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研究
23784300000011

第11章 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1)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大学生的多元化素质具有特殊作用。而作为担当重任的育人教师,高校体育教师任重道远。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最根本保证。

一、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现状分析

1.学历偏低

在学历职称结构上,多数教师还处于本科层次,硕士研究生相对较少,体育博士研究生也就更稀罕,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也较少,即便有些单位部门的教授与副教授相对多一些,但学历和职称含金量都不很高。虽然近几年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培养,但和其他学科相比,现在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2.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据调查显示,多数体育教师对专业掌握较为熟练;对体育原理等掌握不够牢固和全面;对教育科学、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比较贫乏;对一些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不够理想。因此,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应大力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和不合理的现象。

3.教学及科研能力不强

高校体育教师一般思想上认为自己只是一门公共课的教学老师,只要教好自己的课就可以了,不像专业老师要求高、学术性强。所以很多教师只做平淡的教书匠,教学方法老套,知识体系陈旧,没有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子———科学研究提到较高的位置上来,始终感觉搞科研实在太累,致使真正出现在体育领域的具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并不多;很多教师没有养成科研的习惯与素养,到了评定职称的年限就东拼西凑几篇低质量、低水平的文章(特别是中初级职称非常明显),到了高级评定阶段,就走科研的非常渠道,买卖剽窃文章现象严重,不踏踏实实自己干,职称上去了就摆老资格、享待遇,本文在此所提及到的只是一些现象,但这种现象不可小视,长时间下去会玷污本学科的声誉和发展,当然也有少数科研较强的学者,但毕竟是凤毛麟角。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够

多数高校体育课程都是在室外进行的,这就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机会比较少。但是,这并不能作为高校体育教师不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由。高校体育课程也会有室内课,如何上好这些课程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墨守成规、照本宣科,还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生动。由于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课堂上诸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数码摄影、录像与放音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率普遍偏低。因此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待提高。

二、高校体育教师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1.思想素质

要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要求教育者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因此,体育职能部门,即体育教学部、体育研究室应全面落实《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塑造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风范;把师德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育人水平,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方针;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业务素质优良、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体育教师队伍”。

2.文化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师,除了必须受过高等教育,还要获取相关学科的知识,博采众长,相互渗透,更新、发展、丰富知识结构和综合教学能力。同时,借助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武装、充实、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此外,还必须开展教学研究,其目的是活跃思想、开拓思路,转变观念,研究问题,更新知识,提高教法,强化和深化体育教师的教学个性,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

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一般指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协调性等。一个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正常的教学中,以良好的示范动作,给学生留下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从而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因为新世纪的现代大学生,不仅满足于增强体质,同时也要求从教师的动作示范中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身体素质是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用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了“体者,载知识之木,寓道德之舍也”。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信息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4.业务素质

学识的多少与教学能力的强弱不一定都成正比。知识渊博的名人不一定都是理想的教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而体育教师的职业与其他教师的不同点在于课内与课外,体育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接触。体育教师不仅要讲解动作的要领与做法,还要示范、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活动。体育教师的品德修养、治学精神、生存观点对学生也起着示范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立志为高校体育事业努力奋斗。

5.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心理素质的好坏,也可以影响学生。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有健康、坚强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不同其他专业教学,它不仅要在语言上教,而且还必须有正确、美观的动作示范。另外,绝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在室外场地进行,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较多,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正面引导学生;反之,脆弱的心理素质可导致学生学习中出现畏惧情绪,从而影响教学质量。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适者生存,劣者淘汰。因此,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习惯与接受挑战,乐于接纳新事物,能够在短时期内适应环境的变化。然而,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斗争、自我提高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三、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几点建议

(1)针对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学历偏低的现状,鼓励教师进修,或是开设相应的人才培养机构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提升个人的学历水平。

(2)针对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注重丰富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应该克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实践,忽视专业基础理论、相关教育理论、相关操作知识以及一些相关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否则就不可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不能很好地认识客观规律,难以用理论指导实践。当然知识只有通过实践的系统化,概括后才能形成能力。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高校体育教师要通过自学、在职培训、短训、进修、观摩、经验交流会和各种科学论文报告会等多途径、多渠道进行再学习,以达到大力丰富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从而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3)作为体育教学的特色,教师起码要做到身体力行,会讲会教会做。由于当前高校大量扩招,学生人数增加较快而使体育教师的课时工作量加大,如果把课后的校内体育活动和校际之间的体育活动包括在内,那么体育教师的身心负荷就更大,因此,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障就很难圆满完成任务;再者,在教学中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及精力旺盛的教态等都需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为了延续运动寿命,终生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更需要有扎实的身体素质。由此可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个体育教师搞好体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过硬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一专多能的业务能力,是最受学生喜欢的体育教师,同时也最能发挥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树立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身体素质和过硬的基本技术技能的巩固与提高。最后,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思想。体育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开阔的心胸、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师德师风、知识渊博、业有专精、富有创造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人。

