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在全县开展的“五一”群众体育系列活动中有89个单位的3000多人次受到教练辅导,431家单位77000人次参与活动。1996年7月,全县有9人参加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止2005年底,全县有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4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1人。
二、学校体育
民国中期,球类运动项目逐渐在全县各小学校开展起来。各学校体育设施简陋,活动规模较小。田径运动比赛亦有开展,但量少质次。民国后期,学校体育活动以军事训练为主导,辅之以田径、球类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体育运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1975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始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6年全县重点中小学建立了由校长、体育老师、卫生保健员、学生组成的领导小组,管理指导学校体育课教学达标工作,主要推行两操两活动。
1986年,全县各学校开展了体育“达标”活动。1997年,全民健身活动内容纳入学校体育运动计划,有94.5%的学校开展了田径、球类、广播体操为主的健身活动,北街小学、业余体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李发祥被评为全国传统体育先进个人。1999年,大坝乡中学获省级“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0年,民勤县第一中学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3年,民勤县第二中学获武威市业余训练比赛二等奖。止2005年底,全县有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所,业余训练点2个,全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达标面100%,达标率98.7%。
三、老龄体育。。
。老龄体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活动内容有中老年迪斯科、健身(美)操、健身秧歌、腰鼓、太极拳(剑)、木兰扇、门球等。老龄人参加体育锻练人数占城区各健身点活动人数的80%以上。到2005年,全县共有老年人门球场2块,中老年人秧歌健身点2处,太极拳活动点2处。2003年,有2个老人健身点被授于全省优秀健身站(点)称号。
四、残疾人体育
1986年9月4日至7日,武威地区举办的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上,民勤代表队获田径团体第2名,6个单项第1名,乒乓球团体第2名。1990年,李生文(聋哑人)、马爱民(麻痹)代表民勤县参加甘肃省第三届残运会,李生文获400米短跑第二名。1995年,王金林(肢残)代表民勤县参加甘肃省第四届残运会,获女子A6A8—LAF6铁饼、铅球、100米短跑第1名,并获道德风尚奖。1998年,在甘肃省第五届残运会上,王金林打破女子A5—8LT4组100米和A5—8LT4铅球和同级铁饼3项省级记录,获100米、铅球、铁饼、标枪等4项第1名;杨树齐分获B1组800米第2名,100米第4名;徐霞获游泳项目第4、第5、第6名及体育道德风尚奖;陈国朋分获A5—8LAF4组200米第4名、400米第6名和跳远第6名。2002年,全国第三届特奥上,徐霞获100米和200米游泳铜牌各1枚。同年,在甘肃省第六届残运会上,杨树齐获跳远金牌1枚,400米和800米跑铜牌各1枚;周瑞成获摔跤、盲人门球、铅球铜牌各1枚;白生林获坐地排球铜牌1枚;王金林获铅球、铁饼、标枪金牌各1枚。
五、社区体育
2000年和2003年为北关社区配备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活动器材。2005年为腾龙社区、新华社区、东街社区申请了全民健身工程项目。止2005年底,全县有北关社区健身点4个,西街社区健身点1个,新华社区健身点4个,沙漠公园健身点1个。
六、参赛成绩
民勤县体育运动在20世纪50~60年代期间,在武威地区属中等水平。80年代以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中小学体育运动,在武威地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1983年,在甘肃省中学生手球比赛中,民勤一中男女16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男队获第一名,并于1985年8月,参加了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中学生手球比赛,荣获第二名。1979年至1985年,民勤体育代表队参加省、地各项运动会累计达36次,取得省级第一名2次,第二名2次,第三名7次;区级第一名15次,第二名6次,第三名8次。1986年,民勤县承办了全国供销社职工篮球赛,县供销社代表队勇夺第1名。1988年,在民勤县承办的甘肃省中学生篮球赛上,县中学生代表队获第1名。1989年,在武威地区青少年田径赛上,民勤代表队获甲乙组第1名。1990年,在武威地区青少年田径赛上,民勤代表队获乙组第1名。
1991年,在甘肃省第八届运动会上,民勤代表队代表武威地区获第4名,同年,在武威地区青少年田径赛上,民勤代表队获甲组第2名和乙组第1名。1992年,在武威地区青少年田径赛上,民勤代表队获乙组第1名。2001年,在武威地区青少年田径赛上,民勤代表队获男子组第2名,女子组第1名。2002年,在武威市青少年田径赛上,民勤代表队分获男、女组第1名。2004年,在甘肃省长跑训练点集训比赛上,民勤代表队获团体第3名。
七、体育设施
据2004年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统计,全县共有各类体育场地361个(标准体育场地308个,非标准体育场地53个),其中隶属于体育系统6个,教育系统334个,其他系统21个。总面积40万平方米。
(第八节)医疗卫生
一、县卫生局机关
