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阵欢快的音乐中,荷色绸子帷幕徐徐拉开,文姬见舞台两侧坐着两排乐队。一位乐师报幕道:“现在请阏氏娘娘欣赏《迎宾舞》。”在徐徐的古乐声中从幕后两侧舞步出场两队手擎花篮的舞女,她们头戴冠璎,身穿一色粉红胡裙,足蹬浅黄色皮靴,右慢步外迈,身姿婀娜微左倾,花篮随着起伏的身子上下移动,犹如横空飞霞。她们交相起舞,构成花路翻新的画面,给人一种亲切迎宾的感受。接着是八个猎手打扮的男青年舞蹈者上场,表演的是《赛马曲》,一色的骑士打扮,身背弓箭,在快速激昂的音乐节奏中表演着骑马射猎的动作。形象逼真动人,动作整齐利落,急缓适宜,收场自然,使蔡文姬大饱眼福。表演的这一节目戛然结束了,文姬耳畔犹闻万马奔腾的余音。蔡文姬纵目舞台,见伴奏的乐器中有古琴、筝、笙、排箫、箜篌、羌笛、琵琶、筚篥、胡笳……使蔡文姬最感兴趣的是十人胡笳表演,他们左手握胡笳右手掐腰,上身微仰。气势雄壮地吹奏着声音雄壮的胡笳。这些用牛角或羊角做成的胡笳音律悠扬,听起来悲怆激昂。有时音调哀婉凄迷,有时激越昂扬,是一种能抒豪情解郁闷的古乐器。
相传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匈奴部落攻打另一个部落时,在深夜被突袭的部落消灭掉了,而被灭掉的那个部落里,有一个在羊圈里看羊的小羊倌幸免于难,他听到杀声逃到了一个山顶上的洞里躲藏起来。等获胜的部落凯旋后,他下山看到自己的爹娘和妹妹也被残害了,他哭干了眼泪,毅然赶着重新聚集的羊群到另一个草原上放牧,用牛角制成了胡笳,面对着爹娘葬身的远方草原吹着凄楚悲哀的声调,从此这种乐器被保留下来。文姬认为这种有节有拍的胡笳乐器可填词谱曲,给她以与汉琴组合的启迪,这种动人心魄的悲腔音调有时能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文姬还观看了男女二重唱的《小放牛》舞蹈,以及女高音《牧民之歌》,这种富于草原气氛的民歌将会使听众置身于草茂林丰、牛肥马壮的千里牧区,最后表演了反映牧区人在打猎和庆丰收的大伏舞、擒猎舞、虎跳舞、跳圈舞、搭肩舞等。
舞姿豪放,步履矫健,充分体现了匈奴是个能歌善舞,善骑善射的民族。蔡文姬正陶醉在这狂欢的歌舞联欢中,忽听众乐女说道:“请王妃娘娘弹唱一曲,献艺歌舞,好使我们一饱耳福。”
蔡文姬早有准备,使应声起身含笑道:“妾身愿和一曲请诸位指教。”说罢边弹边唱一曲古诗《西江月》:
塞北群芳宫娃,歌舞翩翩潇洒。
窗外燕莺齐和鸣,春光妩媚如画。
池畔鸳鸯做伴,花丛彩蝶醉煞。
茫茫草原牛羊肥,风吹柳烟低斜。
宫女们见蔡文姬十指如笋,抚琴姿势文静优美,弹琴娴熟,歌如鹂莺之声,无不暗中敬佩,接着她又弹了《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等琴曲,歌喉柔润,音冠群芳,五音起伏有序,羽商韵疏密得当。众乐女有的侧耳有的仰脸,听得如痴如醉,疑似九霄降仙乐,那位指挥歌舞的乐师拍手叫绝,称文姬为乐圣娘娘。
蔡文姬收住琴弦,给他们表演了几个舞蹈,先是《西施醉酒》,只见她起身移步恰似春风拂柳,腰肢婀娜如锦团花簇。
她先轻舒双袖,左脚后退,柔身半卧,然后右手提裙,左袖遮面,一幅美人醉态,形象淋漓尽致,赢得了众人的鼓掌喝彩。
