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乘飞机等旅行,可穿上下不同颜色的便装。但在上下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前后,有迎送仪式,则应按正式场合要求着装,切不可为图方便随意着装,以免失礼。
不管如何着装,都应注意服装的整洁、整齐和挺直。衣服要熨平,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鞋在任何场合均要上油擦亮。女士衣着尽量有些变化,花色和款式可多样化。穿袜子时,袜口不能露在裤、裙外。
参加各种活动,进入室内场所时,均应摘帽,脱大衣、风雨衣,并送存放处。
此外,在室内原则上不要戴黑色墨镜。在室外遇有隆重仪式或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也不应戴墨镜。有眼疾者须戴有色眼镜时,应向主人或客人说明情况,或在握手、说明情况时将眼镜摘下,然后再戴上。
在旅馆房间内接待临时来访的外宾时,如来不及更衣,应请客人稍坐,立即换装,不得光脚,着拖鞋、睡衣、短裤接待来客。
驻外使馆有的地处高层楼群之中,有的院墙因当地规定建得很矮,从外往里看一览无余,故人员平时在院内活动时,不能因无外事活动随意着装,而应注意着装整齐。
(三)服装的颜色
着装要注意颜色的搭配,对女士来说,尤其如此。红色象征快乐、热烈,适合于年轻女士,在服装中使用少量红色,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年轻女士穿整套深色西装,使人感到过于严肃,若在西装领里露出衬衣的鲜红领子来,顿觉气氛活跃。红与黑、白、金黄搭配,既鲜明又协调。黄色最亮、最醒目。黄色和紫色搭配,在明度和色度上对比强烈,形象鲜明;黄色和橘色、红色搭配,使人感到漂亮和热情;黄和白搭配,使人感到可爱;黄色和粉红、奶油色搭配,活泼而和谐,是女士夏季可选用的颜色。
绿色给人以安静、恬静、温和之感。绿色和白色、黑色相配效果最好,和淡黄、黄色、奶黄色相配也很协调。
紫色意味着高贵和威严。女士喜欢紫色仅次于红色。紫色与黄色相配鲜明、强烈;紫色和白色、浅咖啡色、灰色以及明亮的绿色相配,效果不错。
咖啡色象征朴素、含蓄、坚实,很高雅。咖啡色与黑、白、红相配效果良好。
黑色象征庄重和肃穆,国外一般用于丧服。另外,个子矮小的人也不太适合穿黑色服装。但黑色作为服饰有时很高雅。黑色西装配白衬衣,再配上一条红色领带,适合于年轻人,给人以一种活跃的气氛。
三、涉外日常礼仪
迎来送往是常见的社交礼仪,在整个涉外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国际交往中,对外国客人,通常视其身份和访问性质,以及两国关系等因素,安排相应的迎送活动。
(一)迎送礼仪
1.确定迎送规格
迎送规格各国做法不尽一致。规格的确定,主要依据来访者的身份和目的,适当考虑两国关系,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综合平衡。迎送和接待外宾的礼遇规格应根据主管部门接待计划的要求执行,迎送人员通常要与来宾的身份相当或略低,随着近几年礼宾工作的改革和简化,与客人对口、身份对等的人一般不去机场、车站迎送客人,而改由低一至两级别的人员作为代表前往迎送。如副部长级以上代表团由司领导前往迎送即可。
2.掌握抵离时间
必须掌握来宾的抵离时间,及早通知有关单位和迎送人员。如有变化,应及早告知。由于天气变化等意外原因,飞机、火车、船舶都可能不准时,一般大城市机场离市区较远,因此,既要顺利地接送客人,又不过多耽误迎送人员的时间,就要准确掌握抵离时间。
迎接人员应在飞机(火车、船舶)抵达之前到达;送行则应在客人登机之前抵达。如客人乘坐班机离开,应通知其按航空公司的规定时间抵达机场办理有关手续。身份高的客人,可由接待人员提前前往代办手续。参加迎送的人员应按时到达集合地点,不要迟到、早退。
3.互相介绍
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应互相介绍。通常先将主人介绍给来宾,职位从高至低,可由礼宾交际工作人员、接待翻译或迎接人员中职位最高者介绍。有时也可自我介绍。客人初来乍到,一般较为拘谨,作为主人应主动与客人寒暄。
各国、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各异,称呼与姓名均有不同。在社交场合,称呼和姓名很有讲究,如果弄错了,容易闹笑话,有的甚至引起对方反感、误会。下面介绍称呼的礼节要求。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成年男子不论婚否,均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可称女士,对戴结婚戒指的年纪稍大的可称夫人。这些称呼均可冠姓名、姓氏、职称、军衔等。如“威廉·泰勒先生”、“校长先生”、“少校先生”、“戴维斯小姐”、“秘书小姐”等。以“夫人”称呼女性时,可以用其丈夫的姓名,如“约翰·史密斯夫人”,也可用丈夫的姓,本人的名,如“玛丽·史密斯夫人”;如以女士称呼时,一般用女士本人的姓名。
