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人生叫平衡
22669500000027

第27章 进退类——让你游刃有余(6)

再一重要原因,由于李渊甘于屈节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李渊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平空增加了声势。

李渊屈节让步的行为,虽为不少人所不齿,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地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地西行打进了关中。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突厥在后来又不得不向唐求和称臣,突厥可汗还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

由此看来,暂时的屈节让步,往往是赢取对手的支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节的一条有用的妙计。

古往今来,以屈求伸的故事举不胜举。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屈是为了伸,但为了伸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蓄力以待。还是以勾践为例。

勾践念念不忘会稽山之耻,想要在此山建城郭,重立都城,就把这事情交给范蠡承办。范蠡日察地理,夜观天文,规造成了一座新城,团团围会稽山人内。西北方在卧·龙山上立了飞翼楼,示为天门;又在东南方挖了漏石窦,示为地户。外郭长长绵延十数里,却单独留了西北一个豁口,称道“已臣服于吴,不敢壅塞贡献之道”,其实是为了异日进取姑苏之便。

制度俱备,勾践迁入新都,对范蠡道:“我实不德,竟然失国亡家,为吴奴役,如果不是大夫相助,又怎会有今日?”范蠡道:“此乃大王之福,非我之功,只要大王时时不忘石室之苦,终有一日越国当兴,吴仇得报。”勾践大喜,封了范蠡为相国,又授了大将军,专治军旅;再封文种和计然二人为大司马,辅治国政,尊贤礼士,敬老恤贫。越国上下一片欢呼。

勾践自从尝过粪以后,老是觉得口中有臭气,范蠡便在城北山上找了一种蔬菜,名叫蕺,微微有一种清甘气息,送给勾践,并令文武群臣一起食之。

勾践急切要复仇,苦身劳心,夜不倦卧。他命人采了大批柴薪,积成丈高,夜夜栖息上面,不用床褥,又命人悬一胆于坐卧之所,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

范蠡告诉勾践,丧败之余,应行温和政令。勾践就传了告示道:“壮者勿娶老妻,老者勿娶少妇;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父母俱有罪;孕妇将产,报告官吏,派医师守之,生男赐以壶酒、一犬,生女赐以壶酒、一豚;生子三人,官养其二,生子二人,官养其一;有死者,地方官吏亲为躬吊。”这还不止,勾践自己每出游,必载饭与羹于后车,遇到年幼的小童,取饭羹哺之,问其姓名。遇耕时,躬身秉耒,夫人自织,与民同苦。七年不收赋税,食不加肉,衣不重彩。

越国渐渐强大起来,有近乎称霸的资本,于是向吴国大举兴兵复仇。一天夜里,范蠡悄悄带了右军,离吴营不足十里处伏下;文种又带了左军,溯江而上五六里以待吴兵;勾践自率了中军,鼓声震天,似欲前袭吴营。

吴国大败,吴王准备自尽,派使来告勾践。勾践候之许久,却终不见夫差自裁,于是对范蠡和文种道:“二位将军何不擒夫差而杀之?”范蠡道:“为人臣子,不敢诛君,请大王自命之。天命当诛,不可久延。”勾践无奈,持了仰光宝剑,立在军前,使人告夫差道:“世无万岁之君,人终一死,又何必让越师加刃使君?”夫差燃起熊熊烈火,叹道:“我无面目见伍子胥于地下,唯求自焚,一死了之!”遂抛了属镂之剑,投身烈火之中,片刻焚尽。王孙骆、王子地都拔剑自刎。勾践攻上千隧,以诸侯之礼葬了夫差,折返姑苏。

勾践如果不是养精蓄锐,使越国强盛起来,复仇心再切也是无济于事。

想伸,不小自身要有条件,有能力,外部条件也很重要。

秦王政十一年,即公元前236年,赵、燕发生战争,赵国派庞嫒攻打燕国。

乘着赵国内空虚之机,秦王政派王翦、桓龄、杨端和三将率军攻伐赵国的邺(今河北临漳县)、安阳、阏与(今山西和顺县)、撩阳(今山西左权县)等九城,漳河和上党一带完全为秦占领。赵国的守将扈辄只得退守平阳,并向赵悼襄王紧急救援。

赵悼襄王赶紧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有人提出建议:“赵国只有廉颇将军能对付秦国,如今廉将军闲居在魏都大梁。要想打败桓蹄,就必须把廉将军请出来。”

大夫郭开则表示反对,他说:“廉将军已近古稀之年,怎么还能带兵打仗呢?况且他从前是负气离开赵国的,如今是否愿意回国效力呢?”

