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女性礼仪与修养指南
2470000000026

第26章 现代女性应该知道的涉外礼仪(1)

一、涉外礼仪基本原则

涉外礼仪即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是指人们在对外交往中,用于维护自身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其基本内容就是国际交往惯例,指的是参加国际交往时必须认真了解并遵守的常规通行的做法。

(一)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狂傲自大,放肆嚣张。在涉外交往中坚持“不卑不亢”的原则,是每一名涉外人员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在涉外交往中,每一名涉外人员要努力表现得不卑不亢,主要是因为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

涉外人员在对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不仅在思想上要端正态度,而且在工作中要付诸实践。

一方面,要在虚心向外国学习一切长处、尊重外国风俗习惯的同时,坚决反对自卑自贱的思想;在对外交往中,要以自尊、自重、自爱和自信为基础,表现得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另一方面,在一切对外交往中,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应当高傲自大,盛气凌人,孤芳自赏,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对交往对象颐指气使,冷漠无情。

(二)信守时间

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守“信守时间”的原则。

在跨国家、跨地区的人际交往中,取信于人,既是自我表现的一大目标,也是与交往对象奠定良好关系的基石。信守时间,遵守约会,就是取信于人的一项基本要求。

要遵守信守时间的原则,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在有关时间的问题上,不可以吞吞吐吐、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二是与他人交往的时间一旦约定,即约会一经订立,就应千方百计予以遵守,而不宜随便加以变动或取消。

三是对于双方之间约会的时间,唯有“正点”到场方为得体。早到与晚到,同样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四是在约会之中,不允许早退。

五是万一失约,务必要向约会对象尽早通报,解释缘由,并为此而向对方致歉。绝不可以对此得过且过,或者索性避而不论,显得若无其事。

(三)注重实效

经过实践和创新,我国已形成了一整套不同档次的涉外礼仪规格。

所谓平等,不是相同,而是人格、国格上的平等对等。由于每批来访的对象千差万别,且各有不同要求,我们的接待人员应事先做好调查,以准确了解来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好研究并恰当处理各种问题,使礼仪工作的安排有针对性,重礼仪、重实效,不讲排场,更不能铺张浪费。

(四)求同存异,遵循惯例

世界各国的礼仪与习俗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求同存异原则。“求同”,就是要遵守国际通行的有关礼仪,重视礼仪的“共性”,逐渐向国际接轨。“存异”,则是要求对别国的礼俗不可一概否定,不可完全忽略礼仪的“个性”,并且要在必要的时候,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表示尊重。在涉外交往中,对于各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

在国际交往中,涉外礼仪一般要求遵循国际惯例。“惯例”其实就是求同存异的“同”。握手作为见面礼节,是通行于世界各国的。与任何国家的人士打交道,以握手这一“共性”礼仪作为见面礼节,都是适用的。所以在涉外交往中采用握手礼,就是遵循国际惯例。

(五)入乡随俗

1.必须充分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

古人早就要求一切正人君子都必须认真做好“入境而问禁,入乡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充分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本是“知己知彼”的应有之义。

比如,准备前往德国参观访问,要同德国人直接打交道,就应当事先对德国人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所特有的讲究与禁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在与德国人接触往来时,就会胸有成竹,落落大方,表现自如。

2.必须无条件地对交往对象所特有的习俗加以尊重在国际交往中,对于其他国家所特有的习俗,没必要照抄照搬,全盘引进,生吞活剥。

对于本国的传统习俗,则需发扬光大。这一切,与“入乡随俗”原则并不矛盾。

对于别国特有的习俗,是不能少见多怪、妄加非议的。

在涉外交往中,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是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从本质上讲,这两种做法都是对“入乡随俗”原则的具体贯彻落实。

(六)信守约定

讲究诚信,遵时守约,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在国际交往之中,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许诺要兑现,说话要算数,约会要如约。对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尤其需要恪守无误。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公认诚信关系到个人、组织、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信誉重于生命。讲究诚信,遵守承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实际上就是对交往对象,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最大的尊重。相反,在人际交往中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有约不守,或是守约不严的人,不仅仅是不尊重交往对象,而且也是不尊重自己。在跨国家、跨地区、跨文化的人际交往之中,取信于人,早已被公认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一个现代文明人所应具备的优良品德。在国际交往中,遵循“遵时守约,讲究诚信”的原则,就是为了真正做到取信于人。

