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悲惨世界(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2371900000046

第46章 珂赛特(9)

有一天拂晓,蒲辣秃柳儿去上工的路上,在树林的一角,一丛荆棘的下面,发现了一把锹和一把镐,像是有人藏在那里的。但那也可能是挑水工西弗尔爷爷的,想到这里,他也就把这事撂 下了。可是,当天傍晚,他发现有一个人从大路上进人树林的深处,而那人却没有看到他,因为 他躲在了一棵大树的后面。他发现“那人完全不是个本乡人”,并且据德纳第推测,“他还是蒲 辣秃柳儿的一个老相识——苦役牢中的伙伴”。但蒲辣秃柳儿死也不肯说出此人的姓名。当时,那人背着一个方方正正的东西,像个匣子,或者是个小箱子。这使蒲辣秃柳儿感到十分诧异。过 了七八分钟,他才想起来应该跟过去看个究竟。然而为时巳晚,那人巳不知去向。于是,他决定 守在树林外边,等那人出来。“月亮上了山”。两三个钟头过去了,蒲辣秃柳儿这才看见那个人 走出树丛。他身上的那只箱子不见了,只剩下了一把镐和一把锹。蒲辣秃柳儿没敢上前与那老相 识打招呼,因为他明白那人的气力大过自己三倍,自己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况且他手里还有一把 镐,如果那人认出了他,他必遭杀身之祸。两个老相识久别重逢,应该有何等感人的倾心谈吐 啊!蒲辣秃柳儿猛然想起早晨看到的藏在荆棘丛的锹和镐。他跑过去,可锹不在,镐也不在了。他因此推论,他那老相识走进树林,用那把镐挖了坑,把他那箱子埋了下去,又用锹填上土,埋 起了那个坑。那箱子不大,肯定装的不是死人,而是钱。因此,他要找。蒲辣秃柳儿巳把整个树 林折腾遍了,凡是有新近动土迹象的地方他都翻看过。但一无所获。

既然如此,既然他什么也没有“逮住”,那么,在孟费梅,也就没有人再去打什么主意了。只有几个长舌妇还在唠叨:“加尼那个修路工绝不会无缘无故地费那么大的劲儿。魔鬼一准来过 了。”

三一锤敲断脚镣,一准是早有准备

在同一年,即1823年,10月将尽时,土伦的居民都出来观看战船“俄里翁”号回港的壮 景。那条战船日后停在布雷斯特充当了练习舰,不过当时还服现役。它隶属地中海舰队,因暴风 使它受损,得回港修理。

这艘在行驶时遇到过大风浪、船体严重受损的巨型战舰,驶进码头时费了很大的劲儿。我巳 经记不清当时船上挂的是什么旗。按照惯例,它接受了 11响礼炮的礼遇,它也对等还礼,一炮 还一炮,总共22炮。鸣礼炮,这是王室和陆海军的礼节,是互致敬意的表示,是礼遇的象征,是船坞和炮垒例行的程式,日出日落,开城关城,诸如此类的事,都得由所有的战船鸣炮。有人 统计过,文明世界的礼炮,每天24小时要有15万次的轰鸣,而这些均白白地费掉了。每发炮弹 以6法郎计,每天就是90万法郎,一年就是3000多万法郎。它们都化作了缕缕轻烟,像小事—段。可是否有人想到,与此同时有多少穷人却在挨饿。

