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提高使用时间的质量
有些人也许在一丝不苟地计划着自己的时间,运用空闲时间读书看报,然而却总是收获不大。这多半是因为你时间使用的效率不高。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要专心致志,这样才可以提高效率,如果在读书的时候想着明天的工作,而在工作的时候又考虑今天的晚饭,那结果必然是什么也做不好。另外,在花费时间做一件事情前也要考虑一下这件事值不值得花时间去做。比如,有的人想要成为数学家,却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知名数学家的生平介绍。无论他下多少功夫,多么专注,也不可能成为一名数学家。
四、职场中的人际关系管理
人际关系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这个世界上有某种专业能力的人很多,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取得成功,更多的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有所欠缺。
因此,了解人际关系对我们职业发展的影响并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是我们大学期间应该学习的“必修课”。
(一)人际关系是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美国着名的企业家、职业生涯指导专家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是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也许这句话有些偏颇,但是在相同的智商、同等的学历和工作技能的条件下,谁的人际关系好,谁的人际资源丰富,谁的事业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在组织招聘过程中,人际关系是一种更为可靠和准确的求才方式。这是因为,推荐人了解被推荐人的情况,且不会拿自己的信誉去开玩笑。对于求职者来说,人际资源越丰富,他在职场上获得的信息就越多,相对来说,机会也会越多。因此,人际关系是我们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即人际资源。
求职时过于讲交情,这些做法只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或社会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完善的背景下,应聘者只有借助自己的综合实力方能获胜。当应聘者的各项条件没有较大差异时,那么,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丰富的人际资源就能成为求职路上的有力武器。
总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成为我们有效的人际资源,并为我们的工作及职业生涯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
作为个人可迁移能力的一个方面,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为我们带来良好的人际资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并非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可以获得,而是需要我们在遵循以下五个人际交往原则的前提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不断地实践和培养。
1.交互原则
心理学家福阿夫妇发现,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的心理平衡的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根据这种适当性、合理性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关系得到解释。这样,当别人对我们做出一个友好的行为,对我们表示接纳和支持时,我们也会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回报。这种“应该”的意识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迫使我们对别人也表示相应的接纳行动。否则,我们培养的行为就是不合理、不适当的,就会妨碍自己以某种观念为基础的心理平衡。大量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人际交往当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在一般情况下,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去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愿意接近他们。而对于疏远我们、厌恶我们的人,我们的反应也是相应的,对他们也会疏远或厌恶。因此,在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确立与维持当中,必须首先遵循交互原则。
2.互惠原则
着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将人际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认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或者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有。其实,我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至少等于失。不值得的交换是没有理由的,不值得的人际交往更没有理由去维持,不然我们就无法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衡量的。对自己值得的,或者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建立与保持;而对自己不值得的,或者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止这种关系。
正是交往的这种社会交换本质,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等各方面“投资”,否则,原来亲密的关系也会转化为疏远的关系,使我们面临人际交往困难。
在我们积极“投资”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现实生活中,只问付出,不问回报的人只占少数,大多数人在付出了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报时,就会产生吃亏的感觉。
心理学家提醒我们,不要害怕吃亏。郑板桥的“吃亏是福”的拓片为很多人所珍爱,然而真正领悟其中真谛的,恐怕为数不多。实际上,许多人在交往中都是唯恐自己吃亏,甚至总期待占到一点便宜。然而,“吃亏是福”确实有它的心理学依据。“吃亏”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交往方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由“吃亏”所带来的“福”,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吃的亏。
3.诚实守信
交往离不开诚信。诚信的基本含义是信守诺言、遵守约定、真诚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在交往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信口开河、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实现,以免失信于人。
4.维护别人的自尊心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别人的言行不伤及自己的自尊心。自尊心的高低是以自我价值感来衡量的,自我价值感强,则自尊心水平较高;自我价值感不强,则自尊心较低。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有明显的对自我价值感的维护的倾向。例如,当我们取得了成绩时,我们会解释为这是自己的能力优于别人的缘故;当别人取得了成绩而我们没有取得成绩时,我们又会解释为别人仅仅是机遇好而已。这样的解释就不至于降低自我的价值感,伤及自尊心。
人的自我价值感主要来自于人际交往过程中,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馈。因此,他人在人们的自我价值感确立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别人的肯定会增加人们的自我价值感,而别人的否定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感。因此,人们对来自人际关系世界的否定性的信息特别敏感,别人的否定会激起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表现为逃避否定自己的人,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根据上述原理,心理学家强调,我们在同别人交往时,必须对他人的自我价值感起积极的支持作用,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威胁了别人的自我价值感,那么会激起对方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引起对方对我们的强烈拒绝和排斥情绪。此时,我们是无法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甚至已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可能遭到破坏。
