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意:造父,是古代一位善驭马的人。他善于看护自己的马,节制马的饮食,估量马的力气,周密地观察马的行走,因而能走远道而马不疲惫。英明的国君就好像造父一样,善于治理自己的百姓,估量百姓的力量,清楚地了解百姓的技能,因此,百姓建立了功劳却不疲乏,并且不受伤害。
语出《管子·形势解》。一个领导者,用人的本领往往比个人的才智更加重要。如果领导者刚愎自用、不懂用人,必然会疲于奔命,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反之,假如他能放心大胆地使用人才,便可以轻轻松松地当个甩手掌柜,让成功自己送上门来。敢不敢用人,敢不敢放权,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魄力。
单单重视用人还不行,因为人才有优劣之分,要会分辨人才并把其放到合适的位置才行。好的下属不仅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而且能成为一个好参谋,不仅能让领导者的计划顺利实施,更能让这个计划尽善尽美。不过,如果你不幸用错了人,那他很可能会把一个完美的计划搞得一团糟,让你追悔莫及。是否善于用人,则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智慧。用人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因为人的性格、禀赋、能力各有不同,现代人又常常会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小心地隐藏起来,这就更增加了用人的难度。既要大胆向下放权,又要小心不被下属蒙蔽;既要让下属对自己忠心耿耿,又要善于激励下属;既要平衡同下属之间的关系,又要做到知人善任。总之,好的领导者能够看透人心,洞悉人性,将性格、能力各异的人才牢牢控制于股掌之间,让他们各尽其才,形成合力。而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总能根据作战的需要,考虑到每个人的能力差异和大小,因材而用,赋予他们不同的任务,使各自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用人如用器,贵在取其长而避其短。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语意:“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
语出《论语·颜渊篇》。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当权者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治问题,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的意思是说,政治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若带头端正自己的行为,谁还敢不端正呢?孔子的话看似正面回答,其实是一种批评,是对当权者季康子的批评,认为是季康子自己的行为没有端正。因为季康子在鲁国实行厚敛重赋,而导致民怨沸腾,民不聊生,而季康子等统治者却趁机大发其财。自身不正,能正他人吗?当政者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做表率,还指望自己的臣民都能自然端正行为,天底下有这样的事情吗?
因此,从政的第一要义,就是正己。己正了,人自然会正;己不正,人也许正也许不正。行为正者而从政,才有可能为民造福,行为不正者而从政,必祸害百姓;行为正者而从政,才能正民风,行为不正者而从政,必导致民风日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语意:大道(理想社会)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大家的,选拔贤能的人当政,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增进和睦。
语出《礼记·礼运》。领导者开疆拓土,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事业愈来愈大时,管理者不可能事必躬亲。这时需要委托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协助或代为处理。然而,怎样的人才算是靠得住、信得过呢?这里靠得住就包含三个内容:一是他是否胜任,是否有能力承担这项任务。许多领导者选择人才,喜欢在“同乡”、“同学”、“同宗”、“同门”、“过去老同事”等“同”字辈中选择,结果多半为“同”所害。选择助手知己不应拘泥于“同”字辈。如果非要有个“同”字,则应该以“同心”为首要条件,讲的是信用。而“同心”则是在工作中自然培养的。二是这个人是否品德有保障,是否对领导者忠心耿耿,是否愿意为领导者出力,为领导者排忧解难。三是领导者对亲信也应该以诚相待,真心相通。
管理者和亲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愿打愿挨,正如俗话所说“强扭的瓜不甜”。做到以上几点,员工将会与领导者同心同德,不会心怀杂念,不做逾越本分的事情。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语意:功名利禄,财物声色,这些都是人的欲望,而这些欲望能够让人丢掉性命。
语出宋·林逋《省心录》。每个人都有欲望,欲望很容易让人沉沦,因此人们常说“无欲则刚”。
古代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他很爱吃鱼,于是全国的人都抢着买鱼送给他,公仪休却不接受。他的学生说:“老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不接受。如果接受了鱼,就必然为别人办事,为别人办事,就可能歪曲、违背法律,法律被歪曲、违背了,宰相就会被罢免。虽然我喜欢吃鱼,别人肯定不会长期供给我鱼吃,那时,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吃;如果不接受送的鱼,宰相就不会被罢免,我就能够自己长期供给自己鱼吃。”
对于公仪休来说,鱼是自己的欲望,得到鱼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如果得到的鱼是不义之财,鱼又会变成害人性命的东西。功名利禄,财物声色一方面给人带来地位与满足,但是另一方面,如果陷入私欲就容易沉迷,这样,所谓的功名利禄就成了杀死自己的武器,会把人推向犯罪的深渊。对于正当的欲望,有修养的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正常的渠道去追求,对于错位的欲望,有修养的人则会克制自己,不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语意:懂得满足的人能够享受真正的快乐,一心贪图名利的人必然整日忧心忡忡。
语出宋·林逋《省心录》。“知足常乐”意思就是懂得满足的人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快乐和财物是有一定关系的,但财物的丰盛并不能保证真正的快乐。寓言中有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渔夫捉到一条金鱼,金鱼为了求生而愿意满足渔夫的愿望,渔夫的妻子知道了这件事,不断提出自己的愿望,从普通的小物件到房子、佣人。金鱼一次次满足了她,但她每次都不满足,她的欲望不断膨胀,不断索要更多的东西。最后金鱼无法满足她,于是游回了大海,而她只能又回归到贫穷的日子。
欲望是无法被满足的,有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贪图名声,贪图功利,贪图富贵。他们得到了很多常人不能得到的东西,但是他们并不快乐,总想还能得到更多,而得到越多越因为得之于不义而承受着被惩罚的恐惧和内心的谴责。他们的生活是金光闪闪的,但他们的思想却在阴影之中,没有快乐和幸福,更没有坦荡。只有那些知道满足并坦坦荡荡地活在阳光下的人,才能感觉到真正的快乐。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语意:在小人那里求得虚名,还不如听天由命;把积累的万贯家财留给子孙,还不如周济那些等待急用的人。
语出《曾国藩家书》。名誉和钱财虽好,但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古代偶有奸臣当道,多行卖官鬻爵之事,很多官员为了升迁,不惜荒废政事,而专事阿谀奉承之事。这些官员得到了官衔,却没得到百姓的认同。而那些正直的官员,就会把精力放在政事上,而不去行谄媚之事。至于官位名誉,他们也能看得平淡,或得或失都能坦然面对。
至于财产,有的人努力一世,只为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不菲的遗产,于其外,则不肯帮助别人。其实,财产再多也终有限度,后人若不肖,挥金如土,则钱财尽失。若生前把财产用于周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则日后子孙不仅得到了人脉和名望,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否则,即使留给子孙再多财产,他们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更不会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这样后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人气,长此以往,家道就会日渐衰落。
因此,做人不管是求名还是求利,都不能丧失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尊严,有一颗仁爱之心,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语意:利益是用来分享的,而不可以专断,谋略只能和少数的人商量,而不能很多人作决定。不懂得分享利益的人是要失败的,很多人来作决策也是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