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提问的艺术
25538900000045

第45章 设计模式六——启发提问

时至今日,启发式的提问又有了新的发展,就是以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基点,科学、合理地引导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循循善诱,渐入佳境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心求通而未通时,谓之“愤”;口预言而未能言时,谓之“悱”。孔子强调:不到学生求通而尚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开其意;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不达其辞。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先让学生形成“愤”“悱”的心理状态,然后才开导、指点他们,这就是“启发”的内涵所在。

而启发性问题,不仅要求教师循循善诱,层层深入,还要善于启发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独立思考,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有的教师将启发式错误地理解为问答式,问题越多似乎就越好。诚然,启发式离不开问答,关键是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对问题开动脑筋。所以,启发式是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对问题的思考及寻求解决的办法,所谓的启发性就无从谈起。

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只有遵循启发性原则,才能正确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要遵循启发性原则,教师一定要深入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重、难点和关键点,围绕教材中心去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除此之外,在掌握大纲与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人、因材、因势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并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完成问题的答案。

实施启发性提问的具体方法

“启发”就是教师运用启发性问题激励引导学生的全过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求,自觉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启发式提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能力。所以说,运用好启发式提问,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它能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拥有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拥有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老师怎样做,课堂提问才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呢?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知识水平,设计出难易适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一致,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奥苏贝伯在他著的《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教学当中的启发式提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教师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学生就可以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这对他们思维的发展毫无益处,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解题太容易而不屑一顾。而如果教师提的问题太难,就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启发性的问题应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这样一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当然,要摸清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不仅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还要先提出一些探测性问题,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后再设计一些新问题。

(2)紧扣教学重点、难点,不旁生枝节,以尽快实现教学目的。

启发式提问应主题集中、语言简洁、直插要害,而不宜旁敲侧击,不得要领地多耗费上课时间。在教学中,启发式的提问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抓住关键点或围绕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精心设计提问,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考,叩开他们情感的大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因此,启发式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教师们好好钻研,灵活运用。

(3)启发式提问要有目的性,做到主次分明。

在启发式提问中,教师还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才能把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在授课中也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了如指掌,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当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很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加以启发,只要能找出教学中学生最容易发生疑惑的地方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加以引导、启发的话,其他“枝节”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4)启发式提问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启发式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灵活运用启发式提问,不仅要善于保护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学生有可能一时答不上来,这时老师不要急躁,而是要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和引导,并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对那些完全答错的同学,也不要冷言相语,而要充分理解与包容,在肯定其进步的同时,帮助他们把问题重新答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学生提出了一些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教师也不应压制、堵塞他们的思路。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思路是正确的、积极的,甚至有时是错误的,教师都应予以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这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切不可对此指责、讽刺,这样做将会遏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最后得不偿失。

学贵生疑,教贵激疑,有疑才有进步,无疑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和加深了。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成果,就要经常运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