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谈谈父子间的尊与卑。
“如今的子女不好管了。”这是很多做家长的发出的感慨。其实这句话本身就透出了家长的不对之处,一个“管”字本来就不对。现代的孩子很讲究独立的人格,所以,对家长的“管教”并不买账。正确的方法是:发现孩子有缺点,应是朋友式地交流、指导。做父母的讲究尊严、威严无可厚非,但要讲究方法,要讲道理。有些事,孩子有孩子们的道理,做家长的不参与倒是好事。
无论是平民百姓,亦或是贵族皇家,哪里有不闹矛盾的?问题是产生了矛盾,各方面都要克制一下,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矛盾的解决。尤其是做长辈的,不要耍家长的威风,要忍住一时的气愤,心平气和地面对矛盾。
唐代武将郭子仪,因屡立战功,唐代宗李豫很器重他,并把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暖。
一天,郭暧不知为什么事同公主吵起嘴来。郭暖这个人性子很直,火气也大,便没好气地数落了公主几句:“你以为你父亲是皇帝就了不起吗?我父亲是因为瞧不起皇帝这个职位才不做的呢!”公主从小就娇惯了,父母什么事情都得依着她,更没尝过委屈是啥滋味。因此,她听了丈夫的话,很伤心,一气之下坐着车子跑回家“告状”去了。皇上看到女儿回来了,很高兴,老远就起身迎接。这回可不同以前,公主见到父亲,脸上并没有笑容。皇上问她为何不高兴,公主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把丈夫说的话说了出来。皇上听完后,哈哈大笑道:“郭暖讲的话意思你不明白,如果他父亲真的做了皇帝,天下岂不就是你家所有了吗?”安慰一番后,皇上劝女儿回家,可身为金枝玉叶的公主哪里肯干?唐代宗也一点办法没有。
郭子仪得知儿子与公主吵架并说了些有辱皇上的话后,很恼怒,立即派人把郭暧囚禁起来,带回宫中等候判罪。代宗听说女婿被他父亲拘了起来,心里也急了,连忙前去圆场。代宗说:“儿女们的事,父母何必那么认真?民间有句俗话:‘不装聋卖傻,不装假糊涂,是不能当好家长的。’儿女们闺房中话,怎么值得相信呢?”于是放了郭暖,劝和了他们小夫妻。
夫妻吵嘴,这是常事,做父母的不仅不要介人,而且要想办法化解,使之和好。聪明的代宗假装糊涂,简单几句话便巧妙化解了一场家庭纠纷。这里,不存在父母失去尊严的问题。,此外,做儿女的,对父母必须孝敬。虽然新时代应该树立新型的父子关系,但子女孝敬父母这个根本不能丢。百善孝为先,父子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就不存在尊卑之争。但做儿女的以不计尊卑为借口,对老人不恭不敬不赡养,那就大错特错甚至是大逆不道了。
七 勤与惰
勤则富、惰则穷。
人是成功的根本,没有人什么也谈不上。
人之成功根本在于勤奋进取。它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人们落在实处的行动,二者不能分开。无精神的行动目标不明确,成功的意义不可能巨大;无行动,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云在青山月在楼,所以行动更要紧。
勤奋进取,人生才实在,家庭才富有。
一生之计在于勤,这是中国人的祖先遗训,也是至今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人要生存,要做成一番事业,舍此别无道路。
或者,有从天上掉下来的好运气,但必须老早起床,耐心等着,要不然还被别人捡去了呢。此亦勤快矣!
人生态度,因人而异。圣贤固然可教导芸芸众生,但首先是从我做起,自我完善;而更多的人更喜欢我行我素。师友教导,不可不听,不可全听,或者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惟在事实中吃了亏,才肯低头认错。
这样看来,人生态度千差万别。但概括起来,大抵不外乎三种:一是勤快,及时努力;二是随便,随遇而安;三是懒惰,及时行乐。一生之计在于勤的人生态度,无疑是第一种。“六月,笑天不歇荫,锄头底下出黄金”,“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说的都是勤可致富,勤可发家的道理。
一生之计在于勤,而一种成功人生的关键,更在于勤奋努力。
西晋时有两个青年,分别叫刘琨与祖逖,他们一起在司州做事。总是谈论国家大事到深夜。一天夜里,二入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吵醒了。祖逖睁开眼,透过窗户,见天边还挂着一弯残月,时候还早得很。祖逖忽然心有所动,用脚轻轻蹬醒刘琨,刘琨心领神会,说声“嗯”,二人翻身下床,各人拿剑在手,直奔院中平地,顶着满天星月光辉,在阵阵鸡鸣声中舞起剑来。就这样,起早睡晚,一起练武,一起钻研兵法。正因为祖逖与刘琨这样及时勤奋努力,到东晋时,祖逖与刘琨方能一南一北地挑起北伐的重担,成为挽救危局、带给人民希望的名将。他们最终虽然北伐失败,但那是东晋王朝不想北伐,而祖逖、刘琨一生才学与功业却足以千古留芳。
同时,闻鸡起舞也给人启示:勤奋,就是要抓紧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做点什么。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就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更有效的做事。
或者,如民间另外两句话说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这说的情景其实与祖逖、刘琨的闻鸡起舞是一样的。勤奋、及时努力,使现在变得充实,使个人变得贤能。这样,人生将来也充满希望。所以,勤奋,不仅是现在生存的必要,更是未来发展的必要。
勤要任劳任怨。
勤——劳——怨,这一串人的行为与情绪值得注意。
因为勤是人的行为表现,而且必定要不断操劳,忍受劳苦,于是,在己则容易产生怨言;在人,也会有说三道四,说好说歹。所以,人生勤快,既要忍受身心的劳苦,尤其要忍受由劳苦产生的怨言。这就是所谓的任劳任怨。对于每——个人,一时勤快不难做到,但要任劳任怨却不容易。所以,一生之计在于勤说来容易,要持之以恒却很困难。
勤,确立一种积极努力的人生;勤,须任劳任怨。对于每一个普通的人,则因勤而获得立身之本。
这道理不言自明。一个出身穷苦人家的人,家里不可能提供你很多的物质与精神享受,你要活命,你要实现你的人生目标,甚至宏大抱负,惟一可以依赖的,就是自己的勤奋学习、勤奋工作、身心不停地运转。在长年累月的辛劳中,慢慢地改变自己的处境。平凡的人生就是如此,成就一番人生事业的基本人生态度也是如此。
这并不是一时的,也不仅是穷苦人须有这样勤劳人世的态度。一段时间的努力,人可以改变自己的环境,所谓先苦后甜,有所收获。出身条件优越的人,可以吃父母的用父母的。父母提供的条件毕竟是父母的,父母总有一天离子女而去,金钱、特权、高门大户,都会因为物换星移,时移世易而不复存在。
重要的是,自身不断勤奋创造。在这一点上,帝子王孙与平民子弟,道理一样,这就是所谓天理昭然吧!
