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的艺术
大千世界,千变万化,笑的种类丰富多彩。笑是人的本能,无需师授,但什么样的笑有益于身心健康,并非人人皆知。在日常生活中,笑声无时无刻都在你的身边,要想使美丽的笑声伴随自己的一生,让笑给生活带来欢乐和幸福,就必须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懂得笑的艺术。
发自内心是真诚的笑
笑是人体生理和心理和谐的交融,是人的情感体验欢乐愉快的共鸣。健康乐观的笑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欢笑,而那些狂笑、狞笑、苦笑、傻笑之类,则是不健康的笑。狞笑阴险、恶毒,是真正的“笑里藏刀”,必须严加防范。狂笑和傻笑是精神病人的典型表现,若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笑时,应上医院积极诊治。听听相声,欣赏一些有意思的哑剧或幽默作品等,所发出的和谐轻松舒适的笑,是有益健康的自然之笑。
知足常乐是笑的源泉
一个人要永远保持愉快的情绪、欢乐的笑容,首先要培养乐观主义精神、“知足常乐”的思想。只有心理上的平衡和稳定,才能保持笑颜常驻,笑口常开。
幽默轻松是笑的关键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感的表现。幽默轻松,表达人类征服忧患和困难的能力,愁眉苦脸是滋生不出幽默来的。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幽默、欢笑实是一种丰富的营养。因此,每个人都应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生活丰富是笑的条件要想使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培养广泛兴趣,自寻乐趣,广交朋友,乐于交谈,互吐衷情,使情绪变得豁达、轻松。
总之,用丰富多彩的爱好兴趣,调剂、装饰自己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五彩缤纷,激发热爱生活的强烈愿望。生活的实践证明,善笑者少病、乐观、长寿,生活得愉快。为了您的健康、幸福,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愿你的脸上充满健康的微笑,让喜悦的笑声伴随你的一生。
笑的魅力
笑是人心灵的一面镜子。人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笑具有无穷的力量,它能静心,更能疗疾:笑可以改变人体内的化学变化,改变人的脑电波,使人的大脑内一直睡眠的那部分脑细胞突然醒觉起束,从而改变人的聪明才智,使人变得更聪明,更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个很会笑的人不可能患心脏病,一个很会笑的人更不可能会自杀,一个很会笑的人自然会知道宁静的世界,因为当一次开怀大笑停止后,就会出现瞬间的宁静。人在发自内心的笑的那一瞬,就会处于一种很深的静心状态,忘乎所以,置一切而不计。在人开心笑的那一刻,思考会停止,因为不可能笑和思考同时启动。如果你真的笑,思考将会停止,如果你还在思考,那么笑就算不了什么,即使在笑,也只不过是马马虎虎而已,瞬间即逝,那将是一个残缺的笑,缺乏实际意义的笑。
笑可以牵动人体许多肌肉,发笑一次,就相当于做一次全身运动。比如人们笑的前仰后合时,会感到肚皮发痛、呼吸困难、泪流满面,就是因为牵动了腹肌、呼吸肌及面部表情肌等最好的见证。
现代医学认为,笑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的影响最深远的药物之一。如果你在生病的时候能够发笑,不久就会恢复健康。如果你不会发笑,即使很健康,迟早也会失去健康而生病。
“笑”的真谛
人人都会笑,但不是人人都懂得笑的真谛,尤其是不知道笑与健康的辩证关系。
有位著名的美国记者,突然患了“结缔组织严重损伤”的不治之症。在他举步维艰、痛苦万分的时候,他想起了“悲伤会致病,快活有助于治病”的名言。于是他就给自己寻找了一个奇妙的自我疗法——找来一批喜剧影片观看,他欣慰的发现,十分钟的大笑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于是他干脆搬出了医院,给自己重新安排了新的生活三部曲——吃饭、大笑、睡觉。十年过去了,这位记者不但没有倒下,而且身体越来越好。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面部表情,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社会人群之间最广泛最容易理解的“语言”,微笑没有国界之分,没有信仰之别,是人们表达情感最好的工具:微笑也是人们化解矛盾、消除误会、去掉隔阂的最好方式。相逢一笑泯恩仇,让我们都成为这人类最美好语言的善用者,因为不仅别人能从你的微笑中看到真诚、得到理解、感到温暖、得到幸福,更重要的是微笑会给你带来健康!
因此,只要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微笑,每一天都笑口常开,笑容常在,一定会青春永驻,健康长寿!愿大家的笑声永远回荡在自己的身边,激荡着大家的胸怀!无论是曲折、坎坷,还是困难、挫折,或是失误、失败都不能成为抹去脸上笑容的理由,要以微笑征服它、消灭它。我们相信,谁能笑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谁能让笑意永留心田,谁就能让健康永伴!
