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儿童家庭用药小百科
24790400000033

第33章 儿童传播受体研究(6)

(二)反馈的意义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与反馈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反馈是构成传播的双向性的要素。通常,只要一个信息传到了目的地——传播受体那里,就必然产生反馈,保持沉默也是一种反馈。信息的反馈与信息的传播一样,反映了信息在传受两者之间双向往返的过程,表现为传受两种行为之间的前后上下承接关系。所以,没有信息的传播,自然也就没有信息的反馈。反馈是一种传播活动中的客观效果,并不随传、受双方的主观愿望而有所改变。当然,在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的传播是主动地起作用,其作用具有某种目的性行为,使传播朝着一定的方向运动;而传播受体的反馈则是被动地起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又常常被传播主体合理利用,经过调节产生新的目的性行为,以取得更佳的传播效果。

由于传播受体反馈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传播受体接受传播的动机、需求和心态,传播主体通过反馈既可以了解到传播受体对信息传播的要求和愿望、评价、态度等情况,也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调节、改进以后输出的信息,以有效地传播,加强针对性。同时,正常的反馈也打破了传、受两者之间固定不变的界限,进一步融洽了双方在交流中的平等关系。所以,反馈在传播活动中,对于传播参与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于传播主体而言,反馈有助于传播主体检验和证实传播效果,离开了传播受体对传播主体所传信息的态度和评价等方面的反馈去讨论传播效果,是不可能的;反馈有助于传播主体检查媒介信息所反映具体事实的真实度和准确度,使之更趋于完善;反馈有助于传播主体调整和设计下一步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改进和优化未来的传播行为,使信息传播更具有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可以说是判断传播主体传播行为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

对于传播受体而言,反馈使自己具有了提供表达个人需求、意见、态度等信息的机会和途径,传播受体由此可以积极主动地介入传播过程之中,而不是传播活动的被动参与者,并有助于在传播活动中改善与传播主体的关系,促进双方关系的平等与融洽,以使自己的利益需求得到满足。

二、儿童传播中的反馈

(一)反馈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有不同的反馈类型。反馈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1.前馈和后馈

前馈是指传播主体在进行传播活动之前,预先了解到传播受体的意见、要求和建议的信息。重视前馈,有利于传播主体设计传播策略,加强传播针对性,以改进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果。后馈是指传播主体进行传播活动之后,传播受体所作出的反馈。

在儿童传播中,成人要及时作好前馈与后馈信息的收集工作。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前馈进行预测,后馈弥补不足。比如在阅读传播活动中,如果了解到孩子可能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在开始阅读之前就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可以考虑通过环境的设置、图书的挑选,吸引孩子的注意,这就是前馈。那么后馈并不是在阅读活动完成之后再做,而是在阅读中间的每一次信息传播中,都会存在信息的后馈,比如成人在指导孩子阅读时,孩子会有回应,这就是后馈,成人要及时注意及处理这样的回应信息,与孩子共同投入于阅读中。

2.内反馈和外反馈

内反馈是反馈者在反馈信息的过程中的一种心理反应,类似于自我传播的活动。外反馈是反馈者对外的信息反馈。比如孩子在接收信息之后,向成人反馈信息,这是外反馈,但是与此同时,孩子自己也在理解这些信息,这是内反馈。当孩子长到四五岁开始,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孩子会出现喃喃自语的状态,这或许就是在信息传播中,对信息进行内反馈的表现。

3.真性反馈和假性反馈

真性反馈是指传播受体对所传信息在真实、客观、公正基础上进行的反馈,它有助于传播主体根据传播受体的真实态度、意见和评价,对传播进行调整和改善,以更符合传播受体的愿望和要求。假性反馈是指传播受体对所传信息进行的不真实、虚假的反馈,传播主体倘若不能正确分析,它往往具有较大的欺骗性和反导性,可能造成一定的偏差和失误,严重影响传播效果。

