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23477800000028

第28章 宽容——虚怀若谷,有容乃大(2)

这天,老宰相听到朝鸟的叫声,连忙起身。等来到朝房门外,刚好鼓打四更。他想,这鸟怎么叫得不准了!就转身回了家。当他走到自家的房门外,听到彩玉说:“以后早点来捅一下朝鸟。”停了一会儿又说:“你真像你做的圣旨骨酥鱼,虽然我每天吃,但还是天天吃不够,在我心里你新鲜得就如一枝花。”赵厨说:“你活像粉团,却配了一块老姜。”宰相听到这里,气得浑身发抖,但并没有声张,又上朝去了。

第二天正是中秋佳节,老宰相有意把彩玉和赵厨叫在一起,在后花园牡丹亭中吃酒赏月。酒过三巡,月到中天,老宰相捋了捋胡子说:“今晚咱赏月作诗,我先作,你俩也要接我的诗意谄上几句。”说罢就高声吟道:“中秋之夜月当空,朝鸟不叫竹竿捅。花枝落到粉团上,老姜躲在门外听。”

赵厨一听,自知露了馅,赶忙跪在桌前,说:“八月中秋月儿圆,小厨知罪跪桌前,大人不把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彩玉见事情已经挑明,也连忙跪倒在地,说:“中秋良宵月偏西,十八妙龄伴古稀。相爷若肯抬贵手,粉团刚好配花枝。”

老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花枝粉团既相宜,远离相府成夫妻。两情若是久长时,莫忘圣旨骨酥鱼。”

彩玉和赵厨听了,连忙叩头谢恩。从此,“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典故和圣旨骨酥鱼慢慢在民间开始流传。

这位宰相的宽容与忍让成全了一段佳缘,这难道不是忍让之美吗?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凡有弥勒佛的寺庙里,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副对联。这副对联是讲度量的,人能达到能容天下万事万物的度量,其思想便是进入“禅”的高层境界了。度量,是对他人长处、短处和过错的一种包容。度量大,能得人心、能团结人以成其强大,对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十分有益。

可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不少人往往为了非原则问题,为小小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肯甘拜下风,有时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严重的还要大打出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走向破裂的边缘。

要知道仇视、愤恨对我们自身都没有任何益处,只能徒伤自己而令敌人称快。“为你的仇敌而怒火中烧,烧伤的是你自己”。因此,耶稣在《圣经》里鼓励人们“爱你的仇人”,“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恨你们的人。诅咒你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的,要为他祷告”。如果你用报复的手段对待对手,你会招致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它将使你的对手更坚定地站在你的对立面,阻挠、破坏你的行动,破坏你创造的一切成果;而你也会因为心中充斥报复的愤怒无暇他顾,你的理想和目标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实现。

所以,不为别的,只为了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学会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吧!当别人损害你的利益,你也应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昔日那些让我们最仇视、最痛恨、给我们严厉指责的人,恰恰是我们最怀念的人;那个对我们要求得近乎不近情理的老师,那个与我竞争激烈的同学——正是他们,促使我们的人格升华。

只要我们把目光放远一点,着眼未来,我们就能想到,那些今天最让我们痛恨的人,也许就是将来最让我们怀念的人。这样,我们就能恨意顿消和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同时我们不仅仅拆除了一堵墙,更重要的是,又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于是,心灵的空间又多了光亮,又多了条出路。

得饶人处且饶人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会斤斤计较。

——周国平

在人生旅途中,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令自己伤心,痛苦,愤怒的事情。它们大多是来自亲人,朋友,爱人,同事带给自己有意无意,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伤害。这些经历都会让我们心生怨恨,委屈不甘。甚至陷入深深的怨恨之中不能自拔。那是一种有苦说不出的痛,是久久不能释怀的挣扎。陷在其中的人是一种无语言状的悲哀,更是一种欲说还休的无奈。是一种苍凉,一种哀痛,一种心淡到心死的过程。走不出怨恨的心作茧自缚,伤痛的心似千斤重,看不到明媚的阳光,找不到快乐的天地。

原谅,就是一种包容,一份爱心,一种慈悲更是一种解脱。抛开心中怨恨、不满和不甘,不要让这些令人窒息的情绪压迫你沉重的心灵;它们会像满天的乌云遮住了的阳光,使你的双眼看不到光明,感受不到人间的欢乐,你若是长久地任其在心中蔓延生长,它就会像花园里的杂草,四处丛生,无法控制;原谅那些令你生气的人,让所有蒙蔽在心灵的乌云隐退,沉重如铅的怨恨将放下,让一切的不甘烟消云散,心情自由快乐的飞翔。

生命是短暂的,匆匆数十年;生命是脆弱的,许多人和事我们都无法一一把握。过去了的光阴似箭,未来的岁月不可预知。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追求;有太多的文字等着我们一一去领悟,太多的自然美景等着我们去探索;更有许许多多的美食等着我们去品尝;与其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记恨上,不如用来好好地享受生命,享受快乐,享受爱与被爱。

一位高僧受邀参加素宴,席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随从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没想到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才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

宴后高僧辞别了主人。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到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让主人看到了菜中的猪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当众处罚厨师,甚至会把厨师辞退,这都不是我愿意看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为人处世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不但不会吃亏,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同,因此生活中出现分歧在所难免。大部分人一旦身陷斗争的旋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另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投降不可。

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但这却也是下一次争斗的前奏。因为对方虽然“战败”了,但为了面子或利益他自然也要“讨”回来。

在日常生活中,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否则,不但消灭不了眼前的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疏远你。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做并不是很难,而且如果能做到,还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如果你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这将对你自己造成伤害。放他一条生路,他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即使在别人理亏时,你在理已明了的情况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也会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与你为敌。这是人的本性。况且,这个世界本来就很小,变化却很大,若哪一天两人再度狭路相逢,届时若他势强而你势弱,你想他会怎么对待你呢?得理饶人,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

要做到忍让,就必须具有豁达的胸怀,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不能对他人要求过于苛刻。应学会宽容、谅解别人的缺点和过失。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气量,不能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度。特别是在小事上,如果宽大为怀,尽量表现得“糊涂”一些,便容易使人感到你通达世事人情。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他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这就是人心受到感召的力量和改变。也许有人认为克制忍让是卑怯懦弱的表现,其实,这正是把问题看反了。古人说得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头脑简单的无能之辈,才会为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而能放手时则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才正是心胸豁达、雍容雅量的成功者所应具备的高贵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