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国学,用国学
23495600000026

第26章 国学文化与社会生活(3)

(一)儒家的诚信观推进了个人的发展。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总是要不断的发展。由于儒家诚信观的提出和发扬,使我们有了一个衡量自身发展好坏的标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出现了众多讲诚信的仁人志士,这些都离不开儒家诚信观的影响。

(二)儒家诚信观造就了大量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比如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

(三)儒家诚信观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儒家的“仁爱”、“道义”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具有普适性和合理性,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也在变化,但儒家有关诚信观的思想却依然适用,仍然是衡量个人精神世界和社会风气的基本尺度,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理想。

(四)儒家诚信观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历史学家陈寅格在谈到中国文化的定义时也论及了民族精神与气节的关系,他说:“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煌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按陈寅洛先生的理解,“忠”、“信”这样的理念是中华民族精神或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五)儒家诚信观对中国历代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历史上着名的商鞅变法就是从诚信开始的。而且中国历代法制中均有对违反诚信的行为进行惩罚的规定,比如历朝历代的法律都把“欺君”定为大罪。

在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诚信作为一种高尚的价值取向被无数的士大夫和仁人志士所追求和实践。经历了数千年后的今天,儒家诚信观仍然不断的被中国人所继承和发扬。

第三,儒家诚信观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的诚信理论可用来培育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人向来讲诚信,对于签署和加入的国际公约中国能坚决予以执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信用制度在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建立,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诚信是信用制度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柱。无诚信则无信用。儒家的诚信观能够配合我国企业和个人诚信系统的建立,将有力的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二)儒家诚信观的经典理论是当代进行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料。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未来道德建设的重点就包括“诚实守信”;我国正在实施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也明确将“诚信”列入“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之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就有“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要求。

(三)儒家的诚信理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实际上也包含着对儒家诚信观的继承和发扬。

(四)儒家诚信观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我国目前的许多法律都涉及诚信问题。例如《行政许可法》中规定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民法通则》与《合同法》中规定的诚信原则、《刑法》中规定的诈骗罪、侵占罪、招摇撞骗罪、合同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偷税罪、走私罪等均涉及诚信问题。如果一个社会诚信问题解决的好,很明显就会在法律上更好的贯彻执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儒家的诚信观能够促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五)儒家的诚信理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诚信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呢?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自由而又充分的发展。人的素质内容中自然包括诚信的品质。2004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文化的目的是:“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六)儒家诚信观能够为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对外贸易法》、《刑法》等中国法律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出了诚信的要求。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WTO规则更是要求我们要诚信经营。可见,儒家诚信观对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以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诚信现象,显然违背了儒家诚信观和我们现在公认的为人处事准则,同时也是不和谐的表现,所以我们说按照当代要求弘扬儒家诚信观已经是一件紧迫、重要的事情,这件事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的全面发展。

【国学小讲堂,人生大智慧】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钓鱼,只用钓竿,不用渔网;孔子也绝不伤害栖息于巢中的鸟。

现在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其实我们的祖先们都有着非常朴素的科学发展思想,这种科学发展的思想很早就上升到了用来治理国家的高度。但是这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先进、制度的完善、执行的坚决程度还是给今天的我们以强烈的震撼,可见我们的祖先是何等的聪明和睿智。

【品故事,明心志】

巧妙变通

尧的儿子叫丹朱,据说,尧为这个儿子,发明了围棋,以此来教他的儿子,训练他的心性能够缜密宁静下来,但是,丹朱在下棋方面,也没有达到国手的境界,到底还是无效。

因此,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历史上称谓“公天下”。后来的历史学家,认为尧真是一个高明的人,因此而有政治上最高尚的道德,同时也是保全自己后代子孙的最高办法。如果当时由丹朱即位做了皇帝的话,也许可能是作威作福,反而变成非常坏、非常残暴,那么尧的后代子孙,也可能会“死无噍类”了。他把天下传给了舜,反而保全了他的后代,这便是“曲则全”最高运用的道理。

