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经商之道
22138400000029

第29章 用人之道,独具慧眼(3)

胡雪岩用人上一直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放手使用、用而不疑。一般来说,除非是那些必须他拿主意的关系生意前途的重大决策,他才做主;在一些具体的生意事务的运作上,胡雪岩总是放手让手下去做,决不随便干预。在阜康钱庄开办之初,当他认定自己延聘的钱庄档手刘庆生可以料理生意事务之后,也差不多是完全放手让他去做。他只是规定了几条大的原则,诸如只要是帮朝廷的忙,就算亏本的生意也可以做;放款要看对象等等。其他的事情,则全部由刘庆生自己做主,具体事务放手让他去做,决不随意干预。刘庆生果断认销二万“官票”就是一例。“官票”是朝廷新发行的纸钞,目的在于购粮征饷镇压太平天国。“官票”的发行也许造成通货膨胀、使自身贬值。但朝廷、衙门强行向杭州各钱庄派销价值二十五万两银子的官票。三十三家小同行、包括阜康在内的九家大同行在一起商讨此事,各钱庄纷纷叫苦、推辞,不满意于先缴六成现款、其余四成两个月后缴清的派销条件,主张用多少、缴多少。而刘庆生此前已与胡雪岩谈过关于官票的事情,胡雪岩没有明确表示态度,但告诉了他自己做生意的一个宗旨,就是只要能帮朝廷的忙,即使赔本买卖也做。有这一个宗旨,刘庆生也就放开了,首先主动为阜康钱庄认销了值二万两的官票。这一行动,使阜康这块招牌,在官厅、在同行中,立刻就很响亮了。胡雪岩得知也十分高兴,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将钱庄的生意交给刘庆生了。这就是他用人不疑的结果。

不仅如此,甚至在生丝销洋庄的生意上,他也差不多将找买主、谈价钱、签协约等一揽子事务都交给了古应春,而自己则把精力投入到刚刚开始的军火生意上,正是在第一桩生丝生意紧张运作的时候,他好整以暇地到湖州为郁四解决了家事问题,到苏州解决了松江漕帮与其他帮派的矛盾。

从商务运作的角度看,放手让自己的帮手做主办事,其实是相当必要的。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如果那些伙计们光知道事事看老板的脸色、等着老板的指令来运作,而不能放开手脚发挥自己的能量,当老板的不仅会在事事躬亲的繁忙中累坏,而且一定会因为办事者的犹豫延误,错过许多不可再来的机会。

不仅对于能干的助手如刘庆生、古应春等人,胡雪岩坚持放手使用,即使对老实巴交的老张也是如此。起初,老张在女儿与妻子的再三鼓励劝说下,接受了胡雪岩的延聘,回到湖州开丝行。老张本来就是一个老实本分、没有见过什么场面的人,回到湖州既不知道怎么打开局面,也不敢拉开架式,就连胡雪岩几番督促,要他赶紧寻找一间气派宽敞而临街的房子搬家的事,也一再延误,直到胡雪岩二下湖州,他们一家还住在地处偏僻深巷的狭窄老屋里。老张不肯搬家,一是考虑搬家是一件麻烦事,需要时日,二来更是因为怕搬家之后,架式拉大了,弄得轰轰烈烈,而自己却照顾不来,以后难以收场,因此也下不了决心。

胡雪岩用生意人的眼光对老张进行开导:只要丝行开张,他们就有进账,因而要勤要快,同时不要怕错,有他胡雪岩在就不会错到哪里去。这话既是对老张的鼓励,让他放开手去干,言辞间也显示出他的自信。胡雪岩的话是有着实在的道理的:胡雪岩善于把握大局、掌握大的方向。大的方向正确了,在个别环节和小的细节上出了问题,尚不致于影响全局。这么说来,就应该大胆地行动,决不能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事事观望请示,否则轻则错过时机,重则影响全局,反而是犯了不错之错,这一番话不仅颇有眼光和远见,而且也是建立在对老张的信任的基础上的。胡雪岩用人,向来都是对选好的下属给予充分的信任的。

放心使用,用而不疑,也是广纳人才,使对方诚心办事,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事情办得圆满的一个重要原则。生意场上,老板和伙计的关系自然是东家与雇员的关系,伙计的主要责任就是圆满地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但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并不代表仅仅只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伙计只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才可以真正达到老板的目的。不用说,如果用而不能放手,被用的人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他的能量也就没有办法得到发挥,也不敢让自己发挥。更重要的是,人都需要有一种成就感,就算被雇佣时也不例外。并且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希望能够尽量发挥自己的才干,使自己在一种成就感中获得心理满足。这样的人,如果不能放心放手加以使用,他的才干无法就得以发挥,要想留住他全力为自己办事,也是不可能的。

在胡雪岩所处的时代,他便懂得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而在现代社会,现代人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对人才的充分信任与尊重,比直接的物质奖励更加有价值。同时,信息的瞬息万变也决定了下属独立决策的必要性。所以,能否对手下员工做到放手使用,用人不疑,是今天的老板们能否得到才智之士的重要原因。

