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劫难:300年来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纪实
22492600000053

第53章 大海啸(2)

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重大海啸灾害也不少,早在公元前47年(即西汉初元二年)和公元173年(东汉熹平二年),我国就记载了莱州湾和山东黄县海啸。这些记载曾被国外学者广泛引用,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2次海啸记载。此后500年左右,才有日本四国以南海底地震引发海啸的记录。据最近的研究,中国有记载以来共记录了26次地震海啸,其中造成损失的破坏性海啸至少八九次。中国历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海啸灾害是1781年5月22日(清乾隆四十六年)发生在台湾省及台湾海峡的海啸,海水淹没了台湾120公里长的海岸线,致使5万人丧生,现台南市及安平附近3个城镇20余座村庄被毁灭,此后50年方得以重建。20世纪见于记载的海啸是1918年2月在广东南澳、汕头附近发生地震并伴发海啸,巨大的海浪冲击沿岸,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史书留下如斯记载:山峦、石块、海水都在移动,许多船只翻沉,大地被撕裂开来,房屋被毁,良田被淹,仿佛世界末日来临。这无疑是一场地震海啸。因此,对于中国来说,虽然海啸较之与其性质相近的风暴潮来说要少得多,但是,海啸灾害也是存在着的,而中国近海,尤其是台湾附近毕竟是强地震最活跃的区域,突发海啸的可能性是切切实实存在着的,切不可掉以轻心。

海啸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不可能阻止海啸的发生,当海啸发生时,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构造的防浪堤尚难以抵御数十米高的特大海啸波的冲击,人类减轻海啸灾害的主要手段是准确预报,及时疏散,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

在1946年4月1日阿留申发生海啸之后建立了海啸警报系统。这个系统是国际性的。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发生大地震,美国、日本、中国、菲律宾、智利、新西兰等各地的地震观测台,都立即通过电报、无线电台、电话等方式向檀香山的海啸警报中心报告,然后可从地震区各观察台的验潮仪得到各地的水位变化资料。海啸警报系统可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发出海啸警报。但人类目前还没有能力准确地预报海啸,由于海啸多是由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引发的,而人类尚不能准确地预报海底地震和火山,且海底地震和火山又不一定都会引发海啸,如海底地震引发海啸的可能性只有1/4,这就给预报海啸制造了更大的难度。目前人类对海啸的防御主要是以地震台网和配备自动验潮仪的沿岸验潮站网来监测海啸,当海底地震发生后,依据地震台网的记录,可迅速确定震中位置和强度,然后立即通知验潮站加强水位监测监视,一旦最靠近震中的验潮站发现海啸波,就证明这次地震产生了海啸,并可估计海啸的强度,发出海啸警报。目前在太平洋地区用于海啸监测的地震台共有50个,分属于12个国家和地区;自动验潮站共60个,分属于16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夏威夷群岛在经历了1946年愚人节海啸大灾难之后,建立了海啸警报系统,包括5个地震报警站和太平洋海潮测量网络,这一系统受国际太平洋海啸中心的领导,1957年当一场特大海啸袭击夏威夷时,由于该中心及时发出警报,未造成1人死亡。但这种预报并不经常是准确的,如1960年5月智利海啸波袭来时,便未能及时发出警报。

而1986年5月7日,该中心发出海啸紧急警报,人们迅速疏散,可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一场虚惊。

人类要抵御海啸的袭击,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二、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地震海啸

1755年的葡萄牙显示着一片繁荣景象。首都里斯本是一个美丽的港湾城市,它不仅是葡萄牙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欧洲着名的大贸易港口。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城市中,生活着27.5万余人。