心理健康的新十项标准
在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一个人要应对许许多多错综复杂的事物,健康的心态是进行有效应对的保证,是适应环境、获得生机的前提。为此,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健康、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那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学家推出最新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有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需要是人类不同层次需要中基础性的需要。有了充分的安全感,才能心理稳定,精神饱满,从事于其他社会活动。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并出现抑郁、焦虑等异常心理,引起各系统功能失调,甚至导致疾病。
正确评价自我一个人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我能力的工作,就会力不从心,事与愿违,不利于身心健康。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如果生活目标过高,会产生挫折感:生活目标过低,会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这些均不利于身心健康。
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适度的外界环境接触,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融洽人际关系,又可以及时调整自身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
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指一个人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人的个性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统一,方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能力是指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知识、技能掌握上能获得的成就。能力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应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完成的。能力可以制约和影响知识、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而知识的掌握又会导致能力的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影响,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不但要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还表现出不同的好恶态度。对这些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发泄要有时间、场所、对象之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对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善于发挥自己的才能人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充分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但是,发挥才能并不等于表现自己,更不能“逞能”,否则不利于团结协作,不利于融洽人际关系,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保持适度的满足感
美国著名的比较心理学家兼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人的一些潜能或基本需要,需要是对一定生活和发展条件的要求,需要是个性倾向的基础,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推动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人的需要包括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塑造心理健康秘诀
美国心理卫生学会的11条心理健康要诀,全面总结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良好的心境,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对人表示善意
我们经常被人排斥是因为人家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淡泊。
娱乐是调味品娱乐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如打保龄球、唱歌、蹦迪等,可以使人不由自主的置身于自得其乐的境地。对于娱乐,什么样的方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令心情舒畅。
找人倾诉烦恼
把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心好友或师长,心情会顿感舒畅。语言是世界上医治百病最好的良药。
暂时逃避烦恼
当生活受到挫折时,应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觉、看书或看电视等,可以暂时逃避烦恼。待心理平衡后再重新面对挫折,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既是人生的一贴清醒剂,又是人生的一座加油泵。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表明,身处顺境的人,因为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容易产生惰性:身处逆境时,遭受挫折压力,往往会使人迫于境遇,敏锐进取。相信“命运压不垮一个人,只会使人坚强起来”的名言。这时,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会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偶然亦要屈服成就大事的人处事从大处看,无见识的人处事从小处钻。所以,只要不触犯原则,在小处有时亦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为别人做点小事
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别人不单使自己忘却烦恼,还可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更能够获得珍贵的友谊,何乐而不为?
做事要一心一意心理学家发现,构成忧思、精神崩溃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面对很多急需处理的事情,精神压力太大而引起精神上的疾病,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宜同时应对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心力俱疲。
不要处处与人竞争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喜欢争强好胜,使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礼为先、情为重、和为贵”是最好的处世警言。
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常因区区小事而自责,结果受害者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有的成就,自然就会心情舒畅。
善于疏导愤怒情绪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怒发冲冠时,会出现很多过激行为。所以,若遇到不顺心的人或事时,应善于控制、疏导、转移自己的情绪,如散步、打球或唱歌等。
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
很多人办事没有毅力,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每个人都有他的思维,刻意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心愿是不现实的。
健康之宝——笑
笑,是人类良好心境和美好情感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生理需要。笑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祖国医学宝典《黄帝内经》日:“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说明精神乐观、心情舒畅可以使气血通畅,荣卫通利,气机调和而有益于身心健康。民间有很多关于笑的谚语,如“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恼一恼,老一老”,“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笑口常开,青春常在”等等。可见,精神乐观、笑颜常驻、笑口常开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基础。
现代生理学研究证明,笑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对肌体来说是最好的全身运动体操。通过笑可以牵动人体的面部表情肌、胸大肌、肋间肌、背阔肌、腹直肌等许许多多块肌肉的运动。适度的笑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有利于维持肺功能的正常:通过适度的笑可以锻炼腹部肌肉,尤其女同志,产后腹肌松弛,笑是最好的美身体操之一。自古以来,笑被看做治病疗伤之良药,健身防病之法宝,如开怀大笑可以治疗神经性头痛,前仰后合的大笑可以治疗背部肌肉劳损。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有句名言:“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甘甜调料,没有笑声的生活是一种酷刑。没有笑,生活就不能成其为生活。”
健康敌凶——恶性情绪
恶性情绪包括过度的忧愁、悲观、失望、紧张、恐惧、沉闷以及害羞、怯懦等不良心理。一般不良情绪如果在体内超过了负荷,如狂喜、暴怒或大惊而失控等等,都会达到恶性情绪的境地,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引起猝死。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之说。特别是中老年人和患有隐性疾患的高危人群,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患者,由于过度兴奋,血压突然升高、心率增快而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脑溢血等危及生命。如历史故事中就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瑜大怒,仰天长叹……连叫数声而亡”。另据报道:伦敦平均每十场国际足球赛就有4~6人因情绪过度紧张而猝死。因为恶性情绪和情感,会通过大脑下丘脑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分泌各种激素:免疫系统如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及抗病能力而引起疾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科学研究证明:当人在怒发冲冠时,神经系统机能亢进,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分泌量会增加到情绪稳定时的100倍,使人的心率、呼吸、血压、冠状动脉血流量等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这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最危险的因素。
美国生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生气会分泌毒素。”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而无杂色。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这种所谓的生气水注入大白兔体内,几分钟后大白兔就会死亡。如果人生气十分钟,除消耗掉相当于一次3000米赛跑的精力外,体内分泌物更为复杂和具有毒性”。因此,他告诫人们: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外国学者胡兰德在《人生延寿法》一书中曾提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如忧虑、惧怕、贪求、怯懦、嫉妒和憎恨等等。”
由此可见,人的健康体魄和不良情绪是一对孪生兄弟。忧愁、悲伤、紧张等不良或恶性情绪,是健康和长寿的大敌:乐观、欢快、开阔等良性情绪或情感,是长寿与健康的根本。所以说:“乐则健康长寿:怒则多病、短命。”而情绪和情感的良好与否,要靠自己良好自控和调整能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使之向良性方面发展,既可达到身强力壮,减少疾病,又可使心理得到优化,使老年人延年益寿,年轻人体格健壮,精力旺盛。
心情不好,吃饭不香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吃饭前或正在吃饭的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本来很香的饭菜,会马上觉得没有味道了,甚至不想再吃饭了,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