蔡文姬的精湛表演像一阵甘露,众人渴望着下一个令人神往的表演,乐女们的每双眼睛都流露着渴求艺术的喜悦。接着,文姬又给大家表演了《捕蝶舞》,她右手拿长柄花扇,左右后伸,探身跷腿做蝶状,花扇起落。
秋波闪闪,凝眸注视飞向别处的蝴蝶,紧接着一个翻身,手中的长柄花扇前后上下左右连拍,彩裙飘逸,带出一阵冷香,舞台上顿时涨红泛绿,显得文姬风姿绰约。她又是一个卧鱼舞姿闪过,花扇从背后伸出,摇摇晃晃,与她的轻盈身姿协调相辅。既而她又从腰间取出一把彩扇双手摇扇合捕蝴蝶,一会儿俯卧花荫窥视蝴蝶,一会儿以流星碎步追逐蝴蝶,舞姿优美多变,最后两扇一合终于捕获了翻飞中的蝴蝶,她莞尔一笑结束了这场胡汉艺术初次交流的表演,舞台上却留下了一阵唏嘘惊叹和赞扬声。
乐女们有的捧着奶茶,有的抱着琴向文姬围拢过来,央求着让她讲讲汉朝乐器的种类和起源时间。蔡文姬不辞刚刚歌舞的劳累,为了促进胡汉音乐艺术的交流和发展,她欣然答应乐女们的恳求,她喝了两口奶茶说道:“汉朝的音乐起源于周初至春秋中期,曲词多来源于《诗经》,相传为孔子所编定,此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用赋、比、兴的手法去表达人们生活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事情。孔子是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既会弹又善游说,酷爱歌唱,汉朝音乐歌舞起于春秋。当时的乐器有竽、瑟、笛、笙、钹、鼓、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筝。筚篥乐器是从西域传入汉朝的,属于龟兹音乐。琵琶琴也是从西域传入中原,这种乐器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两手齐奏,声调雄浑,余韵悠长。西汉时期公主刘细君远嫁西域乌孙为妾,后称乌孙公主,因言语不通,终日苦愁孤寂,为消愁解闷,常弹宫中的琵琶,用琵琶伴奏出她的悲愁,后来刘细君终于怀抱琵琶回到了汉朝,与阔别十载的家人团聚。”蔡文姬说到这里眼睛有些湿润了,因为她与刘细君有着共同的远嫁他乡的命运,乐女们一个个也同情地低下了头。
蔡文姬接着说下去:“汉乐在配《诗经》歌舞时采用相和歌曲形式,‘大雅’演奏时歌乐人数较多,‘小雅’人数较少,‘颂’使用大乐队,‘风’由雅琴伴奏。”在文姬讲解的空隙问有—乐女问道:“王妃娘娘,你的琴弹得那么好,有何秘诀,请赐教一二。”
文姬微笑着说:“弹琴嘛,既有宫羽徵角商音调变换的奥秘,又有熟能生巧的技能,琴弦之间的关系是你响我帮,你动我颤,它们的音节顺序是宫高羽低,角尾之音也。”她掠了下散落在额角的几根鬃发继续说道,“汉朝音乐经常弹的琴有十大古曲,每个古曲都有一段风趣的典故。如《高山流水》曲调,说的是春秋时期晋琴师伯牙奉命出使楚国,行至汉阳江口时仰视从山上流下的泉水时急时缓,悦耳动听,那珠帘瀑布似的山水如画,俞伯牙触景生情琴兴勃发,就操琴抒怀。而在山崖砍柴的樵夫钟子期听到琴韵却惊呼道:‘善哉!巍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听着那曲调时而雄浑铿锵,时而似潺潺流水,欢快流淌,半入江风半入云的动听琴韵使他难捺激情地又高呼道:‘啊,志在高山,意在流水东海!鹏程千里矣!’”
