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23380100000014

第14章 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7)

如果能按照与科学本质,与学科中科学原理本质相符合的严格的逻辑顺序讲述教材,就可保证使学生得到巩固的知识。根据教学过程规律性的知识,教师在第一阶段只可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基本内容。待学生了解并记住了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再扩大材料的范围,举出能概括所学材料的新的例证。在学习新材料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记牢重要的事实、基本的概念、结论和规律。为了巩固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和技巧,要让学生做各种练习,而这些练习同时又要能帮助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地去寻求合理解决面前学习任务的办法。

鉴于教学大纲中所包括的、并由于科学、技术、生产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得到补充的科学知识的范围日益扩大,教师面临的一项任务就是要确定学生必须学会并记住哪些材料,而哪些材料则又不一定要求学生牢记,只是要他们学会使用讲述有关知识的资料(手册、读本、辞典、教学参考书及其它)。

在对全班进行集体工作条件下对学生的个别对待

在对大量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条件下,即当不仅普通学校,而且中等专业学校都招收有千百万学生的时候,集体的教学形式就成为基本的形式。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能取消个人才能和天赋的发展、心理过程的差异和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考虑这些差异等等的问题。

中等专业学校班级教学制能完成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教育任务——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友谊和互助精神。这种教学形式有助于发展班集体的健康舆论,能促进形成正确的道德方面的相互关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带动落后生等等。

但是教一个有二十五——三十人的班,对于进行个别教学,发展青年的个人才能和天赋会有一定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苏联中等专业学校广泛采取三种教学形式:教全班学生同时学习的班级授课制、按组或队教学生学习和个别教学。

在实验室、实习工厂、专用教室或工厂车间的作业中,在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田野上,学生可以按组和全班一起进行个别作业,但永远要在集体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工作,这一点就使这些教学形式与资产阶级学校的教学形式有着原则的区别,在资产阶级学校中个人间的竞争占有统治地位。

学生的课外认识活动形式、学科小组、科学协会、个人的科学探求工作、设计工作、艺术创造方面的工作等等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个人才能的发展。

为了最有效地完成发展学生的才能、个人爱好和天赋的任务,必须了解他们的个人特点,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实施个别对待:加强他们对自己力量的信心,为能力强的、中等的和能力差的学生分别布置作业,经常检查不积极的学生,一旦他们取得成绩就予以鼓励,等等。

把集体工作和个别工作正确地结合起来,依靠集体,把它作为使每个成员得到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将是完成上述要求的最有利的条件。在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集体形式和个别形式的内容中,应特别强调指出的,是要注意教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他们以创造性的态度来解决专门的任务,教育他们热爱职业,培养他们做组织工作的技能和技巧。

一般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分类

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联系

大家知道,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其目的都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发展他们的智能,教给他们思维方法以及使他们受到思想品质的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全部活动都是采用某些方法实现的。教学方法通常规定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方式,采用这些方式就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形成他们的世界观,发展他们的才能。

教学方法通常是多种多样的,有口头的讲述材料(讲演、叙述、谈话),有由学生利用学习参考书,有演示、观察、练习、实验室作业和实习作业及其它。

上述方法名称的由来是根据教师或学生的工作形式这样一种外部特征。根据教学方法的名称,可以判断教学过程参加者的活动方式。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乌申斯基从教学方法能影响思维过程,影响学生求知主动性的观点出发对之作了详细的研究。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生学习技能和技巧,特别是学习实际应用知识的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洛克早就肯定地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象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教学方法就是现实活动在人意识中的反映。但这并非纯粹的主观现象,而是客观现实及其规律的主观形象。这就是说,在作为主观现象的教学方法中,反映着教学的客观前提和过程。能以自己的主观本质反映教学的客观本质的方法,可以认为是有效的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也正象选择研究方法一样,不能从个人兴趣出发,而要根据所研究的现象、过程、对象的特点进行选择。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方法论的学说,一些教学理论家揭示了教学方法的本质,认为它是教学的客观规律在人意识中的主观反映。