唐太宗曾经谈子女的勤奋努力时说:当帝王的要教育好子弟,寄予远大的希望,不在乎给他们多少财富。他举隋文帝的例子。隋文帝在洛阳宫中积累价值无法计算的金银珠宝,积囤的粮食更是几十年吃不完。关中饥荒,他不救济百姓,而是亲自带领饥民去乞讨,从洛阳一直讨到长安。这样似乎是给他的儿子留下富庶的江山。可他没想到,隋炀帝上台,就是凭他的积蓄,吃喝玩乐。很快,人民起义,隋朝杨姓一家帝王便家破人亡了。
这个教训是深刻的。同代人疼爱独生子女,作父母的,作祖父母的,巴不得什么都替孩子去做,恨不得百年去世时给他们留下金山银山,但恰恰忘了:子孙的立身之本,是他们自己的勤奋学习,勤奋工作,才有应付生存发展的能力。
失去人生勤奋的态度,即便是才子也会成庸人,成功者也会留下失败的结局。这里“江郎才尽”这个故事最有说服力。
江郎,江淹也,是南北朝时梁朝的一位诗人。年幼时失去父亲,家里很穷。为了养活母亲,他—上山打柴挑到街市上去卖。但穷苦年幼的江淹很有志气,一面打柴一面读书。他希望自己能像汉朝时的司马相如一样,写得好文章,娶漂亮的老婆,做上大官。由于勤奋努力,江淹后来果然下笔成文,诗写得远近闻名,也果然做了大官。做官后的江淹,地位变了,有了大片土地,生活养尊处优,人也懒散下来,不再勤思苦想去写诗文了。纵使偶而写—-点,灵气、才华也大不如以前了。所以别人都说“江郎才尽”。
这就是勤对于人生的作用。所以,人是一把刀,越勤,则磨得越快,人生则立于不败之地;懒,这把刀就会被时光锈蚀,成为没用的废铁。或者,换一种说法,成于艰难,败于安乐,江淹一生前后便如此。
勤——勤奋工作,勤学苦练,勤劳出智慧,勤奋出天才等等,这所有强调的就是,在平凡行为中积累,在积累中求成功。这就是勤使平凡变得伟大,使庸人变成豪杰。在现代社会中,无论科学巨匠,文艺大师,工商巨子,政治领袖,其成长、成功,莫不是由于勤奋。
然而,在我们的习俗里,却有一种天生英雄的传统。可以举几个例子,看出这种天生的英雄人生,多么不适应现代社会,或者它在天生的懒散、怠慢中,只会引导人生走向一无所成。
第一个例子,举大名鼎鼎、死在乌江的楚霸王项羽。
司马迁这样写项羽。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项羽的叔父)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胜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从这时可以知道,项羽抱负很大,但断然不是一个勤奋与学有所成的人。他凭将门之后的名声,与天生的肝胆与才气成为霸王,而终于败亡,与他少年好高骛远,不勤奋扎实多少有些关系。
第二个例子,举汉高祖刘邦。
司马光这样写刘邦:刘邦,字季。他长着高高的鼻梁、额头宽阔,左边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刘邦这个人喜欢交朋友,喜欢施舍,胸怀坦荡豁达,有远大的志向,但就是不肯从事生产。他曾经做过泅水亭亭长。当时,单父县有个姓吕的人,喜欢给人看相,他见刘邦相貌奇特,就把女儿许给他做妻子。
这个刘邦也不是个勤劳之人,他不从事生产,那谁养活他呢?很没有道理。这只能在封建时代才允许。
第三个例子,可举汉朝开国大将军韩信,以及战国时代的食客这些人。
韩信在穷困时,既不做农活儿,也不跟人去做生意,而是跟人去乞讨。曾在下乡亭长家白吃了几个月,硬是到亭长老婆不开锅,他才愤怒离去。又在河边钓鱼,饿得不行,被漂絮的妇女供了几十天饭。
食客是战国时代一群特殊的人。他们都有一技之长,或足智多谋,如孟尝君手下的冯欢、平原君手下的毛遂;或身怀勇力,如子路;或有绝技,使人绝处逢生,如帮孟尝君在秦国偷貂皮坎肩的食客。但这些人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从事生产,只伴人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