11月1日是基督教的万圣节。这一天,里斯本天空晴朗,阳光灿烂。随着大教堂钟声的不断鸣响,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汇聚成一道道人流,涌向城市的各个教堂,准备向万能的上帝祈祷膜拜。不一会儿,里斯本几个富丽堂皇的大教堂圣卡塔丽娜教堂、绍波罗教堂、弗拉绍维森特教堂、圣玛丽亚·巴西里卡教堂和米斯雷科迪阿教堂等,已经挤满了成千上万的信徒,他们对即将降临的灾难一无所知。

上午9点40分,大西洋深处的海底某处发生了猛烈的震动,并把巨大的震动辐射到葡萄牙的大地上。里斯本首当其冲,遭受了空前的劫难。

在弗拉绍维森特教堂,当整个大理石教堂开始像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的木筏一样摇摆时,大约600人在祈祷,牧师刚开始唱诗般地念祭文。教堂的大钟在震动中不撞自鸣,教堂里的巨型大吊灯猛烈晃动,所有的建筑物也随之颤抖。受惊的教徒纷纷从教堂中跑出,拥挤在大教堂的广场上,祈祷上帝发发慈悲,拯救虔诚的受难大众。短暂的平静过后,又一阵更为强烈的震动袭来,教堂、民居等约78000座建筑物土崩瓦解,市中心裂开了一条15英尺宽的大沟。据记载,“震时地多裂缝,开而复合,坠入裂缝的约8000人”。聚集在一起的教徒们被倒塌的教堂埋没,仅圣卡塔丽娜教堂的倒塌就压死了400人。一位英国商人详细地描述了地震的情况。他写道:“第二次震动极为强烈,楼上的屋子哗哗地倒下。我的房间虽然在一楼,还未倒塌,但我已无法站稳。四周的墙壁来回不停地晃动,好几处已出现了很大的口子,大块的石头从四周的大裂缝中落下。大多数椽木已被从房顶中拉出。我脑子中除了出现被砸死的念头外,一片空白。此外,天空一时间变得灰暗,我几乎无法辨认周围的物体。”

在这次地震中死里逃生的英国人彻斯描述了他从被压坏的住房里逃脱时的情形。彻斯从他在四楼的房间看到“难以想象的令人恐惧的景象房子开始摇动,好像就要倒塌,我不得不把手伸向窗外,扶住墙自己支撑起来,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散了,互相碰撞,形成耳朵从未听过的,最可怕的,最嘈杂的嘎吱声。我以为整座城市都陷入在地下,我只见两根柱子的顶端相碰后,我就什么也没看见”。彻斯从住的地方被摔在地上。

他爬过满是尘土的街道时,看见朋友离开朋友,父亲离开孩子,丈夫离开妻子,因为每个人都吓懵了,失去了理智,只顾从自己的住所逃跑。

这次7.8级的大地震是毁灭性的,大震过后,里斯本整个城市变成了废墟。在第二次地震后大约15分钟,第三次地震又接踵而至。里斯本虽然在当天和随后几天的余震中也蒙受了很大损失,但其主要损失都在这前三次地震中。空中的尘土还未完全降落,里斯本城又多处燃起了大火。大火是由教堂里被打倒的蜡烛和无人看管的炉子引起的。强劲吹来的东北风更是风助火势,使大火不断蔓延。人们虽然尽力架起压水泵灭火,却难以控制火势。熊熊的大火燃烧了整整五六个昼夜,摧毁了地震中幸存下来的许多建筑物,新修建的歌剧院、华丽的天主教堂和拥有7000册藏书的皇宫都在大火中被烧毁。

里斯本的劫难并未就此完结。地震稍稍平息后,惊魂未定的人们为逃避摇摇欲坠的建筑物可能带来的伤害,纷纷来到了空旷的特茹河岸边。英国商人布拉多克也挣扎着跨过砖石和尸体来到这里。地震1小时后,站在惊慌失措的人群中的布拉多克突然听见一声尖叫:“海水来了,我们又完了!”不远处,滚滚而来的是巨大的海浪。由于里斯本坐落在特茹河的入海口,与大海连通,使得地震引发的海啸得以顺着河道逆流而上压向城中。布拉多克写道:“突然间,在不远的地方一大股潮水如同小山一般滚滚而来,人们拼命逃跑。有些人被海水冲走了,而其余的大多数人却淹没在齐腰深的水中。我算是九死一生。

