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是人的本性
人不仅是自然性的存在,同时也是超越性的存在。
人的生存与生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都具有超越性。
新闻生来姓新。创新是新闻永恒的命题。
创新就是变,就是突破,就是超越。
新闻的超越,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主体的超越、理论的超越、文本的超越。
新闻的超越,离不开时代强刺激的唤醒与突破。
主体超越论
7.1.1人的超越性
人具有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这双重属性。
人既能认识世界,又能改造世界、保护世界和创造世界。
人不仅创造了一个新的物质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自我世界、精神世界。
人有双重生命,所以人过着两种生活。
“生命”也有两种含义: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
超越性是人的本质
崇拜自由、青春、今人、自己,而相对漠视寿命、老人、古人、祖宗,是价值主义时间观对“过去”的态度;紧张忙碌是其对“现在”的态度;开拓创新则是其对“未来”的态度。“未来”不是自然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而是人主动创造的成果。因此,对于消极等待、无所作为的人来说,没有未来可言——他的未来只是重复现在,而现在只是重复过去。
未来是人的现在、此在创造出来的,这同时也就意味着,未来已提前进入现在、此在之中:人总是按照自己对未来的预期和构想展开创造活动的,对于价值主义时间观来说,“未来→现在→过去”这一时间维度比“过去→现在→未来”这一时间维度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时间既然是二维的,今天的人就必定会对古代的人发出挑战,强然地希望自己能够超越古人。
认知和实践,是人类自古以来不曾停止的两大活动。
认知和实践,就是人类追求超越的活动。
和动物不同,人类除了自身的生理活动以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贯穿于生命的始终,那就是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行活动,这是人类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活动,人们的一切活动也都是围绕着它来展开的。在知行活动中,人们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也正是在知行活动中,人类才越来越脱离动物性元素,增添社会性元素。
人们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在物质世界之上,人类又生发创造出一个精神世界,这使得人类能够最终脱离物欲而追求一种基于物质又高于物质并反过来作用于物质的世界。正是有了精神世界,人类终于能够脱胎于动物本性,创造出超越物质之上的世界。
人的精神性便是人的主体性。人是精神的载体,更是精神的主体。有了精神,人才具有主体性。在人类眼中,世界不再是单纯的物质世界,而是一个具有意义的物质世界,是不同于动物眼中的世界的世界,世间万物不再只是为满足个体基本生存而存在,“有用”的内涵和外延都急剧膨胀,除了能够让人满足温饱等根本生存条件之外,更能从精神层面上满足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不局限于能不能满足温饱,而是试图发现、享受物质世界的意义,对于动物性而言,这样的认知就是创造;对于人类自身而言,意义层面的发现需要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己的固有思维,从单纯的物质发现到意义发现,从一种意义发现到多种意义发现。
人不仅能认识改造世界,还能认识改造、保护和创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类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改造世界,包括自我世界和外部世界。改造自我、改造世界是建立在认知自我、认知世界基础之上的成己、成物的创造性过程。原因不言自明,认知自我、认知世界就是创造性过程,根据认知,按照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原则将自己和世界改变成理想的自我和世界,这当然更是一种创造性过程。
人类的知行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过程,也是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过程。人们每时每刻无不在进行知行活动,在进行着成己、成物的创造性活动。只要生存于世,每个人都不停地在塑造自己、改造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始终是一个未完成品,总是在不断完善、改变之中,而世界也是一个处在完善之中的艺术品,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改变它,充实它。
在这一创造性过程中,人们不断认知自我、认知世界,世界之门在人们的知行活动中渐渐敞开,渐渐显露出其庐山真面目,人们也随着创造性的知行活动而逐渐走近真实的世界,人们越走近就越会发现真实的世界并不是单一的世界,而是呈现出多方面意义的复杂世界,包罗万象,令人神往,也正是在发现世界的多方面意义的过程中,人才走向了自由之境。
超越的本质是创造
人有两种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人的需要有自发的,也有自觉的。
自发的需要主要是人的本能,主要是维持生命与延续生命的生理需要。自觉的需要,是人们已认识到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种意愿。这不仅包括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理性需要,还包括人所认识到的各种需要。
满足自觉需要的手段,不仅是牟取已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创造周围环境所没有的东西。
人生是需要滋养的,物质滋养自然必不可少,正像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等的复合滋养一样,人生不能仅仅靠物质滋养,还需要许多精神养分,超越就是人生的必需品。
运动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属性,也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世间万物一旦停止运动也就意味着终结了生命。和自然界的所有事物一样,人同样需要运动、需要变化,所不同的是,人类的运动除了生命运动,还有许多更深层次、更深意义的运动。它们是非自然的运动,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的人所独有的运动,它们的涵盖面非常广,涉及人在社会生存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人思想的运动、精神的运动以及整个社会范畴的文化的运动、社会的运动等,如果用一个简洁明了的词来概括,那就是超越。
人类是生活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双重构建的社会之中的,因为有了精神世界,人超越了动物性而成为人。人类不仅仅把自己的世界局限在眼睛看到的实体世界之中,而是超越了物质世界,从似乎不可见、不可触的精神世界中获得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命体验,相对于物质的丰富、满足和提高,人类在精神世界的深层追求以及推陈出新有更重要的意义,它使得人类的精神生活有了内在超越性质,这是人类的第一次大超越。
相比于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数次物质世界的大超越,寻求精神上的不断超越逐渐成为人类的一种标签而具有普泛意义。
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超越是充分体现出了人的价值评价意味的,体现出明确的目的性。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我的价值评价,他所制定的目标都是满足自我需要的,超越本身的深刻而独特的内涵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我的价值评估达到目的。超越的目的性越合理,实现超越的可能性就越大。