“俞伯牙听到樵夫的惊叹高呼知道遇到了知音,他收住琴走到钟子期面前说:‘兄有聪耳,实乃吾之知音也!’于是躬身相拜,二人从此结为金兰。二人经常在一起弹琴辨音,俞伯牙弹什么钟子期就能听得出。数年之后伯牙使楚回国,闻听钟子期已经病故,就到了墓前凭吊哀悼,想到知音既已去世,操琴无味,就将琴摔到墓前,以谢知音。后人为怀念这两个结义兄弟,因《高山流水》而结缘,就将这一曲调命为《高山流水》了。”
胡女们个个脸上洋溢着敬佩的神色,在文姬讲述琴曲典故时屏气静听。
蔡文姬接着说:“第二个古曲为《广陵散》,这是一个悲愤曲,相传很早以前有个铸剑世家,铸剑工匠聂政之父被韩王所杀,他执意替父报仇,一个铸剑工无法进得官去,他就苦心学弹琴。十个风雨春秋过去了,聂政弹得一手好琴,蜚声四乡,不久,他以能退千军的琴声被县令推荐到宫中,韩王喜欢听琴,下旨召聂政进宫弹琴,聂政借弹琴之机将韩王刺死。可怜的聂政也被宫中卫士用乱刀砍死了。可是,当天夜里人们却又听到了聂政那如泣如诉的琴声在宫殿回荡,有人说这是琴魂不散,也有人说这是琴韵的幻觉,又因此曲流传于广陵,故名《广陵散》曲。”
“第三个古曲是《平沙落雁》,此曲拂扬荡然,明快抒逸,描写了雁群集空高翔时得意于蓝天,长鸣于秋高气爽之天际,慢展两翼缓缓降落在平静的沙滩上,故取名《平沙落雁》,此曲抒发操琴者志在千里之雄心壮志。”
蔡文姬用阅尽人世间沧桑的深沉的丹凤眼环顾了一下众乐女,见她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自己讲古曲。一胡女捧献给文姬一杯热奶茶,文姬含笑接过奶茶呷了一口,继续讲道:“第四个古曲名为《梅花三弄》,此曲歌咏梅花耐寒洁白的高尚情操,是借物咏志的高雅曲调。滑韵的曲调重复三次,泛音各异,故称《梅花三弄》曲。”
“第五个古曲《十面埋伏》又名《琵琶群曲》。此曲取材于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在垓下与项羽决战,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将楚军包围,汉军一举告捷,霸王项羽突围后无颜过江东再见乡亲父老,在乌江岸边自刎身亡。曲调激烈昂扬,犹闻千军万马拼杀激战,令闻者感奋、忧恐,闭目可想象金戈铁马跃驰疆场的壮烈声势,气氛热烈,惊天动地。”
“第六个古曲《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曲调优美的文雅曲,歌颂了江南春夜百花流芳的柔和温馨的宜人境界,展示出月影花荫处倩影漫步的一幅灿烂的画卷。弹奏时多用推、揉、抚、收等交替变换之法,给听者以柔情脉脉,闲逸抒胸之感,既可旷野弹奏,亦宜在书斋消遣。”
“第七个古曲是《渔樵问答》,描写了樵夫和渔民—问一答的自得其乐的陶然情趣,曲调中有潺潺流水声,也有鸟啼枝头的啾啾声,有船桨击水声,也有摇橹声,时而夹杂着巨斧伐木竹声,尚有马蹄奔驰声、鹿鸣声,充满了山林青坡,这是一曲协奏曲。”
“第八个古曲是《浣溪纱》,描述了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西施少年时在村头河里经常洗纱,清清的河水倒映出她那美丽的身影,她洗纱的身影令人陶醉,并经常边洗纱边吟唱。后来越国被吴国所亡,越王勾践采用上大夫范蠡之计将西施献与吴王夫差,并赋予西施一个特殊的使命,让她以自己出众的姿色勾引吴王,让其终日沉溺于酒色之中,遗忘国事,使其玩物丧志。”