要不是当时一把抱住了一根木头,我肯定也被卷入河中。但如同来时那样突然,海水一下子又退回到河中。”

高达15米的海浪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横扫了里斯本沿岸地区,并又迅速退却,把无数尖叫的受害者卷入特茹河中。

海啸给里斯本又一次沉重打击。巨浪有如重锤扑击着海港,许多建筑无声地倒塌在呼啸的海水中。港口存放的货物商品惨遭涂炭,许多设施被巨浪冲击,破坏严重。无路可逃的人们被不断吞吐的巨大水舌席卷而去,抛进大海,沉入海底。沿着特茹河河道深入里斯本城区的巨大海浪洗劫了河流两岸,惊慌失措的人们被卷入河中,顿时无影无踪。

据估计,在里斯本地震及其后的灾难中有50000人被压死、淹死或烧死。一些权威人士算出死亡人数达10万。经济损失也同样巨大,仅海港和商品的损失就超过6000万美元,许多珍贵的古代图书被焚毁,200多幅价值连城的油画在一片混乱中不翼而飞。

这次地震并非仅止于肆虐葡萄牙,它甚至穿越欧洲进入非洲。北非摩洛哥的费兹和米奎纳斯近10000人死亡,阿尔及利亚的许多建筑物被摧毁。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和鹿特丹港,船锚被拔起。地震使1400英里之外的波希米尔温泉枯竭,一条15英里宽的大裂沟穿过比利牛斯山脉。挪威、瑞典、德国、瑞士、科西嘉岛以及西印度群岛都感到大地在移动。意大利当时正在喷发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停止怒吼,西班牙的加的斯被地震抬高几英尺。地震引起的海啸4小时后到达西印度群岛,一条船被海啸托高10英尺。

里斯本地震海啸造成的破坏,充分展示了自然灾害的可怕力量。在沿海地带,海啸经常成为地震的副产品,助纣为虐。

灾区人民往往甫遭地震袭击,又遇海啸肆虐,不啻雪上加霜。

发生在里斯本的这次灾难,其爆发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在短短的15分钟之内就完成了毁灭的过程。由于多灾并发,地震、火灾、海啸相继为害,里斯本城内一片混乱,人们茫然不知所措。对于那个时代的里斯本居民来说,这次灾难确实是难以抗拒的。

三、1835年康塞普西翁大海啸

在南美洲西海岸有一个地形狭长的国家——智利。它东倚高峻的安第斯山脉,西濒狭长的太平洋海沟,正好处于高山与深渊之间,海沟附近是地震和火山最为活跃的地方。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是智利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智利太平洋东岸的一些海滨城市,曾多次遭到海啸的侵袭,造成了城市被毁和人员的严重伤亡。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420公里的海滨,坐落着一座省会城市康塞普西翁。康塞普西翁城建于1550年12月8日,这天正是圣母玛利亚的“纯洁受胎节”,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在此建城,取名为康塞普西翁,意为“怀胎”。由于城址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最活跃的地方,多次受到了地震和海啸的毁灭性打击。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近300年来,3次被毁于地震和由地震引发的海啸。1751年5月24日,康城附近发生大地震,海水冲入市区,城市被摧毁。1754年,稍稍挪了一个位置,重建了一个新城。然而,1835年又一次大震,引发大海啸,康塞普西翁城遭到完全毁灭。灾后,在原址上又重建,其后,又在1960年的那场大海啸中再一次遭到半毁灭性打击。

