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风情动春秋:传奇女子
23045300000004

第4章 王昭君 艳绝汉宫远出塞(2)

昭君从从容容地迈上玉石的台阶。走进大殿,黄门和宫娥闪在一边。昭君看见了坐在正中的元帝和呼韩邪,也看见了分列两旁的汉匈的文武大臣。她不慌不忙,缓缓地上前行礼:“臣女王昭君叩见天子陛下。”元帝说:“还不给大单于见礼?”昭君又向着呼韩邪,说:“见过大单于。”元帝见了,说:“你站起来回话。”

王昭君款款地站起来,退到一边,眼神扫视了满朝的文武,文武大臣的眼光都被她那万千的风韵吸引了过去。他们被这种绝伦的美艳惊呆了,元帝和单于只顾了贪看昭君的美貌,似乎忘了说话。整个大厅静默着,只有昭君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闪烁着异彩。

站在昭君对面的匈奴老臣乌禅幕长叹一口气,悄悄地说;“见了这样的女人,不说好看的,是瞎子;见了这样的女人,不爱上她的是傻子;听了这女人的声音而不心动的,是聋子。”

汉朝的大臣萧育说;“臣活了50多岁,后宫的美女见了不下万千,却从没有见过这样美妙的人儿,尤其是那双眼睛,简直能摄人魂魄。”又悄悄地说,“陛下啊陛下,你真糊涂啊,你六宫的三千粉黛,也不及一个王昭君啊!”

单于的眼睛也放出了从未有过的光亮。他觉得眼前的情景就像暗夜的草原陡然升起一轮月亮那样,她太美了。能得到这样的女子,纵然让他用整个匈奴来换,他也愿意。

此时元帝呢?他老半天才回过神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后宫里还藏着这样的佳丽。转念一想,此女既然让单于看见了,脸色又如此痴迷,一定是被昭君的美貌吸引上了,看来已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众人仍然盯着王昭君看,啧啧赞叹声不绝于耳。元帝看到这些,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心中大为后悔,恨自己太糊涂,早知先见昭君一面便好了。

昭君依然婷婷地站在那里,顾盼生辉。她的光彩,她的仪容,她的声音,她的身材,她的腰,她的手,她的脸,使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黯然失色。与她的靓丽比起来,文武百官显得那么呆板,就像没有生命的泥胎一般。他们有的身经百战,驰骋沙场;有的运筹帷幄,雄才大略;有的满腹经纶,舌灿莲花。但是,今天,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个不寻常的女子,却给他们上了启蒙的一课:是非成败,如春梦般短暂;世事沧桑,如云烟般易逝;功名利禄,如浮云般浅薄,只有这样的女人,这样的不属于人间的美,才是真正流芳溢彩,万古永存的啊!

元帝痛苦地睁开眼睛,看一眼昭君又低下了头,因为他的目光碰到了昭君那仿佛春烟一般幽怨的目光,他此刻是愧悔、内疚、怨恨、爱慕、心疼五味俱全,他觉得自己身为帝王竟是如此荒诞,派人出去搜寻美女,好不容易才收拢到后宫,满以为占尽了春光,囚住了全国的美艳,谁知,谁知这唯一漏网的才是真正的美女啊。

然而,帝王毕竟是帝王,这里不是在他的寝宫,这里有文武百官,还有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元帝不好过于失态,他费了好大的劲才堆出一点勉强的笑容,涩涩地问呼韩邪:“单于,觉得此女可合意?”呼韩邪正用刷子一般的目光在昭君的白练衣裙上刷来刷去的,一双眼睛又黏又涩,最后竟黏在昭君那秋月一般的粉脸上再也挪不动了。

元帝又问了他一句,他怔了怔,半晌才回过神来,慌慌地答道:“好,好极了。”元帝又说:“单于若看着不顺眼。再换一个来。”呼韩邪听到这里,急得直打手势,连声地说:“不用,不用。若陛下肯割爱,那她以后就是我大漠的阏氏了。”元帝无可奈何地苦笑了笑,摇摇头,生怕让呼韩邪看到。其实,呼韩邪是不会看到的,因为他的魂已经被玉立在那里的那个少女摄去了。

……

“昭君,昭君,快醒醒呀!”一个遥远的声音在轻轻地呼唤着自己,她慢慢睁开了沉重的眼皮。原来刚刚只是一个美妙的梦。一个男人一脸惊喜地看着她,喃喃着:“你终于醒了,巫医说过你会醒的。我要好好赏赐他。”这个男人是她在草原上的第二个男人,是她第一个男人的儿子,草原上风俗儿子是可以娶继母的,尽管她抗拒过。

昭君的气色在渐渐好转。她开始能起来走动走动了。但是,就像一株风中的弱柳,她走几步就得喘一下。她的男人在一边看着她走路的神态,真是又欣喜又心疼。喜的是她总算结束了不吃不说的生活,能够重新站起来走路了;心疼的是她的身体经过这一场打击后实在太弱了。他喜欢看见那个能骑马能欢声笑语的王昭君,而不忍心看着这个虚弱不堪,愁眉不展的王昭君。

