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用炮舰轰开了闭关自守的清帝国大门,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国家面临被瓜分,民族危亡达到极点。为了拯救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武昌起义的将士们向清廷打响了第一枪,打倒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全国建立共和政体,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却被政治野心家袁世凯篡夺。这个一心想当皇帝的共和国大总统在北京就位以后,中国便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当时全国的前清总督、巡抚们纷纷改称“民国的都督”(后改“督军”和“省长”),遗老遗少们都换上了革命的外衣,争先恐后宣布“拥护”共和,甘肃省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节)宁夏府改置朔方道
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时期,在北京成立中央政府,把全国划分为22个行省。初袭清制,宁夏北部仍设宁夏府,归甘肃省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在全国推行政治改革,命令各省一律“裁府存道”,道员官职改称“观察使”(后改称“道尹”和“专员”)。宁夏北部原有宁夏分巡道和宁夏府两个基本并行的行政建置,改革后只保留宁夏道的建置。但此道非彼道,原宁夏分巡道是省方的派出机构,属于监察机关,而今宁夏道之前无“分巡”二字,实际上成为省下、县上的一级政府行政建置。因为宁夏道下辖的县级政权中有宁夏县,道县同名,容易混淆,给管理带来不便,所以就依宁夏地区古为“朔方之域”的意思,把宁夏道改为“朔方道”。北洋政府任命陈必淮为朔方道第一任观察使。由于习惯的原因,宁夏道改名为“朔方道”以后,公文往来更容易错乱,民众亦不认可,不一年又恢复“宁夏道”的称呼。
北洋政府还命令将前清的厅、州等基层政权一律建为县制,原同知、知州和知县官职统一改称为“县知事”(后改称“县长”)。朔方道下辖8县,分别是:
宁夏县:属首县,治道城(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后改名“贺兰县”,迁治于谢岗堡。首任县知事曹耀焜。
宁朔县:与宁夏县并为首县,亦同治道城(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后几经迁治,最后落驻于小坝镇,今改为青铜峡市。首任县知事李锦荣。
平罗县:治平罗县城关镇,后曾一度析置惠农县。首任县知事刘鼎。
中卫县:治中卫县城关镇,后分置为中卫、中宁2县。首任县知事倪瑞璜。
灵武县:治灵武县城关,为灵州降设。首任县知事湛雪涛。
金积县:治金积堡,为宁灵厅降设。首任县知事杨昌颐。
盐池县:治花马池镇,为灵州花马池分州改置。首任县知事冀国政。
平远县:原属固原州管辖,名为平远县治下马关城,后改名为“镇戎县”、“豫旺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从下马关迁治同心城(半个城),并改名为“同心县”。首任县知事黄承熙。
朔方道总人口约40万,总耕地额田约81.2万亩,相当于引黄灌区,即今宁夏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不包括海原县)4市的管辖范围。
民国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任命甘肃回族地方实力派马福祥担任宁夏总兵官(不久改称“镇守使”)。次年,马福祥率昭武军入驻宁夏,因在绥靖宁夏和河套地方治安上有所建树,被提升为宁夏护军使兼宁夏满营将军。在民国初军阀混乱的历史背景下,各地武人以枪驭政,截留财源,把持人事,所谓道、县官员不过是大帅们的门童和收税员而已,马福祥家族父子侄孙们,无论是否担任过地方行政职务,实际上都是宁夏地区的真正主宰者。
(第二节)固原地区行政建置变化
民国成立以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在北洋政府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原固原直隶州也降改为“固原县”,化平直隶厅降改为“化平县”,其他尚有海城县、隆德县,后增设西吉县。
固原县:治固原城(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甘肃固原直隶州降改,并同时撤销硝河分州,统归固原县管辖。首任县知事凤耒。
海城县:治盐茶厅城,后因与辽宁省海城县同名,彼县设立在先,故改名为“海原县”,同时撤销打拉池县丞,辖地统归海原县管辖。首任县知事张时熙。
隆德县:治隆德县城关。县名未改;而把原县丞管地析出设立庄浪县。首任县知事陈文明。
化平县:治化平城关,甘肃化平直隶厅降改。首任县知事李占鹏。
西吉县:治沐家营(今宁夏西吉县城关)。海固地区回民群众发动三次反抗国民党统治大暴动以后,为了强化对这一地区回族群众的统治,甘肃省当局先在沐家营设立特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正式设立西吉县。首任县长孙宗濂。
