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降血糖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
24808700000020

第20章 药物调治的细节(2)

糖尿病患者停药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停用口服药和胰岛素是有严格限制条件的,不是每个患者都能达到停药的标准。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停药:

(1)新发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停药。

(2)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用药的剂量都不能太大。比如,口服药应在3片/天,如果超过3片/天,停药的可能性就不大;注射胰岛素,偏胖的病人每天药量应低于20个单位,偏瘦的病人每天药量应低于10个单位。

(3)相对而言,偏胖的病人在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的情况下,减药的可能性更高。

糖尿病患者即使停药,也需要密切观察。在停用胰岛素期间要注意几个因素:一是要注意监测血糖,停药过程中,血糖不能再次反弹;二是要查一下患者的胰岛功能,看其胰岛功能是否比注射胰岛素之前有了明显改善。若胰岛功能恢复得不错,那么停用胰岛素的几率就较高。

在停药后,饮食、运动不能放松。首先要明确的是,糖尿病患者停药后,在饮食、运动方面的要求与其他病人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还要严格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血糖的达标才能维持更长时间。在饮食调理方面,要特别注意控制油脂的摄入,这比限制主食的摄入更重要。过多的油脂不仅会使血脂增高,还会损伤胰岛细胞的功能。

另外,患者切莫被虚假广告误导。很多保健食品宣称“根治糖尿病”,似乎服用了这些就能告别所有降糖药。有的患者被商家的夸大宣传所蒙蔽,擅自减药或停药,这样做不仅干扰了糖尿病治疗,而且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安全用药须知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控制好血糖,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要想正确应用降糖药物,首先,应正确认识各类药物;其次,要掌握正确服药的方法,避免不良反应。

正确、安全用药,有3个方面值得患者注意:

服降糖药后必须进食

不少患者为了使自己的血糖正常和达到减肥的目的,除了用降糖药外还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结果引发了低血糖。其实,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的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不必动用体内贮存的蛋白质和脂肪,既能保证人体的营养需求,又不会引起低血糖。

辨清苏木杰反应

苏木杰反应是指低血糖后出现的反跳性高血糖。由于低血糖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人体通过自身升糖调节机制,使肝脏释放出贮存的糖分,并将糖分转化为糖。同时,也促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大量胰升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以便使血糖恢复正常,减轻低血糖对人体的损害。苏木杰反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出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能盲目加大胰岛素剂量,以免产生更大伤害。

掌握降糖药的服药时间

服用降糖药一定要掌握好时间,除了二甲双胍和拜糖平以外,所有的降糖药都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而二甲双胍和拜糖平应在餐中或餐后服用,餐前服用不但会减弱药效,还会刺激胃黏膜,产生恶心、腹泻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须阅读药物说明书

许多患者觉得药物说明书很复杂,阅读起来不好理解,因此就不阅读。这样做不仅对治疗没有好处,还会造成严重后果。那么,糖尿病患者在阅读药品说明书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服药前一定要看清药物说明书中注明的不良反应。比如格列酮类药物会导致一些患者出现水肿,心衰的患者必须谨慎,最好不要服用,以免加重心衰症状。

其次,掌握药物的禁忌。每种药物都有它不适用的情况。说明书中如果注明“有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那么患者在服药前就要确认自己的肝肾功能没有问题。对于有相关既往病史者,最好选择肝肾副作用小的药物,并定期检测,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再次,要看清用法和用量。有的患者给自己不断增加药物剂量,甚至超过了说明书标注的最大剂量。这么做不但不会起到明显的降糖作用,还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最后,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许多药物增加了降糖药的降糖作用,甚至会引发低血糖。在所有降糖药中,阿卡波糖仅有1%~2%被吸收入血,联合用药安全性较好。

如果药物说明书实在难以理解,就要多咨询医生,切忌盲目吃药。

留神降糖药的毒副作用

降糖药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降低血糖,又会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许多降糖药的毒副作用很严重,对患者生命造成了直接威胁。了解降糖药的毒副作用,对糖尿病治疗很关键。

(1)磺脲类药物。此类药物最明显的毒副作用是引发低血糖和损害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及皮肤。服用者会恶心、呕吐,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同时还会出现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老年患者与孕妇禁用。更严重的是,磺脲类药物可能会引发胰岛β细胞功能提前衰竭,糖尿病并发症提前到来。

(2)双胍类药物。此类药物会降低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血红蛋白、减轻血小板的凝聚作用,对慢性心、肝、肾病患者的毒副作用也很明显。此类药物最突出的毒副作用就是刺激胃肠道,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口干、口苦、呕吐、腹胀、腹泻等,减量或停药后,不良反应即可消失。此外,双胍类药物还会诱发乳酸中毒。

(3)α-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反应。未在小肠内完全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到达结肠时,会在细菌作用下发酵,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排气增加的现象。还有一些常用此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低血糖、红斑、皮疹,以及原有的肠胃疾病等。有肠道疾病,如炎症、溃疡、消化不良、疝气的患者禁用。

(4)餐时血糖调节剂。此类药毒副作用的共同表现为低血糖、胃肠道功能紊乱、苷酶升高。

(5)胰岛素增敏剂。主要的毒副作用是贫血、水肿、头痛、肌肉痛、上呼吸道感染等。肝功转氨酶大于正常高限的2.5倍时禁用,心功能不全者不应服用。

夏季糖尿病患者不可随意减药量

糖尿病患者最担心的就是高血糖了。进入夏季后,许多患者认为血糖值会自然变低,为了防止出现低血糖,一些人就开始减少降糖药的服用量。但是,低血糖并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高血糖,这是什么原因呢?

