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训练与演讲艺术
25240900000026

第26章 谈判口才培训(4)

例如,有一位推销员向一位家庭主妇宣传了他各种商品的优点,然后问:“请问你需要什么?”“钱!”这位主妇答道。疑问词“什么”是有其所指范围的,即使他的这些商品中的某一样或几样东西,推销员试图用问话控制主妇的回答,但主妇的回答却超过了这个范围,显得幽默风趣。

③不要彻底回答。

不要彻底回答,一种方法是不把知道的都说出来。例如:有两个人到湖里去游泳,他们看到湖边有一个人在钓鱼,就跑去问那人湖里有没有水蛇,那人回答:“没有。”两人就脱衣跳人湖里,尽情地游泳。等一会儿,其中一个向岸边那人招呼:“湖里为什么没有水蛇呢?”那人说:“都被鲜鱼吃光了。”两人听后慌忙向岸边游来。

不彻底回答的另一种方法是闪烁其词。假如有一位推销员,正在推销一部洗衣机,开门的人问价钱多少,推销员明知把价钱一说,对方很可能因为价钱并不便宜而马上把门关上,于是不能照实回答。他可以闪烁其词地说:“先生,我相信你会对价格很满意的。请让我把这部洗衣机和其他几种特殊的机能说明一下好吗?我相信你会对这部洗衣机感兴趣的。”

④不要确切地回答。

这是说你的回答模棱两可,弹性很大。在商务谈判中,有时不宜正面回答对方的提问,而作虚假的回答又是不道德的,这时可以说一些非常概括、非常原则的话,但客中既不真也不假的话不容易说,只要稍失分寸,就会造成失实、虚假的后果,丧失信誉。

弹性回答通常都要采用比较的语气:“据我所知……”,先说明一件类似的情况,再拉回正题,或者,可以利用反问把重点转移,例如:“是的,我猜想你会这样问,我会给你满意的答复。不过在我回答之前,请先准许我问一个问题。”若是对方还不满意,你可以回答:“也许你的想法很对,不过你的理由是什么?”或是,“那么你希望我怎么解释呢?”

⑤不要让问话者继续保持追问的兴致。

a.回答问题的时候,说明许多理由,但不要把自己的理由说进去。这适宜于带有明显的非难、责怪意图的问话。

b.回答问题时,借口问题无法回答。例如:“这是一个没法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待之未来解决啦。”“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不会有结果的。”

c.把回答尽量冲淡。例如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只不过吃了一顿便饭啦!”

d.回答时尽量利用幽默。一位旅行家问:“从前有什么大人物出生在这座城市吗?”导游回答:“没有,只有婴儿。”

e.答非所问。有个人,自以为文章写得不错,拿去请名人看。名人看后,那人问道:“先生以为如何?”名人答:“字写得很优美。”

f.干脆不答。像等待小孩子干坏事一样,转移他的注意力,或引向另二个问题,或指定他人回答以转移注意力。

这些培训方法的原则是,对严肃的问题采用游戏的态度,两人的态度一旦不相合,对方追问的兴致自然就打消了。

7.谈判口才培训的方法

在谈判中,双方沟通、谅解以至最后达成协议,都要通过你的口才来进行。一个既讲原则又会变通并有熟练口才的谈判者,才能在谈判中随机应变,遇难不惧,处变不惊,化险为夷,始终掌握谈判的主动权。谈判口才培训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以下是几种简单而有效的。

1.利益诱导法

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是多元的,人们在谈判中努力争取的东西也是多样的。谈判高手往往能预见和宣传谈判成功对双方的影响,劝导对方作出对己对人都有利的选择。

2.三点效应法

三点效应就是把你的观点、意见、理由,归纳成三点以取得对手的信任。事无三不成,三思而后行。一般来说,你讲一个理由,容易给人以独断的印象;讲两个理由,使人仍感单薄难立;对方一听有三点,便像相信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一样,会顺着你周密而有致的思路循序渐进。

3.小数点法

把你的意见或见解,通过缜密的调查、周详的计划、精确的数字来表达,能显示你超常的事业心、胆识和记忆力,使人感到你是该项目的行家里手,从而产生信任感。所以,有根有据地用经过翔实考察的精确数学来争取对手信任的方法,在谈判中被称为小数点法。

