如一个心有良知且怀有仁慈的人,因意外不幸成为另一个人身亡的原因,即使在这过程中他丝毫没有该受责备的疏忽,他也会觉得自己必须赎罪,虽然他没有犯罪,但他会认为这是他生命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不幸。

就像我们常常在古代以及现代的戏剧中看到的那些最出色与最感人的场景一样,只要自己的处境还过得去,而受害者的家庭很穷,极需资助,他就会毫无怨言地立即负起保护受害者家人的责任。并认为他们最有资格获得他的疼惜与亲切对待,只有这样做,他们内心才能得到救赎和平衡;如果受害者家庭的处境比较好,无需那样的资助,他则会以尽可能有的毕恭毕敬的态度,来表达各种悲伤哀悼的言行,并尽力以提供各种他想得到的或他们容许的善意帮助,为已经发生的不幸赎罪,尽可能安抚他们心里那种也许是自然的,也是极其不公正的怨恨,或者说是那种因他对他们的严重的无心的冒犯,而在他们心里激起的怨恨。

当一个人因不幸酿成灾祸,或是由于其他外在因素的阻碍未能促成预期的善果时,他一定会超出寻常地感觉到那些他看起来似乎不应该感觉到的痛苦。然而,上帝在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它绝不可能让他的清白无辜没有任何慰藉、让他的美德没有任何奖赏。此时,那则公正的处世格言,即“那些并非我们的作为所能左右的结果,不应当减少我们应得的尊敬”,会给予他帮助。

同时,他还可以鼓起心中所有的恢弘的器量与坚定的意志,抛弃旁观者现在看待他的眼光,并以那种他本应在成功时所得到的赞许的眼光来审视自己,或是用人类最公平、最公正的角度来对自己的功过进行分析与评判,让自己的内心在接受因过错带来的应有惩罚的同时,也让自己那些善良美好的意图得到它们应得的称赞。

道德点评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根据行为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优缺点。仅有助人的愿望和意愿,最终却没有实现,人们往往会觉得其优点并不完美。同样,在没有实际犯罪的情况下,若仅仅因为当事人内心动机而对他加以惩罚,也是不人道的做法。如果一个清白的人即将由于某一偶然原因但却出于有意所为而造成了损失,那么他就会受到惩罚。如果他是无意所为,造物主便不会过分地指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