糖尿病患者夏季的血糖很容易波动,因为夏季的瓜果比较多,大量摄入水果或冷饮后会出现血糖波动过大的情况。还有的患者因天气炎热而食欲不振,进而出现了血糖降低的现象。此外,用药不规范也是血糖升高的原因。

药物调整一定要通过详细的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糖升高的患者不但不能减药,反而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地加服。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以免增强身体的应激作用,出现器官损伤,尤其是出现心脑器官并发症。

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相对较弱,在夏季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

首先,注意饮食清洁和规律,以免引发胃肠道感染,引起血糖波动。

其次,患者要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再次,患者要注意泌尿系统的清洁,避免感染。

最后,夏季气温高,如果在室内使用空调,造成室内外温差大,患者就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

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水果中含的是果糖,与葡萄糖有区别,但也会影响血糖值。因此,不能一次吃过多水果。夏天昼长夜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因过度劳累引起血糖波动。

用降糖药物时,一定要按时按量,不能随意更换药物或减少药量,更不能随意停药。

清晨勿加服降糖药

许多糖尿病患者清晨的空腹血糖值有明显升高的现象,有时甚至超过11毫摩尔/升,这时有的患者就会加服降糖药。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清晨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夜间血糖稳定,没有发生低血糖,仅仅在清晨一段时间内血糖升高,称为“黎明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皮质醇、生长激素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第二,夜间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地引起清晨血糖升高,也就是“苏木杰反应”。

为了鉴别清晨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患者可先检测凌晨3时的血糖,以便确定有无低血糖存在,然后再检测清晨的血糖。如果凌晨3时血糖值不低于正常水平,而清晨空腹血糖升高,就是“黎明现象”;如果凌晨3时血糖值降低,而清晨空腹血糖升高,则是“苏木杰反应”。

那么,对这两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有“黎明现象”的患者可以在白天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收到良好的疗效。要注意的是,注射前应加餐,如半杯牛奶和两块饼干,以免出现低血糖。

有“苏木杰反应”的患者应减少作用于晚餐前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剂量,睡前加餐,可以防止前半夜的低血糖。

总之,清晨空腹血糖升高时不要轻易加服降糖药,应该先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用药谨慎,避免夜间低血糖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两类。注射胰岛素造成夜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剂量过大。胰岛素作用高峰一般在注射后的6~12小时,所以凌晨1~3时最容易发生低血糖。

(2)进食减少或未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

(3)不适当的运动使胰岛素吸收加速,并增加肌肉组织中葡萄糖的消耗。

(4)注射部位不当,针头误入血管。

(5)合用具有降糖作用的药物。

能引起夜间低血糖的降糖药主要是黄酰脲类降糖药中的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苯脲和氯磺丙脲等,它们引起夜间低血糖的原因有:

(1)格列苯脲作用时间长,排泄慢,它的代谢产物也有很强的降糖作用。

(2)进食减少但未减药量。

(3)同时服用具有降糖作用的药物,如水杨酸、磺胺类药物。

(4)饮酒,因为乙醇抑制了肝脏糖原的输出。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的是,随着糖尿病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出现,低血糖症状越来越不明显,甚至突然昏迷而无明显先兆。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特别关注血糖水平,一旦出现异常,首先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要想预防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出现,首先应做到经常检测血糖,尤其是睡前血糖水平,并注意观察是否有低血糖症状。患者可以根据进食情况和血糖水平,及时调整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剂量。

一般来说,如果晚餐进食较少,可适当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患者要慎用有协助降糖作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要选用短效的口服药或胰岛素,相对而言,糖苷酶抑制剂和二甲双胍不易引起夜间低血糖。

清除糖尿病用药误区

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不少患者对糖尿病的用药方面存在着种种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只要按时服药就能治疗糖尿病

这种看法不全面,因为药物治疗仅仅是治疗糖尿病的措施之一。糖尿病的正规治疗应包括5个方面:①有规律地进行血糖监测;②科学控制饮食;③适当运动;④合理的药物治疗;⑤全面了解糖尿病知识。

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是针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应贯穿治疗的始终。当这两种方法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而不是单纯依靠药物就能把血糖控制好的。

口服降糖药饭前饭后都能用

这是错误的观点。由于各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和代谢降解速度各不相同,患者必须遵医嘱服药,才能发挥最大疗效。

一旦血糖水平正常就可停药

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降糖药仅仅能改善胰腺β细胞功能,提高胰岛素作用,如果用药后血糖恢复正常,只是药物治疗的结果,并没有去除病因。只有坚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才能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发生。

用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没有依赖性,使用胰岛素绝不会成瘾。

口服降糖药会损伤肝肾,最好不用

口服降糖药与其他药物一样,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但是,患者绝不能因为害怕副作用而拒绝药物治疗。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必须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特别是开始用药后的1~2个月。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遵医嘱服药还是安全的,如果糖尿病患者原来已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一般是不宜用口服降糖药的。

治疗糖尿病只需降血糖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如果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就能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只注意控制血糖,同时还必须积极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

降糖药效并非越长越好

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都需要口服降糖药治疗。口服降糖药包括长效药和短效药两种。

老年患者一般喜欢用长效降糖药,但是,最好不要用长效磺脲类降糖药,如果要用,也只能在血糖明显升高时服用,而且要定期检测血糖。因为磺脲类降糖药的副作用是引起低血糖。当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下降或接近正常时,应及时减量或改用其他降糖药,以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

在临床上,有不少低血糖症状是由于服用降糖药物引起的。而几乎所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都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长效降糖药时,更容易引发低血糖。

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作用时间较短的磺脲类降糖药,而且要从小剂量开始,再根据血糖测定值,间隔1~2周渐渐调整到最大剂量。当然,最大剂量也是要相应减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