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人生叫平衡
22669500000056

第56章 乐生类——让你身心康泰(3)

祸的产生,是以语言为阶梯的。口是三五之门,祸就是从这里产生的。傅玄在《口箴》中说:“精神由感悟来沟通,心之所想由口来宣讲。”文中子说:“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说话太多。”嘴可以为福,也可以为祸。该讲的话,张嘴便是福,不该讲的闭嘴便是福。

古人以为做一个真正明智的人,察又有“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什么叫“能不察”呢?就是在一群人中,惟有自己洞察了这件事的本质,而又偏偏有人不愿你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于是只好装作不知,以免自己的智慧太过而遭不测。

春秋时,齐国有位智者叫隰斯弥。当时当权的大夫是田成子,颇有窃国之志。一次,田成子邀他谈话时,两人一起登临高台浏览景色,东西北三面平野广阔,风光尽收眼底,惟南面却有一片隰斯弥家的树林蓊蓊郁郁,挡住了他们的视线。隰斯弥在谈话结束后回到家里,立即叫家仆带上斧锯去砍树林。可是刚砍了几棵,他又叫仆人停手,赶快回家。家人望着他感到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颠三倒四的?隰斯弥说:“国之野惟我家一片树林突兀而立,从田成子的表情看,他是不会高兴的,所以我回家来急急忙忙地想要砍掉。可是后来一转念,当时田成子并没有说过任何表示不满的话,相反倒十分的笼络我。田成子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他正野心勃勃要谋取国位,很怕有比他高明的人看穿他的心思。在这种情况,我如果把树砍了,就表明了我有知微察著的能力,那就会使他对我产生戒心。所以不砍树,表明不知道他的心思,就算有小罪也可避害;而砍了树,表明我能知人所不言,这个祸闯的可就太大啦!”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保之术,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是也。如果过分地强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它也自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尤其是作为有一定地位的领导者,对下属如果采取令人人自危的考察术,就必须审察有度。

陈以勤初人内阁为阁臣时,徐阶为内阁首辅,而高拱在内阁里也正受到明世宗的重用,朝中官员各有所附,两派交相攻击。陈以勤保持中立不涉及任何一派,也不自立一帮,最后徐阶与高拱都被罢免阁臣,陈以勤却没有遭到非难。到高拱再次人阁,又与赵贞吉相攻,阁臣张居正又从中罗织罪名陷害双方,陈以勤觉得自己与高拱是旧时同僚,与赵贞吉是同乡,而张居正又是自己推荐来的,思来想去,没有办法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又担心自己也将最终为他们所不容,便极力称病要求辞职。明世宗便马上让他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下令赏赐陈以勤以皇宫禁臣中可以驱车马快跑的特权,还任命陈以勤的儿子为编修,在世宗身边听令。

两年以后,高拱被驱出朝廷,仓惶离开京时,深有感触地说:“陈以勤,是个聪明人啊!”

从以上这些故事中,我们应该领悟其中福与祸的关系,并学会如何尽量避祸得福。

四 吉与凶

欲要避凶趋吉,须开万善之门。

有位当代的著名学者说过这样的一句格言:“心量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百福之基立于心量之中;《太上感应篇》中说:“祸福无门,惟人自招”,祸福的分流是善恶,欲要避凶趋吉,须开万善之门。人心寂然不动,欲念未形,无欲念自无吉凶。古人所以昼勤三省,夜惕四知,戒慎恐惧于不睹不闻之际,无非惩恶扬善。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也。

宋国有一个爱好行善的人,三代不松懈。家中无缘无故黑牛生出了白色的牛犊子,因此去询问前辈先生。先生说:“这是吉利的事儿,用它来祭祀鬼神。”

