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一口漂亮话
24532400000006

第6章 第二天言之有力——要打动别人先给自己打足气(3)

有了前两层意思的铺垫,这最后的话语顺理成章,三个环节层层相扣,步步紧逼,如同长江大河,一泻千里,逻辑清晰,词力雄健。而且面面俱到,不给王朗以任何可乘之机。平心而论,王朗劝降之词不失为优秀的说辞,可惜遇到了诸葛孔明这样的高手,也只能自取其辱,枉送了性命。

所以,我们在辩论中也不妨多采用一些这样层层递进,相互铺垫的方法,说第一句话时,就暗暗为后边的语言埋下伏笔。这往往要比并列式的论辩要显得有利得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在所有的论辩场合都慷慨激昂、滔滔不绝,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而且还要做到有的放矢,论述围绕核心,做到全而不散,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演讲怯场绝不是你的专利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面对自己熟悉的人,你可以表现得从容自若;但是一遇到要与陌生人,特别是许多陌生人都把焦点聚集在你身上的时候,你就会特别紧张,声音发抖,甚至变得语无伦次起来,于是,在有了一两次失败的经历之后,你就再也不愿意上台发言了。

其实,你没必要为此苦恼或者感到自卑,因为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为了在公众面前说话而感到紧张。与你一样存在担心的大有人在。它困扰的不仅仅是“菜鸟”级的人物,更包括了许多舞台经验丰富的老手。在舞台上活跃了50余年的海伦·赫斯在每次上台前依然会担心自己在临上场的那一刹忘掉开场白的台词,瑞德·斯凯顿上台前则总要歇斯底里地大大发泄一通。

紧张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人人都会紧张。好的心态和准备可以大幅度降低你的紧张。与人交谈时的紧张大多来源于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以及怕对方不爱听,只需小小的几个技巧就可以降低你的紧张。

戴尔·卡耐基说:“不会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时刻准备才能有所作为,演讲也一样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成功只会青睐那些善于准备的人。你只需要通过完全而充分的准备就会将其打败。如果你已经彻底地将讲演主题研究透彻,那么你完全不必对此感到害怕。

一、你需要仔细地组织讲演,做好充足的准备

你的准备越充分,你的演讲就越具有说服力。一遍一遍地起草和重新加工讲话稿以确保讲演既有趣,又能够有意义。然后对稿子进行编辑。所有的优秀作家都会告诉你,除了反复修改,好作品就没有什么诀窍了。

二、对新材料的担忧

资格老的演讲者往往会害怕尝试新鲜的东西。比如说改掉总是十分奏效的开场白,或者添加还未经过测试的新材料等。因此,可别让恐惧阻碍了你尝试那些能有助于改善你的演讲的新鲜事物。

三、熟能生巧

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亚瑟·鲁宾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我一天不练,只有我自己知道;如果我两天不练,我的批评家们知道;可是如果我错过了三天的练习,那么观众就全都知道了。”演讲没有诀窍,只有苦练,练习练习再练习,直至你已经有了百分之百的信心。演讲的时候,台上的每一分钟你在台下可能需要一百分钟来练习,才会使这一分钟接近完美。

即使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最好也要保持演讲或演示的新鲜感。例如劳伦斯·奥利弗爵士,在出演了两千场《奥赛罗》之后,居然忘掉了台词,他认为这是来自上帝的提醒:提醒他应时刻保持警惕。

当然,最好的训练方式还是当众说话,因为你说的话次数越多,你就能表现得越来越好。但是别让不现实的过高期望误导了你。口才只是一门只能通过时间和经验的提升来获得提升的艺术。虽然你会感到紧张,但只要坚持练习,毫无疑问你会越来越出色。

另外,在演讲的时候,如果你认为台下的听众对你充满敌意,你的情绪可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你的水平发挥,听众会因为你的演讲水平低下而疏远你。事实上,如果希望可以在演讲时给别人留下得体的印象,可以尝试一下情景预设,这一招对许多公众演说家和表演者都很实用。

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上场演讲中的积极面和听众们善意的回应,并且想象你的听众们都是和善可亲的,都是心胸开阔的,都是很乐意接受你的。将这个场景当成现实保留在脑海里。当你在某些场合无法开口的时候,设想一下情景预设,设想一下听众的积极回应吧。

伟大的奥林匹克跳水运动员格雷格总是会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设想完美的跳水,即使他没有成功地站在跳板上的“黄金起跳点”(指跳板前端可以实现最佳弹跳的位置)上也一样可以扭转局势,使自己的跳水转变成一场完美的演出,最终赢得金牌。

同样,即使你很紧张,即使你面前的听众们不是很友好,你仍然能够为听众带来一场出色的讲演,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设想你已经触及了那个“黄金起跳点”。当你站在讲演台上时,你总是假设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我是一位举止优雅而又热情洋溢的演讲者啊!情景预设的关键在于控制你头脑里对于自己的印象,不能让其他人的态度决定自己的想法。

设想你正在出演渴望的角色,好戏正在上演。你无须担忧自己看上去会显得装模作样,要知道我们每个人在性格上都是多面体。如果你多表现出你自信的一面,你也会越来越自信。经过练习之后,自信会在你身上自然显现。

有立场,但要学会如何说“不”

中国人生性敦厚、古道热肠,一般不愿意也不习惯拒绝别人。但是一味地迁就别人,有时难免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

快下班的时候,吴佩接了一个电话,一听连撒娇带耍赖的语气就知道是静瑜。她说:“亲爱的,救救我吧,帮我写个方案,客户已经催了好几次了,可是我实在是没有时间啦,你知道杰最近在追我,我也很喜欢他,你帮帮我,就算支持我的爱情啦……周末我请你吃韩国料理!”