4.模糊应答法

模糊应答是指不作明确的特指,或推诿、或估计、或猜测、或指望、或暗示,来回答一时难以明讲的问题。模糊应答可以应付一些尴尬困难的场面,回避难以直言的问题;可以抑制激动或冲动的情绪,把握语言分寸:可以以模棱两可、不作决断的姿态,委婉含蓄地转移话题,摆脱窘境。

比如,在谈判中,对方提出了一个你既不好当即肯定、也不便当即否定的问题,你不妨这样回答:“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将注意考虑。”这就是一种特定语境中的模糊回答。

“重要”一词在这里是中性的,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至于什么地方重要,为什么重要,重要的含义和倾向性又是什么,一般不作解释。因此,这个词在这里表现出极大的伸缩性,是不确定的。

后面的“将注意考虑”,就更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将”是时间上的不确定。如果说“立即”、“马上”一类词,就没有这个“将”字主动,有回旋作地。“注意考虑”,这组词语的搭配更能体现你的策略和分寸;同时,又在语意的连续性上适当地补充了“重要”的内涵,即要在进一步“考虑”之后才能说清,现在不便作答。

5.探测摸底法

探测对方意图是商务谈判的一个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明白无误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弄清对方的意图,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调整自己的策略。

在探测发言时,常采用“横向铺开”的方法,不宜深谈某一具体问题,发言内容多集中在我方对问题的理解、我方的立场和主要利益、我方可以采取何种方式为双方共同获得利益作出贡献、我方在对方所享有的信誉、今后双方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好机会或障碍等。

6.临界报价法

对方提出自己的报价和其他有关条件后,我方应立即过目,准确判断对方发盘中哪一项是至关重要的;哪一项是次要的;哪一项是迫使我方让步的筹码;怎样能使交易既对我方有利又能满足对方的某些要求;在各项主要交易条件上有多大的通融余地——迅速摸清对方可以接受的临界价格即其最低售价,使其达到最大的让步。

8.口才出奇扭转乾坤

谈判以互利互惠为目标,以洽谈磋商为手段,以认可合作、签约成交为终结。但谈判又是一种竞争,其结果的“互利”并非均等式的“二一添作五”。谈判结果各方满意的程度又常常以双方的优势、实力、经验对比为转移。因此,当我们在谈判中感到某些于己不利的困境时,必须善于采取一些出其不意的特殊口才技巧,扭转原来的危机,并从中谋求更多原先求之不得的利益。

培训出奇口才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亮底求变法

就是出其不意地敝开原来已谈妥的事项,通过亮出己方的客观困难、局限性,请对方承诺我方的新要求。新的要求虽然似乎显得有点不守信用,但因我方不是以翻脸不认帐的强硬态度出现,而是以我方的客观困难为据,作了合情合理的解释,有时是会获得一定效果的。其原因有二:

一是谈判本来对对方较有利,对方更争于达成协议,他们出于“惜失心理”有可能被迫重新作出某种程度的妥协来保住前边的谈判成果;

二是人类常有某些帮助弱者实现某种愿望的自炫心理,这种“亮底求助”法用得好,能引发对方的这种心理,让对方既表现了商务上的最大实力与宽宏气魄,又表现了维护合作、目光长远的卓越见识,他们有时候是会欣然接受的。

2.车轮战术

这种战术往往是在谈判中段,处于形势不利的一方为了扭转局面而采用的手法。

比如,由于己方因原先考虑不周,作了某些不当的承诺;或者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我方又说服不了对方;或对方眼见形势有利,急于成交,咄咄逼人,我方难以招架之时。使用此法者抓住对方此时急于求胜、害怕节外生枝的“惜失心理”,有意制造或利用某些客观原因,让上级适时召回或撤换原先的谈判负责人或某些重要成员,让另外一个身份相当的人替代,并利用其作为新介入者的有利条件的特殊情况,改变谈判局面,使之朝着于己方有利的方向发展。其具体策略是:

①如果需要撤销前边的于己不利的允诺,替补者可以用新的负责人的身份,作出新的有理有据的分析,否定前任所作让步与承诺的不合理性,提出新的合作方案。

②如果需要打破僵局,替补者可以避开原来争吵不休的议题和旋流,另辟蹊径,更换洽谈的议题与角度;也可以继续前任的有利因素,运用自己的新策略,更加有效地促使对方作出新的让步;还可以以对方与前任矛盾的调和者身份出现,通过运用有说服力的资料、例子,去强调所谓公平、客观的标准与双方的共同利益,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赢得原已被激怒的对方的好感,为下面谈判的正常化打下基础。