对部长级以上或地位高的人,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但在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地没有称“阁下”
的习惯,因此在这些国家可称先生。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女性,也可称“阁下”。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等为“殿下”,对有爵位的人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学位的人,可称呼他们的职务,同时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查理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桑尼博士先生”、“卡特医生”等。对宗教界神职人员,可称呼其宗教职位,如“牧师先生”、“阿杜拉阿訇”、“罗斯神父”等。
4.迎送中的陪车
迎送车辆应事先安排好,不可临时调遣,以免给人以仓促之感。
客人抵达后从机场到住地,以及访问结束由住地到机场,有的安排主人陪车,也有不安排陪车的。如果主人陪车,应请客人坐在主人的右侧。上车时,最好客人从右侧门上车,主人从左侧门上车,避免从客人座前穿过。遇客人先上车,坐到了主人的位置上,则不必请客人挪动位置。翻译一般安排坐加座上或司机旁边。
5.迎送中的具体事务
(1)迎送身份高的客人,事先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好饮料。
(2)安排汽车,预订住房。如有条件,在客人到达之前将住房和乘车号通知客人,也可印好住房、乘车表或打好卡片,在客人到达时及时发到每个人手中,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转达。这样既可避免混乱,又可以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3)指派专人协助办理外宾护照、机(车、船)票和行李提取或托运手续及入、出境手续等事宜。备齐给机场边防局、海关、行李安检站、警卫科等的介绍信及证明信件,并携带接待计划为够级别的重要客人办理免安检礼遇和海关免税免验待遇等有关手续。人数多、行李也多的重要代表团,如在抵达后即有重要官方活动,应将其主要客人的行李取出,及时送往住地,以便更衣。
(4)客人抵达住处后,一般不要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作休息,以便给对方留下更衣时间。总之,整个迎送活动应安排得热情、周到、有条不紊,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用餐礼仪
宴请是国际交往中最常见的活动形式之一。国际上通用的宴请形式有宴会、招待会(包括冷餐招待会、酒会)、工作进餐等。举办宴会活动采用何种形式,通常根据活动目的、邀请对象及经费开支等各种因素而定。
1.宴请的目的、名义、对象、范围和形式
宴请的目的多种多样,可以是为某一目的,也可以是为某一事件。
这里所说的宴请是指为欢迎代表团来访而举行的正式宴会。
确定宴请名义和对象的主要依据是主客双方的身份,也就是说主客双方的身份应该对等。作为东道主宴请来访的代表团,出面主人的职务和专业一般应同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对等、对口,身份低会使对方感到冷淡,规格过高没有必要。
宴请范围一般包括来访代表团全体人员,并酌情邀请其驻华大使及有关外交官出席。对随同代表团来访的企业家、新闻记者等人士,一般不予邀请,如有必要,可视情况邀请部分代表出席。中方则由参加会谈和迎送人员参加。
一般情况下都采用正式宴会的形式,但如参加人数多时也可考虑采用冷餐招待会。此外,如有特殊需要,在正式宴会之外,还可安排便宴或工作进餐等非正式宴请形式。便宴一般在代表团参观游览过程中安排,也可以是请吃风味,对主人的身份要求也不一定同主宾对等,甚至可以不排座次。工作进餐按用餐时间分为工作早餐、工作午餐和工作晚餐。
2.日期、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宴请时间一般安排在代表团抵达当日或次日晚,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安排在中午,但应尽量避免安排在节假日或公休日,也不能在对方有禁忌的日子和时间举行。如对方来自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宴请时间不要在13日,更要避开13日重叠星期五这样的日子。
时间确定后,应尽早慎重选择宴请地点。一般来说宴请地点的选择应根据宾主的身份、外宾的风俗及主人要求等因素而定。对重要代表团的宴请还应联系妥宴会前供简短交谈的休息厅或酒会区。
3.邀请和发帖
各种宴请活动,一般都发请帖,这既是礼貌,也可以对客人起提醒、备忘的作用。便宴和工作进餐在双方商妥有关事项后可以不发请帖。
请帖的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时间、地点和主人的姓名(如以单位名义邀请,则用单位名称)。