超越就是创造,是对已有的现实的批判和否定,超越是立足于现实,而又创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方式和发展状态。如果要画出一条超越的线路图,那就是:反思——超越——再反思——再超越,对自己、对现实的否定是超越的起点。因此,眼前的、感性的永远是超越产生的基点,也是被超越的对象。超越就建立在眼前的、可感的、感性的物质之上的,逐渐产生出模糊的超越现实的想法,然后用实践将这些模糊的近乎虚无的想法、念头由虚变实,变成新的可感可知的物质,然后又开始下一次超越。
从人的发展历程来看,超越是必不可少的特质,没有超越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在现代人的身上,这种特质更为明显。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时代的迅猛进步,现代社会的人始终处在一种高速运转之中,不断超越是现代人生存的本能。超越是人生的必需品。人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进步;人只有在不断的超越中,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一旦停止了超越,人很快就会被牢牢困住,被时代所湮没。现在,衡量一个人是否能立足于社会,要看他是否能超越自我,更要看他超越的频率和速度,人们对自我的刷新率的高低是能否生存于当今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的价值超越
人有三种价值:生物性价值、社会性价值、精神性价值。生物性价值是最低的,也是生而实现的价值,于是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实现社会性价值,这就是一次超越;真正大写的人则超越了社会性价值,寻求精神性价值的实现。在人生价值的三级跳中,超越必不可少。
农业社会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经验性社会,在大多数时候只是积累,极少超越,久而久之,农业社会培养了人的惰性,打磨了人的超越性,人们很少动用生命能量,也就逐渐丧失了超越意识,所以社会始终维持着静态,发展非常缓慢。当前,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转型,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激活生命中的活力,克服生命中的惰性,时时实现超越,尤其是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各种烙印更深,就更需要超越的精神。
超越是一种非常态,是打破平衡、跨越现实的行为,更是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超越的结果可能表现为物质,但它从开始到发展到再一次勃发都是精神层面的,是现代人的精神特质。如今,在现代人的字典里,超越不再是非常态,而是一种常态,因为人们时时在超越,事事在超越,超越已经变成了整个时代和大多数人的特征“标签”。
人的双重属性,是人的超越性的主体性基础。人有两重属性,人不但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而且是一种超生命的存在。从两重性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人的生命,就把人看作是具有双重性的存在,也就是说,人既具有被给予的自在生命,又有自我创造的自为生命。
一个人,既有父母所给予的自在生命,又有自己创造的自为生命。自在生命是每一个存在的人都具有的,是人们一种平等的生命状态。而自为生命说到本质上就是自己创造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有创造生命的能力,但由于每个人创造自己生命的力量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个体在自为生命中所显示的状态是很不同的。
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在人创造自为生命的过程中,人的各种生活方式、生存状态都受到对象物的制约。人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都是人的对象物,而人就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对象物中,和对象之间通过改造与被改造、利用与被利用等关系联系在一起,人和对象物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却又互补互动着。在这些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人可以改造和对象物之间的关系的。
所以,人作为一种对象性的存在,是不能脱离对象物而独立生存的,为此,人类的生存状态、生存活动必须由各种对象所决定、所限定。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对象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现实的物质世界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人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存在物。人类与其他自然存在物不同,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通过对象性的实践活动超越各种既定的对象性关系,突破各种预设的生存方式,去实现人的目的,即人性的本质既在现存的实然状态,又进入超越的应然状态。
现实的、实实在在的、当下的生活状态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存的实然状态。一个人如果经常对自己的实然状态是满足的,这就是个体缺乏进取心的表现。在这种满足状态的生活,一个人的生存质量、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就不会发生多少变化,最根本的是不会发生质的变化。仅仅是人的生命的存在,是一种简单的存在,就如所有动物一样,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没有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无限的创造活动。
人存在的目的就是改变,改变个人与各种对象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进行的各种努力就是改变我们与周围各种对象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让我们能够在超生命的层次上生存。因此,一个人的目的就是他的应然状态,只有处于这种状态中,才能满足个体不断滋生的要求、期望、梦想。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应然状态,有自己的人生目的,不断改变自己与对象物之间的关系,让自己从应然状态进入实然状态。
人的生命的双重性来源于人的生存,人是在生存环境中不断改变状态的,但不是对人的生存的简单直观的反应。
人的生存状态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艰难的生存环境会锻炼人的意志、毅力、品格,让人一直有向上的生命活力,有自强不息的生命动力。而舒适的生活环境,则会让人处于一种闲适的生存状态中,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中,人就会有满足现状的舒适感,在这种感觉中,人没有了奋斗的意志和精神,这种状态非常容易让一个人止步不前,个体停止了创造生活,停止了对自己生命的创造,停止了创造自我。久而久之,一个人就在其生命的历程中很难有所作为,更不可能成就事业。然而,一个人如果处于一种艰难的、甚至是困苦的生存环境中,那么,这个人就会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和使命,会在这种生存状态中不断地创造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生命,让个体的自为生命不断地散发出光彩来,干出一番事业。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只有面对死亡,人的生命才完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