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力比多”是不断流动的。青春期急剧增长的力比多在体内找不到合适的通道,便会淤积于体内某一处或泛滥、外流。单相思便是力比多在体内集中投注于某一处的结果。这种爱欲的淤积会导致心理的不平衡。当单相思者越把爱欲投注于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的光环就越艳丽多彩,甚至连他(她)的缺点也成了魅力所在。如果能把这种爱欲分流,从而建立新的心理平衡,单相思者就能渐渐从单相思的泥沼中走出来。
4老师我爱你
——懵懵懂懂师生情
初一的小娇无论在老师还是在父母心中都是一个聪明、文静、听话的女孩。小娇从初一开始就开始担任语文课代表,一直到现在。语文老师夸她有写作的天赋,她的每一篇作文几乎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不仅如此,小娇的其他各门功课成绩也很优秀,还很乐于助人,班主任说小娇是老师不可多得的好助手。但自从实习音乐老师来了以后,小娇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她变得爱打扮了。以前一直梳着马尾辫的她现在经常披着头发,两边各用一个漂亮的小发夹夹住。一向不注意穿着的她现在却经常换新衣服,任课老师也反映,她现在上课爱走神,时常两眼看着窗外,一副很迷惘的样子,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滑坡。还有一件奇怪的事,以前不太喜欢上音乐课的她现在对音乐非常感兴趣,还买了一只长笛,经常去找新来的音乐老师学习吹长笛。班主任对此感到很纳闷,一面找小娇谈话,一面把这些情况反映给了小娇的家长。经过一番明察暗访,学校和家长得出结论:小娇似乎早恋了。面对家长的质问,一贯温顺听话的小娇竟一反常态,涨红了小脸申辩道:“我做错什么了?我就是爱他,他是我心中的偶像。”
在菁菁校园中的青少年,除了和同学朝夕相处外,接触最多的就是学识渊博、诲人不倦的老师,老师热心地教导、关怀常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幻想。和同龄的人相比,老师们多了一份成熟;和父母比,他们又多一份威严。老师在青少年心目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青少年也就会对他们产生一份特殊的感情。这种特殊的感情在心中潜滋暗长,有可能就成为一种对老师的恋情。然而,教师自古以来被定位成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形象,和学生之间存在着辈分上的差别。所以师生恋是一个历久不衰、颇具争议性的话题。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和阅历的不断增加,父母在青少年眼中变得不再高大,也不再无所不知,这时父母形象变得渺小,而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变得强烈,逃脱家庭、远离父母监护的愿望膨胀,渴望着能重新选择一种活法。但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束手无策,他们渴望理解与帮助。环顾周围他们发现,与自己朝夕相处,关爱自己成长,传道解惑的老师,有阅历、有才华、有智慧,充满成熟之美,很容易地占据了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于是有一些学生对异性老师产生爱慕之情,执著地追求。但当他们认识到师生恋是违背社会道德时,炽热、痛苦的感情会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们的社会化过程是由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来完成的,性格的形成受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爱抚、家庭氛围的影响深刻,父母的过分溺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心理依赖,没有很好地完成自我成长。他们在潜意识中渴望得到父母般的关爱,对父母的爱很容易转移到关心爱护他们的老师身上,并误把它当成一种爱情。青少年中出现的恋师现象,其实是恋母或恋父情结的另一种体现方式。
如果恋爱关系是严重失衡的,那么力量弱小的一方会很容易受伤。一些专家建议:最需警惕的不是孩子与同龄人谈恋爱,而是孩子和比自己大很多的人谈恋爱,因为前者可以视为一种学习,而后者则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创伤。首先,恋师现象是青少年性意识、性行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奇特现象,它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呢?
1尊重孩子情感,进行合理教育
“恋师情结”是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自我意识水平和客观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处于青春期的少数青少年可能产生的一种正常的阶段性心理现象。对于发生这种情感的中学生来说,它既有积极的内涵,又有某些负面影响。由于闭锁性,“恋师情结”客观上很少给集体或他人造成危害,但是,过度的情感压抑和持续的内心冲突,往往容易导致个体的自我心理失调,诱发某些精神症状或病态人格的发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是父母和教师处理此类情感的着眼点。
2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个人情感的顺利转化
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成长过程中的这种美好情感和追求理想自我的强烈动机,迁移到更有价值的精神领域的不倦追求中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个人情感的顺利转化,使心灵和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正确教育和引导下,青少年“恋师情结”的消失和转化,无异于心理的一次精神洗礼,也是青少年对自我的一次超越和重新发现。
3组织集体活动,增加与同龄人交往
缺乏集体交往,与同龄人沟通不畅,是促发“恋师情结”的客观因素之一。如果青少年长期沉溺于“恋师情结”难以自拔,在一个偶像的卵翼下,人的依赖性和自卑心理很难消除,而且容易造成将来和同龄人的交往困难。教育工作者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旅游、劳动、演出、文学社团、科技小组等),增加他们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促进同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这对于转化和消除某些青少年的“恋师情结”具有积极意义。
师生之间的情谊因为很真诚、纯洁,所以很美,很动人。如果你的心灵深处也产生了对老师的崇敬、倾慕,那么请你珍惜,不要用非分的欲念和失误的行为去玷污它。一旦师生情谊变为师生恋或越轨行为,就失去了它的美好与纯洁。
5我喜欢他,这是爱情吗
——别把友情当爱情
