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学习最高效
23487600000017

第17章 学科篇各个击破(5)

学化学当然最好能把元素周期表背诵下来,然而按顺序记下一百多个元素谈何容易。但是利用谐音来巧记化学元素的方法。谐音记忆可以把“死”变“活”,把枯燥乏味的记忆材料变得兴趣盎然,记起来诙谐滑稽、轻松有趣。它还可以化“难”为“易”,把晦涩难记的东西变得流畅易记。进行谐音记忆时,有别人已经想好了的谐音固然好,没有也关系不大;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谐音,记忆效果或许更深刻、更牢固,而且可以激发创造能力。

比如第一周期的“氢氦”,它的谐音为“轻嗨”。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磷硫氯氩”,谐音为“拉美旅归,林柳绿啊!”你可以把它想像为一个人从拉丁美洲旅行归来,看到路旁柳树成林,绿得可爱,便不由感叹:“林柳绿啊!”

像这样的谐音记忆,需要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给每一个化学元素都编一个美好有趣的故事,想想那化学元素学起来有多美!

有空的时候和几个同学一起,利用化学元素的谐音编故事,大家一起来学习化学元素。不过需要提醒你的是,千万不要因为谐音记住了,而把该记的元素忘记了,那可不是我们的目的啊!

好多同学都说,元素化合物学习起来就一句话,“看着容易学着难!”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部分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其中还包括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的确不是那么容易掌握。正因如此,好多同学都是死记硬背,想法也要把它背下来。有的同学问,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方法或者窍门呢?其实,认真分析一下可以发现,元素化合物结构特点、性质、用途、存在方式、制取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线索一,结构-性质-用途

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大家容易搞清,那就是“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例如,氢气密度小,可用做燃料,或用氢氧焰切割、焊接金属;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冶炼金属;能跟多种物质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等等。

线索二,性质-存在-制法

物质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它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形式。例如,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在自然界里以游离态存在。又如,铁的性质比较活泼,因而在自然界里主要以化合态(像各种铁矿石)存在。反过来,如果某种元素在自然界里主要以化合态存在,那就说明这种元素有较活泼的化学性质。这就是性质与存在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这两条线索学习化学,化学被有机地结合起来,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也就轻而易举。

化学知识好记不枯燥

烦琐的知识不好记,用三言两语来概括这些知识,把它编成口诀,就会好记得多,化学学习中大量用到这种方法。

1.“升失氧,得降还”

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某种元素发生的反应与其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得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具体地说,当某种元素化合价上升时,该元素是失电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该元素所在的物质被氧化;反之,当某种元素化合价下降时,该元素是得电子,发生的是还原反应,该元素所在的物质被还原。这个简单的口诀可以帮助初学者理清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各种关系。

2.“钾钠氨硝全能溶,盐酸除开银亚汞,硫酸不溶有钡铅,溶碱钾钠钡钙氨”

这是溶解度口诀,它的内涵是:一切钾盐、钠盐、氨盐、硝酸盐全部都能溶于水;在盐酸盐(即氯化物)中,除氯化银、氯化亚汞不溶于水,氯化铅微溶于水外,其余都可溶;硫酸盐中,除硫酸钡、硫酸铅外,其余全部溶于水(硫酸钙、硫酸银、硫酸亚汞微溶);碱类物质中,可溶的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一水合氨,氢氧化钙微溶。

3.“烷烯炔苯硝,醇酚醛酸酯”

这个口诀概括了中学阶段要学习的十大类有机物名称,它们分别代表的是烷烃、烯烃、炔烃、苯、硝基化合物、醇类物质、苯酚、醛类物质、羧酸类物质和酯类物质。有了这一口诀,初学者对即将要学到的知识一目了然,就不会感到心中无底了。

4.“钾钙钠镁铝锰锌,亚铁氢铜汞铁金;硫碘溴氯氢氧根,硝酸硫酸根”

这是电解池中阴阳离子放电顺序口诀。

在同学们中流行的口诀一定还有很多,你可以勤奋一点,平时多多搜集,也可以针对一些很零散的知识,自行编制口诀。如果善用口诀,就会大大减轻记忆的负担,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生物

掌握生物知识的规律

生物的结构和生命活动都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性。比如生命物质性、生物的整体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的生物进化等。把握这些规律,并应用规律进行推理和思考,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下面,我们以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规律为例,来看看如何应用生物学的规律来帮助我们的学习。

1.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规律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不仅利于阳光透过,而且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

2.从结构推出功能

懂得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规律,我们就可以从生物体的结构来推出其特定的功能,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记忆复杂的生物知识。

