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喝假拉菲
在酒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茅台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号称国酒,地位类似于戏曲中的国粹京剧,但显然比没落的国粹更有市场。
茅台很贵——在2010年的一次拍卖中,一瓶产于1967年、当时价值4.04元的茅台拍卖了28万,43年涨了69,000倍。
现在普通茅台也身价不菲,涨幅令节节攀升的CPI自愧不如,按理说多数公众喝不起,但销售业绩却节节攀升。主要是有公款外加中石化这样的豪客捧场,总是供不应求,据说基层干部只好常年喝假茅台还不自知。
现在这个酒中的东方不败遇到了对手。
它芳名拉菲。来自法国波尔多。是欧洲曾经最有权势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旗下产业。
这个号称世界上最着名的红酒最大特点也是贵。
在暴发户和贪官辈出的中国,贵意味着面子,洋意味着品位。据传闻,部分垄断央企的高管请客吃饭,不开瓶拉菲助兴会遭到人家鄙视的。
2001年,一瓶拉菲的售价是276英镑(约合2895元人民币),2003年就涨到了375英镑(约合3933元人民币),2011年一瓶拉菲的价格竟然是4800英镑(约合50,341元人民币)。
有法国人调侃说,尽管遭遇了金融危机,但由于不差钱且爱攀比的中国人的存在,靠出口拉菲、LV和空客就足以转危为安了。
由于昂贵,对绝大多数中国普通公众而言,拉菲只是个传说。
和茅台一样,拉菲产量有限。在拉菲酒庄,2~3棵葡萄树才能产一瓶红酒,整个酒庄年产量控制在2万~3万箱(每箱12支,每支750毫升)。由于供不应求,拉菲红酒的预订都是在葡萄成熟的半年前进行,而且每个客人最多只能预订20箱。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祖国又WTO了,这个能代表身份地位的酒受到了中国权贵们的青睐。他们迸发的惊人购买力举世瞩目。
2010年年底,在香港一个拍卖会上,来自中国的一位不知名的电话竞标者用23.2万美元(约合149万元人民币)一瓶的高价,拍下了3瓶1869法国拉菲红酒。这一价格打破了1985年创造的15.645万美元(约合101万元人民币)的红酒单瓶拍卖纪录。
2011年两会期间,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红酒拉菲82标价6.8万元,拉菲庄园的老板是又喜又忧,喜的是中国人太认这个牌子了,忧的是这个牌子肯定得砸在中国人手里。10年产量赶不上中国一年的销量,所以百分之八九十的产量都是假的。”
例如在广东省一个市区,拉菲红酒的销售量竟是进口量的5倍以上。
现在茅台的空瓶身价数百,比一个低保户月收入都多,而一个拉菲红酒的空瓶子有时竟能卖到2000到3000元。
被高涨的CPI逼得节衣缩食的老百姓闻听此言,内心会获得一些平衡:我们经常吃到假食品,权贵们经常斥巨资喝假酒——更冤更大头。
但老百姓吃伪劣假冒食品需要自己埋单,而权贵们却有可能在挥霍公款——到头来还是百姓埋单。
一个人均GDP位列世界百名开外的国家,将世界上最贵红酒搞得要对顾客限购的确有些“二”——对了,他们经常会说祖国的GDP超日了,“二”了。
记得媒体报道说,胡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宴,供应各国贵宾的红酒是百姓能普遍买得起的张裕,很低调很简朴。
但有些备受政府照顾的老总甚至手握权力的官员瞧不起廉价的国产红酒——喝这个怎么能体现自己牛逼呢?
背后或是信仰缺失或是价值沦丧或是责任匮乏——不说了,说多了,贫了。
现在,组织上正在逼着各部门各地区公开三公消费,其中有多少潜伏的拉菲?有多少是权力寻租的开胃酒?我不羡慕嫉妒恨,只是担心大家天天喝假的——喝坏了身子怎么为人民服务啊?