随着教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高等教育也迈入市场经济的领域,高校体育场馆作为高校资产的重要部分,也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而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运营与管理,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设施的热点问题之一。

作者利用参加第二十届全国高校体育保健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访问了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等地高校体育部和体育院校的有关人士,对32个高校体育部(系)有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32份。了解各高校体育场馆的相关情况。并通过电话、信件和走访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情况。就题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的项目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

(一)高校体育场地开发现状

1.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

在所调查的高校中,体育场馆总量达1676个,其种类和数量情况、开放情况、效益情况分别见表3-1、表3-2。

表3-132所高校体育场馆种类和数量情况表

场地种类场馆(所、片)比例(%)露天场地比例(%)篮球场86(片)5.1383049.52

排球场432.561609.55

足球场00563.34

网球场110.6624014.32

田径场60.36502.98

游泳池140.84241.43

羽毛球26(馆)1.55523.1

乒乓球28(馆)1.67502.98

总计21412.77146287.23

从表3-1中可以看出,32所高校中场馆总数量为214所,占12.77%,露天场地1462个,占总数量的87.23%,是场馆数量的6倍多,说明露天场馆相对较丰富,由于场馆建设的费用相对要高许多,投资后如不考虑回收效益,很难维持这些高造价场馆的基本运营,因此,如何考虑对这些建成后的场馆进行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表3-232所高校体育场馆种有偿开放时间表

开放时间高校比例(%)

周一至周五教学时间外

(含晚上)双休日全天

16

57.14

周一至周五教学时间外

(含晚上)

621.43

仅双休日

414.29

不开放27.14

表3-2中,不开放场地的高校只有2所,占总数量的7.14%,选择教学时间外和周末开放的高校有16所,占57.14%,有选择性开放场馆有10所,占35.72%。由于高校场地主要是用于高校教学,对于这些零散的空闲时间,也没有详细的时间安排。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可以说所有这些高校场地基本上是属于不创收的,仅有少数场馆效益较好,大部分处于持平,甚至亏损状态。

调查结果表明,首先高校规模基本与场地数量成正比,学生数量越多的高校,其场地(馆)数量越多;其次,有偿开放的场地(馆)大多为易管理的封闭型场地(馆)及其相邻场地,其他露天场地因不便于管理,多采用无偿使用;第三,造价较高的综合体育场地(馆)基本不对外开放,只在有正式比赛时临时租用。综合来看,高校的体育场馆开放利用率低,而且开放形式单一,经营不善的状况普遍存在。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大多数在产权上为国有、集体性质,在经营性质上为事业型,缺乏个体、外资、合资等产权性质及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在体育场地利用方面,目前普通高校体育场馆面向大众利用率较低,其中使用率最高的为游泳池、羽毛球馆、田径场地和网球场,使用率最低为其他球类馆。

2.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场馆无形资产(品牌的开发、社会化开放、竞赛表演市场的开发等)开发存在着明显的不足,95%的高校都是空白,这主要是因为场馆资源不足,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用于教学,基本无法保证高校师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更无法满足市民的体育锻炼需求,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等原因造成的。

3.高校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

(1)利用低。高校中的许多体育场馆是国家投资修建的,其目的就是给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和比赛、课外体育活动等提供必要条件,是一项福利性设施。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一定要在保证以上功能的顺利完成情况之下,利用场馆及教职工空闲时间才能进行。因此在接待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体育消费时,会因为时间上的冲突而造成一定的矛盾。

(2)资金不足。各高等高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体育场地设施缺口、器材旧、资金不足等现象。特别是扩招和一些新校区的建设,使一些高校负债累累,导致在体育场馆建设投资上捉襟见肘。

(3)管理薄弱。高校体育场馆在产业化运作的组织管理上还比较薄弱,如体育场馆有偿服务活动与高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的配套、衔接,以及教育部门与高校有关领导、部门间的协调关系需进一步加强,与高校体育工作诸多环节的配套工作还需理顺。

(4)无形资产产业化开发不够。通过对全国32所高校体育场馆的调查看,高校体育场馆无形资产走产业化开发是完全可行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政策还有待完善,我国在高校体育场馆方面虽然制定了不少政策,但有关高校体育场馆的政策法规方面过多地重视了规划、建设,未充分认识到对现有高校体育场馆进行无形资产产业化开发的重要性。其次,高校开展产业化经营和有偿服务的面不宽,还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网络,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及教师优势还远远没有得到发挥。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多以教学、训练为主,基本上不对外开放。

(二)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的几个问题

1.高校体育场馆利用不充分、不合理

现行高校体育场馆使用率不高,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场馆闲置严重,同时还存在随意挪用和侵占体育场馆等不合理的现象,最终使体育场馆陷入经营困境,以致成为一个庞大的废弃物,造成较大的资产流失和经济损失。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物尽其用,这才是体育场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2.管理结构和手段不完善,使经营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