只看人之所长

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

——胡雪岩

从广纳人才的目标来看,当然最好是能得眼光手腕两俱到家的全面人才而用之。腿脚勤快,办事扎实,交待的事情可以为你很稳妥地办好的帮手好找,而不但能够稳妥地办事,而且能够创造性地办事的将才难求。一个希望有大作为的生意人,在识别人才时,眼睛自然要“盯”在这样的人才身上;一旦遇到,便要不惜代价,使其乐为己用。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中也的确难得有面面都强的全能人才。有魄力的人,可能粗枝大叶;心细的人,可能手面放不开;老实肯干的人,脑袋瓜子却可能不灵活,算盘珠子似的拨一下动一下;而脑袋瓜子灵活的,又可能偷巧卖乖,办起事来让人不放心,以至于有一些人有特殊的本领,但在其他方面却一无是处。

在择人任用上,白璧无瑕、文武全才者虽然是最为理想的人选,但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这个时候,到底用“有瑕玉”还是“无瑕石”,就看用人者的眼光了。春秋初期颖上(颖水之滨)人管仲是古代名相,但他既非完人,也非全才。他曾与少年时代就结识的朋友鲍叔牙一同做生意,管仲因家中拮据,分利经常要多占。

后来,他参加作战,又顾及家有高堂老母,三次临阵脱逃。但是鲍叔牙看出管仲有治国的雄才大略,并不因管仲有某些缺点而全盘否定,当齐桓公要鲍叔牙担任太宰时,他慎重举荐管仲。管仲先被拜为上卿,后来为宰相,在桓公手下一干就是40年。他大胆推行改革措施,减少力役,保护耕畜,发展盐铁业,组织铸造和管理货币,制定人才选拔制度,使齐国国力大增,并帮助桓公大会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这个例子说明:“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用人要做到德看主流、才重一技。

胡雪岩在用人的时候,非常注重这一点。他能做到不为世俗偏见所左右,独具慧眼,发现别人的长处。这一点使他获得了不少难得的人才。

陈世龙外号“小和尚”,原是一个整日混迹于湖州赌场街头,吃喝玩赌无所不精的“混混”。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自然是不值一提的。在别人看来,胡雪岩把他带在身边,实在是自讨苦吃。

但胡雪岩对“小和尚”颇为赏识,认为他虽不是做档手的材料,却是一个跑外场的好手,所以决定要栽培、再造他。

这是因为,他看到了陈世龙的长处:

第一,这小伙子很灵敏。胡雪岩与“小和尚”的认识,其实很偶然——是他在湖州先认识的恒利丝行档手让“小和尚”带他去找郁四,才使他与小伙子有了一面之缘。

但就这一面之缘,胡雪岩发觉他与人交接不露怯,对胡雪岩提出的问题,既对答如流,又恰当得体。胡雪岩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后生可以造就”。

第二,这小伙子不吃里扒外。这是胡雪岩在郁四那里知道的。郁四虽然认为“小和尚”太精,并且吃喝玩赌样样都来,但对他不吃里扒外倒是给了相当公正的评论。而说“小和尚”“太精”,又正好证明了胡雪岩认为这小伙子很机灵的第一印象没错。

第三,最难得的是这小伙子还很有血性,说话可以算数。这是胡雪岩自己试出来的。胡雪岩在正式决定将“小和尚”收到自己身边之前,和他谈了一次话,临走分手时给了他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要他拿去随便用。之前,“小和尚”已经答应胡雪岩要戒赌,胡雪岩知道好赌的人身上有钱手就会痒痒,他度试试这小子是不是心口如一。“小和尚”虽然忍不住当晚还是到赌场转了一转,但最终还是拒绝了别人的诱惑,没有下场,这一点便更让胡雪岩重视。胡雪岩本来就有一个说法,看一个人怎么样,就是看他说话算不算数。

在胡雪岩看来,一个小伙子吃喝玩赌,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有本事,有志气,缺点毛病再多,有志气的人都能够改掉。只要做人有原则,什么其他的短处都不重要。胡雪岩就是看中了陈世龙的这点长处,将他变成了一个可造之才,成了自己跑江湖、泡官场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

看人不能局限于一点,不能只看一面,这是胡雪岩用人的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经验。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其余都不重要。这种辩证的眼光,帮他收服了另一名特别的人才刘不才。

