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拥有足够的信心去证明自己,彼此敞开心扉,大胆展示自己的优点。年轻人敢于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诉说内心感受,释放心情,能显示出强烈的个性吸引对方的注意。情感表达是青少年网民的一个重要需要,他们在网上涉及最多的话题就是爱情和友情,他们在网络世界里绝对不会感觉到孤独,他们在这里能找到没有缺点的恋人,这种现实的、纯真的、柏拉图式的爱情童话能够满足他们内心深处对浪漫爱情和友情的渴求,也可以慰藉内心深处的孤寂。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倾诉对象,直接可以点击关闭键,在这里他们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成为这个虚幻世界里的主宰者。
3家庭因素
我国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存在着误区,其中一大误区就是过分干涉、限制孩子的自由发展,尤其是干涉孩子的情感问题,使他们的情感长期被禁锢,难以直抒胸臆。而在网络中,他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由于时空的距离使彼此增加了许多想象的成分,增添了美感,同时又可以放心地交流感情。
还有一部分特殊家庭,指父母离异、丧父丧母、父母离家等情况的家庭。父爱、母爱的缺失对孩子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一些父母还会把自己的烦恼发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种种原因都会影响到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使他们在现实中缺乏安全感。网络能够使倍感无助的孩子找到知音和依靠,这为催生青少年网恋提供了温床。
大多数青少年在网恋中迷失自我,找不到成长的方向。面对这种情况,应怎样解救掉进“网恋陷阱”的青少年呢?
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要改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应避免过分干涉和诸多限制,应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和表达情感的机会,要注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而不是一味压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其次,应尽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使他们在情感上能够得到满足,以避免到网络上去寻求精神慰藉。
2加强心理辅导
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网络心理教育,使其对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自觉调整行为。要对已经产生网络心理依赖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其参加集体活动以转移目标,如多参加课外活动、结交朋友,等等。通过有计划的心理治疗方案,逐渐使他们摆脱心理困扰。对由于网恋而产生的突发性心理问题,如网恋失败、网恋刺激等,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3创造良好的交往空间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正常的人际交往,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满足他们渴望友情和情感交流的需求,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到网络虚拟世界中填补情感上的空虚。所以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应该设法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活动的空间,促使他们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满足心理需要。
7同性依恋——“我们只是‘死党’”
有一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女儿最近有一些异样,便打电话到心理咨询中心去。这位妈妈说道,我的女儿叫琪琪,今年l6岁,她的同桌叫思思,是今年刚转到她们班的,她们一见如故,好像特别投缘,脾气、爱好也很相似,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平时她们在学校里什么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每到周末,不是思思来我们家做作业,就是琪琪去她们家,我感觉有点不对劲,因为他们之间总是搂搂抱抱,而且琪琪私下里称呼思思为“老公”,思思管琪琪叫“老婆”。而且经常,思思会像“老公”一样,帮琪琪拎包、占座,而琪琪则会向“老婆”一样为思思端茶倒水。前几天她爸爸出差带回来一些荔枝,她也毫不吝啬的拿出来让思思吃,我想拿出两串给她表弟,她还哭着指责我:“给他干什么,就这么两串,过两天思思来做作业还要吃呢,她最爱吃荔枝了。”我一脸茫然,最近晚上放学思思也常来做作业,时间晚了,两人就睡在一起,现在我再盯她们,她们干脆不说话,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很担心她们会进一步发展,我应该怎么办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萌动前期的少男少女渴望友谊,同时,他们又正处于对异性的排斥阶段。在学校里,异性学生之间不能大大方方地交往,出现明显的男女生分界。在与同性朋友交往中,有些女孩子渴望结识年龄稍长的,能保护、了解和爱护自己的“姐姐”,有些男孩子则愿意和见多识广的人交往,特别崇拜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事业有成的“哥哥”。很多学生喜欢将自己谈得来的同性伙伴称为“死党”,开始时是效法,进而发展成为爱慕依恋。这种情结的发展在两性疏远期是十分自然的。
从儿童期过渡到青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大致要经历:两小无猜期,两性疏远期,两性爱慕期和恋爱期。但有些青少年在两性疏远期中可能有另一种自然倾向——同性依恋。因为在这一阶段,异性之间的交往和亲近最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注视和非议,而同性间的接近和亲热,则显得自然和安全,这种同性的友谊也容易带有爱慕色彩,进而出现依恋情结。
这种青春期的同性依恋和同性恋有着明显区别,我们决不能把学校里的男女同性间比较要好或亲密现象一概视为不正常。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急切地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同时,他们又排斥异性,害怕别人怀疑的目光。所以,他们的亲密朋友都是心心相印、以诚相待的同性同龄人,这是正常的现象。由于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性生理处于发育阶段,性成熟现象普遍存在,这与他们幼稚的思想意识相矛盾,朦朦胧胧的性心理促使他们通过各种盲目的手段体验性感觉,如拥抱、亲吻、玩弄外生殖器等。其发泄对象多是他们亲密的小伙伴,所以不应该视为同性恋。
尽管如此,对青少年时期这类同性相依现象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同性之间过分地依恋,容易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整的人格,产生社会交往的不适应感,将自己囿于狭小的人际交往圈中。成人后容易发展成同性恋。如果青少年和同性关系异常密切,会产生只有同性在一起玩耍交往才舒适协调的意识,到了和异性进一步交往的年龄,仍然不愿意或害怕与异性交往接触,此时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可能导致拒绝、厌恶异性,追求同性或独身。所以说同性依恋现象对孩子身心发展也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1寻找孩子依恋的原因