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遵时守约,讲究诚信”,尤须重视下列四个方面:

一是许诺要谨慎,说话留有余地。不管是答应交往对象所提出的要求,还是自己主动向对方许愿,都要深思熟虑,量力而行,一切从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现实可能性出发,切勿草率从事,说过头话。对于必须做出的承诺或约定,要慎之又慎,考虑周全,不要信口开河。

二是对于已经做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以遵守。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要兑现;约定一经做出,就必须如约而行。

三是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进行通报,如实地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地为此事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动负担因此而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千万不要避而不谈,一味推诿,企图赖账,甚至拒绝为此向交往对象道歉。

四是对于一切与时间相关的约定,一定要一丝不苟地遵守,不得失约,也不得随心所欲地任意更改。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外国人往往认为,一个不遵守时间的人,在其他方面也是难以遵守其个人承诺的。

(七)热情适度

“热情适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且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具体而言,在涉外交往中要遵守好“热情适度”这一基本原则,关键是要掌握好下列四个方面的“度”。

1.关心有度

也就是说,不宜对外国友人表现得过分关心。

2.批评有度

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对待外国友人的所作所为,只要其不触犯我国法律,不有悖于伦理道德,没有侮辱我方的国格人格,不危及其人身安全,通常就没有必要去评判其是非对错,尤其是不宜当面对对方进行批评指正,或是加以干预。

3.距离有度

也就是说,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应当视双方关系的不同,而与对方保持与双方关系相适应的适度的空间距离。

根据惯例,在涉外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距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第一,是私人距离。其距离在小于0.5米之内。它仅适用于家人、恋人与至交。因此,有人称其为“亲密距离”。

第二,是社交距离。其距离为大于0.5米,小于1.5米。它适合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故亦称“常规距离”。

第三,是礼仪距离。其距离为大于1.5米,小于3米。它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

第四,是公共距离。其距离在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它也被叫作“有距离的距离”。

4.举止有度

也就是说,与外国人相处之际,务必要对自己的举止动作多多检点,切勿因为自己举止动作过分随意,以致引起误会,或是失敬于人。

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做到“举止有度”,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在国内,朋友相见时,彼此拍拍肩膀;长辈遇见孩子时,抚摸一下孩子的头顶或脸蛋;两名同性在街上携手而行;等等,都是常见的亲热之举。可是,外国人却绝对接受不了这一套。

第二,不要采取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有些动作,比如,当众挖鼻孔、抓痒痒、脱鞋子、抠脚丫,或是在与人交谈时用手指向对方。

高翘着“二郎腿”乱晃乱抖不止,被世人公认为是既不文明,也不礼貌的。在外国友人面前,自然更是应当被禁止。

(八)女士优先

在当今世界上,除了少数地方外,在一般比较正式的场合,女士优先这句话可以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女士优先”指的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士,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女性,照顾女性,体谅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必要时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女性排忧解难。

女士优先的具体体现:

步行时,男士应走在靠车辆行驶的一侧;上下电梯,应让女子走在前面;进门时,男士应将门打开,请女士先进;入座时,应请女士先坐下;同女士打招呼,男士应该起立;社交聚会,和男女主人在一起,应尽量先同女主人打招呼;进餐时,请女士先点菜,等等。

只有在下车、下楼时,男士应走在前面,以便照顾女士;进餐厅、剧院时,男士可以走在前面,以便先找妥座位。

(九)尊重个人隐私

在言谈话语中,应遵守“尊重个人隐私”的原则。

在国外,人们是普遍讲究崇尚个性,尊重个性的。其一大基本做法,就是主张个人隐私不容干涉。个人隐私,泛指一个人不想告之于人或不愿对外公开的个人情况。在许多国家里,它受到法律的保护。

因此,在跟外国友人打交道时,千万不要没话找话,信口打探对方的个人情况。尤其是当发现对方不愿回答时,更要适可而止。

(十)尊卑有规,以右为尊

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时,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这一条国际礼仪的普遍性的原则,就是所谓“以右为尊”。目前,在各种类型的国际交往中,凡有必要确定并排排列时的具体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为尊”

