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多宗姓篡位的事例,也有不少非宗姓篡位的例子。那些非宗姓的篡位,因为他们夺取帝位更加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们的统治也就更加无情,对臣下更加苛刻,对人民也更加残暴。
王莽:在喝彩中称帝,在唾骂中丧命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救危局的不二人选。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时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抓住对手的把柄一棍子打死
王莽的先人,本是被秦所灭的齐王氏子弟。汉武帝时,这个家族一位叫王贺的做了一个绣衣御史的小官。王贺生子禁,王禁妻妾众多,生有四女八男,其中王政君系王禁嫡妻李氏所生。政君19岁入宫侍奉太子刘爽。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王政君生一子,名骜,字太孙。刘骜3岁时宣帝去世,太子刘爽即位,是为元帝,立刘骜为太子,政君为皇后。政君荣登“国母”的宝座,她的父母、兄弟、姊妹都成了皇亲国戚,封爵授官,王禁封为阳平侯。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一命呜呼,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成帝,尊皇后王政君为皇太后;任命帝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总理朝政;封王崇为安成侯,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被封为关内侯,唯王曼已卒,未得封赏。自此开始,以皇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家族,把持了大汉帝国的权柄。
成帝大封诸舅以后,王氏外戚一个个贵显无比,鲜衣驽马,趾高气扬,过着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唯王莽一家过着孤贫寒酸的生活。王莽生于元帝初元四年,父王曼因早殁未能蒙受皇恩。但王莽恭俭有礼,拜名儒、沛郡陈参为师,孜孜不倦地攻读经书。在家里,他恭谨地侍奉寡母和寡嫂,教育亡兄留下的侄儿。在社会上,他广交名人儒士,小心翼翼地侍奉执掌朝廷大权的伯父与叔父。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王莽的伯父王凤生病,王莽在侧侍候,不离左右,亲自尝药,照顾备至,几个月未解衣带,这更增加了王凤对他的好感。这位权臣弥留之际嘱托元后和成帝授给王莽一官半职。就在这一年,王莽做了黄门郎,不久升为射声校尉,这是个执掌弓弩兵的大官,秩二千石。其时王莽年仅24岁。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上书成帝,愿分自己的户邑以封王莽。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等一班名士,也都盛赞王莽。于是,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食南阳新野之都乡1500户,晋官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骑都尉是个武官,秩俸与射声校尉相同,光禄大夫和侍中都是加官。加上光禄大夫一官,便可参与朝政,议论国家大事;加上侍中一官,便可在皇帝左右侍奉。年方30的王莽,自此成为朝中很有权力的大臣。但王莽绝非那种志骄意满之辈,他爵位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服,赈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有时,还做出一些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事来。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的叔父、任大司马大将军的王根处在重病之中,他数次上疏请求离职养病,新的大司马大将军一职空缺。与那些终日追逐声色犬马的王氏子弟相比,王莽显得人品出众,靠着王氏外戚多年来的势力,他是能够获得这一高位的。但也有强劲的对手,他叫淳于长。此人亦是王氏外戚之一,而且当时的官位和权势都超过了王莽。为谋得高位,他曾说服太后,立成帝宠妃赵飞燕为皇后。成帝对淳于长的斡旋之功甚为感激,便赐淳于长以关内侯的爵位,不久,又再封为定陵侯。淳于长由是大见信用,贵倾公卿。然而,淳于长没有王莽那般远见卓识,志骄气满,渐渐骄奢淫逸起来。他与寡居的被废许后的姐姐许嬷私通,又娶她为小妾,并多次致信贿赂经他说情恢复地位的许后,对其百般戏弄。结果,淳于长的这些隐私被王莽侦知。王莽利用在王根左右殷勤侍疾的机会赢得王根支持,将淳于长的隐私上奏成帝。结果,淳于长不仅失去了马上就要到手的大司马大将军的位子,连卫尉的官职也丢掉了,被赶回自己的封地。后成帝又以大逆之罪把淳于长毙死狱中,妻子流放,红阳侯王立也被赶回封地。王莽彻底击败了对手淳于长,王根推荐王莽代己辅政。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成帝擢王莽为大司马,代王根辅政。这年,王莽38岁。
