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做人吃得开
25091900000046

第46章 生来一诺比黄金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清代顾炎武曾赋诗云:“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可以说,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处世的基本品质。

东汉时期,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的时候,结下了不解之谊,学业结束,他们分别之时,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再相见……”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和你再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听见天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天空有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好好准备一下吧!”“傻孩子,山阳郡离咱们这里有一千多里路呢,范式怎会来呢?”张劭的母亲不相信。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母亲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备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而已。

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张劭的老母亲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啊!”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已的尊重。因而,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在社会交往中,如果真能主动帮助朋友办点事,这种精神当然是可贵的。但是,办事要量力而行,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因为诺言的能否兑现,不仅有个人努力程度问题,还会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些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办到的事,后来由于客观条件起了变化,一时办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朋友面前,不要轻率地许诺,即便许诺也不要把话说死,给自己留条后路,诸如加上“我尽力而为”“万一不成,你可别怪我”等等。对明知办不到的事,就应向朋友说清楚,要相信朋友是通情达理的,是会谅解的,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在朋友面前逞能,轻率许诺。这样,不但得不到友谊和信任,而且反而会失去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