都是普遍适用的。在处理礼宾次序这类问题时,只要参照“以右为尊”

原则,就肯定不会发生失敬于人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在确定并排排列的位次时,我国的传统做法是“以左为尊”,也就是以左为上,以右为下。我们只要注意一下国内举行会议时的主席台排位,就会发现这一点。不过,在国际交往中,还是“内外有别”,坚持“以右为尊”。这样既是为了表示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对于国际惯例的认同,也是为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对外国朋友表达友好与尊重之意。

除了以上原则之外,还要提到外事纪律的问题,虽说纪律已经超出了礼仪的范畴。因为如果是国家公务员违反了外事纪律,那将会受到相应的处分,纪律与礼仪道德相比是它具有强制性。当然许多外事纪律也往往会通过礼仪规范来表现,所以纪律与礼仪是密不可分的。

这里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意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不说有损国家尊严的话,不泄露国家机密,不带外国人去未经许可的地方,不可私自答应外国人的某些不合理要求,不得向外国客人索要礼品小费,不做任何有损国格的事。这不仅是严格的外事纪律,同时也应该成为一种涉外礼仪修养,每个公民都要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进行自觉约束。

二、涉外人员的个人礼仪

涉外人员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必须注意个人仪表仪容,规范着装,以表示对主人或宾客的尊重和礼貌,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涉外人员应有的风度和气质。

(一)仪表仪容

这里首先讲涉外人员在对外交往活动中的个人卫生,不管在国内国外,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首先要适时理发,梳理整齐。如出国访问时间较长,除出访前应理发外,途中如发现头发长了,可在中国驻外使馆请人梳理一下,有条件的话,可到理发馆修剪。胡须要刮净,指甲要修剪。女士也应注意不做奇形怪状的发型或留长指甲。应牢记自己的身份,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时髦。鼻毛要剪短,头皮屑太多的人应经常注意洗干净。总之,在任何外事场合都要保持外表干净整洁。

其次,在任何场合都不准吐痰或当着别人的面擤鼻涕。实在忍不住,也得将痰或鼻涕吐(擤)在手帕或手纸中,或放入口袋中,或扔到垃圾筒中。不当着别人面打呵欠、挖鼻孔、挖耳朵、擦眼屎、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还要向别人说声“对不起”。

如遇有雨雪天,入屋前应先在门口踏擦鞋底,雨具应放在门口或前厅,以免弄脏地毯(板)。

再次,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葱、蒜、韭菜等有异味的食品,必要时可以嚼口香糖或含茶叶,以除去臭味。

最后,有病的人员不要参加涉外活动,如感冒、外露皮肤病等,以免令人反感。

(二)着装

服装的色调和款式千差万别,由于场合不同、季节变化和个人爱好而在穿着上有差异。但在对外交往中,不能仅凭个人爱好着装。从原则上说,参加正式、隆重、严肃的活动,多着深色、上下同色、同质的毛料服装,配黑色皮鞋和颜色相宜的袜子,一般活动着装颜色不限,深浅均可,参观游览活动一般可以着便装,但如参观游览活动安排在两场正式活动之间,则应正规着装。严禁涉外人员着奇装异服、超短裙、短裤、运动鞋等参加外事活动。在国内外事活动中,女士按季节和活动性质的不同可穿套装,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连衣裙等。

出国人员一般按国内服装穿着,但在应邀参加活动的请柬中要求穿礼服时,应尊重当地习惯和东道主的要求。中方女士可以选择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旗袍或长裙。出访人员事先应了解有关国家在这方面的着装要求,有所准备,以免出现尴尬场面。如果是东道主临时决定,而我方又无准备时,可按正式场合着装,同时要向东道主说明情况,以求谅解。在国外观看文艺演出、听音乐会,应按出席正式外事活动要求着装,女士穿套装或长裙。

参加葬礼或吊唁活动,女士着深色服装,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不用花手帕,不抹口红,不戴装饰品。

参加婚礼,到朋友家做客,参加联欢会等,可穿得美观大方些,女士可以适当装饰化妆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