在康塞普西翁城3次由大地震引发的大海啸中,其中第二次即1835年的那次破坏性最大。

1835年2月20日上午10时,大群海鸟放弃海上生活,采取异常的“登山”行动,纷纷向内地飞行,11点40分地震开始发生,震中就在比奥比奥河口的海底。地震之初,比较轻微,但半分钟后,大地颤动,居民们感到,大地就像轻舟在风浪中摇荡,不少人站立不住,跌倒在地。这种状况持续了大约一分半钟,一阵更强烈的震动袭来,2分钟后趋向缓和。原来,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地壳升降运动而引起的地震,许多陆地突然隆起,海水则猛然下降。城内城外的地面上,到处都出现裂缝。裂缝好像遇大旱龟裂的水田,呈不规则走向。一会儿,山岩崩塌,上万立方米的土石崩落谷底,发出震耳欲聋的炸裂声。

离康塞普西翁西南40公里,有一座面积30余平方公里的克利克那岛。这里靠近震中,受影响最大,裂缝纷呈,岩石破碎,由于这些裂缝取南北走向,几乎与智利海岸平行,因而碎石滚落地面后,堆满了海滩。岛的南端升高2.4米,中部升高2.7米,北部升高3米以上。在克利克那岛的北部,有一大片宽阔的浅滩,原来是海洋贝类的安乐窝,当时则全部被托出水面,在烈日的暴晒下,铺满贝蟹的尸体,臭气冲天,令人作呕。在强烈的地震颤抖下,岛上的岩崖严重剥落,轰然坍入大海中,顿时飞沙走石,惊涛翻滚。

海底与陆地的隆升和下降,激起了骇人的海啸。震后15分钟左右,海水突然后退1600米之远。康塞普西翁外港塔尔卡瓦诺,港域全部露底,鱼虾跳跃,螃蟹乱爬,船只搁浅,海底岩石、珊瑚礁历历在目。似乎灾难已经过去了,其实,这正是大海啸将要席卷而至的典型现象。

果然,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海水又像涨潮似的返回。一时间,波涛滚滚,排山倒海,浪潮比平时高出10米之多,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海滩,猛扑陆地,涌入城市。没过多久,浪涛汹涌而退,将途中所能带动的一切东西席卷而去,一些跑得慢的居民也被带入大海。一进一退,反复数次,且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猛烈。已成废墟的康塞普西翁城,经过狂涛如此洗劫,只剩下了墙基。居民们根本无法与海潮抗争,瞬间便被巨浪卷入大海,被巨浪吞噬的人们中,有的被卷进了海洋的深处,有的则被巨浪抛到了空中,很快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人类的力量在咆哮的海神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渺小。

与此同时,海啸波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横扫太平洋沿岸,9000公里外的夏威夷群岛受到严重的冲击,那里的防波堤和建筑物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次地震海啸使智利南北长1600公里,东西宽800公里的范围,都受到撼动。与康塞普西翁城同时被摧毁的,还有塔尔卡瓦诺、奇廉等城市。

3月4日,即震后第13天,正在作环球旅行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来到这里。康塞普西翁地区虽已平静了下来,但留下的景象却令人惨不忍睹。城市已化为乌有,海滩好像垃圾场,到处都散落着木梁、屋顶、书架、床板、门窗、船骸、帆桨,成包的棉花和茶叶以及从仓库中冲出的各种商品。整个现场,就像成千上万艘大船在这里被打碎一般。然而,滞留在这里的东西,只不过是康城遗留下的一点点残余而已,更多的财物则已被大海席卷而去。面对海啸给康城带来的惨状,达尔文不胜感慨。他在游记中写道:“人类无数时间和劳动所建树的成绩,只在一分钟内就被毁灭了!”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鉴于地震海啸给智利带来的巨大灾难,智利政府非常重视对地震、海啸的研究和预测。但现在要完全战胜地震、海啸还办不到,只要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的移动剧烈、频繁,那么就有可能使强烈的地震、海啸再度发生。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突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四、1896年日本本州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