民国以后,固原提督府移驻平凉(后改为“陇东护军使”“镇守使”)。甘肃省先后在平凉改原平庆泾固化道为陇东行政区和平凉专区,统一管辖六盘山地区各县(原平远县改名为“镇戎县”,改划朔方道管辖)。
(第三节)宁夏建省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贿选政府”。但由于中外反动派联合对其施加压力,迫使他在京津地区无法立足。为了保存实力,冯玉祥不得不就任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省督办,逐步把所部国民军势力撤退到西北地区,计划以陕甘和大西北为根据地,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为了首先控制住甘肃,冯玉祥拉拢时任绥远特区都统的西北回族军阀首望马福祥,让他担任西北边防会办,从而轻而易举地打通了进入西北的通道。接着冯玉祥又命第二师师长刘郁芬,以国民军驻甘肃总指挥的身份,代理甘肃督办职务,率部进驻兰州,准备以武力剪除甘肃的地方实力派。
当时,甘肃全省分别由回、汉地方小军阀把持着。回、汉族各占有4个镇守使。
汉族镇守使是:
陇东镇守使:张兆钾
陇南镇守使:孔繁锦
肃州镇守使:吴桐仁
河州镇守使:裴建准
回族镇守使是:
宁夏镇守使:马鸿宾
西宁镇守使:马麒
甘州镇守使:马磷(东乡族)
凉州镇守使:马廷勷
由于马福祥家族的帮助,回族几个地方实力派镇守使都先后致电表示拥护冯玉祥主持甘政。而汉族各小军阀则态度暧昧,居心叵测。刘郁芬坐镇兰州之后,首先诱杀了盘踞省城的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李长清和旅长包玉祥,然后又以武力驱逐了张兆钾、孔繁锦和他们的帮凶宋有才、黄得贵等地方实力派。当汉族势力被消灭以后,刘郁芬又将矛头指向回族各军事集团。但是甘肃省回、汉杂处,回族势力较大,如果处理不当,一旦引起回、汉仇杀,西北大局将不堪设想。所以,对付回族军阀的手段不能与对付汉族军阀一样,必须有所改变,即通过政治方式来削弱他们的势力。具体办法就是把甘肃省一分为三,东北部成立宁夏省,西北部成立青海省,由中央政府重新任命省政府主席等官员,这样就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把国民军的势力打进去,把“诸马”从其世袭的宝座上挤下来。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后,冯玉祥的亲信薛笃弼出任内政部长。薛即乘机以“宁夏、青海距离甘肃省城太远,交通不便,不易发展”为理由,提出了甘肃省分治案。9月5日,被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153次会议原则通过。10月17日,第159次会议又通过以宁夏道所属8县和原宁夏护军使所辖防区,即阿拉善、额济纳2蒙旗地区合并划分为宁夏行政管辖区域。10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府正式颁令宣布“设置宁夏省,以宁夏为省治”。10月24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冯玉祥提出的关于宁夏省政府委员和主要官员的建议名单。11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颁布命令。发表了宁夏省政府委员组成人员名单。
委员兼省主席:门致中
委员兼民政厅长:邵遇芝
委员兼财政厅长:扈天魁
委员兼教育厅长:李世军
委员兼建设厅长:魏鸿发
委员:马福寿(回族)
白云梯(蒙古族)
省政府秘书长:赵雪田
省高等法院院长:王芝庭
省会公安局长:祝国瑞
宁夏省政府全体委员于1929年元月1日在省会宁夏城(今宁夏银川市)宣誓就职。新的宁夏省正式宣告成立。接着,甘、宁、青三省,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第170号训令,共同商定了《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划界实施办法草案》,着手对三省疆界进行查勘和划分。宁夏省辖9县、2旗,即宁夏、宁朔、平罗、中卫、灵武、金积、盐池、镇戎(平远县改名,即今同心县)和磴口(新设)9县,以及阿拉善额鲁特旗、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全省总面积274910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38%。总人口约70万。
宁夏省成立不久,爆发了反对冯玉祥国民军的“河湟事变”。年方18岁的“尕司令”马仲英,率领两万多回民军,打着“西北边防联盟军”的旗号,从河西走廊穿过腾格里大沙漠,沿北草地抵达阿拉善旗定远营,再穿过贺兰山,一路向宁夏杀奔而来。门致中只得弃城逃命。马仲英部于4月13日占领了宁夏省城。门致中从元旦宣誓就职,至城陷不到4个半月,所以后来群众戏称他为“百日主席”。冯玉祥部二十一师师长吉鸿昌率部驰援宁夏,打败马仲英,于5月23日率部克复省城。门致中引咎辞职。吉鸿昌以收复失地之功,被提升为第十军军长,代理宁夏省主席。吉鸿昌改组了省政府,于7月24日宣誓就职。
新的省政府组成人员如下:
省政府主席:吉鸿昌
民政厅长:马福寿(回族)
财政厅长:刘继唐
建设厅长:魏鸿发
教育厅长:甄纪印(刘葆锷代理)
省政府秘书长:何肇乾
省会公安局长:鞠毅
(第四节)全省县级建置大调整