应当把教学方法的本质看作是两方面的现象,在这里,教师和学生的行动都追求一个目的,但他们的活动(行动方式)是不同的。如果教师的行动目的是教学生学习,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行动也就是认识未知的新东西,深入理解教材和应用知识的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成为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方法。

可以把教学方法看作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有明确方向的,符合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科目实质、学生教育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的行动。学生所学职业的特点应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发生很大的影响。

除了“教学方法”这一概念以外,在教学论中还有“教学方式”或“方法方式”这些概念。教学方式是方法的细节、因素、组成部分,是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中的各个步骤。方法方式则有很多。教学方法本身乃是一系列有辩证联系的和相互补充的方法方式。

因为教学方法很多,就必须进行分类。在教育书籍中常可见到对教学方法有好几种分类法。

可以按照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按照教学任务、学生独立认识活动发展的程度等等,对之分类。

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所进行的分类,包括三种教学方法:

(1)语言的方法;(2)直观的方法;(3)实习的方法。

根据教学过程提出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可分类如下:

教学任务:1.提供必要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去感知它和理解它的意义。2.使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3.巩固知识、技能和技巧。4.教学生应用知识。5.检查学生的知识。

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演、叙述、讲解、谈话、演示、观察、利用参考书;实验室作业和实习作业。

2.形成技能和技巧的方法:讲解、演示(示范)、观察、测验和练习。

3.巩固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课文(教科书、教材纲要等),观察、演示、总结复习性谈话、讲演、复习练习、实验室作业和实习作业,完成生产测验评定作业,举行技巧比赛。

4.教学生应用知识的方法:规定并完成任务、实验室和实习作业、计划设计、制作模型、进行研究。

5.检查和评定学生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口头提问、书面测验作业、实习测验作业、程序测验。

从上面列举的表式中可以看出,各种方法在不同的分类中部占有自己的位置。但这仅仅是方法在表面上的相似,而实际上,比如利用课文材料这种方法,在最初感知和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和在巩固教材的过程中,其侧重点是不同的。对于教师来说,极其重要的是要选择一套教学方法,既要完成每项单独的教学任务,又要完成总的任务。例如,为了保证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某一课题的科学知识,教师要把诸如讲演、叙述、讲解、谈话、利用参考书、观察、演示,而有时还把实验室作业和实习作业这些方法都结合起来使用。

为了形成技能和技巧,常把讲解、演示、观察、练习配合起来加以应用。

但是大家知道,教学目的不尽在于教学生学会初步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无论是学生通过教师讲述初步获得的,或是独立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都必须加以巩固。

巩固的心理基础是大脑有识记式样、思想、情感、动作的能力。

识记使人有可能获得个人经验,并能长期保存和再现。知识的识记和保存是以巩固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为基础的,遗忘是因为这些联系遭受抑制和消失,再现则是基于这些联系的恢复。

学生巩固教材是在讲述和思考教材的过程中开始的。然而正如М.А.达尼洛夫所写的,“?在教学的头一阶段获得的知识还不是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活动的工具。”

未加巩固的知识是不能长久记住的。可以说这些知识的可靠性不高,很难把它们再现出来,也不能实际应用它们。

在教学实践中,巩固知识是在课堂上复习讲过的(刚讲过的和以前讲过的)材料过程中进行的。为此目的可利用复习性谈话,可由教师或让学生作补充讲解。这时大量采用利用参考书、图表作业、书面作业、直观材料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期间都应进行以巩固和掌握材料为目的的专门复习。这就是日常的复习、对以前所学材料的复习、定期总结,等等。

在完成练习应用知识的作业过程中能有效地巩固知识。为此目的应向学生提出各种学习课题和生产课题、实验室作业和实习作业,让他们写出问题的答案,作课程设计,完成生产任务等等。

讲述新材料永远应同已讲过的材料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要求返回到已经知道的东西上去。已经学过的东西要加以复习,并把它同新材料有机地联系起来。已知的东西要补充以新的内容。系统地复习基本概念、科学原理能把科目材料联结为统一的、严整的体系,这种体系能为学生更有效地领会和识记。

