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
23443200000028

第28章 戒贪: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2)

而这位大贪官在等待处死的时光里,也写下了一首绝命诗:“月色明如许,嗟尔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暮,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烊无几,辜负九重仁。”与前面提到过的陈王蕃一样,和大人也是至死不悟,并不认为是贪心害了自己,而是觉得自己满身是才,以致“怀才误此身”。

关于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清官的问题,坊间一直争论不休。纵观史册,我们应该客观地承认,历史上的清官尽管很少,但终究是存在的。会写诗的清官也不乏其人,如时代监察御史吴纳,他曾受朝廷之命巡视贵州,考察“三司”吏治。在贵州考查之际,一切如常,但等返京的吴纳行至四川境内时,后面送来了一份姗姗来迟的大礼——黄金百两。吴纳不肯收受,而是命随从取来文房四宝,即兴在礼盒上赋诗一首:“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讨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从沉在碧波间。”

当今时代,古体诗早就不流行了,不过擅长古体诗的贪官比例却是不小。有着广西第一贪之称的原玉林市委书记李乘龙在临刑前曾写过一首诗:“钱遮眼睛头发昏,官迷心窍人沉沦。只因留恋名利地,终究成为犯罪身。功名利禄如粪土,富贵荣华似浮云。如君能出赉赦手,脱胎换骨重卧薪。”这首诗,除了首联略显垃圾外,应该称得上对仗工整,甚至可以说是旁征博引,朗朗上口,然而给这个敲骨吸髓的巨贪以机会(赉赦手),让他“重卧薪”,岂不是让全国人民都没了活路?!

号称“红包书记”的福建省政和县委原书记丁仰宁,不仅以“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为座右铭,身陷囹圄后也写了一首诗:“三年光阴似飞梭,断送前程一瞬间,不该当初图名利,党的重托抛一边。”也许是因为贪腐败额度“较小”,因此这位的诗写得狗屁不通。不仅狗屁不通,身在牢房还在为自己的“前程”深表遗憾。“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你的“前程”不就是发财吗?如此前程,岂有不断送之理?!

至于那些不会写诗的现代贪官们,也各有各的才艺表演。如2000年3月被依法执行死刑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曾说:“我是书法家,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就留在这里,免费给你们写字,天天写。”这位想“沦”为书法家。如果这一逻辑成立,当初蔡京还用得着写《西江月》?人家的字不比你写得好?另一位玉林贪官徐炳松则说:“我受贿这么多钱,官是不能当了,希望能给我几十亩试验田,我用高科技来种田,为国家做点贡献。”用网友们的话说:他把善良的农民看成什么呢?这是对农民的作践!最有意思的是贪官李雄,他说:“如果法律允许戴罪立功,比如上前线扫地雷什么的,我将毫不犹豫地前行。”慢说中国现在不需要扫地雷,就是需要,也有的是大好男儿,作为贪官,该接受什么惩罚就接受什么惩罚吧!

以上诸位,不管是懂诗的,不懂诗的,大概都没读过一首诗——陈毅元帅的《手莫伸》,至少在伸手时没有想到它。现在我们将它附录如下,以警后来人,也时刻提醒我们自己: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

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

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

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

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

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

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

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

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渐怍。

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3.钱病还需钱药医

古代有个叫李之彦的文人,他曾用拆字的方法解析过钱。他说:你看“钱”这个字,从“金”从“戈”,意思就是说,想得到钱,离不开武器,真乃杀人之物,但人们却不能了悟,也不愿了悟。人们总是喜欢扛着“戈”去争“贝”,真是“贱”啊!