1823年是复辟王朝所称的“西班牙战争时期”。

那次战争,一件大事里包含了好多件事,并且事事有奇特之处。那是波旁王族的一件重大的家事,这一家族中法兰西的一支援助和保护了马德里的一支,是维持嫡系承继权的举动,是我国 民族传统的又一次的复现。昂古莱姆公爵先生被自由主义派报刊称为“安杜哈尔英雄”,他—改平时的那种庄重神态,得意忘形地抑制住了与自由主义派的空想恐怖政策为敌的宗教裁判所实 实在在的老牌恐怖政策;无套裤汉以赤膊鬼称号再次出现,他们令许许多多依靠亡夫的赡养 金过活的寡妇惊恐万状;专制主义则称进步为无政府状态,并起而横加扫荡;有些理论一1789 年的各种理论突然在暗中被窒息了 ;风靡全世界的法兰西思想遭到整个欧洲的恫吓;加里昂亲王 化名查理—阿尔贝,他带上了御林军士的红呢肩章,以志愿军人的姿态参加了镇压各族人民的君王十字军,并和法兰西的儿子、大军统帅并肩作战;帝国的士兵巳经休息了八年,但巳然衰老,现又戴上白色帽徽垂头丧气地走上了征途;少数英勇的法国人在境外高高举起了三色旗,它令 人想起了 30年前在科布伦茨出现的白旗;我们的士兵队伍里混人了僧侣;自由和革新精神遭 到了枪剌的严酷镇压;各种“主义”皆被炮弹挟制住了;法兰西正在以武力摧毁着自己在思想 方面的成就;敌将被收买,士兵进退无着,城市被大军围困;没有战斗,却有危险,正如突然跌 进一个炸药坑,炸药随时可以爆炸;流血不多,荣誉也少,人人都无成就感,个个却面有愧色。以上这些,便是西班牙战争,便是由路易十四的后代中的一些王公贵族发动、由当年拿破仑部下的一些将军所导演的战争。它既没有任何伟大的军事行动,也没有任何卓越的政治策略。这便是 这一战争的可悲之处。

严肃的战役也有几次,例如特罗卡德洛的占领,便是一次较为壮丽的军事行动;但是,总的来讲,我们再说一遍,那次战争的动因模糊不明,号角低沉,这是历史上的一种似是而非的光 荣,是法兰西难以接受的。西班牙的某些保卫疆土的军官们,撤退之轻易令人难以置信,想必是 金钱发挥了什么作用。似乎我们赢得的不是战争,而是一些这样的将军,以致士兵们都面带愧色 而归。那确是一次不光彩的战争,它的旌旗中显露着“法兰西银行”的字样。

1808年,士兵们轰轰烈烈攻破了萨拉戈萨,到了 1823年,这些士兵眼见那些要塞在开门 迎敌,个个都皱起了眉头,叹惜自己没有遇到帕拉福克斯。按法兰西人的性格,他们对罗斯托 普金的欢迎程度远远胜过对巴列斯帖罗斯。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值得强调,那便是,对法国来说,那次战争,既伤害了尚武精神,也激 怒了民主情绪。那是一种征服举动。法国的士兵是民主思想之子,可是在那一战争中,他们要干的却是把枷锁强加在别人的脖子上。这是不合逻辑的、极端丑恶的。法兰西的使命是唤醒各族人 民的心灵,而不是对它加以压制。自从1792年以来,整个欧洲的革命都与法国的革命密不可分。法兰西放射着自由之光,这光芒犹如太阳一样灿烂。拿破仑曾指出,只有瞎子才对这种光芒无动 于衷。

1823年的战争不仅是对善良的西班牙民族的暴行,同时也是对法兰西革命的亵渎。而那种 侵犯他人的罪恶行径,是法兰西干的,而且是以暴力实现的。暴力,除了解放战争以外,其余都 是强暴的侵犯。“被动的服从”这一用语就足以说明任何问题。军队是一种奇特的手段,是由—个骇人听闻的、巨大的无能为力者组成的力量。这可以说明战争的实质:它是人类的一种不由自 主的行为。

对波旁王族来说,1823年的战争正使自己受到了致命伤。他们以为他们是那场战争的赢家,却看不到用强制的方法去扼杀一种思想的危险性。他们天真极了,错误地认为可以用犯罪的手段 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殊不知,罪行只会使自己大大受到削弱。这是政治的陷阱。1830年·萌芽于 1823年。在内阁会议上,西班牙事件成为武力制胜和神权优胜的一个论据。既然法国能够在西 班牙恢复“至尊”的地位,那么,在自己家里自然也就可以恢复君主专制了。他们把军人的服 从,当成了国民的自愿。这是一个莫大的错误。这种信念导致了王冠的坠地。毒树的阴影下和军 队的阴影下皆非酣睡之所。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谈谈那战船“俄里翁”号。