张雪的烦恼和李亮有关。以前,张雪和李亮在同一所初中上学,虽然在不同的班级,彼此之间也互无往来,但对方的名字却早就熟记于心。他们都是各自班级里的“头号种子选手”,说得更直接点就是学习上的劲敌,所以当每次考试过后的年级大排队时彼此都会额外地关注一下对方的成绩,自然也就记住了名字。他们偶尔在校园里相遇,虽然都会多看对方几眼,但也总是偷偷地,有时不小心四眼相对,也会很难为情地迅速收回眼神,匆匆离去。李亮当时是个个头不高,不大起眼的小男生,除了知道李亮在学习上很出色外,张雪对李亮也不甚了解。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3年过去了。张雪和李亮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通过了高中升学考试,进入了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而且被分到了相同的班级。说来也巧,他们还是前后桌,距离很近。也正从这个时候起,张雪才真正地认识了李亮。因为座位邻近,回家也顺路的关系,在各种分组的小活动中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拍档。和李亮接触得多了,彼此自然也就熟悉了起来,而这个时候张雪也才开始注意到,李亮早已不是那个不起眼的小男生了,李亮个头高高、眉目清秀,而且乐于助人、好学上进。更投缘的是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谈理想、谈未来、谈时事、谈生活、谈网络、谈音乐。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考上理想的大学,所以他们常常互相打气、互相监督,感觉很充实、很快乐。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李亮和张雪变成了大家流言飞语的主角,经常有同学在他们的耳旁起哄,说什么两小无猜、男才女貌、革命夫妻。说来也怪,听多了这些瞎起哄,他们之间的关系倒真有些变质了。他们之间到底怎么了?这是爱情吗?还是友谊?张雪感到很害怕,害怕他们再也不能做朋友、害怕自己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害怕名落孙山……
正处于花样年华的青少年已经开始在心中萌生出不可名状的感情,它神秘而又圣洁,并悄然孕育于心。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希望拓展自己的活动天地,开创自己的交际空间,以此倾诉困惑、解答疑问、展示自己,于是产生了主动交友的欲望。但很多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往往错把友情当爱情,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情感疑惑。那么,青少年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友谊转化为爱情”的情况呢?
1正确看待,正常交往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把越来越多的目光定格在异性同学身上,异性同学之间互相亲近、乐于交往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正常现象,但是许多人对这种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模仿影视作品中的青年男女的行为,谈起了“朋友”,自认为是在谈恋爱。
2正确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友情如水般清澈透明,源远流长;爱情如磁石般相互吸引,绽放奇葩。爱情和友情恐怕是男女之间最捉摸不定的感情了,有人说男女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纯洁的友情,也就说明友情中间夹杂着其他感情成分,这种成分说不清道不明。一不小心就可能把握不住尺度,在友谊之树上开出爱情之花。
孩子的情感是单纯的,很少掺杂其他的杂念和私欲,因此这种美妙的情感不是羞耻,更不是罪恶,家长们要告诫孩子不必为它感到烦恼或害怕,应该珍惜自己的感情,善待美好的情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学会决绝
拒绝别人的感情,怕伤了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不拒绝的话,又怕违背了自己的本意。这是孩子们面对情感问题时常常会陷入的一种矛盾,那该怎么办呢?
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拒绝别人的感情。拒绝是一门学问,需要用心去思考。这其中有一个秘诀,那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这样做会让孩子发现,原来别人的请求过于无礼,而孩子们也就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拒绝。
2正常交往,把握分寸
有时孩子们被卷入情感的旋涡,并不完全是别人的错,他们自己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在交往时,大方、自然、有礼、有度也许才是一种最好的状态。也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找一些同学朋友一块玩耍,这样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快乐,而且可以和更多人分享,何乐而不为呢!
3正确引导,到达彼岸
其实,青春年少的孩子们就好像是放入小河的纸船,虽然放在了航道上,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经历很多的风浪。就让大家独立自由地去航行吧,等待着孩子们到达终点的那一天,再看看小船是否能经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
6我们在QQ里结婚了
——“网恋”的陷阱
中学生郭敏喜欢在网上聊天、交友,属于“网虫”一族。
一天,有个叫“风流倜傥”的网友进入了她的视线,不久,他们便成了无所不谈的网上朋友。“风流倜傥”在网上告诉她,他是某冶金公司驻深圳的营销主管,涉世不深的郭敏对此深信不疑。在郭敏的18岁生日那天,他们在深圳某酒店见面后,郭敏被“风流倜傥”潇洒的外表和出手的阔绰所倾倒,之后,他们多次约会,并发生了关系。“风流倜傥”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在深圳买房子,等郭敏中学一毕业就到他单位来工作,两人结婚。后来,郭敏将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两千多元现金交给了“风流倜傥”。之后的一个月,郭敏给“风流倜傥”打过无数个电话,但一直没有人接听。郭敏到“风流倜傥”的出租屋一打听,才知道“风流倜傥”早已没了踪影,连房东都不知道他的去向。
通过鼠标或者键盘所触摸到的,并非只是网络本身,而是某种与过去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充满了刺激,充满了新鲜感,使得青春期的孩子乐此不疲地去探索、去尝试,无论正确与否,有一点是不可回避的——网恋正悄悄走进青少年的生活。
网恋,一旦被坏人利用,就好似一个玫瑰式的陷阱,无情地吞噬着思想单纯、感情纯真的青少年的身心和生命。尽管许多青少年因网恋给自己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影响和伤害,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还痴迷于网恋中不能自拔。
青少年之所以网恋,具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网络因素
网络拓宽了人们的交往空间。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可以不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可以不接受传统的道德约束和束缚。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交友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下,青少年往往经不住诱惑,好奇心促使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在这种探索和尝试下,网恋便产生了。
2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