一座可以不让潘洁过劳死的城市
一个25岁的美女,拥有硕士学历,受到上帝的眷顾,毕业后来到一家世界500强驻上海办事处工作,这份经历足以令不少需要与农民工PK还未必找到一份谋生差事的大学生羡慕。
不幸的是,这个叫潘洁的女孩,受到天堂的召唤,最终叩开了地狱之门。
她生前在上海普华永道上海办事处初级审计员的职位上,像很多上进的白领青年那样,试图利用这个绝佳的职业平台,牢牢扼住命运的喉咙,终被命运扼杀在梦开始的地方。
她因过度劳累于2011年4月10日晚,因急性脑膜炎不治身亡。
她在人生最后的围脖中写道:各个都说,别干了。
网上一片唏嘘,上万网友点蜡送行。但愿天堂里没有超负荷的职场压力,没有超时加班,没有过劳死。
潘洁代表了当代年轻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为了所谓的前途、成功,他们义无反顾,前赴后继,以透支生命为代价,试图通过顽强的个人奋斗早日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在这个就业竞争无比惨烈,“贫二代”上升通道无比狭窄的年代,潘洁的追求合乎逻辑,甚至合乎主流价值观——不牛逼,毋宁死。
然而,没有健康,一切瞬间成为泡影——人世间的杯具莫过于此,梦还在,人没了。
潘洁只是拼一代的典型代表。甚至可以说,一个潘洁倒下去,还会有千万个潘洁站起来。
一项由新民晚报与智联招聘联合发起的白领加班调查显示,93.24%的上海白领加过班;除节假日外,工作日晚上加班是家常便饭,69.6%的白领有过这种经历;35.1%的受访白领每周累计加班超过10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工作日的加班时间在2小时以上。
也许,每个人被快速奔驰的时代车轮逼使,急速行进,胜出者有宝马香车豪宅,有尽享优渥物质生活的可能,落伍者则被无情地碾于轮下,不偿命。
甚至,奔跑成了人生的全部,很多人忘记了为什么奔跑——身体丢一边,恋爱丢一边,亲情丢一边,友谊丢一边,直至休息丢一边。潘洁说:在公司吃外卖,真心想吃顿住家饭……潘洁还说:世界睡眠日……太讽刺了。
这是潘洁留给当代人的尖利警钟,您听到了吗?
相对于竞争激烈、经济发达的上海,偏安祖国西南的成都总是以一种诱人的安逸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均收入远不如上海、北京的城市总是被媒体誉为“中国最幸福之城”。
假如潘洁选择成都,也许会有另外一种人生——成功的概率降低,活下去甚至幸福生活的可能大增。
前段时间,受当地网管办的邀请,我再度踏上了这个流行安逸和慢生活的城市。
在成都,我得到了一个很富有成功学色彩的称号——影响中国十大人物。其实我连自己老婆都影响不了,不知怎么就影响了中国。这显然是一种鞭策。
网管办的朋友们为我们这些人摆一个谈论幸福的龙门阵。名字都透着成都人特有的灵秀和恬淡——花间论道。
在以后短短的访问中,再度感到一种不同人生观的强烈撞击。
这个备受上苍眷顾的地方。自古风调雨顺,物产丰饶,加上道路崎岖,老庄哲学便得以生根发芽,当地人也就自然认同工作为生活,挣钱为休闲,奋斗为安逸的活法。
和多数现代化都市不同,这里的人显得随遇而安,哪怕只有几亩薄田也能营造出田园牧歌,哪怕开着奇瑞QQ也照样能郊外踏青,哪怕收入追不上物价,姑娘小伙也能将自己装点得时尚前卫。
每一次,我都会被这样悠游自在同化,自动放慢脚步,欣赏美丽风景,感受春暖花开。
假如潘洁活在成都,也许会将超时加班的时间,去恋爱,去饕餮,去出游,甚至待在家里陪伴父母,尽享天伦。
假如潘洁活在成都,也许会自然抛弃牢固的功利枷锁,有时间去感悟奋斗的真谛:时间是用来享受人生,结识朋伴、福至心灵的,而这并不需要我们每天都去忙碌挣钱,都去与同辈生死相搏。
人生观比人生大,活法比活着重要。
人生是一张单程机票,一旦上路,你就无法回头。
如果你在惨烈的拼搏中,感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请记住一定到成都来。
远离玩命,珍爱生活。
影响2012中国进程的十大热词
关于2012的传说很多,但目前可以确认的一个好消息是:我们中绝大多数人会一样活着。
不过,追问是:会活得更好或者相反?
假如2011年的关键词是“Hold住”,那2012就是“改变”。当一个国家的GDP攀援到世界第二的高度,继续鼓吹高歌猛进似乎已无法满足自我意识觉醒的公民们的胃口。面对现实中巨大的贫富鸿沟、纠结的户口福利差异、尖锐的阶层对立,2012年会成为中国公众开启幸福之门的元年吗?3月闭幕的“两会”在百度留下的印记是一张记录中国网民搜索热词的榜单(hot.baidu.com),凝聚着现实的忧患,昭示着通向未来的希望长路。
关于改革!关于民生!关于信仰!
