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她不知道我喜欢她
——在暗恋中抽身
离高考还有半年时间,小易突然失踪了。这是谁也想不到的。小易是班上的尖子生,是同学们崇拜的偶像,也是老师格外关照的重点对象,他的身上,背负着无数人的期望。但在离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小易突然失踪了。他放弃了大家对他的嘱托和期望,离家出走了。几天后,人们在河边找到了他的尸体,小易是跳河自杀的。悲伤的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书,当中小易写道:“我不愿意再在学校待下去了,这样的环境让我无法安心学习,我很痛苦。我去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请爸爸妈妈不要找我,我很平安。”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学生放弃了生的希望,以死解脱?
小易的家人万般悲愤,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了法庭。一口咬定学校施加过大压力,虐待学生,致使小易走上绝路。
而校方觉得很委屈:小易是我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专门为他安排了辅导老师,生活上也是悉心照顾,简直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何以有虐待之说?
正在双方争执之际,人们找到了新的证据:小易在出走之前,曾多次在语文老师的宿舍门前徘徊。语文老师系单身女性,年轻漂亮,平时对小易非常照顾。
之后人们在小易的日记里发现,小易自杀前曾有如下记录:“我爱上了她,这是一个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恋情,可我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我痛苦极了,绝望极了,我不能跟人说。”“他们是不是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我还有什么脸面在这个世上活下去?”
就这样,小易在暗恋老师的痛苦中,在害怕同学知情的恐惧中,走上了绝路。
暗恋别人,对于正处在花季雨季的青少年来说,是很普遍的现象。青春期是孩子们情窦初开的季节,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出于人类本能的需要,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开始关注起异性。暗恋是孩子最早出现的关注异性的表现,暗恋也是青少年阶段很常见的一种感情寄托方式。
对于情窦初开的孩子们来说,青春期阶段的暗恋往往是他们在心中为自己编织的一个爱情梦,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暗恋不会对情绪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当暗恋的对象是某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或者某科的教师时,这种暗恋还可以成为学习上的一种动力。但是有一些性格内向且喜欢幻想的青少年,却容易把暗恋的幻想与现实生活混淆在一起,因为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把幻想当成了现实,误以为那个被自己加诸了幻想的异性,是自己最理想的爱侣,不去表白害怕错过了最好的机会,说出口后又怕被拒绝,因而沉浸在暗恋的心理冲突之中不能自拔,这种痛苦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对于这类陷入暗恋苦恼中的孩子,父母应及时给予心理上的帮助。
青春期的孩子对他人的认知还处于表面的非本质的认识层面,当他们被一个人的外表吸引后,就会用自己的想象,把各种优秀的品质加诸在自己喜欢的那个人身上。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想象与现实根本不是一回事,于是越想象越觉得对方可爱。由于青春期孩子对爱情的一知半解,他们就会把这种幻想当成是爱情。而由此产生的想爱又害怕得不到的矛盾,使他们陷入了暗恋的苦恼之中。
让孩子弄明白暗恋的感觉不过是对青春期感情的自我内心体验,并不是真正的感情。折磨自己感情的并不是暗恋的对象,而是自己对爱情的憧憬。那么,一旦发现孩子暗恋异性,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了解孩子
有多少家长能胸有成竹地说:“我很了解我的孩子。”为何家长对青少年的内心冲突和痛苦浑然不觉呢?原因不外两方面,从孩子的角度分析,感情对于他们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他们既不愿也不敢将暗恋情结展示给父母;从父母的角度分析,他们有意无意回避与孩子讨论恋爱问题,似乎只要如此问题就不存了。他们更在意分数和名次的起伏升降。这样一来,两代人之间缺乏真正有意义的沟通和交流。学会了解孩子,这对父母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于爱情甚至是性的问题,父母讳莫如深,根本谈不上从容地与孩子平等对话。若敞开心扉的结果是被鄙视被训斥,孩子怎可能向父母袒露内心的情感?