五、弘扬孔子的“相敬如宾”夫妻观与构建当代和谐婚姻和家庭

在家庭伦理关系的各个层次中,夫妻之间的伦理关系是基础。谭经文在《家和万事兴——关于家庭伦理道德的新思考》一文中写到:“家庭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为法律和道德所承认,其中婚姻关系是核心,是主要的、决定性的,血缘关系是从婚姻关系而来的。”事实上,在家庭中,夫妻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能够维持一种相濡以沫的融洽关系,这有利于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促进父慈子孝、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的实现。反之,如果夫妻终日争吵不休,必然会对子女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孝道的施行,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家庭关系的破裂,造成妻离子散的悲惨的结局。因此,建立夫妻之间平等相爱的伦理道德关系对于构建和谐家庭意义重大,也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弘扬良好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夫妻之间和睦的重要意义,并且在社会中积极推崇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古代的文人墨客对“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是十分神往的,称之为“只羡鸳鸯不羡仙”,这也就是充分表达了陶醉在融洽夫妇关系之中而不计物质享受的精神愉悦。

今天我们谈及儒家的夫妇观,总会提到“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的纲常名教对中国妇女身心造成了“摧残”,不少学者认为儒家夫妇观对家庭和谐造成了消极影响。可是事实证明,儒家思想的早期奠基者们正是在不断尝试解决婚姻制度以及夫妻之间矛盾冲突的基础上,才逐步形成其夫妇观的,其理论初衷正是为了有效的推动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

先秦的儒家是极为关注夫妻之间关系的,认为夫妻之间的关系对于礼乐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表率作用。孔子把夫妻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男女双方的“终身大事”,而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合二姓之好,以继万世之后”(《春秋谷梁传·桓公三年》),这句话也就指出了这种特殊的关系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中庸》在第十二章中指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孟子也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孟子·万章上》),这就更加明确了夫妇关系是形成人间伦常关系的基础,对于王道政治的实施而言就是社会教化序列的开端。因此,儒家围绕现实婚姻制度和男女关系等矛盾冲突,以实现夫妻融洽和谐为目的进行了多层次的制度设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婚姻制度的演变以及儒家所做的贡献。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易·序卦》)古人其实很早就意识到在宇宙世界形成之后,在生化万物的基础上出现了人类,而在人类产生之初就有了男女之别。这在西方文明中也有着类似的说法,基督教的“创世说”便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后就创造了一对男女,即亚当、夏娃,他们的结合孕育了人类,他们是人类共同的始祖。不过,男女之间夫妇关系的确立却是依赖婚姻关系为基础的,这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因此婚姻制度的演变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程。而另一方面,婚姻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与男女双方的爱情关系又密切相关,婚姻制度的设计更要求要充分考虑到爱情关系,否则就会引发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以及稳定。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儒家思想是如何引导夫妻之间和睦相处的。

儒家是在婚姻制度与男女两性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夫妻观,从而引导夫妻双方能够相互尊重、互敬互爱,同时又能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承担延续家族生存发展、推动家族兴旺的使命。正如徐儒宗先生所指出的:“加深这种夫妇之间亲密关系的关键在于彼此平等、相敬相爱、互相忠贞,以保持永久协调和谐,才有利于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这是儒家夫妇观的最本质的重要内容。”

儒家是在“男女有别”的两性观念基础上确立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分工合作。男女由于自然属性的差别必然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也就导致了家庭组织中的夫妻双方所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

由于男性在体能和精力上都比女性更加刚健充沛,因此社会对男性的性别认同具有外倾性的特征,而儒家延续周礼的规定在对男性的教化培养方面也是侧重于社会责任的承担,督促其为争取家族利益向外开拓、建功立业。而与此相反,由于女性在体能和精力上都表现出温婉柔顺的特征,因此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认同则具有内倾性的特征,儒家对女性的教化培养方面也侧重于家庭内部事务的管理,主要是相夫教子、打理好家中大小事务。

上面讲述的这一情况在农业社会表现得特别明显,因为农业社会中维系家庭生存主要依靠的就是农业生产,而身强力壮的男性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