生物逻辑推理法

生物到底还是理科,不动脑子逻辑推理是学不好的。生物学中有许多内在联系,教材中不见得提到,但是勤于思考对于较深刻地理解生物是很有益的。比如说你会觉得C4植物真是“聪明”,由一个地理条件“强日照”,就想到高温--水分散失快--叶片的气孔张开少或时间短--气体交换不足--最要命的是二氧化碳不足--适应低浓度二氧化碳--高效的固碳的酶--很专业的分化--一大群细胞(C4的叶肉细胞)拼命地固定二氧化碳,其他的什么都不管--离维管束近的地域运输方便--为提高效率,应使原料加工地接近交通要道(因为市场过于分散,不考虑),即在维管束周围的“花环细胞”内才进行暗反应的C3的经典步骤。这样想起来,C4植物们自发地达到了极其优化的设计,它们的逻辑很简单,就是要最高效有序地维持运转以图生存。

稍加分析就能发现,书上那些干巴巴的“结论”真的是再合理不过的,很容易就理解并记住了。当然,有时也会发现教材的一些问题,例如讲呼吸作用时反应式两边的水不能消去,但光合作用却要消,这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原理是一模一样的。但生物书就是这样,也没办法,它不能讲太深太细,因此难免不严谨,更何况有很多分类都是很人为地要将某些“连续谱”切开,况且所有实际情况都不会像数学那样理想。

三种方法学生物

1.图表法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针对看似复杂的知识,我们可以列出图表,这样就一目了然。如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综合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表,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中四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物质基础知识之间关系的图解表等。在这里,我们引出两个常用的知识表,你可以参考一下。

2.纲要法

指在总结时,将每章或每单元中的重要知识提炼出来,用精练的词语加以表述。这样,用极少的词语可以代表很多的知识内容。例如,学习有关有丝分裂内容后,在总结时,既可以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作为知识的重要线索提炼出来,也可以用精炼的词语表述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表述时,可把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变化,用“复制”来表述;细胞分裂期前期染色体的变化用“浓缩”来表述;其他的时间是:中期“排列”、后期“平分”、末期“复原”。这样,在总结时,提炼出这五个词语,共十个字,即可掌握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内容。

3.衍射法

此法是指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各章节或单元中的某一重要知识为核心,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例如,针对生物课第一章的总结,可以以“细胞”为核心,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再行衍射),细胞的分类,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再行衍射),原核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可再行衍射),细胞的整体性,等等。这样,就把一章的知识要点总结出来了。

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知道,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

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SARS)、生态农业、禽流感及H1N1流感等与生命科学气息相关的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针对生物学科的复习,要做到以下三个联系: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花园、动物园、庭院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习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否帮助解决一些生产上的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原理的掌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这里有一道例题,你可以尝试着解答。

下表是一个人制定的一日三餐的食谱:

早餐油条、馒头、炒土豆丝午餐米饭、蔬菜晚餐花卷、糕点、粥、咸菜

(1)此食谱主要缺乏的营养物质是。若长期使用此食谱,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过轻。

(2)在食谱中应经常添加类食物,这类食物进入消化道后,最终水解成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到体内,它可在细胞中合成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参考答案:

(1)蛋白质。

(2)瘦肉和大豆;多种氨基酸;效应B;抗体。

这道例题属于实际应用的一类题,信息相当多,很多同学首先就是看了半天食谱,花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实际上,解这种题关键是如何发现相关的学科信息,从而找到突破口。例题的关键信息就是对于未知物质的功能叙述,即“若长期使用此食谱,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过轻”。事实上通过这几十个字,结合我们学过的三大营养物质很快就能推断出结果,根本不用去搜索食谱看缺少什么。

地理

从地图入手找规律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因此,学地理一定要提高自己运用地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地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学习地理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养成了使用地图的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学习地理从地图入手,要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此外,适当做一些地理各种考试图形的练习。如:地理景观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等。熟悉这些图的特点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备的。

周恩来总理是个记忆力极强的人,他对我国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极为熟悉,能够一口气把全国的省市都背下来。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呢。周总理当年曾把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编成这样的歌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三江云贵吉福安,

双宁四台天北上,

新西黑蒙青陕甘。

其中,第一句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第二句指江苏、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吉林、福建、安徽;第三句指宁夏、辽宁、四川、台湾、天津、北京、上海;第四句指新疆、西藏、黑龙江、内蒙古、青海、陕西、甘肃。

这样就把三十多个没有规律的省市联系在了一起,在背的时候只要理解着去背就可以了。

对比概念全面掌握

地理科目的学习,尤其要重视对概念的理解和消化。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同学们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地理学习中,要在掌握必要的地理事实材料的基础上用滚雪球的方式把知识全面掌握,并且做到活学活用。例如,复习气团时就可以和气温、降水、气压、风、等压线、高压脊、低压槽、大气环流、冬夏世界特别是我国气压分布的总格局,以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冷锋(包括快行冷锋;慢行冷锋、静止锋)在我国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挂钩进行综合练习,然后抓住精髓的东西去深刻理解和验证。上述问题就是气候要素在不同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复杂变化,这样的读书习惯,可谓是落实到一个“活”字上了。

形象记忆敢想像

要记住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及位置,确实很困难。如果能用形象记忆,会减少这方面的困难。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不难发现各省市政区的轮廓,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