清代以前无卫生医疗机构,民间有少量郎中行医。道光年间,县设医学会,为中医行会组织。清末民初,卫生行政由医学训科管理。民国17年(1928年),撤销县医学训科,成立医学研究会。民国25年(1936年),成立县卫生院,负责全县卫生行政管理工作。1950年,县人民政府设文教科,内含卫生行政工作。1952年7月另设卫生科,1958年7月25日,改称民勤县卫生局。1962年8月4日,文教、卫生两局合并,改为民勤县文教卫生科。1963年6月20日,文教、卫生两科分设。同年10月18日,改称民勤县卫生局。1967年4月,成立民勤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下设文卫组。1968年6月1日,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下设文卫组。
1970年7月31日,由文卫组改设为文教卫生局。1971年10月29日,分设为卫生局与文教局。1973年,撤销革命领导小组,恢复局长负责制。1980年,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改设民勤县人民政府,卫生局由县人民政府所辖。1984年2月15日,计划生育工作划并卫生行政部门,改卫生局为民勤县卫生计划生育局。1985年2月28日,卫生、计划生育两局分设。下辖县属单位5个、基层单位33个(中心卫生院5所、一般卫生院4所、乡镇卫生院10所、片卫生院10所、乡卫生所4所)、与卫生局发生业务指导关系的其他部门卫生机构8所、村卫生所269所、个体医生56人。
2005年卫生局机关挂靠地方病防治领导办公室、爱国卫生办公室、农村卫生协会3个机构。下辖县属卫生事业单位7所、基层单位33所(中心卫生院6所、一般卫生院15所、片卫生院9所、乡卫生所3所)、村卫生所(室)182所、个体医疗诊所(室)33家。并负责对其他12处社会办医疗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
二、县直医疗机构
1、县人民医院
民国25年(1936年)8月25日,民勤县卫生院成立,址设民教馆内(现东街县武装部址)。民国36年(1947年),甘肃省政府卫生处评定县卫生院为丙级医院。1949年9月23日民勤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卫生院,改称民勤县人民卫生院。1951年7月,县人民卫生院升格为乙级卫生院。1955年9月10日,改县人民卫生院为县卫生院。1957年11月1日,将县卫生院改建为县医院。1963年甘肃省卫生厅评定民勤县医院为全省重点县级医院。
1968年9月25日,县医院与县卫生防疫站合并,改称县人民卫生院,组成革命委员会,设防治科、总务科、门诊部、住院部。1976年2月17日,改县人民卫生院为县第一人民医院。1978年7月拨款在西门外镇国塔处重建。1981年7月15日,改县第一人民医院为县人民医院,10月1日新医院落成,迁入开诊。1996年,县人民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同年9月,其荣获国家级“爱婴医院”称号。2001年,民勤县人民医院党支部被甘肃省委树立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被甘肃省委树为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年获甘肃省卫生厅“医德医风先进集体”、“十佳医院”等称号。2003年—2005年通过“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第一、二、三主题活动”,被中华医学会树立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05年,县人民医院有职工191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8人,中高级职称人员71人(正高2人,副高15人,中职54人)。
占地面积4.57万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门诊、五官、皮肤、传染、检验、放射、功能等16个科室。年收治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接诊门诊病人13万人次,施行各类手术1600台次。
2、县第二人民医院
1970年1月24日,北京市第一传染病医院第五队派驻民勤县工作,县革命委员会将其安置于西渠公社,命名为民勤县“6·26”医院,职级为县属科级事业单位。同年7月,县财政拨款3万元,批准拆西渠大庙楼子、山门道等古建筑兴建医院。征购首好大队第二生产队耕地10亩破土动工。
9月3日,将原西渠卫生所并入“6·26”医院,暂在该卫生所开展医疗业务。1972年新医院落成(今西渠中心卫生院址)投入使用。1976年2月17日,改“6·26”医院为民勤县第二人民医院。1979年1月5日,撤销革命委员会,设院长、副院长。至1980年医院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35平方米,医疗设备日渐齐全,成为红沙梁以下五个公社的医疗卫生中心。1981年6月17日,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县第二人民医院,其人员、药品、医疗设备等由卫生局调拨到城乡各医疗单位,房产全部移交西渠公社卫生院。折价总额149065.55元,其中药品51341.36元,医疗设备与器械48458.41元,财产49265.78元。
3、县中医院
1983年8月23日,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民勤县中医院,为县属全民所有制科级事业单位,隶卫生局领导。同年,划拨北门外邮电局预制厂场地3800平方米动工兴建(即县城北环路县体育场对面今址),医院总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2006年,新建2600平方米的门诊医技综合大楼1幢,业务用房面积达6300平方米。2005年,县中医院有在职职工84名,退休人员13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者1人,中级职称25人,助理级职称33人,士级职称25人。医院内设7个一级科室和10个专科及10个专病门诊。年收治住院患者1200余人次,接诊门诊患者6万人次。
4、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