当亲王统帅舆的队伍正在作战时,一队战船也正横渡地中海。我们刚才巳经说过,“俄里翁” 号就是属于那一舰队的,由于海上的风暴,它驶返土伦港。

一条战船在港内出现,本身就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因为那家伙确实极其庞大,这正是人们舆亲王统帅,指昂古莱姆公爵。

所喜欢的。

战船显示了人力和天工无限宏伟力量的组合。

战船是由最轻的物质和最重的物质构成的。它与物质中的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都发生 关系,而且需要与三种物质的每一种进行较量。它用11只铁爪抓牢海底的岩石,它的翅膀和触 须比起蝴蝶来还要多,用以插人云端,招引风力。它那120门大炮发射时,比得上万钧雷霆。海 洋始终想让它在海天一色的惊涛骇浪之中迷失方向,但是办不到。船有它的灵魂,有始终指着北 方、替它担当向导的罗盘。在黑夜里,它有探照灯,用不着星光的照明。总之,它有帆,索,足 以御风;有木,足以防水;有铁,有铜,有铅,足以防礁;有灯,足以防暗;有舵,足以对付茫 茫的大海。

假如有谁想闹明白战船到底庞大到何等程度,就须走进布雷斯特或土伦的那种有顶的六层船 坞。建造中的战船,可以比拟说,它是被罩在玻璃罩里的。挂帆的横杠是一根巨梁,倒在地上的大桅杆长得很,一眼望不到它的末梢。这桅杆竖起来,从它那深人坞底的底部算起,直达那伸在 云中的尖端,有60脱阿斯长,它的底端直径也足有三英尺。英国的大桅杆,从水面算起,就有 217英尺高。我们的上一辈,海船用铁缆,今天,我们用铁链。一艘有100门炮的战船,它的链 子堆起来就有4英尺高,20英尺长,8英尺宽。造那样一条船,需要3000方木料。那简直是整 个一个森林在水面上浮动!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所描述的那只战舰是40年以前的简单帆船。当时,蒸汽机还处于研制 阶段,出现巧夺天工的新式军舰,那是后来的事。到了今天,比方说,一条又有帆、又有螺旋推 进器的船,那才是令人惊骇的庞然大物,帆的面积就有3000平方公尺,汽锅有2500匹马力。

不用说这些新的奇迹,就是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和吕泰尔所乘的古代船舶,也统统是人类的伟大杰作了。它的动力来自太空的无限气流,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把飓风兜在帆里,乘风破浪,来去自如,从不会迷失方向。

但是有时也会狂风大作,把60英尺长的帆杠如同麦秸一样折为两截,把400英尺高的桅杆 吹得像根芦苇,摇来晃去;体重万斤的锚,会在狂澜中飘荡翻腾,犹如渔人的钓钩,落进鲸鲟之 口;魔怪似的大炮,发出了悲哀的吼声,可是黑夜沉沉,海天寥廓,怒吼被风声吞没,变得渺无 声息;所有的威力,所有的威严,都统统被压在另一种更高更大的威力和威严之下了。

人们见到一种盛极一时的力量忽然走上穷途末路,都不免黯然神伤。海港边总有无数的闲人 围着那些巧夺天工的舰只,伫立观望,这些人自己也弄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每天从早到晚,在土伦的那些码头、堤岸、防波堤上,都成群结队地站满无所事事的和吊儿 郎当的人,按巴黎人的说法,他们的正经事便是看“俄里翁”号。

“俄里翁”号早巳有了毛病。多次的航行,船底上结聚了层层的介壳,以致它的航速降低了一半。去年,它曾被拖出水面,剔除介壳,随后又下了海。那次剔除工作损伤了船底的螺栓。它 驶到巴利阿里群岛时,船身开裂。由于当时尚无舱底加铁皮的技术,它便进了水。一阵暴风吹 来,大浪打破了船头左侧和一扇舷窗,前桅绳索的栓柱也遭损伤。这样,“俄里翁”号不得不驶 回土伦港。