③如果对方成交心切、咄咄逼人时,替补者出现后可以利用对方怕拖、怕变的心理压力,以新的分析为依据要求谈判重新开始,从而迫使对方改变态度,为了维护原方案的主要利益而主动作出新的让步。

事实上,在车轮战术中,替补者是有其特殊的优势和作用的。因为他借助前任的努力,已比较了解对方的长短之处与特点,可谓知己知彼,而对方对我方替补者则一无所知;另一方面替补者虽然也是己方代表,但他与前任毕竟又是两个人,他对前任的意见比较容易找出理由来作出不同见解。这样,他“进”可以凭借原有成果,继续扩大;“退”则可以把责任往前任身土一推而另起炉灶;还可以打扮成“协调者”来提出实际上仍有利于己方的“合理化建议”。

3.软硬兼施法

就是在谈判中遇到某些出乎意料但又必须马上作出反应的问题;或在某些问题上对方完全应该让步却偏偏不肯让步,从而使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我方的负责人(或主谈者)找一个借口暂且离开,然后由事先安排充当“硬柑”(又称“黑脸者”)的谈判者披甲上阵,佐以在场副将(又称“协从者”),以突然变得十分强硬的立场与态度,与对方展开唇枪舌剑的较量。死磨硬缠,寸步不让,从气势上压倒对方,给对方造成一种错觉:今天换上这批“凶神恶煞”,看来只好自认倒霉!从而迫使对方无可奈何地开始表示愿意考虑让步;或者诱使对方在怒中失言失态。

一旦“硬相”的“拼博”取得预期效果时,原先的负责人及时回到谈判桌上,但不必马上表态,而是让己方的“调和者”(原先有意不介入“拼搏”)以缓和的口气和诚恳的态度略述刚才双方的矛盾,然后我方负责人根据对对方心态的分析,以“软相”(又称“白脸者”)的姿态,以协调、公允的口吻,诚恳的言辞,提出“合情合理”的条件(往往高于或等于原定计划),使对方刚才“失势”时颓丧恼怒的心态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与补偿而乐于接受。

在这过程中,如果有必要,作为“软相”的负责人甚至应辅以对己方“黑脸者…粗鲁言行的批评训斥,以顾全对方的面子,并向对方致歉。这样,在一“软”一“硬”两班人马的默契配合、交替进攻之中,我方正好摆脱困境,重新掌握主动权。

4.权限抑制法

权限抑制法就是假如在谈判中发觉形势对己方太不利,想借故使谈判搁浅以求转机;或对己方已承诺的条款感到太亏,想改变条款;或者想让得势的对方在争于求成的情况下遇到挫折,降低期望值的程度而作出让步,实施者出其不意地将并不在谈判桌上的“上级”或“第三者”抬出来,声称某些关键的问题谈判者无权决定,需请求上司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或者以请求委托者批复为借口,把矛盾转移到非谈判者身上,使谈判搁浅,让对方除了被动地等待别无他法。然后,借口上司或有关委托者认为对方条件“太苛刻”,不予批准等理由,迫使对方作出让步。

面对这种情况,对方只有两条路:要么作出适当让步来达成协议;要么退出谈判,使谈判前功尽弃。由于大多数谈判者都不甘心因小失大,只好以退让求成交,这就是权限抑制法的效果了。

5.最后通牒法

在谈判中,假如对我们比较关键的某些要求对方坚决不作退让时,或者为了降低对方过高的期望值,加速对方的让步;或者为了试探对方的诚意、权限等等,向对方发出己方不能再作让步或再等待的最后声明,就是最后通牒法。

这种策略由于态度比较鲜明、干脆,对于降低对方的期望值,增加对方害怕失去这笔生意的心理压力,促使对方全部或部分接受我方的条件都是很有效果的。

应当记住,上述几种方法都是在己方处于被动困境下不得已而采用的特殊方法,其目的只在于摆脱困境以使谈判结果中我方获利的分量有所增加。而不在于欺骗对方以谋非分之利。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切不可滥用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