2理解孩子
应该让孩子知道,暗恋并不是坏孩子的标志,而是身心成熟的自然表现。孩子渐渐长大了,对美好的事物开始向往,这是一件好事。暗恋本身并没有错,只要适当疏导并关怀沟通,就可能成为亲子关系中有积极意义的事件。而家长一旦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一味地不允许孩子暗恋异性,或训斥贬低孩子,都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并使孩子更压抑、更痛苦,甚至造成异性交往上的心理障碍。
3尊重孩子
家庭和教师对孩子可能出现的性意识严加防范,或在发现孩子性爱萌动时大惊失色,都反映了对孩子极度的不信任,不相信他们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性冲动,学会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尊重孩子,家长和教师便向孩子传达了一种可贵的信任态度,这一态度会根植孩子内心,使他们尊重和信任自己,对自己负责,这时,父母与教师的引导才能被接受和发挥作用。
做好青春路上的领航者,让我们的少男少女能顺利穿越情感的风暴,渡过心海的旋涡,成功到达人生辉煌的彼岸!
2做我的GF,BF
——早恋?早练?
正在读高一的蕊蕊,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排在前几名。可最近父母却发现她的情绪有点不稳定,忽而精神恍惚,不爱说话;忽而又神采奕奕,满脸幸福的样子,而且整天神神秘秘的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东西,学习成绩也有些下滑。父母都很着急,但由于两个人工作都很忙,一直没时间和女儿沟通。一天父母发现其日记中写道:我喜欢上了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他很帅,会打篮球,而且很开朗。班上很多女同学都很喜欢他。但他好像只喜欢我,这让我很自豪,在同学朋友面前很有面子。班上的同学经常议论我们俩,而且经常起哄,说我们俩在谈恋爱,这让我又喜又忧。前几天他居然跟我表白了,我内心很矛盾。自己确实很喜欢他,但是又怕真的在一起之后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很高。可是,我还是答应了。现在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他了。一分钟见不到他我就心神不宁的,上课也忍不住去看他,下了课就赶紧找他去散步、聊天。
早恋,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的恋爱关系,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居多。
每个人都拥有过如诗如歌的花季,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用他们那最敏感的心灵感知着他们周围所有的美好事物,他们充满欣喜与好奇地关注着异性,他们对两性情感充满美好的向往与梦想。
青少年早恋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原因,这些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那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发生早恋呢?
1性格外向、相貌出众的学生
性格外向、相貌出众的青少年比性格内向、外表平平的更容易发生早恋。因为性格外向的人大多敢作敢为,不安分守己,有适合自己的对象,就会大胆追求,并且相貌出众的人,常常会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
2性格软弱、虚荣心强的学生
性格软弱、虚荣心强的学生以女生多见,她们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强,觉得找了男朋友,便有了依靠。因此,很容易成为爱情的俘虏。而那些虚荣心强的女生,更乐意接受男孩子的殷勤、赞美以及小恩小惠。有的学生是出于“攀比”心理而开始早恋的。她们看到自己的同龄人有了男朋友,进出于电影院、舞厅、酒吧等,于是,也不甘落后。
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发生早恋。这些学生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上也很少受到特殊关心,也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于是,他们便把无处打发的精力和时间转向爱情,转向社会,以弥补感情上的空虚。
4喜爱文学、有文艺才华的学生
喜爱文学、有文艺才华的学生容易早恋。这些学生由于受环境熏陶,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喜欢用书中、歌里的浪漫情节来类比自己的生活,效仿艺术家笔下的主人公,追求理想的爱情天地。加上他们有某方面的才华,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故很容易获得爱的信息。
5缺少家庭温暖和爱护的学生
这种情况常见于父母感情破裂、离婚、受继父继母虐待,或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得不到温暖的青少年中,他们往往生活在一个感情极度缺乏的环境里。于是,渴望得到他人温暖,而异性的抚慰正可以弥补这一点,满足了他们渴望得到的心理。
早恋的危害很大,但是有时早恋也可以被当做一种资源,不少有早恋倾向的孩子学习很好,两个人互相鼓励、促进,最后都考上了好大学。交朋友是孩子走向社会认同、心理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交男女朋友,同样也是孩子性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16岁以上的孩子,从心理发展需要看,应当鼓励其增加与异性朋友的正常交往。
有人说,早恋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确实,早恋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认清早恋的危害,时刻敲响警钟,对于青少年防微杜渐,避免不当的恋情是很有帮助的。
1及时发现,善于引导
一般认为,早恋发现得越早,解决起来就越容易。及时、准确地确定是否有早恋行为是很关键的一步。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观察到异常表现,出现早恋意识的孩子往往是在感情上比较空虚的孩子,他们要不就是在家里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怀与呵护,要不就是在学习成绩上不理想,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了,在有了这些认知之后当我们面对他们的时候就会多一些理解,积极地引导孩子。
