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22416500000022

第22章 职业适应与发展(1)

教学目标

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

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顺利转变

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提升职场应变能力

大学生初涉职场会产生很多心理困惑,影响角色的顺利转换。要缩短自己的适应期,使自己尽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大学生需要从调整期望值,虚心求学,认识新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面入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走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对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不少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希望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实,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离社会的实际要求肯定有很大的差距,用人单位真正看重的并不是简单的成绩单,也不是表面的工作经历,而是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是阻碍大学生角色转化的最大难题,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职业素养才是大学生的“软肋”,这些方面的欠缺在求职和职业适应阶段都会表现出来。

(第一节)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

大学生告别校园,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人生历程的重大转折,是一个质的变化,被称为毕业生的“第二次诞生”。如何把握这一转折,顺利地完成由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尽快适应社会,适应新的工作,迈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摆在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不同

(一)学生角色

大学生多处在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是人生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求学成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努力学习以专业知识为主的多方面知识,培养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各种能力。

因此,这是一个接受教育、储备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另外,由于大学生以学习为主,经济上主要依靠家庭,所以,可以这样界定学生角色:在社会教育环境的保证下和家庭经济的资助下,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社会合格的人才。

(二)职业角色

职业角色的个性表现得非常具体,但是千差万别的职业角色却有其共性的抽象:职业角色扮演者具有自己的社会职位和一定职权;相应的职业规范;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履行一定的义务;经济独立。

因此,可以这样定义职业角色:在某一职位上,以特定的身份,依靠自身知识和能力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具体地展开工作,在行使职权、履行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报酬。

(三)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不同

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责任不同

社会角色的角色义务也就是角色的社会责任。学生角色的主要责任是努力汲取知识,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整个角色过程是一个接受教育、储备知识、锻炼能力的过程。而职业角色的责任是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依靠自己的本领或技能完成某个事项,创造价值,为社会服务。两种责任的履行所产生的后果也不同。学生角色责任履行的如何,主要关系到本人知识掌握的多少和能力培养的程度,对社会和周围的人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职业角色责任履行的如何,则影响较大,人们在评判职业角色时总是和单位密切联系在一起,总是将其作为身负重任的工作人员来看待的。因此他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或一个行业的社会声誉。

2.社会规范不同

社会赋予角色的规范,就是社会提供的行为模式。学生规范是从培养、教育的角度出发,促使其以后能成长为合格的人才。因此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如何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何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人等等。社会赋予职业角色的规范、提供的行为模式则复杂的多,并因职业的不同而不同。这些模式既具体又严格,违背了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甚至法律责任。比如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渎职、收受贿赂就要受到纪律甚至法律的惩处。

3.社会权利不同

社会赋予角色的权利,就是角色依法应享受的权益,或叫应取得的精神或物质报酬。学生角色的权利主要是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取得经济生活的保证或资助。职业角色则是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并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取得报酬。

总之,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不同在于:一个是接受系统教育,掌握本领,接受经济供给与资助,逐步完善自己;一个是用已掌握的本领,独立作业,通过具体的工作为社会付出,以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仅要认识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应该遵守职业角色规范,正确行使职业角色的权利,忠实履行职业角色的义务,使自己的言行与职业角色的内在要求相适应。

二、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大学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必然伴随着角色冲突、角色学习和角色协调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大学生在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前,应该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对自我、尤其是对社会,对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查分析,找出自身的不足,提高心理承受力,加强角色认知,做好上岗前的各项准备,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

(一)心理学上的角色转换

1.社会角色

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从事不同的社会职业(或中心任务),都要有相应的个人行为模式,即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社会角色就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的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2.角色转换

通常一个人会经常变换自己的角色,比如说下班回家,就要从职业角色变换为家庭成员角色。这种经常性的由上级到下级、由领导到子女、由学生到老师、由主人到客人等杂乱无章的变换即为角色转换。从事职业(或中心任务)的变化,职务的升迁,家庭成员的增减等,都会产生新旧角色的转换。新旧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新旧角色的冲突。

角色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可以通过角色协调使得角色冲突尽可能地降至最低限度。协调新旧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是角色学习,即通过观念培训,以提高角色扮演能力,使角色得以成功转换。

(二)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的两个过程

大学毕业生从学生角色转换到职业角色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角色冲突。只有尽早做好准备,形成职业角色观念,提高职业角色技能,增强角色扮演能力,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充分把握好毕业生前后两个阶段至关重要。

1.毕业前夕的角色转换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在每年7月离校,奔赴工作岗位,但是就业工作一般从前一年的11月份就开始了,前后共有半年多的时间。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毕业生转换角色的重要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前夕是择业的黄金季节

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可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合理地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进而通过签订就业协议书来确定自己的角色。

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接触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到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切身体会到社会对自己的认可程度,并依据自身感受调整职业期望值,实事求是地定位自己的职业。这是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的第一步,这为大学生的职业角色确定了一个基调,对角色的转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提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作为知识技能基础

一般来说,在校期间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时间和精力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都是较为理想的。因此,从就业协议书签订到毕业离校这段时间,是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而转换角色的最佳时期。在这段时间内,除了按照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完成课程的学习、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外,还应该进行如下学习和训练:

第一,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有密切联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大学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不一定涉及特定岗位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学习和训练,还可以加深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同,培养职业兴趣。

第二,进行非智力因素技能训练。

大学毕业生智力上的相差并不太大,而非智力方面的技能却是影响毕业生择业、就业和创业的重要因素。毕业生要敢于表现自己,克服在公众面前“害羞”和“胆怯”等人格心理方面的不良现象,这是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前提和关键;还要善于表现自己,主要是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诚恳而不谦卑,自尊而不居傲,不急不躁,以富感染力的幽默语言来展示自己的意图和形象。

第三,进行必要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准备”。

大学毕业生大都很有才华,但并非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成功。过硬的职业技能对职业成功固然重要,充分的心理准备更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要有“受挫”的心理准备。一般来说,事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心理准备不足,就会产生过激情绪,导致能力低下,在愤世嫉俗的言行中使得自己的才华泯灭。因此,在校期间要提前调整心态,充分做好心理上的“受挫准备”。在事业顺利时候不沾沾自喜;以平常心对待工作上的平淡、无为和不被重用;在屡试屡挫的境地中屡挫屡试,不懈追求;在似乎“一文不名”的地位上奋发向上,一鸣惊人。这是事业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2.见习期内的角色转换

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的一年或半年为见习期,之后转为正式人员,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磨合期”。初到工作岗位,生活和学习环境与大学相比,都有很大的区别。高校大多位于大中城市,学习和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空闲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节奏也比较缓和,压力较小;而众多的职业岗位不一定在城市里,有的在偏僻的山沟里,有的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有的环境相当艰苦。

由于工作繁忙,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从大学学习环境到职业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加剧角色冲突,为此,大学毕业生应该加强见习期内的角色学习,使角色转换顺利实现。一般来说,大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同事的认同和领导的肯定,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和锻炼自己。

(1)要善于展现自己的知识

大学毕业生因为具有新知识而受到同事的青睐和尊敬,但为此也使一些人与同事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因此,大学生在同事面前一定要表现的谦虚、随和,在尊重同事丰富经验的同时,适时适度地展现自己的知识。例如,可以利用工作机会,特别是当同事在工作中遇到麻烦时,以谦虚诚恳的态度从理论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商讨,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利用业余娱乐机会,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在交流中让同事了解你的为人和性格,表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缩短与同事间的距离,成为大家的朋友。要切忌以文凭自傲,那样只能使得同事对你产生反感,使得自己越来越脱离群众,变得孤立无援。

(2)要树立工作的责任意识

大学生对未来都有美好的愿望,都想在事业上大干一场,建功立业。但是多数人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一般不会被委以重任,而是先从最简单的辅助性工作做起,这也符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但是,有不少人凭着对工作的新鲜感和学识上的优越感,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对一些工作不愿意干,甚至开始闹情绪。其实,这是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干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足够的热情,更要有丰富的经验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经验和能力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来积累和训练。显然,凭借热情和情绪只能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因此,不管工作的大小,分工的高低,大学生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对待,圆满完成。

【案例分析】记住,这是你的工作

美国独立企业联盟主席杰克·法里斯曾经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他在13岁的时候就在爸爸妈妈的加油站干活。他自己原来想学修车,但是爸爸没有让他学修车,而是让他在前台做接待工作。杰克·法里斯是一个非常听话、工作非常认真的人。而且他也发现只要他服务到位,顾客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接受他的服务。所以,他总是愿意把事情做得更好一点。

有一次,来了一位老太太,这位老太太对服务要求非常苛刻,而且她的车子也非常难弄。车子里面的地板凹陷极深,法里斯好不容易把车子打扫干净了,老太太说没有打扫干净,然后要法里斯再打扫一遍。终于,有一次法里斯忍受不了了,说发誓再也不给这位老太太做服务了。这时他爸爸告诉他一句话:“孩子,记住,这是你的工作。无论顾客说什么或者做什么,这都是你的工作,你都要把它做好。”

“记住,这是你的工作”这句话应该推荐给在企业工作的所有员工。

试想,如果一名清洁工忍受不了垃圾的气味,他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清洁工吗?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接受工作带来的全部。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可能是荣耀,可能是利益,同时也可能是屈辱和痛苦,所有这一切,我们都必须承受。

对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老是抱怨,寻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对那些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不想尽力超出客户预期提供服务的人;对那些没有激情,总是推卸责任,不知道自我批判的人;对那些不能优秀地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不能按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人;对那些总是挑三拣四,对自己的公司、老板、工作这不满意,那不满意的人,最好的救治良药就是:让他立正,然后大声而坚定地告诉他:“记住,这是你的工作!”

其实,无论是谁都不应该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这句话,而学会应该对自己说:“记住,这是我的工作”

(3)要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立意识,在工作上独当一面,取得成就。尽管很多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认真谨慎的,但在很多时候,工作中还是难免出现失误。工作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认识失误,不能实事求是地去承认错误。如果工作中出现失误,就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找准失误点;同时要敢于向领导和同事承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勇于承担责任,以获得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另外,要虚心学习、请教、总结经验教训,防止避免类似失误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