静瑜是吴佩在公司里最好的朋友,属于那种嘴巴很甜的女人。她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求助吴佩了,她下班就忙着去约会,常常把做不完的工作推给吴佩。每次,吴佩都想拒绝,可是听到她一句一个“亲爱的”那能把人融化的热情,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不”,而且,吴佩担心,如果拒绝的话会不会伤害到两个人的感情呢。于是只能硬着头皮,无休止地无偿加班。

相信很多人都遭遇过这样的矛盾,当别人向你提出了请求时,你有意拒绝,却又害怕失去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此常常感到左右为难,勉强接受之后,就给自己带来了无谓的麻烦。

当然,假如是一般性的小事情,我们应该出手相助,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应该遵从的美德。但如果对方提出的要求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或者过于无礼,甚至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我们的痛苦之上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坚持立场,勇敢地说出“不”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字不能太过简单直白地说出来。不管怎么说,满怀希望地去求别人,却遭受无情的拒绝,的确会令人十分难堪;又或者自信十足地去说服别人,却遭到严厉拒绝,这简直是令人无法承受的伤害。

“我们每天都做一样的工作,凭什么要我帮你?”或者“这件事我真的办不到”,在遭受这些拒绝后,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一定会恼羞成怒,用犀利的言语回击对方:“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同情心啊!难道你一辈子就不求人吗?”然后拂袖而去,从此与原来的朋友形同陌路,甚至伺机报复。

那么,怎样做才能保持自己的立场而又不伤和气呢?

首先,我们应当先认真倾听完对方的情况,然后再说“不”。

当对方向你提出要求时,他们心中通常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好意思,担心你拒绝,担心给你带来麻烦。因此,在你决定拒绝之前,要注意倾听,请对方把处境与需要,讲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帮他。然后,应该对他的难处表示了解。

而且“倾听”能让对方先有被尊重、被接纳的感觉,在你婉转地表明自己拒绝的立场时,也比较容易避免伤害他,因为他能在你的倾听中感受到你的真诚。即使你真的帮不了他,但是“倾听”完他的情况之下,作为非当事人,可能会对他的困境看得更清楚,你可以针对他的情况,给他提出比较好的建议。这样,即使你不亲自去帮助对方,对方一样会感激你。

其次,在说“不”的时候要委婉。

当你倾听完之后,认为自己应该拒绝的时候,说“不”的态度必须是温和而坚定的。即使是炮弹,也应当裹上糖衣。同样地,委婉表达拒绝,比直接说“不”让人容易接受。

要委婉谢绝,不要严词拒绝,因为温和的响应总是比情绪化的过度反应要好。情绪是具有渲染性的,严词拒绝会引发他人强烈的负面感受,所以,当你必须要拒绝他人时,就不要再以不友善的言行,在情绪上火上加油。

例如,两个人在商讨谈判事宜。

甲:“我们的意思是下一次谈判会议也能在北京召开,不知贵公司以为如何?”

乙:“我不太习惯北京的饭菜,特别是我上次来时住的那个旅馆给我的印象更糟糕。”

甲:“那么您觉得我今天用来招待您的北京小吃味道如何?”

乙:“还可以,不过我更喜欢吃南方的小吃。”

乙方用“北京饭菜不好”“北京的饭菜还可以”“喜欢吃南方饭菜”,委婉含蓄地拒绝了在北方举行谈判的建议,暗示了希望在南方举行谈判的想法。明确直言的拒绝,有时自己感到过意不去,也令对方感到尴尬。这就需要采用一些巧妙委婉的拒绝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又将对方失望与不快的情绪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影响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

再次,在表示拒绝的时候,要从对方利益出发来说明自己爱莫能助的理由。

在拒绝对方之时,从对方的利益考虑,以对方的切身利益为借口,往往更容易说服对方。对对方说出你之所以拒绝,是为了对方的利益着想。

比如老板要求你在一个不合理的期限内完成工作,与其说明说你如何不可能办到,不如让对方相信这种仓促行事的做法对他而言并没有好处。这样的话,老板不仅不会怀疑你的意图,还会对你产生感激。

最后,在拒绝之后,对他的情况表示关心,最好能够提出一些建议。有时候拒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方会不定时提出同样的要求。若能化被动为主动地关怀对方,并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苦衷与立场,可以减少拒绝的尴尬与影响。当双方的情况都改善了,就有可能满足对方的要求。

当然,在你拒绝对方的时候,除了技巧,更需要发自内心的耐性与关怀,表达友好和善意是我们拒绝时最重要的原则。否则,对方一旦察觉到你在敷衍他,那么,你在他心中的地位就会下降,这样,你的人际关系也就会随之受到伤害。

是人不是神仙,谁也不能呼风唤雨、有求必应。如果不好意思拒绝而轻易承诺了自己不能、不愿或不必履行的职责,事办不成,以后你会更加难堪。若拒绝能采用合适的方法或相应的技巧,就不用担心会给对方造成伤害,甚至引发怨恨和不满了。

见面寒暄: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

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是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而采用的投其所好和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老百姓常说的“遇物加钱,逢人减岁”就是“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的真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赞美他人的技巧是非常简单,但又是非常实用的,这就是“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如果能够见面寒暄时使用它,一定会为你的人际关系的融洽度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