这天清晨,王昭君心情颇为轻松。她难得地对自己的男人微笑了一下,说:“扶我到外边的草原上去走走吧。外面的空气一定很清新,很舒心呢!”他惊喜交加,连忙小心翼翼地换起王昭君的胳膊,走出了帐幕。

外面的空气确实特别清新怡人。他们慢慢地在草地上散步。一切都是那么宁静、那么美好。

【“落雁”的由来】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下面就主要讲讲本章主人公的“落雁”故事。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宁。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上。后来,“落雁”也就成了王昭君的雅称了。

在这四大美人中,以王昭君的故事最为坎坷,她因“昭君出塞”而闻名,做出了自愿和番,出塞匈奴的义举,为民族友好和边境安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她的大义之举使得她的地位,远在其他三人之上,受到人们的尊重与深深的怀念。

【王昭君的塞外生活】

呼韩邪单于领着仙女一般的王昭君,在汉朝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王昭君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就这样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日子一久,她就慢慢习惯了塞外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她远离自己的家乡,在长期定居匈奴时,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50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据说王昭君来到漠北以后,与丈夫呼韩邪单于相敬如宾,两个人生有一子,起名伊屠智牙师。然而,呼韩邪单于年事已高,几年后就去世了。根据匈奴人的习俗,新的继承者想娶王昭君也是被允许的。但是王昭君感到辈分混乱,与礼不符,就不同意。后上书汉朝,请求返回汉朝。当时在位的汉成帝给她的回答是要她从大局出发,依从匈奴习俗,继续为汉朝和匈奴的友好作出贡献。于是,王昭君又嫁了第二次,也是夫妻恩爱,生下两个女儿。从此汉朝西北边疆百姓和睦,友好往来。

王昭君出塞,最初是因为得不到皇帝的宠爱,心中不免积怨,于是负气主动请求。可后来,她把心思都放在沟通汉朝和匈奴两国关系上,以和亲重任为己任,不断地做民族和解的工作。同时,她还带去了很多农业生产的技术,教匈奴人自食其力,不必掠夺别人的粮食也可以生活。她还教授给匈奴人文化礼仪,减少了他们的好战之心,促进边疆居民友好往来。王昭君出塞,为稳定边疆、汉匈友好作了积极的贡献,意义远大。

【百日还香】

在王阳君故乡的三熟池里,出产一种包谷,颗粒饱满,颜色金黄,它不像别的庄稼那样争春,单等麦收季节才下种,只要百日工夫就能收到,外地叫它百日早,可宝坪村的人们却给它起了个更亲切、更好听的名字,叫“百日还香”。

因为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

传说王昭君出使匈奴和亲以后,时常惦记着生她养她的宝坪村,挂牵着村里的父老乡亲。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梦见自己回了宝坪,村里的爷爷婆婆、媳妇姑娘都围着自己诉说别离之情,问这问那……不知过了多久,昭君又要走了,乡亲们从四道八处赶来送行。临别时难舍难分。昭君含着泪水问乡亲们还有什么所求之事,乡亲们说:“自从你出塞和亲以后,边塞停息了战乱,我们也自在多了。眼下当紧的是缺少能服宝坪水土的早熟种子,说个话儿放在姑娘心上,若能如愿,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昭君听罢,点了点头,说:“乡亲们放心,我记住了。”昭君一梦醒来,天已大亮。从这天起,她朝朝暮暮都把乡亲们急需早熟种子的事儿挂在心上,到处打听这样的好种子。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早熟种子还是没有着落。这天昭君正在发愁,忽然看见老远的天边上飘来一片白云。飘近了一看,呀,却是一群白鸽,由她从故乡带来的白鸽“知音”在前引路,一齐在昭君面前落脚了。昭君数了一数,不多不少,刚刚100只,见只只嘴里衔着一颗金黄的谷籽儿。昭君见它们老是不肯将种子放下,心中便明白了三分。她双手捧起“知音”白鸽,说:“好知音,你们帮了我的大忙了,快快把这种子送回家乡去,切莫误了时节。”说罢,只听得“扑哧”数声,百只鸽子腾空而起,飞上了白云蓝天。

“知音”带着99只白鸽,飞过了山,越过了河,终于飞到了宝坪村。白鸽把种子送到宝坪乡亲手里的这一天,正是昭君姑娘梦返家乡的第一百天。

有了早熟种,乡亲们真是如获珍宝。连忙铲掉了刚刚黄熟的小麦,腾出田来,把“知音”白鸽送回来的种子精心种下了。从这以后,乡亲们勤上肥,勤除草,朝夕扳着指头儿数。数啊数,刚刚数到100天,包谷黄壳儿啦,掰下包谷扭下籽,一粒种子收了一斗,100粒种子收了十石。因为这种子是昭君传回来的,成熟也只要100天,收成又好,做的饭特别香,吃一顿嘴里要香好久。所以,人们便取名“百日还香”,也有人说是“百日还乡”。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致力于国家与边塞的关系,令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昭君的故事,也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