沽名钓誉,杀死自己的亲生子
登上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后,王莽仍旧克己修行,延聘贤良名士幕僚。他母亲生病,公卿大臣派其夫人前来探视,出来迎接客人的王夫人穿着短衣布裙,那些贵夫人竟把她当做王莽家的奴婢了。
不料,王莽在大司马的位子上坐了一年多一点,就被赶下台来。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成帝去世,因无子嗣,元帝傅昭仪之孙、定鞠恭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位,是为哀帝,傅、丁两家成了皇亲国戚,与王氏外戚在权益的分配上发生冲突。元后为了维持政局的稳定,便让王莽辞职就国。哀帝从小就听说王氏外戚骄盛,心中十分不满,但自王凤出任大司马以来,王氏外戚把持朝政已达26年,势力盘根错节,哀帝不敢马上触动王氏外戚,便下诏书,盛誉王氏外戚辅政保国之功,也把王莽夸奖了一番,加以挽留,还加封王莽户邑350户。
后来,王氏外戚与丁、傅外戚不断发生冲突。有一次,王莽又上书辞职,向哀帝和傅、丁外戚示威。这次,哀帝恩准了,他赐给王莽一些黄金,让他在京师闲居。过了两年,又把他赶回南阳新野都乡封地。但是,哀帝未彻底剪除王氏外戚的势力,特别是丝毫不敢触动太皇太后王政君,给王莽留下了卷土重来的机会。
蛰居南阳新野都乡的王莽,结交士人,沽名钓誉,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王莽初回封地,南阳太守为了结交他,特地选了儒学名士孔休做王莽的新都相。王莽对孔休很是礼敬,并赠剑笼络。王莽的二儿子王获杀死了一个奴隶,这本来算不了什么大事,但王莽痛斥儿子,叫王获自杀以偿命。王莽的这些行为赢得了极大的声誉,朝野上下为王莽喊冤叫屈者以百数,请求哀帝恢复王莽的官职。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日食,周护、宋崇等借此大做文章,为王莽大唱赞歌。哀帝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以侍奉太皇太后的名义,征王莽回京师长安。
一年后,哀帝寿终正寝。哀帝无子嗣,太皇太后下令把汉王朝的军政大权交给王莽。王莽奏免了大司马董贤,重登大司马的宝座。继立的平帝年幼,元后临朝称制,委政王莽。王莽以成帝赵皇后杀害皇子、哀帝傅皇后骄奢的罪名,迫令她们自杀,又把丁、傅两家外戚赶出京师。为防止大权旁落,他还不准平帝的母亲卫氏入京。这样,王莽大权独揽,玩平帝于股掌之上。他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又沽名钓誉,广施恩惠;同时,不断向太皇太后要更尊贵的名号。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他获得“安汉公”的称号。
当时,年迈的太皇太后仍握有相当大的权力。对这位太皇太后,王莽是不敢惹的。于是,他指使爪牙上书,说太后至尊,不宜操劳过度,一些小事就不必亲躬了。太皇太后采纳了这个建议,规定唯有封爵一事须奏闻于她,其他事皆由安汉公和公卿大臣平决。自此之后,朝政大权完全为王莽所把持。
正在这时,王莽长子王宇不满其父的专横,便和他的老师吴章、妻弟吕宽密谋劝谏。王莽探知事情真相后,大怒,将王宇送进监狱,宇饮药自杀。宇妻怀子,也被抓进监狱,待分娩后再处决。接着,王莽治吕宽罪,从中央到地方,凡王莽认为异己者,一律指为吕宽党羽而逮捕治罪。连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红阳侯王立及平阿侯王仁,也都被胁迫自杀。曾与王莽争夺大司马一职的前将军何武、忠于汉室不阿附王莽的前司隶鲍宣、与卫氏相善的护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及南阳太守辛伯等都下狱致死,牵连被处死者达数万人。吕宽之案,使王莽进一步清除了异己。
为进一步稳固自己的权位,王莽费尽心机,使女儿成为汉平帝的皇后。不久,王莽便获得了“宰衡”的称号,位上公。王莽十分得意,让御史给他刻了一枚“宰衡太傅大司马”的印章。
受此殊礼后不久,王莽觉察出日渐长大的平帝对自己的不满,便先下手鸩杀了平帝,拥立了年仅两岁的刘婴做“孺子”,自己做起“摄皇帝”来。王莽代汉自立之心,已是路人皆知,东郡太守翟义及赵明、霍鸿起兵反莽,相继被镇压。
无人能阻止王莽当皇帝的脚步
这时,年迈的太皇太后有名无权,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汉自立了。
居摄三年(公元8年),梓潼县一个无赖袁章见王莽有代汉而立之势,决定来一次大的政治冒险。他伪造了两个铜匮,一个上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个上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某”指汉高祖刘邦。书中说,王莽继汉而立,为真天子,太皇太后应尊奉天命。图、书中都写着王莽八个大臣的名字,袁章又自造了王兴、王盛两个名字,还有他自己的名字,说这11个人是新王朝的辅佐。一天黄昏,袁章穿着黄衣,拿着铜匮,跑到汉高祖刘邦的祀庙,把两个铜匮交给仆射,仆射马上报告王莽。次日清晨,王莽郑重其事地来到高庙,拜受铜匮,又戴上皇冠去谒见太后,说明自己将承天命代汉而立。