2转变观念,耐心教育
要转变观念,耐心教育。不要以训斥的口吻教育孩子,因为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叛逆心理都很强,很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中学生关注异性,被异性吸引,是他们生长发育过程中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已经长大了,让他们自己也认识到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尊重、关怀、细心、掌握分寸在处理早恋问题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爱的情感的产生,犹如含苞待放的花,它是长成芳香的玫瑰还是带刺的飞帘,这有赖于我们家长的爱护和教育。
3心里想的全是他——解除单相思
小颖上初三时,很喜欢班上那个身材纤长、皮肤白净的漂亮男孩,明明知道他学习不怎么样,性格有点怪怪的,可还是痴痴地想着他。私下里,小颖给男孩写了封情书,表白自己的感情,可是男孩毫无反应。但是小颖并不死心,或者说是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次放学后,小颖故意绕远路,就是为了能和他“巧遇”。结果每次“巧遇”男孩连正眼都没有看她一下,小颖无奈,只好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溜之大吉。小颖不知道这算不算初恋。私下里无数次下决心不再理他,可远远地看着那张英俊的脸,心跳就会加速,整个人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和兴奋。在教室里她有意和他旁边的同学讲话,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甚至想方设法提高学习成绩,为的就是能当上学习委员后有机会去帮助他、接近他,但始终没有机会和他接触。
初中毕业了,当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家里人都欢天喜地的,小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想到从今往后不一定再能见到他,心里就非常难受。
单恋,是青少年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以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形爱情。与暗恋有所不同的是,单恋是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通过表白或者暗示让对方知道你爱她(他),但是对方不接受你的感情。单恋多是一场情感误会,是青少年“爱情错觉”的产物。“爱情错觉”是指因受对方言谈举止的迷惑,或自身的各种主观体验的影响而错误地主动涉入爱河,或因自以为某个异性对自己有意而产生的爱意绵绵的主观感受。
“爱情错觉”导致一厢情愿式的单恋,俗称单相思。单相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毫无理由的“单相思”,对方毫无表示,甚至对方还不了解自己,而自己执著地爱对方,追求对方,这种恋爱,是纯粹的“单向”;另一种是自认为有“理由”的单相思,错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情,于是“落花无意”变成“落花有意”,结果表白之后却无回应,这是假“双向”,真“单向”。
青少年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单恋现象比较常见,且较多地出现在性格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强者身上。首先是自己爱上了对方,于是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作用的心理支配下,就会把对方的亲切和蔼、热情大方当做是爱的表示,并坚信不已,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单恋者固然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快乐,但更多会体验到情感的痛苦,因为他们无法感受到对方爱意的温馨。
如果从心理角度去分析,产生单相思的心理原因突出表现为:
1崇拜心理
人的成长多由“崇拜”开始,源于原始本能,有些青少年看待周围的异性或明星,总要和自己的心目中理想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相对照,如果相符,便易产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触动,自然而然就产生爱慕的心理。
2敏感心理
单恋者对异性的特征与魅力特别敏感,追求异性的欲望也相对强烈。他们一旦爱上了对方,就希望得到同样的回应,在这种具有弥补作用的心理支配下,就会把对方的亲切、热情与大方当做是爱的表示,并且坚信自己的第六感觉准确无误,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不能自拔。
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性知识的不断增长,女孩和男孩之间会出现一个产生好感,互相接近的“向往异性期”,这是正常的成长历程。但这期间男孩女孩的交往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恋爱。这种交往或好感多半是心理的需要。有的时候青少年一旦找到钟情者,就喜欢悄悄地观察他,用欣赏或友好的态度与他交往,有意无意地渴望他成为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有时也会尝试去吸引他,希望得到对方的赞赏。所有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健康而正常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不必因为喜欢或幻想某个人而感到内疚、不安,家长们也不必感到手足无措。
单恋心理的处理方法有很多,不一而足,从心理学的角度,家长不妨帮助孩子试试以下几种简便可行而又有效的心理调适法:
1防患于未然
要想克服单恋的痛苦,重在防患于未然。首先是要能避免“恋爱错觉”,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对方表情,用心明辨。要看表现的重复性,某种信息的多次出现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单单一两次就不足为凭了;不要用敏感的心灵去寻找恋爱的感觉。
2爱欲分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