冯玉祥集团控制甘肃省以后,西北诸马回族小军阀纷纷纳入冯系的势力范围。但是1929年,马鸿逵突然叛冯投蒋,使冯系集团在蒋冯阎中原大战中受到打击,蒋介石为了报答马福祥家族,先后任命马福祥为青岛特别市(相当于今直辖市)市长、安徽省主席、中央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相当于今国家民委主任)。马鸿逵也被提拔为十一军军长兼六十四师师长和讨逆军第十五路总指挥。1931年,蒋介石又任命马鸿宾为甘肃省主席、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嫌宁夏地盘小,没有发展空间,表示不满,借故拖延不就任,想在内地谋求发展。但是,第二年8月,马福祥突然病故,马鸿逵觉得父亲是与蒋介石换帖子的把兄弟,他这一走也就没有大树可依靠了,只好于1933年率部回宁夏担任省主席。
1933年3月1日,马鸿逵率新一届宁夏省政府全体委员在宁夏省城宣誓就职。委员分工如下:省政府委员兼主席:马鸿逵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罗震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梁敬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余鼎铭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葛武棨省政府委员兼全省警备司令:马福寿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冯延铸省政府委员:海涛、达理扎雅、马继德马鸿逵坐在只有9个县的省主席位置上总觉得场面太小,很不光彩,于是他决定采取两个途径来扩充门面,一是大县划小。二是向外扩张,力求增加几个县级政权,这样既显得局面大一些,又可以多安排一些跟他打天下的心腹。
一、析置新县
首先,于1933年12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析中卫县为中卫、中宁2县。黄河以北以胜金关为界,黄河以南以山河桥中线为界,中卫县居西部,县治不变;中宁县位东部。以宁安堡为县治。
中卫县:治城关,辖4区16乡。即一区管城厢、西夹道、白家桥3个乡;二区管施庙、柔远、莫家楼、镇靖、镇罗5个乡;三区管宣和、沙滩、永康、申滩、常乐5个乡;四区管校尉川、上石棚、三眼井3个乡。1940年裁撤区级政权。同年,在黄河南岸增设香山设治局,1945年香山设治局撤销。全县面积6750平方公里,耕地92812.88亩,人口58825。辖16乡、81保、1083甲。新县首任县长陈口勋。
中宁县:治宁安堡。原定名为“宁安县”,因与黑龙江宁安县重名,前者先建,故宁夏新县名未获批准,改取中卫和宁安两地名首字合称为“中宁县”。辖4区16乡,即一区管潘营、舟塔、东华、新堡4乡;二区管恩和、鸣沙、长滩、白马4乡;三区管余丁、石空、太平、关帝4乡;四区管渠口、枣园、十里碑、广武4乡。1941年撤销区级政权。全县面积5750平方公里,耕地88904亩,人口61318口。辖1镇、16乡、57保、891甲。新县首任县长孙斌。
其次,于1941年,再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重新划分原宁夏、宁朔、平罗3县为宁夏、宁朔、永宁、平罗、惠农5县,并将宁夏县更名为“贺兰县”,移治谢岗堡(今宁夏贺兰县城关习岗镇),新增永宁、惠农2县,县情如下:
永宁县:治杨和堡(今宁夏永宁县杨和镇)。系从原宁夏、宁朔2县析出。初议选以镇河或云亭为县名,“镇河”是因为新县为引黄灌区,历史上多水患,故有此议;而云亭是宁夏省主席马鸿逵父亲的字号。马鸿逵为了纪念父亲,在新县境内开凿过一条引黄灌渠,命名为“云亭渠”。他表面上的理由是新县以渠得名,也命名为云亭县,顺理成章,古今皆有先例。但以父名定地方一级行政域名,他又怕蒋介石猜疑他在宁夏搞割据,所以由他自己否决了云亭县的方案。新县名“永宁”两字有两种含义;其一是表示吉祥,祈愿地方永远安宁;其二是因为历史上在县境内曾设置过永州,而新县又是从宁夏省宁夏和宁朔2县中析置而产生的,故取古永州之头字“永”和今宁夏、宁朔之头一字“宁”字,合而为“永宁”。永宁县的得名,应是以上两层意思的综合含义。新县首任县长张诜一。全县原辖26乡、70保、919甲,土地面积5600平方公里,耕地292527亩,人口约50000人。后合并变更为14乡、55保、279甲。分别是:杨和乡、王太乡、望洪乡、增岗乡、杨显乡、望远乡、河西寨乡、掌政乡、永固乡、太平乡、新水乡、上前城乡、五里台乡、新城乡。
惠农县:治宝丰镇(今宁夏平罗县宝丰镇)。系由平罗县析置,因境内有引黄干渠惠农渠而得名。辖8乡、47保、639甲。即第1乡(驻马家高庄)、第2乡(驻惠农渠东)、第3乡(驻黄渠拐子)、第4乡(驻黄渠桥)、第5乡(驻灵沙堡)、第6乡(驻宝丰镇)、第7乡(驻乐土岭)、第8乡(驻石嘴山)。土地面积2550平方公里,耕地217883亩,人口59318人。是宁夏省最北端的一个县,与绥远县(今内蒙古自治区)相交。
二、增建设治局
设治局是民国期间在边远和人口稀少地区主持开发建设的机构,是一种准县级行政单位。一般情况下,在招徕垦殖、开发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就可以在设治局基础上正式设立县一级政权。1941年,经过国民政府批准,新增香山、居延、紫泥湖3个设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