政治改革如箭在弦
当前中国的一个共识是:制约经济进程的行政体制改革已如箭在弦。
30年往昔,大政府、小社会模式,让中国创造了世界奇迹,但也越发呈现出国强民弱、国富民穷的新型二元社会格局。由行政体制引发的诸多问题在社会滚动的车轮中不断发酵爆发。“小产权房”、“中等收入焦虑”、“10元购买力”、“法定结婚年龄”、“血统决定收入”等网民搜索热词的出现,昭示着中国民生在取得显着成果的同时,公众对依法尊重维护私权力、社会阶层对立以及收入分配等体制性难题浓烈地焦灼。
尤其是既得利益集团伴随着权力寻租的强势崛起,不仅加剧了社会对立,拉大财富鸿沟,还使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日渐逼仄,严重危及中国当代社会的起点公平。“干爹”由此横空出世,“移民”成为中国精英无奈下的选择,重新进行社会制度顶层设计,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保障”已时不我待。
“《刑诉法》73条”这个专业性很强的法条被持续热议,与其说是对立法的担心,不如说是公众对当前社会现存的权大于法、贪腐频现等执法问题的再度强烈发声。
改革开放33年的经验证明: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社会管理的创新,任何短时炫目的经济发展成就都最终是美丽的泡沫。
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不是当前在世界的位置,而是面朝的方向。
经济发展民生所依
只有解决民生问题,才能为中国未来改革战车铺就更加宽阔平坦的栈道。我国一直在走高消耗、高污染、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道路,伴随人口红利消失、能源瓶颈等,知识技术将变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今年的中国GDP调低为7.5%,为处于全球经济低迷动荡中的中国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留出更多空间。
近年人工等成本不断推升,鞋等主要制造行业利润率多在5%以下,大量资本开始出逃实业。而受政策限制,国内金融、石化等国家重要行业,主要为国企垄断。民资长期游走于民间借贷市场等灰色地带,一旦发案,就会带来大面积的系统性风险。“吴英案”就典型展现了民间金融乱象已成中国经济痼疾。
一项针对珠三角中小企业的调研表明,当地企业的税负普遍反映是50%,8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贷款,民间借货由此开始击鼓传花。结合遥相呼应非法跑路的温州老板和合法移民的精英,这一切都在发出深切的预警信号:缺乏国民待遇,民间创业的热忱和创新的动力会受到扼杀。
而“创新”和“山寨”一起登场预示着民企不进行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就没有出路,但没有国民待遇,又谈何容易?而“增值税”上榜说明公众的“税收痛苦”加重,幸福感打折;二是本身困境重重的中小企业又雪上加霜。
制造业产业空心化严重,缺乏出路的民间金融资本转而投机炒作。“大葱”出现在百度风云榜两会经济榜单,已在提醒决策者:通胀虽然有所缓解,但警报远没有消除。2011年中国5000万股民人均赔了4万。“养老金入市”能否带火股市?成为民间金融资本另一条出路?这一切有赖于股市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监管水平的提升,而其成败更将扮演中国实体经济能否振兴的晴雨表。
在结构性减税成为共识以后,“房产税”的全国性征收无疑是对债务沉重的地方政府财源的补充,但没有精兵简政的机构改革,这些措施落实将遇到重重关山。
与之相对应,“茅台”靠公款甚至是腐败经济崛起为一个中国独特经济现象。预算外资金乃至小金库现象屡禁难止,再加之社会监督乏力,导致公款吃喝泛滥成灾。
中国经济能否回归实体,完成姿态优雅的软着陆?2012,这个答案关乎全中国人的利益。
文化产业春天将至
经历充满危机和挑战的冬天,对于文化产业却是意味着春天将至,因为它能在冬天里慰藉人们心灵。
电影行业的突飞猛进成为一个缩影。电影局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全年共生产各类电影791部,全美国不过900部。麻烦的是,现在首先high的不是观众,却是中国明星。演员身价25年飙升5000倍。在强势商业助推下,中国影视在重复中国制造有规模无效益、有数量无品质的悲剧,靠忽视艺术规律的大明星大制作忽悠观众,严重忽略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无论“冯小刚降低票价”还是“谭晶呼吁创作励志歌曲”,都是对当前文化产业摆脱低层次恶性竞争、尊重艺术规律、提升创作水平、维护公众利益的金玉良言。
与电影行业的火爆相比,中国“动漫”行业步入爆发前夜。有赖近年来《喜洋洋与灰太狼》等优秀作品国内人气的累积,更有中国直面国际竞争,加强跨国合作,提升自身创作水平的现实诉求。东方梦工厂的出现无疑放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
当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价值的重建以及软实力的输出成为一个迫切使命,仅仅靠“穿越剧”和流行文学远远不够。以好莱坞为例,其作品不仅仅是炫酷的画面,还是美国价值观的全球输出。
“信仰”与“价值观”成为百度两会文化榜热词,是公众对文化从业者的期许——为民众,更为弘扬一个大国的美丽情感和普世价值。正是这种诉求的表现,与之配套,“文化体制改革”仍需破冰。
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产业规划不明晰,行业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对网络文化等新兴业态的管理仍然依赖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附百度榜单(hot.baidu.com):
影响中国进程的十大热词
——百度搜索风云榜3月两会榜单
十大社会热词 十大经济热词 十大文化热词
1 小产权房 温家宝答记者问 电影
2 法定结婚年龄 吴英案 动漫
3 中等收入焦虑 GDP7.5% 谭晶励志歌曲
4 血统决定收入 房产税 冯小刚降低票价
5 10元购买力 增值税 信仰
6 刑诉法73条 茅台 话剧
7 干爹 创新 文学
8 移民 山寨 穿越剧
9 社会保障 养老金入市 价值观
10 社会管理创新 大葱 文化体制改革
为什么多数劳动者拿不到高温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