它停泊在兵工厂附近,一边调试设备,一边修理船身。为了使船体空气流通,照例在左右弦 开了洞。

一天早晨,观众们目击了一件意外的事。

当时,海员们正忙着上帆。负责管理大方帆右上角的那个海员身体摇摆不定,失去了平衡。他两手抓空,头重脚轻地绕着横杆打转。在倒下去的时候,他一只手抓住了踏脚的绳环。随后,另一只手也抓住了它。他就这样悬在了半空。围观的人发出一阵惊呼。下面是深深的大海。他感 到头晕目眩。身体下落时,冲力使绳子在空中摇摆不定。那人被吊在绳子的末端荡着,就像投石 带上的一块石子儿。

去救吧,那要冒生命危险,不是闹着玩的。船上的海员们全是些新近募来当差的渔民,没有一个敢于挺身救险。这个不幸的帆工气力渐渐不支,人们眼见他四肢疲乏,满脸痛苦。他极力想 往上攀援,但每一用力,绳子便更加晃动。他一声不敢叫,唯恐耗尽气力。他两臂直直地吊在空 中,竭力抽搐。看样子,过不了多会儿,他就得松开手,掉到大海里去。大家都转过头去,免得 看到他坠海的惨象。人的生命常常会被系在一小段绳子、一根木杆、一根树枝上,眼见一个活生 生的人,好像一个熟了的果子,从枝头下落,那实在是一件惨不忍睹的事。

这时,人们忽然发现,一个人矫捷如狸,正沿帆索攀援直上。他身上穿着红衣,显然是个苦 役犯,头上戴的是顶绿帽,这又显示他是个终身苦役犯了。他向上攀着。当他到达桅棚时,一阵 风把帽子吹落了。一头白发露了出来,这说明他不再年轻了。

那确是一个苦役犯。代替狱中的苦役,他被调到了船上来干活儿。他见出事了,便立刻跑去 找到值班的军官。就在众人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之际,他向军官提出请求,允许他冒死去救 那帆工。那军官只点了一下头,便见那人一捶敲断了脚上的铁链,随后取了一根绳子,飞上索 梯。当时谁也没有注意到他是如何打断那铁链的,事后大家才回想起这一问题来。

眨眼的工夫,他巳到了那横杠的上面。他停了几秒钟,仿佛是在目测距离。这时,那挂在绳 子末端的帆工在风中飘荡着。这短短的几秒钟,对于站在下面观望的人来说,竟似几个世纪那样 漫长。随后,那苦役犯两眼望着天空,向前迈了一步。观众们这才喘了口气。大家望见,他顺着 那横杠,一气向前跑去。跑到杠端以后,他把带去的那根绳子一头结在杠上,让另一头垂下去。接着,他两手握住绳子,顺势滑下。人人都好像火烧眉毛般的焦急。现在,悬在空中的巳不是—个人,而是两个了。

一个蜘蛛要捉住一只飞虫,不过,那可不是一只害命的蜘蛛。千百双眼睛死死盯着他们,人 人都屏住呼吸,谁也不再出声,唯恐自己吐出的气,形成气流,把那两个不幸的人吹下海去。

苦役犯巳经滑到了海员的身边。正是时候。如果再迟一秒钟,那个巳经力尽绝望的人,就会 落人深渊了;苦役犯一手抓住绳子,一手用绳子把那人紧紧拴住。随后,大家望着他重上横杠,把那海员提了上去;接着,他扶着那人在横杠上面立了一会儿,好让那人恢复气力。不一会儿,他双手抱起那人,踏着横杠,把那人送至桅棚,交给了他的伙伴们。

这时,观众齐声喝彩,有些老人还淌下了眼泪,妇女们拥抱在一起,所有的人都在发着同—种狂暴的声音:“赦免他!赦免他!”

而他呢,是遵守规矩的。他立即往下走,好快些归队去干他的苦活。他顺着帆索滑下,又踏 着下面的一根帆杠向前跑。所有的目光都注视着他。也许他疲倦了,也许他眼花了,人们仿佛觉 得他的动作有些迟疑,身子有些摇晃。突然,人们禁不住惊呼、慌乱起来一原来,那个苦役犯 掉进了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