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界有句俗话,叫做“三分策划、七分执行”。没有执行,管理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仅有战略并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执行才能让企业创造出实质的价值。中层领导想练就高效能的铮铮铁骨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既需要先天的良好素质,更需要后天的刻骨修炼。
态度决定成败
心态好比一颗种子,把它培植在肥沃的土壤里时,它会发芽、成长,并且不断地繁殖,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变成数不尽的果实。这就是心态之所以产生重大作用的原因。积极的心态能够激发起中层领导的所有聪明才智,而消极的心态却像蛛网缠住昆虫的翅膀一样,束缚着中层,使你的才华不能得到发辉。心态问题是一个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的问题,中层的心态更是如此。如果他们的心态有问题,不仅自己难以在企业里立足,而且还会对员工、客户等造成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伤害,这些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
对于一个优秀的中层领导来说,才能不是关键,态度决定成败。首先是一个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胜于能力,一个人只要想干,能力是可以练出来的,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态度,即使他原来是块金子一样会演变成一块废铁,因为他的态度不对,就会导致他的行为错位。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才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责任感的中层领导,有责任的中层首先要有好的工作态度。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果给你一张报纸,然后重复这样的动作:对折,不停地对折。当你把这张报纸对折了51万次的时候,所达到的厚度有多少?一个冰箱那么厚或者两层楼那么厚,这大概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这个厚度接近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的确,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动作,是不是让你感觉好似一个奇迹?为什么看似毫无分别的重复,会有这样惊人的结果呢?换句话说,这种貌似“突然”的成功,原因何在?秋千所荡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高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踏实”。其实,这样的动作和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做,但又不屑于做,他们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甚至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动作,自己都不记得。比如你每天都会把垃圾袋带出去扔掉,你会记得你用怎样的动作扔掉的吗?这也正像全世界都谈论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时,却把踏实给忘记了,踏实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辛勤耕耘的态度。
心态决定一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生活的轨迹。拥有积极心态的中层,能够按照自己选择的道路顺利而愉快地走下去;而一个心态消极的中层,在各种压力面前就有可能萎靡不振、精神焦虑,因而无法取得事业的进步和成功。事业成功的中层,往往是那些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做他自己想要做的事的中层。海尔前董事长张瑞敏说过:能把一件事情重复千万次的做对就是不简单,不容易。我想这个不简单不容易首先就是一种好的工作态度,否则是不会干好的。
美国中南部某个州的高速公路计划造八座桥梁,这八座桥梁总造价为50亿美元,为了挑选设计公司,他们向工程公司约谈此事。结果只有4家大公司提出了建议书,其余17家都是小公司,其中有16家被吓走了。他们认为工程太大,做不了,自认为无法与大公司竞争。只有一家小公司提出了建议书。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到,结果他们果然争取到了合约,也做成功了,这个事例充分体现了态度决定成败的道理。
而中层领导的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好的工作态度,也不一定会成为公司的栋梁,即使你今天是人才,明天未必是人才。海尔有句话:不换脑子就换人。讲的就是观念问题,能力再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企业变革的需要,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因为企业是不会给每个人太多犯错的机会,当然市场也不给企业很多犯错的机会的。才能不是关键,态度决定成败,张瑞敏经常说:无论何时,企业家要保持谦虚和执着的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的道理不算复杂,分析起来有正反两层含义:一是有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二是没有好的态度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其实大家都听说过,中国足球队的表现,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证明。当初,米卢在任的时候,时时刻刻强调态度的重要性,要各个队员摆正态度,进行各项比赛。正是凭着米卢的这句话,不断地激励着国家队的队员们,所以最终中国队才能在44年后第一次进入世界杯的决赛阶段。
我们身边很多优秀的中层领导都具有良好的态度,张瑞敏有了要做就要做最好的态度,把海尔发展到今天可以和国际舞台竞技的中国旗帜企业;马云从不甘心失败,不甘心放弃梦想的上进心驱使他一次次去努力,最终打造阿里巴巴帝国神话;青岛的海景花园大酒店的老板宋勤,因为不满足于外国人对国有企业“吃皇粮”的说法,发誓要把企业做出个样子来,现在的海景花园大酒店不亚于泰国的东方饭店,是中国酒店业学习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其实不见得能力有多强,他们首先有一种好的态度,有了好的态度,才会让他们发愤图强,去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目标。
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关键是你的态度问题,事情还没有开始做的时候,你就认为它不可能成功,那它当然也不会成功,或者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认真,那么事情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没错,一切归结为态度,你对事情付出了多少,你对事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三个工人在砌一面墙。有一个好管闲事的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爱理不理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抬头看了一眼好管闲事的人,说:“我们在盖一幢楼房。”第三个工人真诚而又自信地说:“我们在建一座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态度决定高度,仅仅十年的时间,三个人的命运就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是态度!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和目标。具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其人生目标必然高远;有了高远的目标,必然会为之努力。有努力必有回报。第一个工人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心情是郁闷的,想的都是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回答别人的问题时都是满肚子怨气。第二个工人要比第一个工人心态好,尽管也是在砌墙,但他却把这堵墙当作一栋楼房来建,心里想的是如何将楼房建设得更好。第三个工人心态最好,工作那么辛苦,他还那么自信那么专注。人最可贵的就是“认真”二字,第三个工人把砌墙这样的小事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看待,十年后成为老板也就不足为奇了。
是的,1+1可能大于2也可能等于0。一分的能力加上一分积极肯干的态度,可能创造出三分的成绩;而拥有100分的能力,却没有一分想要干好工作的态度,很可能一事无成。