刘不才其实本名刘三才,是胡雪岩在湖州娶的二房——芙蓉——娘家的亲叔叔。芙蓉娘家祖上本是开药号的,招牌叫做“刘敬德堂”。药店传到芙蓉父亲一代,经营还不错,也积存了相当不错的家底。但是,有一年芙蓉的父亲到四川采购药材时所乘的船触礁遇难,“刘敬德堂”自此落到刘三才的手上。这刘三才从小就是一介纨绔子弟,花花公子的一套“玩”经无所不通,并且嗜赌如命。药店到了刘三才手上,不到一年工夫就支撑不下去了,清算下来,药店盘给了人家,房子、生材、存货折价还债之后,只找回了三千两银子,而这三千两银子也在不到一年便被他花个精光。先是以典当家具什物为生,后来当无可当,就四处告贷。最后告贷都没有门了,因此落了个“刘不才”的绰号。

别人眼里,这绝对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败家子”,就连他的亲侄女芙蓉,对他也没有一句好评论。但胡雪岩却看到了他的另一面:第一,他赌得再狠,输得再惨,手上几张祖传的秘方决不当赌注押上,说明他心里还存着振兴家业的念头;第二,嫖赌吃喝样样都来,并且样样在行,样样都能翻出花样,但决不吸大烟,证明他还没有堕落到自践自戕的地步。就凭这别人不注意的两条,胡雪岩就看出他还有药可救,而他会玩却又正是自己用得着他的地方。胡雪岩收服了刘不才,控制他的毛病,用他的“长处”,就很为自己做成了几件大事,例如拉拢庞二联手销洋庄,例如在太平军占领杭州期间托他照顾老母妻小,例如由他去收服小张而为收复杭州后振兴自己的生意打基础,都是靠了刘不才。

在别人跟里一无是处就的败家子,到了胡雪岩手中,却成了一个具有特殊用处的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正是胡雪岩不计人短、单看人长的用人观的体现。除了在人才的选拔方面是这样,在下属的使用方面,他也坚持这一准则,从不求全责备,而是尽量容人之短,使得手下的人才越聚越多。

有一年,胡庆余堂负责进货的协理(俗称“阿二”)千里迢迢到东北购置大批药材,可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杭州后,药号经理(俗称“阿大”)见人参质量不如往年,价格却比过去高,就抱怨他不会办事。阿二以质次价高是因为边境有战事之故而据理力争,两人一直吵到胡雪岩处。胡了解状况后,留他们吃饭,并特意向阿二敬酒,感激他万里奔波,在货源短缺的困难时期为胡庆余堂采购到大量紧俏药品。饭后,胡雪岩吩咐阿大:“古人云,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商事如同战事,应当用人不疑。以后凡采购的价格、数量和质量,就由阿二负责。”阿大怕这样做有了两个阿大会破坏了店规,胡雪岩说:“我们就叫阿二为‘进货阿大’。”从此两位阿大各司其职,把生意做得更红火了。

又有一次,胡庆余堂的一个采购人员不小心把豹骨误作虎骨买了进来,并且数量还不少。进货阿大知道这个采购人员平日做事很牢靠,加上自己手头正忙,也未加详察就把豹骨入库备用。有个新提拔的副档手(副经理)得知此事,认为又有晋升机会了,就直接找胡雪岩打“小报告”。胡雪岩立即亲自带人到药库查看了这批药材,发现的确把豹骨误作虎骨了,就命药工全部销毁。眼看因自己工作失误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货阿大羞愧地递了辞呈。谁知,胡雪岩却温言劝慰他说:“忙中出错,在所难免,以后小心就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常常那些具有特殊才华的人同时也是具有明显缺点的人,因此,要用人之长就必须要能容人之短。

国际着名管理专家杜拉克说过:“倘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可以”,其实必然是一无高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越明显。有高山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的格兰特将军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当林肯决定委以重任时,遭到了大家强烈反对。林肯则力排众议,毅然启用,任命这个有瑕疵的人为北军统帅,最终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在企业管理中,经常碰到一些令人左右为难的事,比如当一个职位出现空缺,需要物色一个理想的人选时,只因不能容人之短而扼杀了人的特定才能,最后的结果必定是平庸的人当选。这种现象必须令人深思。

所以,当我们回顾胡雪岩一生在商场创下的无数成绩时,不能不注意到他手中的济济人才,而这些人才之中,许多能干的人员都全部是别人眼中的“败家子”。胡氏的高明在于他能“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以情动人

要得到真正的杰出之士,只凭借钱是不能成事的,关键在于“情”“义”二字,要用情来打动他们。

——胡雪岩

在日本的一些株式会社,老板对职员的关心,可以用体贴入微、无微不至来形容。职员生病了,老板亲自到医院去看望;职员家有什么红白喜事,老板亲自参加;职员家庭出现了困难,老板亲自登门嘘寒问暖。老板的“情”温暖了职员的心,也练就出了一批“工作狂”,那些老板对他们有“情”的职员,为了报答老板的关心,在公司中废寝忘食地工作,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木辞辛苦,死心塌地,尽心尽职地为公司工作。

日本企业界这些老板付出的是“情”,得到的却是一批为他拼命工作的职员,以及他们给公司带来的丰厚利润。这种情智,远非那些板着面孔、冷若冰霜的管理智慧可比较,因此其正被越来越多公司接纳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