在温馨亲切的气氛中,让孩子认真地想想如果和依恋对象分开,自己会怎样。不要单纯地让孩子说出:焦虑、伤心、难过等情绪,要让孩子说的是,比如和他(她)分开自己就只有一个人,和他(她)分开他(她)就会和张三好……通过其说出来的线索,你可以知道孩子的依恋到底是出于哪种原因:对独立的恐惧?对父母依恋的转移?逃避异性的爱?这样,你就可以知道在孩子的依恋背后真正需要的东西。一般来说,找到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对症下药就容易多了。
2扩展孩子的同性交往圈
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多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有意识地介绍几个志趣相投的男女同龄人给子女,让他们共同学习、娱乐、交往,以逐渐减少特定的同性之间的依恋感。
3鼓励孩子与异性交往
鼓励孩子与更多同学友好交往,不要陷入两个人的狭小圈子;更要鼓励她们与异性同学建立友谊,以便发展她们的性别认同感。即便起初孩子会因羞涩或是由于某些特定原因而与异性疏远,做父母的也不应斥责或者冷眼相待,而应该鼓励孩子与异性继续交往下去,当然,和异性交往也要把握一定的度。通过慢慢熟悉达到慢慢理解。
4帮助孩子通过同性得到成长
因为孩子依恋的对象都是具有孩子希望拥有的一些品质,现在,将孩子最欣赏他的品质写下来,并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拥有这些品质。当孩子也具有这些品质以后,你会发现,你和他的关系变得自然轻松了,同性之间的吸引也不是很强烈了。
5鼓励孩子以独立心态交友
让孩子懂得:同学之间关系亲密很正常。不过即使两个当事人之间没有问题,也要考虑到自己的行为能否被周围环境认可。同性间的交往,还是顺其自然为好,这样,周围的人也才会感到自然。同时,要注意以独立的心态、独立的人格来进行活动与交往,不要对对方言听计从,在交往中要让孩子学会保留自我。
8我们分手吧——失恋不是末日
小薇生活在一个很不错的家庭,爸爸是私企老板,妈妈是医生,但因为父母性格不合,在家里总是大吵大闹,这让她感觉自己很无助、很孤独。所以,从初中起班里一位温和的男生走进她的心里,进入高中后,两人还在一个班上,他们的关系渐渐密切起来,常常找机会在一起玩。进入高三后,小薇尽管知道自己考美院没什么希望,但为了能和男友一起去美院,她决定搏一次,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间里,她拼命的学习,可是因为基础太差,她还是与大学失之交臂,看着男友拿到了大学通知书,她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怀着这样的心情,她把男友送上了通往大学的列车,可几个月下来,男友的电话越来越少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多了,最终男友提出了分手。由于高考落榜和失恋的双重打击,小薇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振作。
失恋,是指一个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抛弃。确切地说,失恋就是失去恋人或美好的恋情。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那些曾经获得过某种程度、某种性质的爱,并为此做出过真心的承诺或较大的物质和精神投入的男女。他们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不情愿地与恋人分手,内心通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严重的甚至痛不欲生。
青少年正在逐步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在寻找自我认同时,很容易感情过度依附,一旦感情失利,他们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在感情的旋涡中苦苦挣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很容易把感情当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旦感情失败,人生的天空仿佛也失去了色彩。然而,青少年失恋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的到来,因为,以后的路还很长,在以后的路上还会有更好的人在等待着自己。
众所周知,一般失恋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痛苦与烦恼,大多数失恋的青少年都能正确地对待这种恋爱受挫现象,并能愉快地面对新的生活。然而,有一些失恋青少年不能及时排除这种强烈的失控情绪,从此一蹶不振,觉得自己的前途灰蒙蒙的。对眼前的所有事都不感兴趣,整天提不起精神,情绪悲观消极到极点;还有的青少年因此而堕落,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那么,青少年失恋后应该怎么办呢?
1找人倾诉
失恋后,要主动向家人、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然后,听取他们的劝告和安慰;也可以用书面文字倾诉,如写日记、书信、博客等,把自己的苦闷记录下来,或给自己看,或寄给朋友看,这样便能释放自己的苦恼,并寻得心理安慰和寄托,来尽快平息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烦闷,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2端正态度
有些青少年对失恋不能正确认识,认为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觉得脸上无光,因此而羞辱得无地自容,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由于失恋使心里感到不平衡,抱着“你不让我好好过,我也不让你好好过”的心理报复对方。失恋后持有这种心态的青少年非常多。这样做不但自己得不到解脱,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失恋以后要积极地面对现实。正确的面对失恋才是不失德的表现,如果双方之间真的没有了爱,那就应该友好地分手。
3及时疏通
及时疏通,指的是借助理智来获得解脱,用理智的“我”来提醒、暗示和战胜感情的“我”。要想想,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不可因一厢情愿而强求,应该尊重对方选择爱人的权利。也可以进行反向思维,多想对方的不足点,分析自己的优势,鼓足勇气,迎接新的生活。可以这样设想,失恋固然是失去了一次机会,然而却让你进入了另一个充满机会的世界,或许那个真正能给你幸福的人,正在不远处等着你呢。
4转移情感
失恋后,可以及时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人、事或物上。如失恋后,与同性朋友发展更密切的关系,交流思想,倾吐苦闷,求得开导和安慰;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释解苦闷,陶冶性情;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的博大胸怀中,从而得到抚慰。
5奋发立志
失恋者积极的态度会使“自我”得到更新和升华,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许多失恋者因此而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正如海伦·凯勒所言:“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洞开了。”青少年朋友们,千万不要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