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研究
23784300000009

第9章 高校体育课程规划研究(2)

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是指“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它是课程设计的核心,是理论层面的方法论,也规范着课程目标的性质以及内容选择的范围和领域”。课程设计者的观念和立场不同,将直接通过价值取向反映在不同的目标、内容、结构以及学习方式等具体的设计结果上。进行高校体育课程设计研究,必须首先明确课程的价值取向,否则就有可能陷入盲目之中,导致研究结果的模糊与混乱。因体育“手段论”和体育“目的论”的影响,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分歧。手段论价值观强调体育学科的自身知识逻辑,重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重视运动中的合理负荷,强调规范的课堂教学。而目的论价值观,则把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获得的满足作为价值取向,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反对程序化和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课程与教学的组织结构形式也较为灵活。可见,不同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将形成不同的体育课程培养模式,学生因体育课程而获得的能力与效果也将出现不同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呈现出新的特点。现代课程设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是现代课程应有的最大价值。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社会需要与学生需要相统一,是当代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基本趋势。

(二)体育文化与生活取向的考证

科学主义支配下的课程价值取向,强调学科本身逻辑体系的科学作用。人本主义支配下的课程价值取向,强调学生情感、意志、价值观的培养。受这两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可以划分为科学主义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和人本主义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前者突出知识与技能、技术与方法、负荷与原理、体质与健身;后者强调兴趣与情感、精神与理想、体验与感悟、人格与个性。随着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走向融合的趋势,体育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也应当从体育的科学价值和体育的人文价值中探求新的统一。高校体育课程力求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力,并且使他们能够具备终身体育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它同时关注体育的科学文化价值和体育的人文文化价值,因此,学习活动过程应强调体育文化价值取向。通过体育课程的培养,力求使大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体育文化素养,能够从体育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取得身心的良好变化与和谐发展。由此看来,体育文化价值取向融合了体育的科学价值和体育的人文价值。同时,当今高校体育课程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重视主体性发展,关心精神需求。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需要使大学生享受活动参与所带来的乐趣、体验努力坚持所收获的成功、理解交往合作所产生的意义、领悟探究创新所拥有的审美。这种以生活着的方式所进行的体育学习和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生活体验,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高校体育课程不可缺少生活的价值取向。

为此,高校体育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应当是体育文化与生活,这不仅显示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主体性发展、个性丰满、人格健全、体验人生和超越自我的自身需求。

二、体育课程设计路线的论证

(一)体育课程路线的设计

课程的路线设计是指课程设计基本思路的逻辑展开,不同的路线设计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目标模式课程设计和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目标模式课程设计是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和系统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过程模式课程设计主张课程设计应当详细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所要采取的方法,提倡对目标采取灵活的态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重自己发现、自行探究的学习过程。应当说,目标模式的设计路线有其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因为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是以考虑分析社会需要、学生需要和学科功能为基础而进行的。在目标模式课程设计的思维视野里,让学生系统、高效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并通过学习活动以促进其身心健康,这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所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正如过程模式所反对的一样,目标模式以严密的行为目标来统领整个体育课程设计,将会容易导致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容易忽视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体育课程失去灵性和生机。为此,在体育课程设计中应当兼顾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设计路线的优点,以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开端。不仅重视行为目标的作用意义,而且同样关注过程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设计表述,由此来展开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学习方式的设计与建议,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发挥。

(二)体育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

进行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不仅需要考虑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特征,同时还要重视对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积极关注。为此,高校体育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应当是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力。这就要求体育学习力中必然蕴涵着科学文化要素和人文文化要素,必然凝结着个体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特征和个体对体育学习过程本身的需求特征。对于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来说,不仅是一个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获得与掌握过程,也是一个运动体验的过程,同时还是体育情感、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观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体育学习力是个体进行体育学习所拥有的风格魅力,它具体体现为学习的动力与能力。体育学习风格是体育学习动力与能力集中在个体身上的一种持久稳定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形成体育学习风格是个体具备体育学习力的标志,而凝结在体育学习风格中的则是来自于体育科学素养和体育人文素养的积累与沉淀。可见,体育学习力凝结着浓郁的个性色彩,是个体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学习、策略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结果。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从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力着手,本身就包含着体育科学文化培养的要素和体育人文文化弘扬的要素。这一逻辑起点,从一开始就融合了目标模式课程设计和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优势因素,使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在个性发展的轨道上有指导地进行。

(三)体育课程设计的逻辑展开

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以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力为逻辑起点,为设计路线贯穿了一条明晰的主线,即围绕着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力以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体育学习风格而展开后续的具体设计。因此,为落实传承文化和体验生活的价值取向,就需要通过蕴涵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内容、突出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课程结构以及关注经验与体验的学习方式等具体设计的进一步展开而实现。

蕴涵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内容是指选择的教育素材应具有丰富的科学价值作用和人文价值作用。考虑到培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学习动力和能力的要求,就需要通过研究把它们选择整理出来,这正是课程设计逻辑展开的第一步需要面对的问题。接着就是这些课程内容在怎样的组织结构形式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问题,这就需要贯彻突出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课程结构设计。前者要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统一,要求多种组织形式的共同影响与协调配合;后者要求健身、竞技、休闲等教育素材在各种组织形式中的合理安排,这是课程设计逻辑展开中需要重点探讨的关键。

最后,需要把课程中的学习方式给予明确的说明,这是课程设计走向课程实施的桥梁。围绕着传承文化和体验生活这一逻辑展开的核心主题,本文提出关注经验与体验的学习方式。关注经验,就是重视大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关注体验,就是重视大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内心感受、反应、联想与领悟,关注大学生在体育人文文化熏陶中的培养与发展,它是生活化学习方式的根本体现。因此对关注经验与体验的学习方式的建议,是课程设计走向实践的具体方法操作指南。通过上述关于以传承文化和体验生活为实体的课程设计逻辑展开,更加突出了过程培养的设计意义,从而使课程的目标与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三、体育课程设计的原则

(一)突出鲜明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