在儿童传播中,作为成人,要留意儿童对信息的真性和假性反馈。特别是年幼的儿童,如果你问儿童,今天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儿童可能会回答,今天发生了什么什么,但这个内容可能是他编造出来的,成人要注意分辨。有些成人会以为儿童纯真的心灵是不会说谎的,但却不知道,年幼的儿童往往分不清真实与虚幻。

4.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

及时反馈是指传播受体在传播活动进行当中或结束后不久,即刻作出的反应和评价,它有助于传播主体可以及时地对传播效果进行判断,迅速地得出相应的结论。

延时反馈是指传播受体在传播活动结束后的较长时间里,才作出的反应和评价,它可能是传播受体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得出来的,有助于传播主体更全面地进行传播活动的总结和评价。

在儿童传播中,年幼的儿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理解能力有限,会对成人的信息无法作出及时的反馈。比如成人叫婴幼儿做个事情,孩子会出现一时无法领悟的状况;成人让婴幼儿拿个东西,孩子也会出现“好像是根本没听到”的状况,孩子的这种慢知慢觉有时会让成人很懊恼,有时会怪孩子不听话,反应慢,不聪明,殊不知这其实正是儿童正在发展的缘故。

5.简单反馈和复杂反馈

复杂反馈与简单反馈相比,其特点是层级众多,环环相连,信息周转慢,传递线路长。在儿童传播中,成人经常会收到儿童一些简单和复杂的反馈。年幼的儿童在传播中会出现“答非所问”现象,你说东,他回应西,这样的传播反馈就有点复杂了。

6.消极反馈和积极反馈

如果传播主体在信息传播之后从传播受体那里得到的是一种批评性的否定性的意见,这种消极反馈往往会引起消极作用,抑制一个人的传播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反馈是指传播受体对传播主体的传播结果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在儿童的逆反期,成人往往能从儿童处收到说“不”的信息,不管是对还是错,儿童总是喜欢否定。这也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个特点。

(二)反馈的特点

1.儿童在传播中的反馈特性

(1)发展性。由于儿童的发展特性,使得儿童的反馈也具有发展性。儿童对信息的反馈也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发展。成人也可以通过儿童的反馈来了解儿童的发展。

(2)间接性。年幼的儿童由于表达受限,成人了解儿童的反馈有时候并不是通过儿童的直接反馈,而是通过儿童活动的特点、成长的变化来把握儿童的成长。

(3)零散性。儿童发展的受限,使得儿童传播反馈信息处于零散的不完整状态。比如成人在和儿童谈话时,儿童的反应可能是断断续续的、零碎的、复杂的、欠体系的。

(4)累积性。成人对儿童成长的把握,往往不能从单一的某次反馈来判断,而是要从累积的反馈来判断。

2.不同传播类型中的儿童反馈特点

不同类型的传播具有不同特点的反馈。

在自我传播中,儿童的反馈是在“主我”与“客我”之间进行,主我执行传播的功能,客我发挥反馈的作用,比如自我揣摩、独立思考等,这是一种隐蔽私自的、外人不易察觉的儿童自身的内反馈,具有自为性、内在性、隐蔽性和私密性的特点。

在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中,儿童与成人双方是一种近距离的信息交流,儿童可以通过表情、举止或语言对成人及其信息直接作出反应,成人也可以立即根据儿童的反应检验自己的传播效果,反馈具有及时性、直接性、明显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在大众传播中,由于儿童与传播主体之间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儿童受体对传播主体所传播的信息,虽然也可以立即作出种种反应,但是这些反应均很难为传播主体知晓。而且由于受体的众多广泛性,传受双方关系复杂,使得大众传播的信息反馈远不如其他反馈类型那样及时、直接、明显和集中。

注释

[1](美)宣伟伯:《传播概论:传媒·信息与人》,余也鲁译述,香港海天书楼出版社1983年版,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