过了一年,他父亲的眼睛无故地瞎了,黑牛又生了一个白犊,他的父亲又让自己的儿子去问先生。儿子说:“以前听先生的话而您失明了,现在又去询问做什么?”父亲说:“圣人的话,先背离而后偶合,他的事情没有考察清楚,你姑且再去试着问一次。”儿子去面见先生,先生说:“这是吉祥的事儿,再用它祭祀鬼神。”回来传达给自己的父亲,父亲坚持按先生的话去做。过了一年,他的儿子又无故瞎眼了。以后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宋的都城。在这个时候,互相交换孩子而杀死充饥,劈开骨头来烧火,青壮年战死,老弱病童上城守卫,牢牢把守而未被攻下。楚王大怒,攻破城池,许多守卫城池的人都被屠杀。这父子俩独独因为眼瞎的原因,没有上城把守。军队围困解除,父子俩的眼睛又重放光明。

现实生活中,每每有些不可思议的现象,让人们去思索、去议论,从中得出某种启示。“观察”的是现象,“知晓”的是安身立命的道理。道理通了,才不会被黑白所混淆。

人生的幸福与苦恼都是由自己的观念造成的,所以佛祖释迦牟尼才说:“名利的欲望太强烈就等于让自己跳进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沉人苦海深渊;只要保持一丝纯洁观念就会使火坑变成水池,只要有一点警觉精神就能使苦海变成乐园。”可见意识观念稍有不同,人生境界就会全面改变,所以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必须慎重。佛家认为世事变幻无常,是由烦恼与劳苦交织而成的火窟。只有能超越自我了解自我的人,才可根据自然规律使万物按照本质去发展而各尽其用;能把天下还给天下万民共有的人,躯体虽然生存于世间思想却超越凡人,摆脱世间功名利禄的缠扰困惑,精神达到最高境界。

战国时期的齐威王,是个善于治理国家的贤明君主。有一次,他向朝中的大臣询问地方官员的优劣。许多大臣都说:最好的地方官是掌管阿城(山东阳谷县一带)的大夫,最坏的是即墨(也属山东管辖)的大夫。退朝后,他又询问了身边的侍从,他们也这样说。

齐威王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都是这样说呢?于是派人下去调查再作结论。调查的人回来之后,齐威王心中有了底,决定从这件事开始,好好整顿朝纲。几天后,阿城大夫和即墨大夫被召到京城,大家都认为即墨大夫这回要倒霉了。这天,在朝廷中,齐威王命人在大殿门口准备一口大锅,锅里的水烧得沸腾,大殿上一片紧张肃穆的气氛。威王将即墨大夫叫到跟前说:“你自己说,即墨城治理得怎样?”即墨大夫跪下道:“臣才力不足,尽职不够,甘愿受惩罚。”边说,边列举了自己犯过的错误和不足。最后表示,希望这次整顿朝纲以他为例,严加惩罚,使全国都知道赏罚分明,不再懈怠。威王说:“你的建议不错,今天我要惩罚的不是你,相反还要奖励你。”

威王话音一落,所有大臣大吃一惊。威王接着说:“自你到了即墨,每天都有人来向我表奏你的不是,好像非杀你才解气。可我派人去一查,发现即墨城一片欣欣向荣,百姓丰衣足食,大小官员尽心职守。当然,你犯了一些错误,刚才你也承认了。而你惟一未认识到的错误,则是没有花钱买通朝中的大臣,没同他们搞好私人关系,所以无人说你的好话。由此看来,你是个诚实忠厚,一心为公的人。今天我再封给你万户领地,作为对你的奖赏。”

随后,威王大喝一声:“阿城大夫,你知罪吗?”阿城大夫吓得瘫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威王说:“我这儿天天有人夸你是个大好人,把我的耳根都磨出茧子来了。可我派人去调查,才发现你是一个无耻的家伙。阿城土地荒芜,百姓饥寒交迫,而你和部下整天吃喝玩乐。赵国攻鄄城,你不发兵救援;卫国侵略边境,你竟不知道。可你却花大钱买通我的侍从,买通朝中的大臣,让他们尽量为你说好话。像你这样的败类,不杀你,如何能正朝纲?来人,把他给烹(煮)了。”

