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的周小姐:刷牙,用市价300多元的欧乐B最新款电动牙刷;护肤,用DHC或薇姿的名牌化妆品;闲了,看《NBA体育时空》、《名牌》等几十元一本的高档刊物;累了,滴日本新乐敦眼药水养眼;冬寒夏伏,嘴里断不了嚼嚼苦瓜排油、卵磷脂颗粒等保健品。家里,沙宣、伊卡璐洗发水这样的日用品一大堆;隔三岔五,还会收到包裹,里面装着电熨斗、三明治炉等商品。
起初,同事对周小姐何以能过上这样的“奢侈”生活大惑不解:月薪不超过3000元,即便是“月光”也不够花啊,何况周小姐每月还要定投1000多元的基金。周小姐倒不躲躲闪闪,反而向同事面授机宜:很多商品不用花钱买,网上有免费派送,不要白不要!
“免费试用”作为一种曾经有效的营销手段,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了。如果你有心又有闲,每天到网上逛逛,一定有所得:
——松下新品吹风机免费体验活动征集百名体验成员,赠送新款健康护发电吹风一台……
——五粮春酒申领试喝……
——奥利奥巧克力申领试吃……
——普拉提-瑜伽课程免费4次体验……
——软件专修学院免费试听……
——现在到某某网页做简单注册,即可获赠38分钟免费通话时间……
——参加某某快乐总动员,送85分钟国内长途话费……
从便宜的报纸杂志书籍到国际知名品牌推出的新化妆品,从儿童玩具到时尚的数码产品,从保健品到饮料,从英语课程到网络游戏,从体检到健身,甚至购买衬衫的代金券,通通可以免费到手。在“试尚网”上,免费商品多达420种34万件,统统打着试用、试吃、试听、试看、试玩、试驾的名义蜂拥而来。你只要在相关的试用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就获得了“免费试”的资格;再选择心仪的免费试用商品,填写好姓名、住址等信息,支付少量的邮费,就可以等着“天上掉馅饼”———免费商品到家来。
如果,你真的以为免费商品就是“不要白不要”,那就可能遭遇“白要不能要”的尴尬。中国有句俗话,“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商家的“免费试用”就是利用的这一原理。尽管,很多时候我们也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既然有午餐说是免费的,试试总是无妨吧。抱着这样贪小便宜的心理,所谓理性的我们还是一个劲地往圈套里钻。
比如我们在超市购物,经常可以品尝到一小块糖果或一小片肉,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如果接受了那个满脸笑容、服务态度极好的工作人员递过来的免费品尝的食品后,我们就很难做到把牙签一扔,然后转身离去。最后结果是,我们会象征性(意思一下)地买一点,即使我们并不是特别喜欢这种商品。
还有一种我们经常碰到的“免费试用”的策略。其通常做法是,一个营销员上门推销其公司产品,一开始他会极力证明他不是来卖东西的,而是来“占用一些你宝贵的时间,想听听你对该产品的意见和建议的”。然后他会提出,这产品最近在促销,你就是芸芸众生中比较幸运的一个,你有机会免费获得这份产品。当然,推销人员立刻会表示要收一点手续费(或其他一些杂费),但不管怎样,他会让你相信,今天你是捡到便宜了,竟然能以“超低价”得到这份礼物(事实上,这有语病,因为礼物是不能买的)。
对此,罗伯特·西奥迪尼,这位全球知名的影响力研究专家,他从人类心理学角度出发,用“互惠原理”进行了解释。他认为,人们总习惯于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这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回报。如果人家给了我们某种好处,我们就应该以另外一种好处来报答他人的恩惠,而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以德报怨。
大多数人难免贪小便宜,商家提供免费商品,正是洞悉了人性的特点或是弱点,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事实上,由于免费商品有限,试客又不断增多,很多试客往往要申请三四回才有幸获得一份免费商品。白要难得,反而刺激他们更一而再再而三申领,白要也要要!商家利用这种人性弱点作为自己的营销方法,结果是一石数鸟:
名声不胫而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商家广告说得花好桃好,消费者总是半信半疑,总不如亲身使用后来得放心。
挑逗消费冲动———免费产品尤其是化妆品都是迷你包装,只够用五六次,这是商家深谙广告心理学的应用。通常,一个产品在刚使用的一周内,使用者对其是充满新鲜感并特别注意的,而新的商品往往会给人带来改变,心理上又会有意无意地加强这种改变的感觉,这就会让使用者产生消费冲动,免费商品实质上就是商家“放长线钓大鱼”的“鱼饵”。
开展精准服务———免费商品的试用,让厂商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通过试用和评价,厂商可以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获取到投放门户网站广告、搜索竞价等传统网络营销手段所无法提供的精准用户数据资源,从试客间对赠品使用的交流评论中,挖掘出有助于产品改良设计的消费线索,实现口碑营销的良好效果。
互惠原理的威力在于,即使是一个陌生人,或者是一个不讨人喜欢或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先施予我们一点小小的恩惠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也会大大提高我们答应这个要求的可能。
有一次我正走在街上,迎面过来一个十二岁左右的男孩,他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然后问我要不要买几张周六晚上少儿杂技表演的门票,50块一张。我对这种是向来没有兴趣,因此婉言谢绝了。“哦,既然你不要买表演的票,”他说,“那要不要买几块我们的大果糖?只要一元钱一块哦。”我买了两块,同时又立刻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对劲,因为,第一,我不喜欢果糖;二,我不喜欢随便花钱;三,我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两块果糖;四,他拿着我的两块钱走掉了。
广义的说,互惠原理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对我们采取了某种行为,我们应该以类似的行为去回报。也就是说,当那个小男孩要“我”买一元钱一块的果糖时,他已经做出了一个让步,因为与他让“我”买50块一张的门票相比,这的确是一种让步。如果“我”按照互惠原理的指示行事,“我”就应该做出一个让步。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我”的确做出了让步:当他的要求由大变小时,“我”由拒绝变成了顺从,尽管“我”对他提供的两样东西都毫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