张瑞敏有一段精练概括:“想干与不想干,是有没有责任感的问题,是德的问题;会干与不会干,是才的问题。”其实,不会干不要紧,只要想干,就可以通过学习、钻研,达到会干;会干,但不想干,工作肯定做不好。一个企业最希望拥有的优秀中层领导是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人。胜任所代表的不仅是能力,更重要的是道德、人品、责任感、上进心等职业素养。
赢在执行
临下班时,公司董事长把总经理叫到跟前说:“你去安排两个员工去布置一下会议室,明天我要用会议室谈判。”随后总经理就叫来两个员工照本宣科地说:“你们两个去布置一下会议室,明天董事长要用会议室谈判。”
第二天,会议室没有按惯例摆上鲜花,董事长问明缘由后,被解职的不是那两个员工,而是总经理。原因何在?这个总经理实际上犯的一个基本之错就是失职。这一失职,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三个字:执行力。
一个成功的企业,战略先行,执行随后!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个企业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如果中层领导没有有效的执行,就没有团队的成功!所谓执行力,就是企业管理当中制定的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它能够使企业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决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时下,尽管有些企业的管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必须看到,跟顶尖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包括团队的管理、自身素质、品牌的竞争等等。毫无疑问,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谁都不能改变的事实——满街的咖啡店,唯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唯索尼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只有沃尔玛雄踞零售业榜首。这是因为这些脱颖而出的企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反观一些企业,做表面文章的管理者大有人在,但一到执行时,逃脱的逃脱,躲避的躲避,推卸的推卸一到问责,不执行者反倒可以“一身轻”,什么执行力,什么团队精神,统统扯淡!但也不都是如此扯淡。
执行力一般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建立科学的分配、激励、用人、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机制创新。要结合自身和实际,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团队的领导职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从而实现从人事管理向着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其次是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知名品牌和名优产品,实现结构创新。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必须进一步抓好结构创新,这是做强、做大的根本途径。要突出抓好组织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三个方面的调整,突出打造知名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产品。其三,探索现代团队管理的新路子,推进由传统型管理向战略型管理的转变,实现管理创新。实践表明,加大企业管理,练好内功,使管理上层次、上档次,以期实现由传统型管理向战略型管理的转变。
没有真正执行力的团队注定不会长久,他们必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败下阵来。只有那些建立了执行力文化的团队才具有竞争力,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在翘首以盼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方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没动。有意思的是,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这家企业就扭亏为盈了。
执行力不仅能显示企业中层领导的人格力量,而且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示范和凝聚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励和团结下属,共同实现团队目标。说到底,执行力也是一种决策力。有着良好执行力的中层领导必须是务实的决策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称职的中层领导时时刻刻都不能丢弃这样一个理念:以执行为天职。当然,企业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企业竞争力。企业力量需要中层领导去协调,下属行为需要激励和约束。成功的执行者善于针对具体环境巧妙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细节,这也是如今最稀缺、最宝贵的珍品。
执行力的高低对于同类企业来讲,他们之间的差距决不仅仅是执行的本身,而是执行的效果。微软老板比尔·盖茨曾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IBM的郭士纳也说:“一个成功企业和管理者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领导能力。”
海信集团的电视、空调、冰箱、手机等主导产品的产销规模有了较大增长,仅2003年就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增长幅度为14.5%。该集团在海外市场开拓、产业结构优化等也取得不小的成绩,经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今后健康持续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然而海信老板周厚健却声言目前海信急需解决的问题仍然是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能将好的思路落实于具体执行时间表上,导致好的思路和策略形成空谈;二是安排工作不到位,执行任务没有紧迫感;三是执行过程敷衍了事。成败关键在执行。而团队执行力差,将直接导致在贯彻团队经营理念、实现经营目标上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员工的斗志,破坏了工作氛围,影响了团队的整体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是一个执行团队。团队里每一个员工的执行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决定着团队是不是一个好团队,是不是一个实践目标有效的团队。要强化团队整体的执行力,中层必须以身作则。另外还要有好的管理机制,充分体现人才的自我价值和执行力的最大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讲,执行应该成为团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力的好坏,决定了团队的成败。
执行是一个比较“硬性化”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不像做文章那样可以一目了然,由于它需要行动去实施,因而就显得比较琐碎、具体,涉及的环节较多,时间也较长,执行应该属于非常微观的管理范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薄弱问题也就不像其他管理问题那么明显,因而经常会被管理者乃至执行者忽视。但是,团队运行管理战略的决定因素不是战略本身,而是其执行程度,因为再高明的战略也不可能在没有执行的前提下自动得以实现,因此,忽视执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导致其成为团队管理中无形的“软肋”,并使得企业制定的宏图大略也只游离于形式与空谈。
形成执行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最有代表性的大致可列以下几种:
1.干扰。在于团队内部的科层制管理体制决定了信息传递是一个逐级多链条的过程。而信息在多级传递过程中很可能会受噪声的干扰而造成失真,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团队,内部结构比较多,程序也多,从上到下的信息传递自然要经过多层环节,受干扰的几率越大,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不精确。一个方案从策划到实现可能要经过“边尝试边论证”的多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对整个方案都是散件,但对执行者来说都是完整的行动。在方案计划不精准,现实性、可操作性可能出现中途变化的情况下,对执行问题、意外估计不足或缺少不同情境下的备选方案,导致执行过程中必须反复请示,反复核实,由此延缓了落实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