这个故事的确证明:名利的欲望太强烈,就等于让自己跳进火坑。

公元前700年,楚国用“抛砖引玉”的策略,轻取绞城。这一年,楚国发兵攻打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大军行动迅速。楚军兵临城下,气势旺盛,绞国自知出城迎战,凶多吉少,决定坚守城池。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楚国大夫屈瑕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绞城只可智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献上一条“以鱼饵钓大鱼”的计谋。他说:“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诱之。”楚王向他问诱敌之法。屈瑕建议:趁绞城被围月余,城中缺少薪柴之时,派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运回来,敌军一定会出城劫夺柴草。头几天,让他们先得一些小利,等他们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夺柴草之时,先设伏兵断其后路,然后聚而歼之,乘势夺城。楚王担心绞国不会轻易上当,屈瑕说:“大王放心,绞国虽小而轻躁,轻躁则少谋略。有这样香甜的钓饵,不愁它不上钩。”楚王于是依计而行,命一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绞侯‘听探子报告有樵夫进山的情况,忙问这些樵夫有无楚军保护。探子说,他们三三两两进山,并无兵士跟随。绞侯马上布置人马,待“樵夫”背柴出现时,突然袭击。果然夺得不少柴草。见有利可图,绞国士兵出城劫夺柴草的越来越多。第六天,绞国士兵像前几天一样去劫掠,“樵夫”们见绞军又来了,吓得没命逃奔。绞国士兵紧紧追赶,不知不觉被引入楚军埋伏圈内。只见伏兵四起,杀声震天,绞国士兵死伤无数。楚王此时趁机攻城,绞侯自知中计,已无力抵抗,只得请降。

楚国所用之计,并非绞城之守帅(绞侯)所未闻,然而缺少柴薪,有利不可不为,见小利之时,不是没有防备,只是得利既多便放松警惕,咬饵上钩。

绞城虽小,易守难攻。日久不下,继续强攻也无益。“砖”虽小,却是守敌之所急需,城虽重,生存亦同样重要。得“砖”既多,自然难守真“玉”,终于投降了。

这个故事可以证明: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沉人苦海深渊。

战国时,齐相靖郭君善于识士用人。当时他门下有一门客叫齐貌辨。此人毛病很多,其他门客都不喜欢他,惟独靖郭君例外。门客土尉为此谏靖郭君,但靖郭君不听,于是士尉告辞离开了靖郭君的门下。孟尝君私下也为这事劝说过靖郭君,靖郭君大怒说:“即使把你们都杀死,把我的家拆得四分五裂,只要能让齐貌辨先生满足,我也在所不辞!”他让齐貌辨住在上等客舍,让他的长子侍奉。

过了几年,齐威王死了,齐宣王即位。靖郭君的处世交往很不为宣王赞许,他被迫辞官,回到封地薛处居住,仍跟齐貌辨在一起。在薛地住了没多久,齐貌辨向靖郭君辞行,请求让他去拜见宣王。靖郭君说:“大王不喜欢我到极点了,您去必定遭到杀害。”齐貌辨说:“我本来就不是去求活命的,我一定要去!”靖郭君劝不住他,只好同意他去见齐宣王。

齐貌辨走了,到了齐国都城。齐宣王听说了,非常生气地等着他。齐貌辨拜见宣王,齐宣王说:“你就是靖郭君言听计从,非常喜爱的那个人吧?”齐貌辨回答说:“喜爱是有,至于言听计从根本谈不上。有两件事说给您听听,大王您就知道了。一件事是,当初大王做太子的时候,我曾对靖郭君说:‘太子耳后见昭,下斜偷视,相貌不仁,像这样的人肯定背理行事,不如废掉太子,改立王姬的幼子校师。’靖郭君流着泪说:‘不行,我不忍心这样。’如果靖郭君听从我的话并这样做了,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祸患。第二件事是,靖郭君回到封地之后,楚相昭阳请求用大于薛地几倍的地方交换薛城。我劝他说:‘应该答应他。’靖郭君不同意,说:‘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薛地,现在虽被后王所厌恶,但我忠于先王的心仍旧没有变,我如果将薛地换给别人,怎么对得起先王呢?’这两件事就是用以证明靖郭君对您的忠心。”

齐宣王听后长叹,神情激动地说:“靖郭君对我竟关爱到如此地步,我年龄幼小,这些都不知道。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来吗?”

