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英雄大力士,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看见脚边有个像鼓起的袋子样的东西,很难看,诲格力斯便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海格力斯一脚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成倍成倍地加大,这激怒了英雄海格力斯。他顺手操起—根碗口粗的木棒砸那个怪东西,好家伙,那东西竟膨胀到把路也堵死了。海格力斯奈何不了他,正在纳闷,一位圣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对他说:“朋友.快别动它了,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会小如当初;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
“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这个袋子,开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矛盾化解,它会自然消失;如果你与它过不去,加恨于它,它会加倍地报复。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跟我过不去,我也让你不痛快”。被称为“海格力斯效应”。这是指一对一的人际互动。这是一种人际间或群体间存在的怨怨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
1985年,法国导演科洛德·贝里将剧作家马尔赛·帕尼奥尔的小说《山泉》搬上了银幕,拍出了两部上下集的影片——
苏贝朗家族是普罗旺斯乡村里的富族,由于世代近亲通婚已趋没落,人丁稀少。家长巴贝为了恢复家族昔日的辉煌也为了报复旧日情人弗洛莱特,伙同侄儿于果林用卑劣的手段害死了弗洛莱特的驼背儿子让,将他家的泉眼据为己有。让年幼的女儿玛侬发现了这个秘密,留在山村牧羊为生,伺机为父报仇。
十几年过去了,玛侬长成了楚楚动人的少女,于果林疯狂地爱上了她,而这只能使早已心有所属的玛侬更加深恶痛绝。玛侬终于当众揭露了巴贝叔侄的罪行,于果林迷恋无望、含愧自尽,痛失继承人的巴贝在仇恨之余惊闻了一个始料未及的秘密……
这是一个古老的、关于仇恨的故事。正如它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谜底一样,人类对于仇恨的认知也一贯愚蠢得不能再愚蠢。
这样一个俗套的故事经由马尔赛·帕尼奥尔之笔、再由科洛德·贝里之手搬上银幕,竟然就如片中的玛侬那般出落得楚楚动人,关键就在于它饱含着一种远古就有的、田园牧歌式的梦想以及对传统美德的缅怀——比如善良、公正、宽恕以及对爱的珍重。
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用存了很久的钱买了一本新书,他非常爱惜这部车,每天都精心清洗它。他5岁的儿子总是跟着父亲一起清洗,父亲也为有这么一个体贴的儿子而倍感欣慰。
有一天,父亲忘了清洗这部车,尽管上面很脏。儿子知道父亲很累了,便想背着父亲一个人把车洗完。但他怎么也找不到抹布,他想到了母亲平时刷锅的钢丝刷子,于是走进了厨房。但当他刷完以后,发现车子上面出现了很多花纹,他忙去找来父亲,边哭边向父亲道歉,父亲看见自己的新车被儿子刷成了这样,心痛得不得了,但他很爱自己的儿子。于是,他气得走进了房间,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啊,我该怎么做?那是我新买的车,我该怎么惩罚我的儿子呢?
一会儿,父亲走出房间,把正坐在地上哭泣的儿子拥到怀里:“傻孩子,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爱车,但更爱你。”
看到这则故事,感动不已。
在2005年秋天的一天,有两个失落的少年在加州的一个林场里玩,恶作剧地点燃了那片丛林,他们想象着火警们灭火时的慌乱和焦灼,得意不已。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因为这一次火灾,一名消防警察在扑救火灾的时候不幸牺牲了。
这名消防警察才22岁,在全力以赴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他被浓烟熏倒后烧死在丛林里头。更让人伤痛的是,这名消防警察早年丧父,是由一位可敬的单身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的。成长的过程充满艰辛,警察常常对母亲表示,成人后要好好回报她。而这正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一周,连第一次薪水都没领到就……
在查明这是一起蓄意纵火案后,整座城市顿时愤怒了。市长表示一定要将罪犯抓捕归案,让他们接受严厉的惩罚。警察开始四处追捕。那两名被列入嫌疑人的少年头像也开始出现在各个角落。而这一切都不是这两个少年最初想象的,他们只能恐惧的离开这座城市,四处流窜。听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愤怒声音,他们陷入深深悔恨、无奈和恐慌之中。
除了这两个少年,媒体的目光更多地投放在那位警察单身母亲身上,他们知道,她无疑是这个世界最伤心的人。他们将话筒对准她,等待她悲哀的控诉和要求严惩凶手的愤怒呼吁。果然,当这位母亲出现在镜头前面时,她白发苍苍,一身素装,眼睛浑浊而忧伤。但当她说出第一句话时,所有的人都震惊了,她是这样说的:“我很伤心地看到我的儿子离开了我,但是,我现在只想对制造灾难的两个孩子说几句话——你们现在一定活得很糟糕,很可能生不如死。作为这个世界最有资格谴责你们的我,我想说,请你们回家吧,家里还有等着你们的父母。只要你们这样做了,我会作为母亲和上帝一道原谅你们……”
那一刻,全场的记者都无语了,没人想到这位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以为等来的声音是哀伤,或是愤怒,没想到竟然是宽恕!而人们更没想到的是,这位母亲发表讲话后的一个小时,在临城的警局一个小镇的一家旅馆里,两名少年报警自首了。
两名少年告诉警察:就在那位母亲发表讲话的那天下午,他们因为承受不了这巨大的社会压力而购买了大量安眠药,正准备一道离开这个世界。但就在这时,他们从电视里听到那位母亲的声音。他们顿时泪如泉涌,尔后将安眠药丢到一边,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
现在这两名卤莽的少年已为人父,他们会时常领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望那位可敬的单身母亲,那已经是他们心灵上的另一位母亲。
一个悲剧故事就这样以温馨的结局收尾了。而谁都可以想象,如果这个母亲当时说出的是另一番话,这两条鲜活的生命就将逝去,母亲也就永远陷入孤寂之中。
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更多悲痛的哀鸣和愤怒的责难,或许更需要的是一种博大的宽容,因为宽容有时可能会成为一种拯救!
宽容是人和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它和诚实、勤奋、乐观等价值指标一样,是衡量一个人气质涵养、道德水准的尺度。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一种爱心,有时候宽容更是一种力量。
宽恕、原谅、忘掉都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成长,它涉及我们内心深处的怜悯、博爱及智慧。没有宽恕,就没有真正的爱;没有转机,没有滋长,也没有真正的自由。当我们内心充满了仇恨与怨气时,我们整个人必被牢牢地捆抑住,我们以为只有“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受到了相当的迫害才算公平;我们以为我们报复必将大快人心;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有许多人在报复之后,非但没有感到快乐,反而陷入更深的痛苦;更有因此觉得空虚、失落,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我们仔细想想,我们为使别人痛苦,而自己的痛苦仍然存在,那又有什么快乐,有什么满足呢?要减低伤痛,除了忘记,便是宽恕,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