课堂上海讲一个题目,都要进行总结。这样的总结性复习能帮助学生把各个问题联结为一个整体。如能考虑到科目间的联系,预先制定并实际采用一套复习材料的方法,那就会取得良好效果。它有助于系统地复习材料,而系统地复习材料则能帮助巩固以前学过的东西和掌握新的知识。

同时还可利用复习性谈话的方法。向学生提出一些需要按照复习材料回答的问题,对于提出的每个问题,可让几个学生回答,由他们相互补充。在谈话时应当让学生有机会向教师提一些问题。

在谈话过程中,可以涉及到各种课题的一些有相互联系的问题。

在这里就需要把一些事实、对象加以对照和比较。必须设法使学生养成分析、概括和作结论的能力。

为了巩固材料往往也采用讲解、叙述的方法。在复习概括课上通常采用讲演的方法。教师在复述教材的过程中,要把注意力放在主要的地方。在这里应当相当充分地利用象分析、综合和概括这样一些思维操作方法。

口头复述最好同观看直观教具结合起来。

学生在课外独立利用教科书和参考书在巩固知识的方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达到巩固的目的,往往还利用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就可相信他们所听到和看到的东西。在参观时、实习时以及在课外时间内都可组织这种观察。

解答问题往往能促使学生阅读教科书,从而有助于巩固和理解知识。解答问题时学生需要理解问题所依据的理论原理,而对这些理论原理的理解对于巩固知识则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实验室或生产条件下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检查和巩固初步获得的知识。

参观对于巩固教材具有重大意义。直接接触对象学生就会相信所讲述东西真实性。参观解说员的讲解可以同对象、生产过程等的演示结合起来。这在中等技术学校内讲述的东西就能获得实际基础,成为牢固掌握的知识,这种双重体验到的知识,能多年牢记不忘。

虽然实验室研究性教学工作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创造才能,但它也具有巩固知识作用。学生可以巩固有关试验工作方法知识,他们在进行实验室的研究性教学工作时能检查以前获得理论知识。

关于检查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完成质量的专门作业,要求学生要有充分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业本身和学生参加检查能有助于巩固知识。

为了培养专家从事未来的实际工作,必须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他们学会实际应用理论知识的技能。

Н.А.缅钦斯卡娅写道,应用知识的技能,要求懂得应据以行动的规则。

学生有了实际应用知识的技能,就证明他们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为此目的,专业学校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一般的应用知识的技能,特别是应用知识的方法。

知识和技能如果能在任何条件下加以应用,那就具有充分的价值。因为生产就其条件来说,是非常多种多样的。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从个别中看到一般、迅速而正确地适应新劳动条件的能力。

大家知道,在不同时间或同一时间进行的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还不能自然而然地保证这两种教学的有机统一。要取得这种统一只有遵守下列条件:(1)在讲述理论问题时教给学生应用知识的方法;(2)在讲述理论问题之后,教给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技能;(3)在教学生学习实际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要包括一些正常的和异常的,学生所不知道的新情况。

应用知识过程,是理论知识和实际行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进程。

根据上述,为了教会学生应用知识,必须采用能保证系统知识和实际行动相互渗透,使二者发生联系的方法。

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知识的技能,往往在讲述新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做到。例如,在研究生产工艺时,就可教学生了解对完成劳动和对所采用的技术的基本要求,了解材料和生产的组织。但是为了顺利地掌握这些技能,还必须让学生学习独立地应用知识,让他们取得经验,分析应用知识的条件。如果学生在一定的教育领导下进行创造性工作,则在他们为应用知识而从事实际活动的过程中,在他们独立探求应用知识途径的过程中,就能保证做到这一切。

二、教学方法的评述

授材料的方法由于有第二信号系统,学生就能接受词这种特别的刺激物。

“词一方面正象任何其它外部的为人和动物都能共同感受到的影响一样,也是实际的条件刺激物。但另一方面,这完全是一种特殊信号,决不可同动物的条件信号作任何质量上和数量上的比较。”

根据巴甫洛夫学说,词的刺激物和相应的神经联系系统在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中占有优势,支配由直接信号引起的神经过程的进行。

这一原理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