齐貌辨回答说:“好!”于是,靖郭君来到国都,穿着齐威王所赐的衣服,戴着齐威王所赐的帽子,佩着齐威王所赐的宝剑。齐宣王亲自来到郊外,流着眼泪迎接靖郭君,并请他出任齐国宰相。

靖郭君善待齐貌辨,终得回报,得以回到都城。

五 身与心

身为国士,心为君主,君在域中,无所不能。

身心健康,是活得成功的一种具体体现。而且,心的健康或曰精神的健康甚至比身体的健康更重要。

海伦·凯勒是一个不幸的人。在她9岁的时候,就失去了视觉和听觉,陷入了永久的黑暗与沉寂之中。她又是一个幸运的人,她创造了世界上罕见的奇迹,被称为与拿破仑同样伟大的人。

美国大财阀洛克菲克家族的子孙们,拥有几十亿美元的家产,生活优裕,身体健康,然而他们又为人类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甚至无聊到了这种地步:用绒布做馅给客人们吃。这,是幸运儿的不幸,他们是精神上的病夫。

我们主张强身健体,因为没有健康的体魄,生活再美好,你都不能很好地去享受。没有健康的体魄,你即使在事业上成功了,也要比正常健全的人多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和代价。

但是,正如前文所举过的例子说明的,有了健康的体魄,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灵,而健康的心灵,靠自己去修养。

孔子说:“做君子好比射箭,自己不正就射不中目标,不中目标就要反省自身,寻找各方面的原因。”古代圣人们还说:“你真诚地修德于心,饱学于身,自己的行为无所为而为,无所求而求,自然上可格天,下可格人。不祈求于天而自得人助,不求于人而自得天助,正是所说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所以孔子说:“不担忧自己得位置,担忧的是自己不能立志。不要害怕自己没有知识,去求取、探索、努力,就能得到知识。”又说:“君子谋求的是道理,不谋求吃喝;君子考虑的是道理,不担心贫穷。”这样,才能超越人生,呈现伟大!

如何做到自我净化、自求多福呢?紧要的大戒大忌有八项:

一是戒私心。陆桴亭说:“名与利是天地间公共的东西,利只有属于公才广大,名只有属于公才光荣。小人自以名利为私,而名利二字,始终有目的途径。从圣人看他,必使他得到名声,必使他得到俸禄,名声何曾不是有气味的东西。”一私就万事都私,一公就万事都公,这是要从心上去分辨的。至于从事情上看,天下都会人人可见,无需这里多费口舌。

人们最难除去的就是私心。说起来差不多人人都能说,做到就实在困难,几乎千万人中难有一二。谁不对自己有私心,不对子女有私心,不对父母有私心?!我们试着冥思静想,自我反省所存心动念与一生的行事,便知这里所言不谬。想丢开常情,而存道心,除去人欲而存天理,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老子说:“我之所以有大灾难,因为有我这副躯体;如果我没有这副躯体,我还怕什么灾难?”所以只有以大公无我的心,才能克制私心。

大抵要减要灭,不外乎从事情上去减去灭,从理上去减去灭,从心上去减去灭。这三点总能体验到:天下越是为自己的人,越不能有自己;越自私的人,越不能成就于私;只有以天下为大公的人,才能成就天下的大私。这就是说:大公能成就大私,无我能成就大我。真正做到舍己为人,舍己为天下,才有一个大我的存在。如果单从私出发,仅能成就一个小我了。能从公字出发,从公字上去存心立身做事,则一切都大有益处。这就是戒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