行文不用标点符号,所提及的国名、人名等都应用全称。请帖信封上被邀请人的姓名、职务书写要准确。习惯上对夫妇两人发一张请帖,但在国内需凭请帖入场的场合则应每人一张。
发帖前应认真核对请帖内容,确无差错后方可发出。发给外宾的请帖,一般在代表团抵达当日,在核对名单无误后再集中发给代表团中的礼宾人员,或请其驻华使馆有关人员代为转发。发给中方参加人员的请帖,应在名单确定后尽早发出。请帖发出后,还应核实是否已收到,尤其是对主要参加人员,更要明确其最终是否能出席,以便在座次安排上作相应调整。
4.菜单的确定
宴请的酒菜根据活动形式和规格,在规定的预算标准以内安排。
选菜不以主人的爱好为准,主要考虑主宾的喜好与禁忌,并适当兼顾主人的禁忌。
5.座次安排和通知
正式宴会一般均排座次,而主客双方出席人员的礼宾次序则是排列座次的主要依据。在排座次之前,要把经落实出席的主客双方人员名单分别按礼宾次序排列出来。除了依据礼宾次序之外,在具体安排座次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为了便于交谈,根据业务需要,尽可能把对口的主客人员排在一桌。若因此打乱礼宾次序,可事先向对方说明并经其同意。
根据国际习惯,桌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同一桌上,座次高低的排列也是依据右高左低的原则,即主宾坐在第一主人的右侧,第二客人坐在第一主人的左侧;第三、四客人则分别坐在第二主人的右侧和左侧。或第一客人坐在第一主人右侧,第三客人坐在第一主人左侧;第二客人坐在第二主人右侧,第四客人坐在第二主人左侧。对于两桌以上的宴会,其他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可以与主桌主人位置同向,也可以面对主桌的位置为主位。
翻译一般安排在主宾的右侧。在以长条桌做主桌时,翻译也可以安排在对面,以便于交谈。
如主桌人数较多时,可设两名翻译,一名我方翻译,坐主人右侧第二个座位;另一名翻译可安排对方翻译(如对方有翻译)或另一名我方翻译,坐第二主人右侧的第二座位。
在座次安排上,如遇中方出席人员高于主人身份,为表示对他的尊重,可以让身份高者坐主人的席位,而主人则坐第二主人的席位,但宴请标准要按身份高者的标准定。
座次排定后,如可能,应将每人的座次在其请帖信封的右下角注明,尤其是在桌次多时。或者可以将座次安排另制成表,发给参加人员,也可以在宴会厅门口放一醒目桌次安排表,以供双方参加人员明了自己的座次。
6.宴会正式讲话或简单祝酒
宴会中是否安排讲话一般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无论如何,都要事先通知对方,以便对方作出相应安排。如有正式讲话,要落实讲稿,同时还应落实双方讲话由何人翻译。讲话的时间也不固定,一般在双方一入席即由主人讲话,尔后主宾致答词。也可以在热菜之后甜食之前双方再讲话。在没有正式讲话的情况下,宾主双方也可以即席作简短的祝酒,这种讲话时间更为灵活。
7.宴请程序
宴会开始前,主人一般在门口迎接客人。除主人外,还可有其他少数主要官员陪同主人排列成行迎宾。其位置在客人进门存衣以后进入宴会厅(或休息厅)以前。与客人握手后,宾主双方的主要官员由礼宾人员引至休息厅作简短交谈,其他人员则可先行进入宴会厅。
宾主交谈一会儿后,由礼宾负责人适时提示主人,请主宾入席,这时礼宾人员应分工照顾客人入席。
宾主双方入座后,宴请即已开始。
如双方要互赠礼品,一般都在宴会结束时,即在用完水果后,主宾起身向主人赠送礼品,尔后主人回赠礼品,同时主宾向主人致谢告辞。
主宾告辞后,主人陪送至门口握手告别,原迎宾人员顺序排列,与其他客人握别。
8.注意事项
礼宾人员必须提前到达宴请地点,检查桌次安排情况,核对菜单、餐具是否备齐,以及鲜花、麦克风等是否备妥,并检查休息室的座位安排情况。
在确认一切均按要求布置好后,礼宾人员还应摆好事先备好的座位卡,并备好供出席宴会人员参阅的桌次安排表。
此外,礼宾人员还应到门口迎候主人,并将主人引至休息厅;同时还要在门口迎候主宾。主宾抵达后,礼宾人员应及时通知主人到门口迎宾。
宴会中,礼宾人员应时刻注意宴请进行情况,并及时提醒服务员为客人斟酒、换盘等。如主人和主宾分头到各桌敬酒,礼宾人员应起身陪同前往。
如对方向主人赠送礼品,礼宾人员应及时从主人手中接过所赠礼品,同时将回赠礼品递到主人手中,并提醒主人礼品的内容。
宴会结束后,礼宾人员在分别送走主宾和主人后,还应再回到宴会现场,检查是否有客人遗忘物品,如有,应及时将其送回到客人手中。
(三)馈赠礼仪
礼尚往来也是国际上通行的社交活动形式之一,是向对方表达心意的物质表现。在外事活动中,为了向宾客或对方表示恭贺、感谢或慰问,常常需要赠送礼物,以增进友谊与合作。
1.送礼规则
与中国人送礼不同,国外送礼有独特之处,一些基本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主要是:
(1)外国人在送礼及收礼时,都很少有谦卑之词。中国人在送礼时习惯说“礼不好,请笑纳”,但外国人认为这有遭贬之感;中国人习惯在受礼时说“受之有愧”等自谦语,而外国人认为这是无礼的行为,会使送礼者不愉快甚至难堪。所以,当接受宾朋的礼品时,绝大多数国家的人是用双手接过礼品,并向对方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