需要指出的是,强调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并不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处处逢迎别人。在不危及他人的自尊心的情况下,陈述与对方不同的意见,或者委婉地指出对方的不足是不会影响人际交往的。至于如何批评别人,这在后面还会有论述。
5.让别人觉得能够控制情境
人对一个新的情境,总是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适应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逐渐地对情境实现自我控制的过程。情境的不明确,或不能达到对情境的把握,会引起机体强烈的焦虑,并处于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状态,使人们倾向于逃避这样的情境。比如,我们新入学或新分配到某一工作单位时,由于对周围的人和周围的环境都缺乏了解,因而机体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状态。直到我们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经常发生联系的同学、同事,我们才真正比较放松,真正适应。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要使别人从内心深处接纳我们,就必须保证别人在与我们相处时能够实现对情境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要让别人在一个平等、自由的气氛中与我们进行交往。如果交往的双方对情境的控制是不均衡的,一方必须受到另一方的限制,那么这种关系就注定不能深入,必定缺乏深刻的情感联系。如果你是一个领导,那么当你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别人面前时,无论你怎样强烈地希望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都难以对你报以真正的信任,并暴露自己内心深层的东西。这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摆脱权威身份的束缚,做不到对情境的控制,使你与他们不可能保持真正平等的交往。
总之,上述原则都是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只有遵守了这些规则,才有可能与别人建立起深层的人际关系,才能维护已经形成的人际关系。
(三)人际关系管理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前面已经提到了,第一印象在人际吸引中具有重要作用。人们会在初次交往的短短几分钟内形成对交往对象的一个总体印象,如果这个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么人际吸引的强度就大;如果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则人际吸引的强度就小。而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同样会深刻地影响交往的深度。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成功地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
卡耐基在《怎样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一书中提出六条途径:
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微笑;
多提别人的名字;
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
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卡耐基将他的技巧传授给了无数的人,帮助他们成功地建立和改善了人际关系,并使他们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实际上,做到这一切很容易,关键要看你是否考虑到了别人的需要,是否重视别人的价值。如果你相信,人人都有我们比不上的地方,人人都有被人肯定的需要,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要,那么,为什么不做举手之劳就能让别人获得满足的事呢?
2.主动交往
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世界是每一个正常人的需要。可是,很多人的这个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总是慨叹世界上缺少真情、缺少帮助、缺少爱,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困扰着他们,折磨着他们。其实,很多人之所以缺少朋友,仅仅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期待友谊和爱情从天而降。
根据人际互动的原理,别人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对我们感兴趣的。因此,如果想赢得别人,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的折磨,就必须主动交往。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两点原因影响人们主动交往,而采取被动退缩的交往:一方面,缺乏自信。因为缺乏人际交往的自信心,所以生怕自己的主动交往不会引起别人的积极响应,从而使自己陷入窘迫、尴尬的境地,进而伤及自己脆弱的自尊心。而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交往的需要,因此,我们主动而别人不采取响应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另一方面,人们心里对主动交往有很多误解。比如,有的人会认为“我这样麻烦别人,人家肯定会烦的”,“他又不认识我,怎么会帮我的忙呢”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害人不浅的误解,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能证明其正确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去尝试,永远不会真正有心得。当你因为某种担心而不敢主动同别人交往时,最好去实践一下,用事实去证明你的担心是多余的。不断地尝试,会积累你成功的经验,增强你的自信心,使你的人际关系状况越来越好。
3.共情
人际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人与人在情感上的联系。这种情感联系越密切,双方所共有的心理世界的范围也就越宽,人际关系也就越亲密。而共情恰恰是沟通人们内心世界的情感纽带。所谓共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积极地参与他人的思想感情,意识到“我也会有这样的时候”,“我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样”,这样才能实现与别人的情感交流。这种积极地参与别人思想、情感的能力是一个深刻的交际心态的转变,是一种真正的交际本领,他会把自己和他人拉得很近,并能化解很多矛盾和冲突。而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体验别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他就不可能与别人发展深入的人际关系。
4.避免争论
青年人之间经常喜欢争论,这是很正常的事。我们会发现,这些争论往往都是以面红耳赤和不愉快结束的。事实证明,无论谁输了,都会很不舒服,更何况争论往往会演化成直接的人身攻击,对于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害的。因此,解决观点上的不一致的最好途径是讨论、协商,而不是争论。
5.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
卡耐基警告人们:“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别人你比他聪明。”任何自作聪明的批评都会招致别人的厌烦,而缺乏移情的责怪和抱怨则更有损于人际关系的发展。记住,只要你不伤及别人的自我价值感,什么事情都好办。
6.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虽然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自我否定,但承认错误会带给你巨大的轻松感。明知错了而不承认,会使你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使自己在别人的面前始终不能自如地昂起头。另一方面,承认自己的错误,等于变相地肯定了别人,会使对方显示出超乎寻常的容忍性,从而维持人际关系的稳定。
(第三节)适应职场社会
每年夏天,总有大批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无论一个人曾经在校园里参加过多少社会实践、做过多少兼职、暑期工,真正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后都会发现,身份上质的改变是无法避免的。充满理想、有冲劲的职场新鲜人将会面临种种挑战--能否胜任工作、调解压力以及应对利益冲击等。
到底职场欢迎什么样的新人?作为新人应该怎样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这是每个期待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