——蔡礼旭(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创始人,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赵丽蓉在《包装》里说:钱真是个好东西。没有钱,就不能TV。其实,没有钱不能TV根本不足以显示钱的威力之万一。没有钱,就不能买房、就不能买车、就不能下饭馆、不能逛商场,甚至不能上收费公厕。虽说也有人骂——钱是王八蛋,但不管骂的还是不骂的,每个现代人都必须围绕着钱展开生活。

那么,一个人有了钱,是不是会更快乐、幸福呢?理论上是的。有了钱,可以买到所有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拥有了这些东西,自然就不会有想拥有而求之不得的苦恼。然而这只是个理论。理论之外不乏一些不成理论的事实,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有些人有很多钱,但同样不开心。还有些人,自己或许很开心,但正因为他自己过于开心,从而导致了一家人不开心,甚至导致了全国人民不开心。

关于这种种不开心,我们可以归结为两个字——钱病。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钱病自然需要《钱本草》来医。

《钱本草》是中国古代的一篇奇文,作者为唐代张说,累官至朔方节度使,可谓位高权重。那么张节度使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奇文呢?这篇奇文又讲了些什么、奇在哪里呢?盖因张节度使在任期间好物贪财,敛钱好利,结果最后东窗事发,被贬到岳阳做了个地方小官。大难不死的张说开始有所醒悟,从而认识到人固然离不开金钱,但人绝不能做金钱的奴隶,否则就会被金钱所害,于是就写下了奇文《钱本草》。

《钱本草》全文如下: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此文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金钱这味药材,味甜、性热、有毒,却能预防衰老,驻容养颜。在治疗饥饿、寒冷,解决困难方面,更是效果明显。它可以有利于国家和百姓,可以污损贤达,唯一害怕的只有清廉。贪婪之人服用时以不过分为好,否则就会因冷热不均引发霍乱。金钱这味药材没有固定的采摘时节,不合时宜地采摘会使人精神损伤。如果只积攒、不发散,会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如果只发散、不积攒,会有饥寒、困顿等祸患,只有边积攒、边发散,才是金钱的大道。不把钱当作珍宝称为德,取得、给予都适宜称为义,使用正当称为礼,接济大众称为仁,支出有度称为信,得不伤己称为智,用此七种方法精炼此药后,才可长久服用,从而延年益寿。如服用不得法,则会智力减弱、精神损伤。以上种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张说为什么要说“钱”味甜呢?很简单,钱这东西人人喜爱,有了钱心里都会甜滋滋的。至于“大热、有毒”的特征,更是准确生动,入木三分。钱虽然不可或缺,让人甘之如饴,但对钱的追求要有度,要讲道,超出了度,偏离了道,便会让人变得疯狂,挖空心思往钱眼儿里钻,从而导致“大热”,成为金钱的奴隶,整天为钱着急上火(发热)。此外,是药三分毒,而钱的毒性尤甚,服用过量便会产生毒副作用,或者身心俱疲,家庭不和,或者锒铛入狱,命断黄泉。

接下来,张说为我们分解了钱的药理:钱一般分为小钱和大钱两种,小钱能“疗饥”,解人燃眉之急,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大钱则能“邦国”,让国家富强起来。但金钱这种药材不像大力丸那样,有病治病,无病强身,金钱往往玷污毁掉那些不缺钱却想更多地占有金钱的达官贵人们的名声气节和前程,除非他们是清廉之士。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那些贪心的人,服用金钱这味药材时一定要谨慎,否则就会陷入困境,轻则如炒股者被套血本无归,重则如身居高位却贪欲难抑重演历史贪官们的杀身悲剧。另外,钱是流动的东西,钱多的人最好将多余的钱财用于社会,否则自身不会太好受,社会也不会太平。也就是说,不管由于什么原因,社会贫富差距都不宜过大。

其后,张说又着重介绍了钱的采收,强调钱要取之有道,不能乱捞,不然神灵便要降罪,天怒人怨。不仅采收要得宜,还要学会花钱。如果只知道攒钱,就会有人惦记,如果花钱如流水,贼人倒是不惦记了,但自己的衣食住行也会成为问题。所以对待花钱,是既要学会节俭,又要学会把钱花到刀刃上,节流开源,量入为出,这样才能求得生活与金钱的平衡。

在文章的最后,张说又告诫世人,获取钱财要讲“道、德、义、礼、仁、信、智”,此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讲究“七术”的基础上,获取钱财,那么就会在金钱的助益下延年益寿,不然就会“弱志伤神”。

综合看来,张说的《钱本草》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丝毫失效,尤其是对于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金钱至上论者来说,不啻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