赵悼襄王没有主意,只好派宦官唐玖前往魏国去慰问廉颇,并看看他身体是否健壮如故,再决定是否启用廉颇。

宦官唐玖带着赵王赐给廉颇的一副盔甲和四匹快马,前往大梁。临行前,郭开偷偷地将他请人家中,设宴款待。席间郭开拿出二十斤金子送给唐玖。唐玖十分惊异郭开以如此厚礼相赠,便推辞说:“无功不受禄,我不敢接受您的礼物!”

郭开说:“有一件事相托。只有您收了金子后,我才敢开口。”唐玖于是收下金子,问:“郭大夫有什么指教?”郭开说:“廉将军一向与我关系不和,足下此番去见廉将军,倘若他已精力衰颓,自不用说;万一他身体尚壮,也希望足下在赵王面前不要明言,只说廉颇老迈不堪,使赵王不再召见他。这就是足下对我的关照。”

唐玖到了大梁,见了廉颇转达了赵王的问候。廉颇问:“秦国侵犯赵国了吧?”唐玖说:“将军怎么知道呢?”廉颇说:“我在魏国已经数年了,赵王从来没有一纸问候。现在突然赐给名甲良马,说明一定有用我之处,因此就知道了。”唐玖问:“将军不恨赵王吗?”廉颇说:“我日夜都在思念着赵国,怎么会恨赵王呢?”

于是,廉颇留唐玖吃饭。他故意在唐玖面前施逞精神。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余斤肉。狼吞虎咽之后,又披上赵王所赐的盔甲,一跃上马,舞动长戟,来回奔驰了数趟。然后跳下马,对唐玖说:“我与年轻时差不多吧?请你转告赵王,我愿意以有生之年来报效赵国。”

唐玖回到邯郸,对赵王说,廉颇虽然年老了,食量倒还可以。只是肠胃不大好,与我坐了一会,就拉了三回屎。”

赵王听了,叹了口气说:“廉颇果然老了。打仗时哪有闲空忙着出恭呢?”

于是,赵王打消了启用廉颇的念头。赵国由此失去了一位与秦国抗击的名将。楚国后来听闻这一消息,即派人前往大梁,将廉颇迎至楚国,并拜他为楚将。由于楚国国势衰微,士卒缺乏斗志,廉颇回天乏术,郁郁不得志而死去。一代将星就这样陨落了。

廉颇不是无能力伸,只是“老天不开眼,报效也无门”。

公元前237年(嬴政十年)十月,在一次朝会上,秦王嬴政宣布了一道诏令:“免去吕不韦相国之职。”

处理了吕不韦之后,秦嬴政才想起郑国的奸细案和他所下的逐客令。

“韩国派来的那个奸细郑国现在何处?”秦王嬴政向负责审讯的廷尉垂询。“乞报大王,郑国现在狱中关押,他对前来‘疲秦’的阴谋供认不讳。”廷尉据实回禀。

“为何不快处死,留他何用?”秦王嬴政不悦地问。

“报告大王,对郑国的罪名已定,死刑在即。不过,罪犯要求在被处死之前希望能面见大王一次。”

可能由于好奇,也可能因解决了缪、吕集团后心情特好,秦王羸政竟答应面见这位隐藏了数年之久、即将处死的韩国奸细郑国。

“把郑国带上来,看他要对我说什么!”

王令传出,郑国即从狱中被带上殿,别看他身披刑具,在牢中囚禁多日,头发、胡子也未能梳理。身上散发出监中一股特殊的发霉气味。然而在清癯的面庞上,一双机智的大眼,闪出坚定的光芒,一步步缓缓地来到王宫,一点儿也不慌张。秦王宫殿的威严似乎没有影响郑国内心的镇定。相反,秦王嬴政在郑国面前却像是坐在被告席上,忐忑不安。

“奸细郑国,你承认有罪吗?”尽管被郑国的风采所震慑,秦王嬴政表面上仍不失君主的威严,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发问。“是的,我的确是韩国派来的奸细!”郑国一点也不否认自己的罪名。然而,他接着侃侃而谈的说出一大篇道理,则彻底改变了秦王赢政的决定:

“我劝说秦国的君臣修渠,确实是为了延缓韩国被吞并的年限。然而,渠成之后,难道不也是秦国的万世之利吗?”

秦王赢政虽然凶残、狠毒,但并不糊涂,对郑国所说的表示赞同。

“现在,兴建在关中的偌大工程即将竣工。”郑国接着说:“何不让我将这项水利建设工程完成呢?”他没有哀求秦王赦免,也没有卑躬屈节地出卖自己的主子,却以极其理智的道理打动了冷酷而聪明的秦王。沉吟半响,秦王嬴政轻轻地吐出了两个字:

“照准。

于是,郑国当场被释放,阶下囚成了水利工程的总指挥。郑国以伸显才,不仅救了自己,也救了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