“而越王勾践却卧薪尝胆,发愤攻读兵法,十年生聚。最后乘吴王率兵伐晋时,越国乘虚而入,一举灭掉了吴国。西施在回越国时,途经故乡浣纱村。她怀抱琵琶弹一曲《浣溪纱》歌词,曲调明快柔和,婉转悦耳,此曲一直流传至今。”
“第九个古曲《汉宫秋月》,弹奏此曲多用古筝,官羽弦位滑韵明显。声调悲哀凄楚,取材于西汉王昭君出塞,西汉元帝时宫女王嫱,字昭君,容貌如月似玉,性格坚贞,因不肯给画师毛延寿磨墨钱,画师不画其真容,汉元帝从不召幸,致使王昭君寂寞汉宫,虚度春秋,心情异常孤闷。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求亲和好,昭君闻之,请求出官和番,元帝应允。出嫁那天元帝相送,见昭君貌若天仙,问其姓名缘由,王昭君如实陈述始末,元帝十分惋惜,可为时已晚矣。王昭君在汉宫期间,常在深夜淡淡的月光下作词弹琴,琴声如杜鹃啼血,猿猴哀鸣,曲调哀怨凄楚,真乃是丽人月下弹琵琶,红颜珠泪纷纷下,虚度汉宫整三载,愁煞宫娃添白发,可见王昭君在汉宫中抚琴时的惆怅情怀。”
“第十个古曲是《阳春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期晋国的大琴师师旷登吹古台时所做。师旷喜欢春游踏青,每当他面对艳阳春景,时而吹笛,时面抚琴,咏春抒怀,高歌亢奋一番。有时他一人弹琴,数人和之,组成了一个相和曲调,声情并茂,甚是有趣。”蔡文姬一口气将十大古曲讲完了。
众乐女们惊佩蔡文姬的渊博知识和精通音律才华,简直把她奉为神明了。在她们经常的接触中,蔡文姬学会了吹胡笳,也帮助匈奴乐女们制作了一些汉朝的七弦琴,在她们的伴奏中也增添了中原的娓娓之音。
【曹操为什么要不惜重金赎还蔡文姬】
这个问题,牵涉到蔡文姬16岁时初嫁的夫君卫仲道。当蔡邕亡命江海归来为董卓所辟用时,卫仲道兄弟们的父亲也在京中做官,所以蔡文姬初嫁的地点应该就在洛阳。婚后不久,蔡邕随汉献帝西迁长安,这时卫仲道还没有死,文姬跟着夫家仍留在洛阳。到卫仲道亡故时,洛阳长安间道路已为战乱所隔绝,文姬才回到陈留圉县老家去住,终在初平三年正月被侵扰陈留圉县的李傕部从中的“胡骑”掳掠。也正是因为战乱阻断了道路,所以远在长安的蔡邕并不知晓女儿遭难。四月间,蔡邕便被王允冤杀,致使文姬身陷匈奴达12年之久。
蔡文姬以后被曹操赎还,恐怕卫仲道的兄长卫觊起了很大作用。据《三国志?卫觊传》记载,卫觊以袁曹对峙官渡时奉曹操命取道关中出使益州刘璋,行至长安,以道路不通,遂留镇关中。关中北接羌胡,卫觊也许就在此时得知了他的弟妇没于匈奴的消息。后来又由他告诉了曹操,甚或提出了赎还的请求,刚好曹操与蔡邕本有“管鲍之好”,因而就出现了“文姬归汉”这件千古盛事。
蔡文姬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奇女子,其文学作品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她的《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然而她的一生却坎坷不平,婚姻生活屡遭不幸,这也是由当时动乱的时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