然后,来到未央宫前殿,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下来,宣布自己代汉而立,定国号为“新”,以十二月为始建国元年正月。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元旦,王莽在未央宫前殿隆重地举行了新朝皇帝登基大典。王莽率公卿朝见太皇太后,奉上“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玺绶,去掉汉朝的封号,并立妻子王氏为皇后。王莽有四子:宇、获、安、临。王宇、王获皆已自杀,王安神志恍惚不清,王莽便立王临为皇太子,封王安为“新嘉辟”;封王宇的6个儿子皆为公,大赦天下。又下诏策命孺子婴为“安定公”,以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等五县百里之地、人万户,作为安定公的封邑,在那里立刘氏宗庙,奉汉正朔,以孝平皇后为安定太后。宣读完策令之后,王莽拉着年仅5岁的刘婴流涕嘘欷,说:“当初周公居摄,成帝长大后便还政了。我原也欲效法周公,无奈天命难违,不得如意。”哀叹良久,中傅把刘婴带下殿,北面称臣。接着,王莽从太皇太后手里拿到了“汉传国玺”。王莽自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步入仕途以来,从黄门郎、射声校尉、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大司马、摄皇帝,步步高升,最终代汉自立,建立了他的新朝。
王莽代汉自立后,依照《周礼》设计了一套对社会进行“复古”改革的蓝图,试图缓解自西汉中叶以来的社会危机,巩固新朝地主阶级的统治,是为“新政”。
首先,王莽依照夏、商、周三代的井田制模式,进行土地改革,颁布了“王田令”,更名天下田地曰“王田”;禁止土地买卖;一家男口不满8人而田过900亩者,把多余的土地交出来,分给族人邻里;过去没有土地的,按一夫一妇100亩受田。敢有违犯此令者,流放边远地区。
为了抑制奴婢的增多,在颁布“王田令”的同时,王莽又颁布了“私属令”,更名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奴婢。不听令者,流放边远地区。
颁布“私属令”的次年,即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又依据《周礼》颁布了“五均”、“赊贷”和“六筦”。“五均”,是由政府来管理工商业经营和物价;“赊贷”,是发放贷款,贫民遇有丧葬、祭祀,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的,可向县府丞贷款。祭祀限10天归还,丧事限3个月归还,不收利息;工商贷款岁息1/10,或月息3%。后来,王莽又下令由国家专卖盐、酒、铁;由国家铸钱;由国家管理山林川泽,收山泽税。这五项国营实业,加上国家办理“五均”和“赊贷”,合称“六筦”。
在官僚制度上,王莽也进行了改革。他以传说中的上古官制为蓝本,兼采汉代官制,融会贯通,制定了新朝的官僚制度。在中央,设置四辅、三公、四将、九卿和六监;在地方,分全国为9州、125郡、2203县。在州内设州牧;郡的长官,按爵位的高低分为卒正、连率和犬尹;在县内设县宰。
王莽还对币制进行了改革,多达四次。王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特别是“王田令”和“私属令”,的确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但是,他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他的改革方案富于幻想,却根本行不通。王莽的“新政”不但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也触动了官僚地主、富商大贾的利益,后者原是对王莽抱有极大的希望的,他们想换一个新皇帝来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并能获取更大的利益。王莽的新政触动了贵族阶级的利益可说是危机四伏。
危机四伏,四面楚歌
王莽登上龙座不久,就发现他的龙座不稳。危机首先来自边陲。王莽称帝后,认为天无二主,土无二王,少数民族首领称王违反古制,背于一统,于是他派五威将出使各少数民族。其中北出者到匈奴单于庭,收回汉朝发的印玺,更授新朝的印章。单于看了很不满意,因为“玺”为帝王所用,而“章”乃臣子之物,索要旧的印玺,五威将陈饶当场将旧玺椎碎。单于大怒,挥骑南下攻掠,周边其他各族也相继举兵。边陲烽烟四起,鼓角齐鸣。王莽大怒,征发各郡国士兵,分六路进军匈奴。六路大军并出,战线东西绵延3000多里,共募天下的囚徒、丁男、甲卒30万人。从江淮到北部国境线上,出征的将士、运饷的役夫,络绎不绝。30万大军无法同时集结,先期到达的便屯留边境,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这些屯居边境的将士,大肆骚扰当地百姓,抢劫财物,勒索钱粮。内地各郡催征军饷,搜尽锱铢,民不聊生。这样,对匈奴的战争还未开始,边境和内地就乱了起来。为了对付混乱局面,王莽给他的大臣加授将军称号,遣著武将军逯并等镇抚要害城镇,派中郎将、绣衣执法各55人到达边陲做监军使者,整饬军纪。谁知这些官员到达边境后,与带兵将领串通一气,索取贿赂,劫掠百姓。一群饿虎又加上一帮饿狼,边陲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